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忘词也没什么,又不是正规场合,最多是被台下的熟人说笑打趣。
轮到黄勃的节目,他准备的相当充分,唱了一首流行歌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好梦公司没有签约歌手,他是公司的演员里唱歌最好的。
台下有人起哄,让他再来一个,这是对他表演的认可。
黄勃又唱了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把全场的氛围带向了一个小**。
“这个黄勃不错,自然松弛,和尤子倒是挺像。”冯晓刚评价道。
有的演员演戏喜欢端着,也就是装,表演上不够自然,给观众僵硬的感觉。
黄勃没学过表演,没有那些个条条框框束缚,反而不用考虑那么多,本色演出。
“我唱的没他好。”葛尤玩笑道。
“这人从哪儿找来的?以前没见过啊。”张国粒好奇道。
黄勃是最近三个月才加入的好梦公司,没有表现的机会,大家对他不怎么熟悉。
“他是《华国之声》的参赛选手,我看他在表演上有些特长,就给招到公司来了,还要磨练上一阵子。”林子轩介绍道。
“林总看上的人一准没错了,小伙子不怯场,是个做演员的好苗子。”张国粒如此说道。
这么说主要是给林子轩捧场,倒不是就认定了黄勃有发展前途。
国内有表演天赋的演员不算多,可也不少,但最终成角成腕的就那么些人,演技好的演员不一定能走红,有可能一辈子就是个配角。
除了天赋,还要看能不能碰到好的机遇,有没有人力捧。
黄勃走下台,还不知道自己引起了公司高层的关注,这种庆功宴同样是展现自身的舞台,至少让大家记住了这个人。
今年好梦公司没有举办抽奖活动,而是直接发现金红包。
抽奖总会几家欢喜几家愁,还是现金最实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然每个人的红包金额不同,按照入职年限和职务来定。
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越大红包越丰厚,这也有鼓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意思。
黄勃打开自己的红包,有五千块,加上每月的基本生活费和片酬,他入职好梦公司三个月总收入是两万六千块钱。
在京城相当于公司小白领了,不过和那些二三线演员还是不能比,更别说是一线演员了。
比如葛尤,去年的广告收入和片酬就有上千万,再加上好梦公司的分红,接近两千万。
俞菲鸿和徐晶蕾都有五百万左右的进账,以广告收入为主,张嘉绎和刘霖也拿到上百万,剩下的二三线演员年收入在五十万以上。
只要有戏拍,演员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不过想要维持这种生活同样花费不菲,比如徐晶蕾,在成名后出去就不能随便住酒店了,要住有档次的酒店。
这是为了安全着想,星级酒店注重对客户**的保护,否则就有被偷拍的可能。
在穿衣打扮上也要讲究,公众人物要注重维护自身的形象。
黄勃暂时不用考虑这么多,等他走红了自然会有经纪人提醒。
他对公司里其他演员的收入有所了解,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这就是现实。
他做过群演,拍一天戏累死累活的还不到一百块钱,相对来说,现在已经不错了,而且,他过年后要拍电影,能拿到五万块的片酬。
黄勃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晚上十点钟,公司的员工照了一张合影,庆功宴就此结束。
林子轩和慕姗姗走出宾馆,和葛尤等人一一告别,大家各自坐上车子,驶入夜色之中。
黄勃的表演获得认可,加上他喝酒爽快,性格活跃,一顿饭的功夫多了不少朋友。
公司的高层离开,员工们放松不少,并没有立刻就走,喝多的人会前往咖啡厅醒醒酒,或者到宾馆的娱乐场所玩玩。
黄勃是第一次参加好梦公司的庆功宴,跟着老员工一起四处走走,这些老员工向黄勃普及了好梦公司的发展史。
和这家宾馆有些关联。
在友谊宾馆的一面墙上,挂着不少照片,是国内外政商两届的人物和演艺圈的名人。
作为一家星级的涉外宾馆,友谊宾馆接待过不少有名的人物,这些照片就是证明,也是宾馆展现自身影响力的方式。
其中有几张相片和好梦公司有关。
“这是咱们公司举办开业仪式那天的照片,你看看这上面都有谁?”老员工自豪道。
黄勃看着这张相片,上面的人略显年轻,不过他还是能认得出来其中的几位。
照片上的人分成男女两排,男人站在后排,中间的人是林子轩,左边的是葛尤和姜闻,右边是冯晓刚和赵宝钢,还有张国粒、陈导明和王志闻。
站在边上的两位他有点印象,其中一个好像也是一家影视公司的老总。
老员工告诉他那是华宜的王钟军和贾章柯,贾章柯已经在国际影坛上闯出了名堂。
前面一排里有慕姗姗、刘晓青、徐繁和江姗等人,不少人如今成为了国内的一线女演员。
半蹲在最前排的人是林晓玲,黄勃参演过《渴望》续集,和她有过交流。
照片右下的边角上标注有日期,一九九四年一月三十日。
看了这张照片,黄勃感慨不已。
六年前,一家叫做好梦的影视公司成立,照片上的这些人有的成名了,有的还是无名小卒,和他一样是影视圈的新人。
他们聚在一起吃了顿饭,照了张相片。
六年后,这家公司成了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照片上的人在京城演艺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力逐渐显现。
连林晓玲和贾章柯都扬名立万,成为第六代导演中的后起之秀。
这六年,对他们而言,是好梦成真的六年。(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一章 往事只能回味
除夕这天,四合院里热闹起来。
李虹和慕致远过来了,两人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他们退休后或许还会到民间团体任职,发挥退休干部的余热。
比如李虹本身就是电视协会的副会长,慕致远会参与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
像是书法协会、美术家协会等等,也可能进入慈善组织挂个名誉职务。
退休干部在民间团体任职在这个年代属于正常现象,除了发挥余热,也有利益上的牵扯。
有了职务就会有相应的待遇,出行有车子,花钱能报销,在社会上有影响力。
慕致远倒不在乎利益,他是没有太多钱,但林子轩和慕姗姗足以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只是做了多年的领导,退休后还是想拥有那种受人尊重的感觉。
官场上有句话叫做人走茶凉,这是现实写照。
到民间团体任职,一堆人围着捧着,虽说不如退休前风光,可也心里舒坦。
官员大都有这种心态,慕致远也不例外,以前或许还想做一番事情,但越临近退休越会考虑退休后的生活。
慕致远和林子轩聊了聊影视行业的话题,谈到了盗版对电影市场的影响。
九九年十一月中旬,华国和美国在京城签署了关于华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预示着华国在未来一两年内有望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
到时华国的市场会向全球开放,将涉及诸多的问题。
在和欧美等国的谈判中,版权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引起了华国领导人的重视。
就算如此,国内的盗版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主要是盗版行业牵涉到的利益太大了,不光是盗版商,还有其他的利益链条。
还有一件事慕致远没有和林子轩提起,是有关华国和英国的文化交流。
华国驻英国的大使馆发回了一条消息,林子轩写作的《小雪的大冒险》受到英国读者的欢迎,这属于文化输出,是好事儿。
儿童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小雪的大冒险》面向的读者群体。
外交部门的官员认为如果加强这部系列小说在英国的影响力,或许会改变英国下一代年轻人对华国的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同样属于外交事务。
想要在英国提升《小雪的大冒险》的影响,有一个办法,由英国王室出面,比如英国的小王子在正规场合提到自己喜欢看这个故事。
这是外交部门的一个提案,还没有开始实施。
毕竟英国王室愿不愿意配合尚不确定,需要两个国家的外交部门进行试探和沟通。
即便小王子真的喜欢这部小说,也不会说出来,他们在公开场合说什么话都具有目的性。
不论是林子轩还是英国的出版社都没有能力影响到英国皇室,只有动用国家的力量才行。
因为这件事,有关部门和慕致远谈了谈。
他们要确保如果使用国家的力量在幕后推动,林子轩会配合后续的活动。
比如随同华国文化部门的官员一起访问英国,和英国王子会面,进行文化交流,让《小雪的大冒险》成为华国和英国友谊的象征。
这个提案还没有最终通过,上面要观察《小雪的大冒险》在其他国家受欢迎的程度。
等到确定这是一部在世界各国都有市场的小说,才值得国家花大力气推广。
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对华国的文化输入,华国很少对西方文化输出,这件事有着重要意义。
慕致远觉得很有意思,如果这个提案顺利通过,并最终付诸实施,他很可能代表华国对英国进行文化访问,在他的政绩上添上颇为光彩的一笔。
说起来,他算是沾了女婿的光。
慕致远现在还不能说,不过他会积极推动事情的进展。
他清楚一旦国家插手,就不仅是在英国那么简单,将会是一个全球性的宣传规划。
将来会怎么样,他也说不好。
慕致远看着面前的女婿,以前还是低估了林子轩的潜力,随着林子轩的成长,或许有一天他需要依靠这个女婿。
俗话说的好,女婿是半个儿子,是一家人。
在慕致远看来,林家的这两个孩子都有出息,林晓玲年纪轻轻就拿了国际大奖,将来说不定就是国际知名的大导演。
当然,自己的女儿同样优秀,这是他最为骄傲的地方。
林晓玲忙着《渴望》续集的上映和宣传,即便在家里也是电话不断。
这部戏不需要投入太大的宣传力度,只要常规宣传就行,影片从筹备一来就备受瞩目,老百姓基本上都知道了,主要是看能不能获得好口碑。
如果口碑太差,观众前期或许还会买账,图个新鲜,后期票房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这关乎到电影的上映周期,想要让票房破亿,影片至少要在影院上映三个月以上。
口碑不是靠花钱刷就能刷出来的,不管媒体上怎么吹捧,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到了晚上,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
今年的春晚有点闹腾,主持人特别多,邀请了不少港台明星,突出了新世纪的新气象。
当张凯莉站在舞台上演唱《渴望》主题曲的时候,后面的大屏幕上播放的是电视剧《渴望》的片段,那些熟悉的人物,熟悉的画面,瞬间勾起了观众的回忆。
李虹想起了当初向林子轩约剧本的事情,正是看了剧本她才在心里认可了林子轩。
《渴望》是她在华国电视台制作的最后一部电视剧,为她带来了无数的荣誉。
林伯清和郑秀莲心里充满骄傲,这部电视剧是儿子写的,现在女儿拍了电影,说出去街坊邻居都羡慕不已。
林晓玲没有太多感慨,只希望自己拍的电影能像电视剧一样被观众接受。
林子轩和慕姗姗对视一眼,想起了过往,《渴望》拍摄和播出那会,两人正在谈恋爱。
热恋中的男女总是幸福的,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小雪眨了眨眼睛,在慕姗姗的怀里扭过头看了看,不明白大人为什么突然都不说话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二章 梦醒时分
《渴望》续集是大年初一上午在全国的院线上映,排片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这已经是主旋律影片的待遇了,京城各大电影院门口排起了买票的长队。
今天发行的报纸上娱乐版面除了春晚的报道,就是《渴望》续集上映的消息,话题热度只比春晚略逊一筹。
在各类相关的报道中,对《渴望》的回顾和评论占了半数。
不少人回忆起当年收看《渴望》的情形,十几个人围着一台电视机,九十年代初期,电视机在华国的一些地区尚未普及。
十年过去,如今国产彩电产能过剩,开始了惨烈的价格大战。
对《渴望》的回顾,实际上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十年间的风风雨雨,在这个春节来了一次大爆发。
这就是怀旧的力量。
当然,也有舆论的引导,好梦公司的宣传正是从这一点入手。
在一些报纸的副刊上发起了回忆《渴望》的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将进行两个月左右,和电影的上映周期相当。
也就是说,读者每天都能看到这类文章,将怀旧进行到底。
林晓玲会带着主演们和观众见面交流,京城是第一站,明天是金陵,后天去沪城,接下来的半个月是影片的集中宣传期。
这半个月的票房非常重要,一旦过了元宵节,大家正常上班,观影的热情会逐渐消退。
后续只能依靠周末时段和好口碑来吸引观众了。
吃过中饭,林子轩开车载着林伯清和郑秀莲前往附近的电影院,两位老人也想看看这部电影,贡献一点票房。
他们在其他方面帮不了女儿太多,至少能做到这一点。
到了电影院,林子轩陪着两位老人进场,顺便观察观众的反应。
好梦公司在各大电影院派了不少人手,混在观众之间,了解他们对影片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预判电影的票房前景。
如果观众不买账,吐槽抱怨,就要赶紧想办法弥补。
电影圈的人和观众看电影的角度不同,圈内人觉得不错的片子,观众可能根本找不到看点,这就需要市场部门做前期的调查和后期的跟进。
但是市场随时在变化,无法保证每一部电影上映后都和调查的结果一致。
就算在好莱坞,大制作赔钱的例子并不鲜见。
市场调查只能提高影片成功的概率,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最终还是由观众说了算。
林子轩大致看了看,放映厅里年轻人不多,以中年人为主,还有少量的老年人。
这是正常现象,大年初一京城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年轻人喜欢热闹,去逛庙会了,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会走亲戚串门,老兄弟相互拜年。
这是京城人的习俗,不会因为一部电影而改变。
春节有三天假期,加上周末,大概五天左右,到时候才能拿到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
不过从今天的情况看,《渴望》续集前期的票房不会差,甚至比冯晓刚的电影还要好,《大腕的葬礼》的排片率和上座率没有这么高。
随着影片的放映,观众陷入了故事之中,跟着刘慧芳重新走过这十年的时光。
这部片子的情节多是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琐事,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娓娓道来,就像是发生在观众自个身边的故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