《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为内地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的老总,林子轩完全有资格回答他们的问题。

    他想借着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看法,内地需要专业的电影人,不是淘金者。

    林子轩清楚内地不缺少有钱的老板,想进影视圈玩一票,或者是为了捧某位刚出道的女星,他自己就遇到过。

    有煤老板找到好梦公司,愿意花钱拍电影,但要指定女主角,片子在不在影院上映没关系,可以作为个人收藏。

    也就是几百万的事儿,老板们根本不在乎。

    他大致介绍了内地影视行业的现状,以及在合拍片上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是还在酝酿中的猜想。

    广电总局制定政策,不仅要听取内地电影人的意见,也要照顾港人的情绪。

    “我觉得合拍片是今后的一种趋势,我们好梦公司欢迎诸位前往内地,一起合作,共谋发展。”林子轩在座谈会上说着场面话。

    参与座谈会的有不少香江大导演和大明星,包括徐客、周星持、陈可新、刘德桦、尔冬胜和陈嘉尚等人。

    闻隽作为主持人,负责抛出话题,活跃气氛。

    事实上,现场的气氛不是很好,一些香江电影人对内地电影行业的意见不小。

    “我觉得内地的审查制度太严格了,删来删去,把一个戏硬邦邦地剪到适合内地为止,合拍片就成了不伦不类的电影。”陈可新抱怨道。

    这是绝大多数香江电影人不适应的地方。

    香江电影实行分级制度,无论是***还是凶杀片都可以在影院上映,很少需要删减,他们难以把握内地的审查尺度。

    尤其是在沟通上,他们领会不了广电总局的意思。

    “这个方面可以协商,只要是真正的好片,我相信都会有好的结果,由我们负责解决审查上的工作,你们安心拍戏。”林子轩回应道,“《无间道》就是如此,分成香江和内地两个版本,这也是市场需求。”

    既然电影想在内地上映,就要迎合内地市场和内地的需求。

    好梦公司在通过审查这一块有丰富的经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电影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在暂时无法改变审查制度的前提下,要想法设法的在规则允许下保证电影的艺术性和完整性。

    “为什么合拍片要有香江演员和内地演员的比例?安排演员难道能严格按比例来么?有人讲粤语,有人讲普通话,还要费力地去解释为什么这个人要讲普通话,太麻烦了。”有人不满道。

    “你可以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影片在内地上映,有内地演员参演更能吸引观众,而且,既然是合拍片,就是两地电影人全面的合作,在资金上、剧情上、幕后工作人员和演员上,不然和港片有什么区别。”林子轩解释道。

    “港片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港岛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进入内地,使用内地演员,拍摄内地的剧情,那港片还是港片么?”有人担心道。

    这是一种观点,不少香江电影人呼吁要保持香江电影的纯正性,坚持采用本土资金,本土演员,放弃内地市场。

    也有人选择了融合,尽量在可能的范围内维持着港片味道。

    这就看各人的选择了,没办法强求。

    只是香江电影已经到了最坏的时代,坚守还是融合,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早在一九九七年香江电影圈就有过类似的争论,那时香江出现了移民潮。

    一大批电影人在回归前向国外移民,其中不乏大明星。

    周星持也曾申请移民加拿大,不过在办理移民签证的过程中,被认为有帮派背景没有通过,不得不放弃移民。

    那些移民的电影人在国外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人形容他们在国外的境遇是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到好莱坞碰运气,结果不太理想,除了极少数的成功者,大多数人都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

    如今,当初移民的电影人慢慢又回来了,重新面临选择,这次是向内地发展。

    “港片是华国电影的一部分,不是港片的味道变了,而是市场变了,观众的口味变了。”林子轩沉声道。

    也可以说,属于港片的时代过去了。

    香江由于地域限制,本身撑不起那么大的电影工业,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和内地合作,是迟早的事儿。

    座谈会上的讨论并不愉快,有些人没有认清形势,或许认清了却仍然坚持,对内地抱有成见,把自己看得很高。

    可以预见,香江电影和内地将经历一段互相磨合和适应的过程。

第七百七十五章 最后的机会

    座谈会结束有一场象征性质的冷餐会,主要用于交际。

    在场的人自己选取食物和酒水,相熟的人坐在一起闲聊,氛围较为轻松。

    林子轩随意观察了一番,这些香江电影人实际上也分成很多小圈子,只不过香江电影圈本身不大,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

    但正因为如此,其中的恩怨不会少,从他们各自的态度就能看出些门道。

    林子轩不是八卦党,这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和闻隽、刘德桦几个人坐下来,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

    这几个人和闻隽是一个圈子,有共同的想法。

    在座谈会上,闻隽表明了倾向于内地电影的态度,支持港片和内地电影融合。

    这算是一种站队,这么做或许会得罪那些坚持港片独特性的电影人,但能获得林子轩和内地相关部门的支持。

    既然决定了靠向内地,他当然要有所表示。

    闻隽对和林子轩的合作很是期待,林子轩也想有个熟悉港圈的人帮忙。

    不一会,徐客坐了过来,寒暄两句后,问起了合作拍片的具体事宜。

    他问的非常专业细致,包括资金运作、合拍模式、导演权限和后期制作等等。

    林子轩知道问的越细致说明越有兴趣,那些只知道发牢骚的人肯定不靠谱,真正想做事的人不会发牢骚,只会想着如何解决问题。

    他大致回答了徐客的疑惑。

    座谈会交流的是大方向上的问题,不可能谈到某部电影的具体运作流程,谈不到那么细,就拿导演权限来说,一般是指电影的最终剪辑权。

    林子轩不会轻易把这个权限交给导演,除非是像冯晓刚和姜闻这样的。

    大家知根知底,有交情,没有顾虑。

    他对徐客有所了解,徐客擅长拍摄多种类型的影片,喜剧片、武侠片、鬼怪片和警匪片等等,可谓是影坛多面手。

    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武侠片。

    这是香江导演的共同点,由于香江影坛的独特性,一位导演不会专门拍一种类型的片子,有机会尝试各种题材,什么赚钱拍什么。

    徐客拍摄过多部经典的武侠片,李桉都受过他的影响。

    不过李桉拍摄了《卧虎藏龙》,不仅在北美的票房很高,还拿到了奥斯卡奖,内地制作的《英雄》票房突破两个亿,在香江大受欢迎。

    《英雄》在香江的票房是两千五百万港币,这个成绩不能和《无间道》相比。

    但作为一部内地导演拍摄,内地演员出演的电影,能有这个成绩,足以说明在香江的受欢迎程度。

    《大腕的葬礼》在香江的票房不到一百万港币,《我的野蛮女友》的票房刚过一千万港币,《英雄》的成绩不错。

    徐客看过《英雄》。

    不说这部戏的剧情和内涵,单看其中的武打场景,他觉得自己能做的更加震撼人心,武侠片中使用的技术大多来自于香江,有不少手法是徐客的独创,他有这个自信。

    他一直追求拍摄手法和技术上的创新。

    看到《卧虎藏龙》和《英雄》的出世,徐客动了拍武侠片的心思。

    他以往的武侠片面向的市场是香江和东南亚,在日本和韩国有不小的影响力,在内地影响更大,却极少有机会在内地影院公映。

    如今,东南亚的电影市场被好莱坞大片占据,压缩了港片的生存空间。

    香江本土的票房撑不起大制作的电影,这几年香江电影最高的票房不过六千万港币,几百万票房的片子比比皆是。

    相对而言,内地市场成为徐客的选择。

    作为香江的著名导演,他有底气和内地的影视公司谈条件,除了投资和片酬,他最关心的还是导演权限。

    林子轩不可能全部放权给徐客,两人以前没有合作过,徐客不了解内地市场。

    他没有直接拒绝徐客,这毕竟只是一次非正式的交谈。

    再说,徐客不一定会和好梦公司合作,内地还有其他的影视公司,或许会答应徐客的条件,这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

    林子轩邀请徐客有时间到好梦公司参观,再谈论合作的细节。

    与此同时,周星持也坐了过来,在一旁听着林子轩和徐客的谈话。

    他和好梦公司打过交道,明白这家公司在内地电影行业的能量,《少林足球》最终没能在内地上映,他的电影公司遭到广电总局的处罚,暂停了和内地合作拍片的业务。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重新注册一家电影公司也可以。

    周星持在意的是打通内地的渠道,否则像《少林足球》的事情还会重演。

    好梦公司就有能力帮他解决问题,处理内地审查和宣传发行上的事宜,他想让自己的片子在内地上映,需要和林子轩合作。

    他听着林子轩答复徐客的疑问,在专业性上不容置疑。

    也是,好梦公司都和英国的电影公司合作拍片了,肯定具备专业素质,《小雪的大冒险》全球票房高达七亿美元,折合五十多亿港币。

    这个数据让香江的电影人极为震撼,对好梦公司愈发的重视。

    那些真正想拍电影的人都希望和专业的电影公司合作,大家都是专业人士,沟通上无障碍,如果碰上不懂电影的人,会非常痛苦。

    他们对内地市场抱有成见,就是觉得内地电影人不够专业。

    在香江电影人眼里,内地市场过于复杂,不按照市场来,制度性的东西太多,在创作上被束缚,在发行上要挣扎,很多时候结果和想象不一样。

    或者说市场不够透明,潜规则太多,对整个环境太陌生,不知道该怎么走。

    这主要是由于两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再加上沟通和交流不畅造成的。

    林子轩熟悉内地演艺圈,让他来香江发展同样觉得陌生和不适应,这个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互动多了自然就了解了。

    他邀请香江电影人来内地参加活动,好梦公司愿意为他们提供便利。

    不知不觉间,围绕在林子轩身边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或者真的想拍电影,或者只是为了利益,却都对内地市场抱有期望。

    内地市场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

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

    港岛的媒体报道了林子轩在香江的活动,尤其是他在合拍片上的态度。

    各家的观点不一,但大多以保守为主,认为合拍片会损害港片的自由精神,港片应该保持独立性。

    不少香江影评人持这种论调,有些电影人也发表类似的言论,甚至把港片衰落的原因归结到回归上来。

    由此可见,香江电影圈的保守和排外。

    这种现象早已有之,内地电影人很难在香江获得认可,即便成为国际影星的巩莉在香江拍片时也被称为“北姑”。

    这是一个含有歧视和贬义的词汇。

    香江已经回归五年,内地的经济高速发展,有香江电影人认识到其中的机遇,更倾向于前往内地谋求出路。

    当下的香江社会正处在这种迷茫的阶段。

    不光是生活上的考量,还有思想上的冲突,是放下架子到内地讨生活,还是固守在港岛苦苦挣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林子轩没打算改变什么,他这次是为了好梦公司在香江的发展铺路。

    对于报纸上的争论,他懒得理会,这里不是他的主场,就让那些人继续叫嚣,今后有他们后悔的时候。

    当然不排除真在香江混不下去了,这帮人或许会换一副嘴脸跑到内地捞钱。

    这种二皮脸不在少数,在香江说一套,跑到内地又说一套,内地观众如果认不清的话,还把他们当偶像供着。

    这正是林子轩制定黑名单的目的,他要认清楚港圈的真面目。

    香江金像奖颁奖在即,娱乐媒体关于林子轩的报道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围绕着金像奖的新闻,各种奖项预测纷纷出炉。

    其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对金像奖的炮轰。

    和内地一样,只要是评选类的奖项难免被认为有黑幕,受到操控。

    香江导演杜奇峰批评金像奖的评选规则有问题,人情票泛滥,评奖不是看影片的质量,而是看谁的人缘好,谁的资历高。

    金像奖采取的是业内专业人士投票的方式。

    提名奖中的最佳影片奖由所有电影从业人员投票选出,其他专业奖项由各电影专业团体分别选出,身兼数职的电影制作人员可利用多重身份投票。

    专业评审团的人员由评选事务组推荐及邀请。

    包括监制、策划、制片、导演、编剧、摄影师、动作指导、美术指导、剪接师、演员、电影音乐工作者、录音师、灯光师及视觉特技效果、影评人、电影教育工作者、电子传媒工作者、电影发行或宣传工作者。

    看起来非常专业,但香江电影圈很小,几乎都是熟人,人情票在所难免。

    美国的奥斯卡奖存在同样的问题,决定奖项归属的是公关公司的力度,电影的质量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说到底,电影颁奖就是一场秀,认真就输了。

    尤其是圈内人,谁都知道是这个情况,大家只是不说出来,炮轰金像奖没有意义,这是体制问题,金像奖不会因为遭到炮轰就有所改变。

    杜奇峰坚持拍纯正的港片,他对香江电影不满,对金像奖不满,对合拍片也不满,就是个电影圈的愤青,有点特立独行。

    另一位香江导演关锦棚认为金像奖越来越商业化,对文艺片的重视不够。

    《少林足球》和《无间道》都是商业大片,拿到十几项提名,是夺奖大热门,有很大可能包揽这一届的金像奖。

    相比较而言,文艺片拿奖的几率惨淡,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评奖要看影片的艺术性,而不是谁的票房高就让谁拿奖。

    这代表了大部分文艺片导演的想法,关锦棚正是香江著名的文艺片导演,拍摄了多部具有艺术性的影片。

    话是这么说,不过金像奖组委会也很尴尬。

    按照闻隽的说法,如今香江电影的世道不好,金像奖主推《少林足球》和《无间道》是为了市场考虑,为了恢复投资人的信心。

    这么一来,势必对文艺片造成影响。

    香江金像奖想在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找平衡并不容易,两者不可兼得,只能先救市场,再谈文艺。

    所以说,金像奖并不单纯的是一个电影奖,还是香江电影的晴雨表。

    林子轩等待着金像奖颁奖典礼的到来,与此同时,内地演艺圈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天下午,刘晓青和一位演员在餐厅喝茶聊天。

    她的司机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担任她公司总经理的妹夫被带走,公司被查封,账户被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