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然而,目前姗姗文化和好梦公司都没有音乐制作部门,也没有培养和推广歌手的经验。

    第一季节目只能和其他音乐公司合作,等到节目有了名气,就能自己运作了。

    按照合约,这四家音乐公司会派人在音乐方面对参赛者进行把关。

    比如在海选期间,音乐公司的人会挑选出那些声音识别度高的参赛者。

    当大家闭上眼睛听歌的时候,有些歌手一听就知道是谁,有些歌手则需要仔细听才能分辨的出来,这就是声音识别度。

    识别度越高说明声音越有特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值得培养。

    除了对参赛者把关,还要对入围的选手进行声乐方面的基础培训。

    四名导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那就需要音乐公司的乐理老师出面。

    很多酒吧驻唱歌手没有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只是通过磁带或者音乐光盘练习唱歌。

    这只能说是一种模仿,而不是真的懂得了乐理。

    就算是一个不懂五线谱的普通人也能通过模仿唱的不错,却很难成为专业的歌手。

    所以,选出有特质的声音后,还要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录制节目。

    到了导师选择学员的阶段,那些被选上的学员会继续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培训。

    这些培训都需要花钱,这是和音乐公司合作的一个原因。

    作为回报,音乐公司有权利选择和参赛的学员签约,培养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歌手。

    虽说《华国之声》不允许专业的歌手参赛,但音乐公司有可能会让旗下的新人歌手混进来,进行宣传炒作,提高知名度。

    这就是猫腻和黑幕了。

    好在只是第一季,谁也无法预料节目能不能火爆起来,音乐公司的小动作做的很节制,慕姗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明年的第二季,肯定会有更严格的规则,这种事杜绝不了,只能尽可能的保证公平。

    黄勃到《华国之声》节目组所在的紫玉饭店报了名,填写了个人资料,参加了初选。

    初选相当简单,就是看看唱的怎么样,有没有基本的唱功,把浑水摸鱼的参赛者淘汰。

    这不是达人秀,而是歌唱比赛,重点看的是唱功。

    这对黄勃来说是小儿科,很容易进入了初选,复选是挑出那些在声音上有特色,有一定培养潜力的歌手进入节目录制环节。

    只有进入复选的选手才有机会上电视,还不是一定能上电视。

    选手在录制过程中表现不好,出现低俗的表演,或者发生意外,都可能被节目组剪辑掉。

    在复选通过后,黄勃拿到了一张更为详细的表格。

    上面不仅要填写自己的简,还要填写身体有没有疾病,有没有犯罪前科,有没有沾染毒品和赌博等不良嗜好。

    要求选手如实填写,节目组会进行调查核实,一旦发现填写不实,会取消参赛资格。

    《华国之声》是一档励志节目,不能出现丑闻。

    如果节目在电视台播出期间,一名人气很高的学员突然被媒体爆出丑闻,那影响就大了,节目不仅可能被停播,还要赔钱。

    这点不得不防。

    说实话,在酒吧歌厅驻唱的歌手容易沾染上一些坏习惯,大部分歌手是好的,但总免不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为了节目能够顺利录制,要先把这帮人剔除出去。(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九章 客串

    《华国之声》的海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海选时间为一个月,八月中旬截至,接下来是半个月的培训期。

    九月初开始节目的录制工作,十月份争取通过总局的审查并在电视台播出,总决赛放在二零零零年的第一天,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向全国观众播出。

    这是节目的时间进度表。

    姗姗文化是第一次独立制作这种大型的综艺节目。

    有了制作《鉴宝》期间海选的经验,以及音乐公司的参与,整个过程倒是有条不紊,没有出现太大的疏忽和纰漏。

    就像审查选手的背景资料这一项,有犯罪前科的选手能够通过和公安机关配合查找出来。

    但那些有不良嗜好的选手很容易瞒混过去,这属于个人**,不好调查。

    对此音乐公司有自己的渠道,不少歌手成名前都有在酒吧驻唱的经,了解其中的内幕,都在一个圈子里混,总会听到一些传言。

    黄勃不担心被调查,父母对他的教育起到了不小的约束作用。

    喝醉酒打架的事儿他没少干,却没碰过那些不该碰的东西。

    他知道圈子里有人吸毒,创作音乐需要灵感,或者只是简单的想要寻求刺激,有人甚至把吸毒当成了一种时尚和社交手段。

    想要混进那些人的圈子,就要沾染毒品。

    这个社会在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由于资金有限,宣传的力度不大,节目本身没什么名气,还有大众的不理解,京城地区报名参加《华国之声》的参赛者不到五百人。

    经过初选和复选,只剩下五十人左右,其中大多是混迹在京城的驻唱歌手。

    这五十人中能被导师选为学员的不超过二十人,这些学员经过导师的指导,两两对决,确定晋级还是淘汰。

    最终产生节目第一季的冠军。

    冠军将获得和音乐公司签约的机会,音乐公司承诺会为其打造一张个人的音乐专辑。

    几天后,黄勃接到了节目组的通知,让他参加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为录制节目做准备。

    培训不光是音乐方面,还有对于节目规则的详细了解,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

    在酒吧唱歌为了活跃气氛,可能会比较疯,动作很大,录制节目的时候不行,选手唱歌和舞蹈表演都要正规化,不能给观众留下节目低俗的印象。

    而且,无论是上台还是离开,都要保持最基本的礼貌。

    节目组会根据选手的特点对服装和造型进行设计,这就是所谓的包装。

    除了嗓子好,还要有卖相,才能吸引观众看下去。

    接到通知,黄勃表现的很平静,从十六岁去酒吧驻唱,到如今已经过去十个年头。

    可以说,他见证了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和不少当红的歌星有过交集,看着这个圈子里的人来来往往,起起落落。

    他想在世纪之交给自己的这个十年一个交待。

    如果这次还不成,那就改行做其他的,人总是要生活下去。

    林子轩对《华国之声》关注的不多,好梦公司有三部电影在同时拍摄,难免会出现问题。

    比如《大腕的葬礼》,有冯晓刚和葛尤坐镇,应该是最稳的,可冯晓刚在拍戏现场突然感觉心里难受,被送到医院,查出心脏有毛病。

    林子轩和医生做过了解。

    说是心脏病有点严重,主要是过度疲劳,加上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心脏的负荷太重,时间长了身体难免会出毛病。

    林子轩知道冯晓刚很看重这部戏,想依靠这部戏转型,为此费心费力。

    此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还要到处跑着拍外景,怎么会不疲劳。

    这属于演艺圈的通病。

    一旦工作起来没有个准时候,饮食作息都不规律,一般都有慢性的胃病,不注意调养的话兴许就会患上心脏病。

    冯晓刚感觉好一点后还想着去拍摄现场。

    这是和好莱坞合作,好莱坞演员在合同上有明确的档期,到时间人家就走,要是耽搁上几天,后面就很难完成进度了。

    “冯哥,你在医院里好好休息,不是还有副导演么?让他先顶着。”林子轩劝说道。

    “这不成,他镇不住那帮人,我怕要重拍,还是自个儿看了才放心。”冯晓刚坚持道。

    “那我去还不成么?不信连我都镇不住。”林子轩如此说道。

    好说歹说,总算让冯晓刚在医院里躺下了,林子轩亲自到拍摄现场坐镇。

    他在影视圈混了这么多年,还有个做导演的妹妹,对导演这个行业颇为了解。

    当然,以他掌握的常识煳弄外行足够了,真要拍电影还是不靠谱,怎么说呢,拍电影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挺难。

    拍部烂片挺简单,想要拍好不容易。

    林子轩没想着过把导演瘾,他就是来镇场子的,免得由于导演不在,剧组里人心浮动,不好好干活,把戏给拍砸了。

    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监视器,让副导演去安排。

    怎么布景,怎么调度灯光,镜头怎么走,演员该在什么位置上,林子轩不去管这些杂事,副导演就是干这个的。

    等一切准备好了,正式开拍。

    “林总,你看行么?”这一段演完,副导演征询道。

    “再来一遍吧,看着不怎么对劲。”林子轩回应道。

    林子轩不是瞎说,和那么多导演合作过,看了那么多部电影,他可能不懂怎么调度,不懂怎么和演员说戏,但基本的欣赏水准还是有的。

    就这么拍了一天戏,无论是演员还是工作人员都很认真,谁也不想撞到老板的枪口上。

    冯晓刚或许只会骂上两句,林子轩却可以直接开除他们。

    “你比晓刚有艺术追求,这么拍咱们明年能拿奥斯卡了。”葛尤调侃道。

    “我就没想过当导演,做人不能太过分,总得给那些导演留口饭吃。”林子轩玩笑道。

    这是大实话,人不是万能的。

    再说,导演这个职业太辛苦,没看冯晓刚都住院了么。

    几天后,冯晓刚迫不及待的出院,他真担心林子轩把这部戏给导砸了。

    看过拍摄的素材,他松了口气,虽然和他设想的多少有点出入,不过应该不用重拍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章 人心的问题

    在这三部电影里,最让林子轩操心的还是《渴望》的续集。

    这部电影就叫做《渴望》,林子轩没有给它起一个像是《新渴望》或者《渴望一九九九》等诸如此类的名字,那么做有点画蛇添足。

    既然《渴望》的电视剧那么受欢迎,说明观众认可这个名字。

    这两个字在观众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再说,这可是用八百万买来的,不能浪费了。

    《渴望》续集经过前期的艰难筹备,已经在影视基地开机拍摄了。

    整个过程一言难尽。

    林子轩认为以后这类备受社会关注的主旋律影片还是由华影集团主导的好,只有华影集团才能承受的住各方面的压力。

    好梦公司还是走商业片和文艺片相结合的路线,少碰主旋律的题材。

    这部戏需要还原九十年代各个时期的生活场景,都要在影视基地的摄影棚里搭建。

    光是搭建这些场景就需要至少三百万。

    当年,五十集长度的《渴望》总投资只有一百万人民币,照样在摄影棚里真实还原了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连细节都尽可能的做到逼真。

    《渴望》被称为国内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是有原因的,它的绝大部分剧情都发生在室内。

    不是剧组不想拍外景,而是拍外景要花钱,租场地、开车、工作人员的食宿都是开销。

    但那时候的人工作认真,即便条件再艰苦,也会想方设法的做到最好。

    举个例子,观众在现在的电视剧里时常会看到穿帮的镜头,史剧里都能出现简体字和电子手表,可在那些老电视剧里就很难找到类似的镜头。

    这是一个创作态度的问题。

    如今要拍《渴望》的电影,资金充裕了,更不能马虎大意,要精益求精才行。

    除了场景的搭建,演员的心态同样发生了变化。

    《渴望》的热播的确捧红了一批演员,像张凯莉和李雪建都早已成名成腕,不过剧中其他演员的命运则不大相同。

    比如扮演王沪生的演员,王沪生这个角色不讨人喜欢,播出的时候被观众痛骂。

    他后来虽然还在演戏,却一直不温不火。

    也有人离开了演艺圈,去过自己的生活,十年后大家再次相聚,继续扮演过去的角色,要说心态上还能保持平衡那是假话。

    看看各人的片酬就知道了。

    张凯莉出演《渴望》的时候是一百二十块一集,演了半年戏总共到手的也就几千块钱,如今拍电影版本拿到了八十万的片酬。

    其他二三线的演员只能拿到十万或者二十万的片酬。

    以前演员的片酬差距很小,一集也就差个十几块的样子,现在则是越来越大了。

    金钱虽然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可也是标准之一,这就造成了演员心态上的异样。

    老演员经的多,不太在乎这个,能够泰然处之,青年演员就没有那么的淡定了。

    他们或者自卑,或者自负,或者带着一点的不甘心。

    这种情绪难免带入到表演之中,让表演不够真诚自然。

    林晓玲注意到这种情况,和演员交谈过,效果不大,说到底,这是人心的问题。

    要么继续做思想工作,要么演员自己进行调整,想通了就行了。

    林子轩没有太好的办法,这就是用原班人马拍摄续集的难处,一旦换了演员,观众就找不到怀旧的感觉了。

    想要原汁原味,就只能克服眼前的困难。

    不过这部戏里还是有不少新加盟的演员,比如刘小芳的扮演者。

    刘小芳是刘慧芳收养的孩子,在电视剧里,小芳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却由于一场意外身体瘫痪,最后经过医治,恢复了健康。

    剧中的这个角色曾经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看着那么乖巧的孩子遭受生活的折磨,谁能忍心呢。

    刘小芳原本的扮演者不愿意出演,经过试镜选了一位叫做高园园的女演员。

    高园园出身广告圈,拍过不少商业广告。

    尤其是一款口香糖广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或许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不过给人的印象还不错,有种邻家女孩的小清新。

    高园园这两年进入演艺圈发展,拍了几部影视剧,反响一般。

    《渴望》续集无疑是今年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剧组发出试镜通知后,立刻就有很多年轻的女演员前来试镜。

    对于她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刘小芳这个角色是京城人,年龄在二十岁上下,正在上大学,性格上温柔开朗,她代表着新时代的年轻人,有理想和文化。

    高园园通过试镜获得了这个角色,她比较符合女学生的清纯形象。

    张凯莉和高园园在影片中饰演一对关系复杂的母女,有不少的对手戏。

    这个角色或许不能让她大红大紫,可只要演好了,至少能让观众记住她的名字。

    “你怎么会选择高园园?她又不是科班出身。”林子轩奇怪道。

    “我看过她拍的广告,感觉还不错,这个角色不需要太好的演技,只要本色出演就行。”林晓玲回答道,“找一个观众熟悉点的演员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高园园毕业于华国工运学院,专业是文秘,和影视圈没什么关系。

    如今进入演艺圈的门槛越来越低,通过拍广告或者模特成为演员的例子不在少数,不一定非要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

    只是,她们刚开始或许凭借着外貌就能得到角色,很容易获得成功。

    但想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