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渴望》的故事比林子轩更重要。
报纸上也有对林子轩的介绍,不过篇幅不多,主要还是对导演和各位主演的采访。
没办法,谁让咱是幕后工作者呢。
好在由于《渴望》的异军突起,没有人再抨击《顽主》了,电视圈和文学圈离的并不远,不少人都知道《渴望》和《顽主》是一个人写的。
一个是调侃社会,一个是讴歌生活,完全不搭界的两部剧出自一人之手,这也太奇葩了。
华国电视台因为《渴望》受到了国家的表扬,国家领导人都要接见《渴望》剧组。
无论是华国电视台还是《渴望》剧组的成员,都没想到这部剧能获得这么大的荣誉,有些兴奋,有些惶恐,感觉一下子被举到了天上,下不来了。
林子轩虽然表面上很镇定,但脚跟有点往上飘,不着地啊。
被国家领导人接见,他可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
“是不是特得意?”慕姗姗询问道。
“说不上,就是感觉有点飘。”林子轩坦诚道,“你得拉住我,把我拽下来,要不我飘到月亮上,你就找不着了。”
“你以为自己是嫦娥啊,还奔月呢。”慕姗姗取笑道。
“我说真的,你要在我耳边提醒着,别飘着,要是飘久了,我都不知道自个是谁了,那我这辈子可能就完了。”林子轩认真的说道。
“放心吧,有我管着你呢,你飘不起来。”慕姗姗答应道。
李虹和女儿说过这个问题,少年得志,最怕沉不下去,要是一直浮着,那终究成就有限。
在她看来,林子轩就属于这种情况,《顽主》还好说,一片骂声能让林子轩保持清醒,只要不颓废,过了这个坎就是一片新天地。
但《渴望》猛然间获得这么大的荣誉,担心林子轩迷失其中,找不到自我,那就完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慕姗姗原本想和林子轩谈谈,没想到林子轩还有着清醒的认识。
“那行,我就把线头交到你手上,风筝飞的再高,线头还是在放风筝的人手里。”林子轩握着慕姗姗的手,假装扯过一根线,再把线放到慕姗姗的手里。
慕姗姗紧紧握着这根看不见的线,心里踏实起来。
今天是华国国家领导人接见《渴望》剧组的日子,为此郑秀莲给儿子准备了一套新衣裳,这本来是给儿子结婚用的。
慕姗姗帮着整理好,时间差不多到了。
华国电视台准备了两辆大巴车,这种荣誉没有人想错过,整个剧组有几十号人呢。
当然,演员不能都去,不然那就太多了,只能是几位主演代表,这次主要是接见剧组人员,也就是幕后工作者。
林子轩走上大巴车,看到李虹在对他招手,便走了过去。
这时候,大巴车上的人都好奇的看着林子轩,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说熟悉是因为林子轩创作了《渴望》的剧本,说陌生是因为林子轩基本上没有进过剧组。
对于《渴望》剧组的人员来说,林子轩颇为神秘,不过他们清楚这个红遍大江南北的故事正是出自林子轩之手,而林子轩看起来只有二十出头。
在这个时代,有才华的人总是能得到尊重。
不少加入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人员和林子轩打着招呼,介绍着身旁的人,气氛很好。
在李虹身边的是《渴望》剧组的导演和主演,大家都穿着新衣服,看起来很精神。
张凯莉面带笑容,她和林子轩见过两次,有话题可聊,还说起在春晚那次相遇的趣事。
李雪建在一旁坐着,露出憨直的笑容,对林子轩友善的点了点头。
和众人打完招呼,林子轩在李虹身旁坐下,望着车窗外的京城,听着车厢内众人兴奋的闲聊,这或许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一天。
今天过后,有人会飘向空中,有人则选择脚踏实地。
林子轩并不担心,因为他的手上有一根线,线的那头在慕姗姗的手里,只要俩人有一个站在地上,另一个就不会飘得太高。
第四十九章 上电视
林子轩出现在华国电视台每晚七点的《华国新闻》上,虽然只有不到三秒的镜头,但足以让林伯清和郑秀莲骄傲了。
他们这一辈人极为重视荣誉,能获得“劳动模范”或者“三八红旗手”这样的称号就会让他们一生自豪,还会把奖状和证书珍藏起来。
劳模可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是国家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
劳动最伟大,劳模最光荣。
奉献和荣誉是上个时代的主旋律,深深的刻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这次儿子被国家领导人接见,这就好像儿子被评上劳模一样,看着电视里儿子和领导人握手的画面,林伯清和郑秀莲激动不已。
在京城生活的人虽说能经常见到大大小小的官员,不过这种机遇并不常有。
对林子轩来说,刚开始的确有点小激动,过后就冷静了下来。
这次接见其实很简单,主要是领导讲话,然后大家站在台上,领导一一握手。
握手的时候现场有些纷乱,大家比较热情,林子轩都没听见领导说了什么,或者根本什么都没说,接着有工作人员给每人颁发了一张类似奖状的证书。
这就完了,整个过程也就半个小时,在《华国新闻》上不到三分钟。
“老哥,当时啥感觉?怎么看你没什么表情啊。”看完这段新闻,林晓玲好奇的问道。
“没感觉,就是有点懵。”林子轩实话实说道,“你还想怎么样?还能热泪盈眶啊。”
“至少也要笑的灿烂点吧,你没看其他人都一个劲的傻笑么?”林晓玲不满意的说道。
“你也知道是傻笑,我当时也想笑来着,就是脸上僵住了,没笑出来。”林子轩说笑道。
“没见过世面,被吓傻了呗。”林晓玲取笑道。
“有这么说你哥的么,有本事你给我也上台领奖去,就会说风凉话。”郑秀莲训斥道。
“你偏心,就知道说我,等我长大了不比老哥差。”林晓玲委屈道。
“这可是你说的,好好学习,这期末要考进前三名,我给你弄宝岛明星的签名,宝岛有个剧组要来京城拍戏了。”林子轩诱惑道。
“真的啊,是谁啊?我能不能到剧组看看。”林晓玲立马兴奋起来。
“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带你去,和明星面对面,还能说话聊天呢。”林子轩承诺道。
“你别宠着她,这丫头疯着呢,别闹出事来,影响咱们和宝岛的关系。”郑秀莲担心道。
“放心吧,妈,她能闹出什么事啊,就是去玩玩,不过是一个剧组,没那么大影响力。”林子轩安抚道。
“就是就是,还是老哥最好了。”林晓玲奉承道。
“有了成绩别骄傲,出名不见得是好事,以后更要小心,别出岔子。”林伯清告诫道。
“知道了,我会注意的。”林子轩答应道。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林子轩照常上班,唯一的福利是华国电视台高层决定奖励《渴望》剧组的成员,这次不再是精神奖励,而是发奖金。
像李虹和导演每人是600元,余下的按照工作的不同每人200元到500元不等。
林子轩拿到了400元奖金,为他和慕姗姗的结婚基金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大家正在为《编辑部的故事》做着筹备工作,一片忙碌。
拍摄电视剧不是光有剧本就行的,还要搭建场景,布置背景,至少要弄出一个杂志社的模样出来,还要招聘演员,制定拍摄计划等等。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
“吆,小林来了,昨个我可在电视上看见你了,想不到看起来还挺上镜,要不在咱们这剧里客串一个。”冯晓刚招呼道。
“冯哥别说笑了,我哪懂演戏啊。”林子轩摇头道,“没看我脸上都僵住了么?”
冯晓刚和葛尤俩人是他介绍进来的,自然和他亲切。
此时艺术中心草创,比较缺人,有时一个人要身兼数职,在林子轩的推荐下,冯晓刚身兼美工和编剧两个职务,偶尔还客串导演助理。
导演助理说起来好听,其实就是给导演打杂。
不过冯晓刚觉得挺好,他对拍片子很有兴趣,和导演赵保刚的关系不错。
“没事,你可以本色演出嘛,就演个面瘫的角色,和日本那个演员一样,面无表情的,那人叫什么来着,这两年挺有名的。”冯晓刚玩笑道。
“叫北野伍,人那是演技,能演的像是没演技一样,这才叫高明。”葛尤搭话道。
葛尤听说有戏拍,就结束了全国巡回走穴,回到了京城。
前些年演员和歌星走穴形成了一股风潮,由于能够快速的捞钱,大家就一窝蜂的扑上去,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不放过。
所以在小县城能看到大歌星的演出海报,一点都不稀奇。
不过走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格调低,不正规,赶场累,演出比较混乱。
还有就是这是私人组织的演出活动,不向国家交税,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
走穴游走在体制之外,钻法律的空子,是一条灰色的产业链。
大家都知道有问题,可不能有钱不赚吧,既然大家都这么干,也就跟风了。
“还是尤哥有见识,一眼就看穿了真相。”林子轩夸赞道。
“别笑话我,我就是爱琢磨事。”葛尤轻笑道,“这次咱又凑合到一块了,我看了这本子,和《顽主》一样的调子,有种亲切感,我觉得这次更有把握了。”
“我看李冬宝的角色就是小林专门给你写的,太适合你的路子了。”冯晓刚赞同道。
“那我可得谢谢小林了,改天咱们吃饭。”葛尤爽快道。
现在京城演艺圈的现状是戏少人多,演员要四处找活,电影厂拍摄的电影不赚钱,国家补贴减少,亏损严重,民营的影视公司还没有发展起来。
这是一段较为艰难的时期,不少演员选择到南方的花城发展。
等到政策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剧行业,这个市场就会逐渐繁荣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一部戏,还是主要演员之一,对葛尤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咱们哥几个就甭客气了,这部剧还要仰仗尤哥你呢,观众会不会叫好,就看你得了。”林子轩诚恳道。
第五十章 花城来客
花城电视台的制片主任来到京城,洽谈合作拍摄电视剧的事情。
李虹早前和此人电话联系过,还把《外来妹》的故事梗概传真了过去,故事梗概比大纲还简单,就是不到一千字的介绍。
这不是没有诚意,而是防范于未然。
花城人做生意精明,要真的把大纲或者剧本邮寄过去,难保不会被改头换面,另起炉灶。
在华国,版权意识还非常淡薄,像这种没有发表的剧本很难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位制片主任叫做陈常乐,四十多岁的年纪,带着一副眼镜,善于交际,见人就递上一张名片,把自己介绍一番。
这是林子轩对他的印象,感觉上还不错。
这次谈判主要是李虹和陈常乐之间的事情,林子轩只负责介绍剧本。
花城电视台自然愿意和华国电视台合作,华国电视台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在华国的影响力不是地方电视台能够相比的。
不过陈常乐的消息灵通,知道华国电视台内部尝试制播分离,严格意义上说李虹领导的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和华国电视台是两家单位。
这在电视圈里不算是新闻了。
他这次来京城就是看看李虹在华国电视台的影响力,这两家单位的真实关系。
如果他和李虹合拍了《外来妹》,能不能保证在华国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能有多大的收益,还要看看《外来妹》这部剧的质量,赔本的买卖没有人会做。
李虹在介绍林子轩的时候很有讲究。
“这是《渴望》的故事策划和主要编剧小林,《外来妹》是小林的最新作品,我们中心正在拍摄的本子也是小林写的。”李虹淡然的说道。
陈常乐一听顿时露出久仰的神情,《渴望》在电视圈里已经成为神话和传奇。
即便在花城这个深受香江武侠剧影响的城市也掀起了追剧热潮,在《渴望》播出期间,花城电视台同时段的电视剧几乎无人问津。
没想到这么传奇的电视剧竟然是这位年轻人的手笔,林子轩虽然在京城的电视圈里有了一定的名气,但花城离京城太远,陈常乐还真不熟悉林子轩。
看到林子轩,陈常乐不由得对《外来妹》多了份期望。
李虹的意图很明显,既然不能拿华国电视台说事,那就用《渴望》的余威来为谈判增加筹码,如今《渴望》正在电视台重播。
即便是重播,也比那些新播的电视剧更受欢迎。
林子轩和陈常乐客气一番,开始介绍《外来妹》,这部剧只有十集,不过由于有不少工厂和外景地的镜头,还需要大量的群众演员,预算要高很多。
如果不用大明星的话大概在40万左右。
陈常乐听了林子轩的介绍,以他的经验判断里面没有猫腻,本子不错,值得投资。
只要李虹能保证《外来妹》在华国电视台播出,这次合作他就能做主,其他的利益分配可以慢慢谈,不着急。
谈了一上午,中午吃饭的时候林子轩作陪。
这顿是陈常乐请的,花城人不差钱,想在饭桌上攀交情,选在了还算不错的蓟门饭店。
李虹不好单独和陈常乐吃饭,要注意影响,有林子轩一起去就方便得多,还能替李虹挡酒,说一些李虹不方便说的话。
林子轩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在饭桌上和陈常乐相谈甚欢。
“林生,有没有去过花城?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玩玩,咱们合作,就当是公费旅游了,我来给你报销。”陈常乐兴致颇高的说道。
他有拉拢林子轩的意思,光是《渴望》编剧的名头就值得花心思了。
这只是一种小试探,如果林子轩露出向往的神情,那就可以继续下去,陈常乐相信花城的高薪和自由的环境对年轻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陈常乐刚来京城,还没有搞明白李虹和林子轩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不会这么直接了。
“这样不好吧,太麻烦陈哥了。”林子轩迟疑道。
“不麻烦,花城有很多好玩的,你就是想到香江玩一趟我也有办法,那可是个好地方,资本主义啊,只要有钱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开放的很。”陈常乐对林子轩眨眨眼,用一种男人都懂的语气说道。
“咳咳,我觉得还是京城比较好。”林子轩赶忙说道。
在丈母娘面前谈论这种话题纯属找死,他可不敢继续下去了。
“京城就是太闷了,每次来都不习惯,几乎没什么变化,不像花城一天一个样,有时候早上出门上班,下班的时候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上,整座城市都在搞建设,变化太快了。”在酒桌上,陈常乐说话比较随意。
这顿饭吃的还算愉快,林子轩听到不少花城和香江的讯息。
当然,如果陈常乐不说那些隐晦的段子就更好了,或许是觉得林子轩年轻,陈常乐只是开开玩笑,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