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十年代创业的一代人更为务实,尽量不和现有的规则体制发生冲突,而是在规则中寻找机遇,谋求发展,或者说是漏洞。

    林子轩劝了几句,石总不以为然,坚持自己的设想和规划。

    他想的不是停止扩张的步伐,而是怎么筹集资金继续扩张,迎难而上。

    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是他以往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不过到了现在,也成为他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借口。

    没什么对与错,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

    林子轩只掌控一家资产不到两亿的企业,石总可是拥有上百亿资产的掌舵人。

    他既不能站在石总的高度考虑问题,也没办法说服石总。

    离开京城饭店,林子轩有些感慨。

    近几年,不少原本优秀的企业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个的倒了下去,那位用罐头换飞机的全国首富,还有大名鼎鼎的烟草大王。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摸着石头过河,创造了一番事业。

    这些人的经营思路值得借鉴,他们犯过的错误同样需要警醒。

    回到公司,林子轩召开高层会议,讨论怀柔影视基地股份收购的议题。

    这是一个好机会,如果没有他和石总的交情,或许轮不到好梦公司。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上的重要一环。

    好梦公司从以前单纯的影视制作到独立发行,再到院线布局,在这条产业链上还缺少一些零部件。

    比如音像制品的制作发行,电影技术公司,影视基地,艺术人才的培养等等。

    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就是一个独立的娱乐王国,旗下有几十家分公司,负责经营和影视相关的各种产业。

    那是用八十年积累下的底蕴。

    好梦公司的发展不到十年,缺乏底蕴,想赶上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尚需努力。

    大家认为应该拿下石总手里的股份,不过有人担心公司的资金链,《小雪的大冒险》这个项目投入太大,公司目前是负债经营。

    于是,融资这个老话题再次被提及,吸收外部资金承担风险。

    既然《小雪的大冒险》第一部证明了能够卖座,好梦公司可以向外界筹措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拍摄资金。

    至于拿到资金后怎么用,是偿还银行贷款还是投资其他项目,都好操作。

    这就是资本运作。

    唯一的风险在于一旦《小雪的大冒险》这个项目遇到挫折,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容易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

    林子轩觉得自己和石总走在同一条路上,想发展就要不断的扩张。

    不同之处在于,他大概知道一个底线,不那么盲目,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领域都插手。

    影视基地的事情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好梦公司随后发布了一份融资公告。

    《小雪的大冒险》续集电影的融资计划,预备向社会筹措三亿元资金,优先考虑和影视行业相关的企业。

    如此既能获得充足的资金,还能拉拢一批新的影视公司。

    当然,如果电影赚钱了,这些投资的公司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第七百三十三章 十年

    孟净策划撰写的专题文章《文艺的生活》告一段落。

    她把文章的落点放在了正走红的赵莉颖身上,对好梦公司这位重点培养的准国际影星做了全面的介绍。

    在结尾处她这样写道。

    “赵莉颖将来的路还很长远,没有人知道她能走到哪一步,正如好梦公司的未来,这家由林子轩和他的朋友们创立的影视公司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注视着,观察着,期待着。”

    半年时间,二十五篇文章,共计三十多万字。

    《文艺的生活》讲述了林子轩和好梦公司过往的点点滴滴,通过对各色人物的描述,勾勒出上世纪九十年代文艺圈的风貌。

    或许有所偏颇,有所不足,但蕴藏着一种情怀。

    刚刚进入新世纪,大家就开始怀旧了。

    这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关,以前十年是一个怀旧周期,如今五年前的事情都会觉得陌生,好像是另一个年代的故事。

    大众选择性的遗忘过去,或者说没有时间怀念。

    新一代的人提起九十年代,会觉得落后和不可思议,没有手机的日子怎么过,人们的价值观不知不觉的发生着改变。

    这个系列的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除了介绍的是当红明星外,还有九十年代那种简朴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叁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群偏向于小资和知识分子。

    这部分读者喜欢孟净的文章,孟净在娱记圈扬名,区别于那些一味追求劲爆消息的娱乐记者,她的文章有一定的情怀和深度。

    或者说,她有了自身的品牌。

    在娱记的圈子里,孟净和另外一位叫做袁雷的女记者并称为“南袁北孟”。

    她们的报道有自己的视角和特点,吸引特定的读者群。

    最重要的是她们有自己的资源,能够获得独家的采访机会,和明星聊得来。

    孟净在北方,手上最大的资源是好梦公司,袁雷在南方,对香江娱乐圈更为了解,是她重点报道的方向。

    《文艺的生活》完结,读者反响不错,杂志社的主编建议孟净结集出版。

    趁着《小雪的大冒险》的热映,和好梦公司相关的图书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孟净将因此名利双收。

    这叫做蹭热度。

    《叁联生活周刊》和负责图书出版的叁联书店同属一家,有出版方面的资源,杂志社同样能从中赚上一笔。

    不过要想这本书成为畅销书,最好能获得好梦公司的认可。

    一旦获得官方认可,在宣传上就能打上好梦公司的旗号,甚至是请好梦公司的当红明星推荐这本书。

    如果在图书的封面印上“葛尤、冯晓刚等数十明星大腕联袂推荐”的字样,这本书想不火都难,卖出几十万册问题不大。

    但是,想获得好梦公司的认可并不容易。

    这和名人传记是一个道理,写传记的作者分为两种,一种是名人授权的作者,一种是未经授权的作者。

    拿到授权的作者名正言顺,同时在写作上受到一定的约束。

    不能刚拿到授权,回头就把这位名人给骂上一顿,这不厚道。

    未经授权的作者写作上较为自由,为了吸引读者曝出一些野史和内幕,有侵犯别人名誉的嫌疑,容易惹上官司。

    《文艺的生活》想获得好梦公司的认可,成为官方版本,修改在所难免。

    作为一名娱记,孟净没那么清高,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动,她和好梦公司是合作关系,再说,她还惦记着对林子轩的专访呢。

    如果书里加入一篇林子轩的专访,就更为完美了。

    她把出版图书和专访的事情告知了好梦公司的公关部门,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这是好事儿,有利于好梦公司的宣传,不过需要对图书内容做进一步的审查。

    至于专访,再次遭到林子轩的婉拒。

    孟净退而求其次,邀请林子轩为图书写一篇序言,一本介绍好梦公司发展的图书请公司的董事长写序言合情合理。

    林子轩婉拒了专访,不好意思再拒绝,就答应下来。

    他抽时间翻看了孟净的文章,由于是女记者,又从事娱乐工作,他感觉文章过于感性,缺乏理性的分析。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商业方面显得不足。

    或者说,作者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好梦公司和文艺圈的发展变迁。

    九十年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作为过来人,林子轩深切的感受到那种思想的冲突和碰撞,政策的反复变化,人们的焦灼和无奈。

    好梦公司是大变革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

    他想借这篇序言说一说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感触,从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角度讲述刚刚过去的那个十年。

    《我们的十年》,这是他给序言定下的题目。

    看着孟净的文章,一幕幕往事浮现在心头,从大学毕业进入体制,再从体制离开自行创业,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为清楚。

    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林子轩没有一味的怀旧,他把重点放在大时代和小人物身上,如何适应时代的变革,并在变革中抓住机遇。

    “过去的十年,好梦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都让自身变得更强,抵御更大的风险。”林子轩在最后写道,“变革并不可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期待着下一个十年。”

    在稿纸上写完了序言,他检查了一遍。

    虽然电脑逐渐成为办公的标配,但林子轩如今更喜欢手写,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退步,只是觉得手写舒服。

    既然舒服,就没必要改变。

    林子轩站起身,走出书房,来到院子里,进入腊月,一天比一天寒冷。

    堂屋里,慕姗姗正在对调皮的女儿进行说服教育,郑秀莲在帮着孙女说话,小雪马上就要参加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

    标志着正式进入了一个竞争的环境。

    慕致远和李虹今年将陆续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享受天伦之乐,老人和孩子的轮番交替,这或许就是生活。

    林子轩深深吸了几口冷气,把怀旧的情绪抛在脑后。

    他走入屋内,望着女儿求助的小眼神,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

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地

    香江,《无间道》前传的拍摄正在进行之中。

    前传的时间线设定在九七之前,香江尚未回归,港岛内帮派林立,势力强大,其中以倪氏家族为主,是各大帮派的龙头。

    旗下五大头目控制不同的地区,嚣张狠辣,就算警方也不敢轻举妄动。

    剧情从龙头老大被枪杀开始,掀起了一场血风腥雨的帮派内乱,江湖纷争。

    警方一方面想控制局势,另一方面想借机削弱帮派的势力。

    在这场各方的博弈中,两名卧底的小人物作为棋子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被动的参与其中,却又想掌握自己的命运。

    九七临近,香江回归在即,帮派面临着新的抉择,生死存亡,只在一念之间。

    这就是《无间道》前传的故事主线。

    和第一部偏向于警匪片不同,这一部的重心放在了帮派斗争上,除了第一部的演员,还加入了吴震宇等新的角色。

    虽说没有前作的演员阵容强大,少了刘德桦和梁朝维,但媒体的热度不减。

    只要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闻都会被香江媒体热炒。

    《无间道》上映以来,三个多月的时间,在亚洲地区的总票房超过一亿三千万人民币,票房和口碑均获得成功。

    香江电影人从刚开始的惊讶到后来的赞誉,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

    《无间道》成为这一届香江电影金像奖的热门影片,唯一能够和它抗衡的只有周星持的《少林足球》。

    黄勃在续集中继续扮演傻强的角色,戏份不多,春节前就能拍完。

    除了拍戏,他还要学习,准备今年的高考。

    离开学校那么多年,重新拿起书本,说实话,很不容易,好在艺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不高,只要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就行。

    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贾章柯考了三年,高考成绩仍然不过关。

    过了春节,黄勃准备回老家闭关,请家教专门辅导,他的户口在老家,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他参演《无间道》的续集压力不大。

    一方面人物的性格塑造早已完成,傻强作为配角,挖掘不出太多的亮点,如果表演的太过用力,有抢戏的嫌疑。

    再说,剧组中内地的工作人员多了起来,互相照顾,比拍第一部的氛围要好。

    大家一起闲聊,出去玩,不会有遭到孤立的感觉。

    香江的工作人员对待好梦公司的员工态度友好不少,不友好的人都被踢走了。

    好梦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卖座电影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小雪的大冒险》在香江上映一个月,票房超过四千万港币。

    说到底,有实力才会得到认可。

    不过,强龙不压地头蛇,香江影坛属于香江电影人,好梦公司作为外来者,只能说暂时站稳了脚跟。

    《无间道》的续集仍旧是好梦公司和刘德桦的天幕公司合作。

    最近天幕公司内部出现了问题,香江媒体曝出了公司股东不合的传闻。

    天幕有两位大股东,一位是刘德桦,另一位是麦绍堂,双方各占一半股份。

    二零零零年,刘德桦重组天幕公司,拉了麦绍堂入股,麦绍堂以投资房地产起家,后转入电讯行业,在香江总资产超过十亿港币。

    刘德桦需要麦绍堂的资金支持,麦绍堂借助刘德桦的名气,双方一拍即合。

    在公司的运营上,刘德桦是核心,负责影片的制作发行,麦绍堂担任投资者的角色,两年过去,他们产生了矛盾。

    作为资本运作的高手,麦绍堂投资天幕主要是为了公司上市圈钱。

    他联系好了证券公司,负责包销八千万港币的股份,一旦上市,天幕的市值可能达到好几亿港币。

    在这点上刘德桦颇为犹豫,他不想成为上市公司,受到股东左右。

    上市公司过于追求业绩,在投资上偏向于有卖相的影片,但不一定是好电影。

    除此之外,刘德桦和天幕公司两年签一次合同,他既是公司的股东,也是公司的艺人,合同到期,续约出现分歧。

    麦绍堂认为应该按照目前的经济环境来谈续约的条件。

    香江的经济不景气,大环境如此,刘德桦觉得应该以他的工作业绩和名气谈合约,这样才算公平。

    这两点是他们不合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和好梦公司有些关系,就是在《无间道》的投资上,当初没人想到这部电影能赚钱,天幕公司没有参与投资。

    投拍续集的时候《无间道》还没上映,林子轩继续全额出资。

    天幕公司作为合拍方,也赚到了钱,但绝对没有林子轩赚的多。

    麦绍堂指责刘德桦直接或间接参与、以及协助的电影制作,与天幕公司自己投资的电影形成竞争,导致公司的收益减少。

    如果由天幕公司投资《无间道》,肯定大赚特赚。

    这是外行话,电影没上映之前,是赚是赔说不准,有很大的风险在里面。

    麦绍堂是生意人,看重利益,天幕是否上市是双方不合的焦点。

    从这场纷争就能看出资本进入演艺圈的后果,资本逐利,他们是为了赚钱和扩张,上市圈钱,跟风制作,毫无底线。

    电影的品质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大卖。

    刘德桦和麦绍堂不同,作为演艺圈的一份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线。

    是按照商业模式运作,把利益放在首位,还是坚持一份文艺工作者的胸怀,同样是林子轩时常考虑的问题。

    林子轩不愿意引入外来资本,让好梦公司处在半封闭的状态,正是为了避免出现天幕公司的情况。

    不过他清楚好梦公司迟早会上市,想发展壮大就会遇到资金的瓶颈。

    只希望在此之前能做好准备,不被资本吞噬,成为赚钱的机器,做人做事总要有所坚持,才能不忘根本。

    林子轩关注着天幕公司的纠纷,作为局外人,他不好插手。

    等刘德桦和麦绍堂闹翻后,他打算和刘德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