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让刘慧芳同志转到妇联工作,继续为人民服务。
还有领导对下海经商提出意见,下海就下海好了,这符合国家的政策。
可剧本里王沪生下海经商失败,欠了一大笔钱,生活落魄,这就太过消极了。
不可否认,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但电影要宣传好的一面,给予观众积极向上的引导,而不是打击大家下海经商的热情。
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渴望》续集不仅在大众中引发强烈的反响,在上层也备受关注,一些部门的领导看了剧本觉得不合心意,就会写个条子,提出自己的建议。
剧组经常收到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条子,上面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修改意见。
要真是按照那些建议改剧本,那这部电影肯定没法看了,还不如重新看一遍《渴望》呢。
有能力提建议的都是五十多岁的领导干部,有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快要退休,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要是不按照他们的意见修改,不免会发发牢骚,造成不好的影响。
林晓玲后悔接下了这份工作,老老实实的拍一部小众的爱情片多好,真是自找麻烦。
“得了吧,你拍爱情片能有现在出名么?我在天山拍戏的时候都看到你的报道了,全国人民都在翘首期盼着你的大作呢。”徐晶蕾调侃道。
看到好友这么烦恼,徐晶蕾心里平衡不少。
说不上幸灾乐祸,而是觉得有人和自己同样的感受,能够互相理解。
“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那一天呢,整天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弄的心烦。”林晓玲感慨道,“还有那些演员,都是老前辈,和他们说戏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恐把他们给得罪了。”
《渴望》里的演员十年前就在京城演艺圈混了,资在哪儿摆着呢。
林晓玲和徐晶蕾属于圈子里的小字辈,不小心就会背上不尊重老前辈的名声。
“不至于吧,那些老前辈还会为难你?”徐晶蕾惊讶道。
演艺圈的老前辈一般性格都不错,但也不乏倚老卖老的人物,不能一概而论。
只是林晓玲背后是林子轩,以及林子轩所代表的京派新势力。
他们在圈子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看在林子轩的面子上,想必不会有人故意为难林晓玲。
“不能说是为难,应该说是做事方式不同。”林晓玲解释道,“像咱们一块儿拍戏,沟通起来很容易,说说笑笑就行了,那些老前辈在表演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如果想让他们换一种表演方式,就要说服他们,性格上有点固执,沟通上有困难。”
两代人之间难免存在代沟。
第六代导演往往喜欢用年轻演员,不是说老演员演技不好,还是沟通上的问题。
在拍摄《我们俩》的时候,林晓玲有过和老演员沟通的经。
金亚琴属于那种好说话的老演员,导演说怎么演她会主动的调整自己。
有的老演员比较坚持,认为自己演了一辈子戏,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怎么到你这儿就不行了,你要能说服我才行。
说到底还是林晓玲的资不够。
如果是张亿谋的话这些阻力不能说没有,但肯定会少很多。
好在林晓玲有林子轩撑着,剧组里有好梦公司的工作人员,才让这部影片的筹备工作艰难的进行下去,否则林晓玲恐怕真的坚持不下来。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渴望》续集受瞩目的程度。
“你啊,就知足吧。”徐晶蕾诉说道,“再怎么说也是你指挥别人,我是被人指挥,在剧组里每天忙得团团转,还要骑马吊钢丝,一天下来,腰酸背疼的,作为导演,你也要体谅我们做演员的难处。”
听完林晓玲的抱怨,徐晶蕾开启了诉苦模式。
“知道后悔了吧,还是咱俩合作最好,可惜啊,拍完这部戏你估计就是国际大明星了,看不上我们这种小制作,我可出不起那么高的片酬。”林晓玲打趣道。
李桉拍摄《卧虎藏龙》显然不是为了内地的电影市场,而是冲着欧美等国去的。
尤其是北美市场,好莱坞才是他的根基所在。
一旦影片打入北美市场,徐晶蕾就算是国际影星了,片酬要按照美元结算。
一般的国产小成本影片的确请不动她,除非是她愿意自降片酬。
“你也是国际大导演了,就别装可怜了,最后什么样还说不定呢,想在好莱坞混哪那么容易,你以为人人都是巩莉啊。”徐晶蕾无语道。
“别啊,我还等着你成为国际影星后拉我一把呢。”林晓玲玩笑道。
“算了吧,我可拉不动你,你是不是又胖了?”徐晶蕾取笑道。
“你们演员需要保持身材,我又不需要,最近压力大就多吃了点,储备能量,我估计拍完这部片子我就瘦的不成人样了。”林晓玲哀叹道。
两人躺在床上,随意的闲聊着,诉说着烦心事儿,心情逐渐好了起来。
到了明天,一觉醒来,她们会暂时忘掉烦恼,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级事件
六月底,沪城郊区的一所中学,期末考试结束。
一名高一的学生由于七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叫家长,学校最终让该名学生留级。
国内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少见,留级的也大有人在,一点都不稀奇。
这名学生之所以被媒体报道出来,是因为他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
当初获得奖项的风光和现在被学校留级的处境,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很好的新闻素材。
媒体还能借此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得失,以及学校应该培养全才还是专才进行讨论。
就这样,韩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实际上,韩含拿到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这件事并没有让他获得太大的名气,那毕竟只是一届中学生的作文比赛,影响并不算大。
而且,获得一等奖的并不只有他一个人。
但这次的留级事件却让他出名了,这正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以他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属于差生的行列,是家长们口中的反面教材,这样的学生却拿到了作文比赛的一等奖,现在又要被学校留级,相当的矛盾。
大家会有疑问,韩含是差生,还是人才?
在这件事里韩含只是恰逢其会,背后则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博弈。
改革开放以来,就有教育学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国家也在积极的推动,不过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极难改变。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数关系到学生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这是人生大事,谁敢怠慢。
九四年的时候,国家提出各地要抓素质教育的试验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到了九七年,全国首批建立了十个素质教育试验区。
今年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的阶段。
虽然上面有政策,但想要在全国推行并不容易。
或者说,高考不改革,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重视分数,而是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手段,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于国内学校教育模式的批评之声一直都存在。
有些极端的家长不让孩子上学,在家里自己来教,有位着名作家甚至自己编写了教材,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这些做法都是对应试教育的抵制,不相信学校的教育。
这方面的争议比较大,各人都认为自己有道理。
尤其是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媒体讨论的颇为热烈。
在这种大背景下,刚好出现了韩含留级事件。
韩含身上正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点,只能说他不小心被这个时代撞了一下腰。
正是这一撞,让原本没什么名气的高一学生韩含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风云人物。
可以说赶巧了,也可以说这个时代需要有这么个人物。
作为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那个力主让韩含参加补考的人,有记者打电话给林子轩问起关于韩含的话题。
媒体普遍认为正是由于林子轩的坚持,韩含才能拿到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这件事儿怎么说呢,我觉得媒体就不要过于报道了,他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你们这么报道给孩子增加多大的压力,他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个你们想过么?适可而止吧,对大家都好。”林子轩回应道。
“那林总你对素质教育怎么看?”记者转移话题道。
“素质教育是好事儿,国家推广,我很支持。”林子轩简单道。
“现在学校里还是应试教育,你会让孩子留在家里学习么?还是说让孩子到国外上学?”记者追问道。
这是有先例的。
国内有位着名作家认为学校教育让孩子没有尊严,用考试分数作为评级体系,学校没有心灵教育,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于是,此人让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并亲自编写了十本教材,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还增加了哲学、法律、健康和自救等科目。
“学校教育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我还是会让孩子到学校上学,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我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林子轩如此说道,“至于是不是到国外读书,我认为中学教育应该在国内,上大学这个要看孩子自己的选择,到那时她应该有自我判断的能力了。”
这是林子轩的真实想法。
以他的经济能力,在家里给孩子请家教完全没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家庭教育是精英教育,学校属于大众教育。
但林子轩不想孩子和社会脱节,学校是孩子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
在学校里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基本的人际关系。
媒体并没有因为林子轩的话而停止对韩含的报道,一旦牵扯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话题就会把韩含拿出来作为例证。
他们不是多么的重视韩含,只不过韩含刚好成了一个代名词。
记者采访林子轩的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各方的评论不一。
林子轩无意参与到教育话题的讨论,没有做出回应,继续忙自个的事儿。
不到一个礼拜,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沪城的信件,写信的人正是韩含。
在信中,韩含感谢了林子轩的关心,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和迷茫,他不想上学,在学校里觉得压抑,他不想看到老师鄙夷的目光。
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未来充满迷茫。
在信的最后,韩含提到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把自己在学校里的经写出来,他期望能够得到林子轩的指点。
林子轩给韩含回了一封信,鼓励他继续创作,同时也不要放弃学习。
对于韩含的小说,林子轩答应会向出版社推荐,以韩含现在的热度,只要小说的质量不是太差,没有不出版的道理。
如果出版社再借助韩含炒作一番,成为畅销书不是没有可能。(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三章 知遇之恩
七月初,林子轩被推选为京城作协的副主席。
京城作协拟定召开“林子轩作品十年研讨会”,邀请京城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对林子轩近十年来创作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进行讨论和总体评价。
京城作协采取的是理事会制度。
理事会主席一名,副主席七名,秘书长一名,驻会专业作家和合同制作家若干。
驻会专业作家是终身制,无论是否继续创作都能从作协领取工资,待遇等同于公务员。
合同制作家属于新事物,从八六年开始实行。
在合同期间,作家从作协领取基本的生活费用,同时每年必须在省市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或出版不低于十五万字的文学作品。
合同制作家也分为驻会、专职、兼职和挂职等。
林子轩属于驻会作家,不过不是终身制,他没赶上好时候,如今作协取消了终身制。
和合同制不同,他没有硬性的写作任务,比较自由。
林子轩是九六年加入的京城作协,以他在国内文坛的名气早就可以捞个一官半职了,可上面的位子就那么多,除非有人退下去,才能轮到他。
国内论资排辈的现象相当普遍,只能慢慢的熬资。
今年京城作协理事会刚好有一位副主席生病住院,估计几年内没有出院的希望。
林子轩前往医院看望过那位副主席,现在应该是前副主席了。
既然顶了人家的位子,就算平时没什么交往,这时候也要表现出对于前辈的尊重。
成为京城作协的副主席只是向上的一小步,整个作协的体系极为庞大。
各地的作家协会都是华国作协的分支机构。
华国作协共有主席一名,副主席十四名,主席团委员三十名,这四十五人组成了华国作协的最高权力机构。
林子轩现在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
他的升级之路是京城作协的主席,华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进入三十人大名单。
接下来才有机会角逐华国作协副主席的职务,最终登顶成为华国作协主席。
按照五年升迁一次来算,也需要二十年时间才有机会成为作协的领导者。
这还要看有没有机遇。
就像这次,如果不是那位副主席住院,他还要再等上两三年才行。
有了慕致远在文化部门的关系,林子轩有很大机会在五十岁以后成为华国作协的主席,不过他对这个职务并不热衷,太耗费时间和精力。
他只要能混到主席团委员的地步,拥有发言权就行了。
华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的成员大多是国内的着名作家,有些是少数民族的作家,或许不太有名气,却代表着华国文学的多样性。
主席团委员参与处理作协的日常事务,对各项议案有表决权。
他们有权利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文学艺术方面的建议。
在全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上主席团委员能够和国家领导人直接交流,这就是发言权。
林子轩觉得自己四十岁前能进入华国作协主席团的三十人名单就算是非常幸运了。
京城作家协会在这个时候推选林子轩为理事会副主席,召开“林子轩作品十年研讨会”,和《渴望》续集的拍摄有不小的关系。
《渴望》续集从发布消息到现在,一直备受关注,热度不减。
这十年华国社会的面貌变化很大,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开放,有着太多的话题可聊。
林子轩的作品刚好跨越了整个十年,和时代的发展合拍,极具代表性。
九零年的《顽主》和《渴望》,前者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青年的迷茫和困惑,后者则是对八十年代的一种回顾和期盼。
当年《顽主》刚一发表就遭到了社会的批判,传统作家们对其口诛笔伐。
甚至有作家在作协大会上指责《顽主》是一篇反动小说。
十年过去,现在来看,一切显得那么的可笑,只能说在那个时代大家的思想还没有放开。
随后的《外来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