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子轩不可能砸自己的招牌,他经手制作的剧集,基本上都是精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台通过卫星向全国播出,电视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以前他们在自己省里闭门经营,和其他省的电视台关系不大,如今他们要争夺的是全国市场,制作更好的电视节目,播出更好看的电视剧,才能提高收视率。

    这不仅是面子的问题,还牵涉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电视剧这一块,对于精品剧集争夺的相当激烈,所以,《借枪》能在三个上星频道同时播出也就不奇怪了,他们看好这部谍战剧。

    即便是三家电视台同时播出,也存在着竞争。

    电视台往往采取删广告的做法,把《华国新闻》后面的广告删掉,和剧集无缝衔接。

    甚至连电视剧的片头都剪掉,直接进入剧情,就是为了争取时间,比其他电视台更早播出,以此吸引观众。

    这叫做抢播。

    不过删掉广告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按照总局的规定,在晚上七点到九点这段黄金档内,广告时间不能超过正剧时间的百分之二十。

    要是广告时间比电视剧还长,那就违规了。

    当然,地方电视台会打打擦边球,经常会超过百分之二十,但超出的不明显。

    如果总局严查的话就改回来,不严查的话就这么继续下去,毕竟广告时间代表着收益。

    这么算下来,电视台在每晚的黄金档广告时间有二十五到三十分钟,删掉了《华国新闻》后面的广告,相当于损失了五分钟的广告收入。

    这一来一去,损失至少是几百万。

    电视台不会让这笔钱白白损失,他们心里有笔账,虽然撤掉广告要和广告商协商,会损失一大笔广告费,但这些广告收入可以用其他方式弥补回来。

    要是因此流失了观众,流失了收视率,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总局在抢播这方面没有明文规定,只要不是恶意抢播,就不算违规。

    京城电视台在这方面比较坚持,他们会在天气预报和广告时段结束后,才播出电视剧。

    “这是京城卫视的一贯做法,我们不参与这样的竞争,京城卫视依赖观众对于平台的忠诚度,而不是抢播这种无序的竞争手段。”

    这是京城电视台的官方说法,其实他们是有苦难言。

    电视台本身在京城,受到多方面的监管,要是做的太过分,总局分分钟下文件严查。

    《借枪》在十二月中旬准时播出,导演和一众演员配合电视台做宣传。

    张嘉绎作为男一号自然少不了,他每次上电视节目或者接受记者采访,总会被拿来和王志闻扮演的余则成做比较。

    没有人喜欢被拿来比较,尤其是在《潜伏》获得巨大成功的情况下。

    就好像上学那会,家里人总会说隔壁家的那谁每次都考一百分,你才考八十。

    那种心情经过的人都懂。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各自的优缺点,那个考一百分的可能是书呆子,考八十的可能有商业头脑,都是说不准的事儿。

    然而,大家就是喜欢比较,特别是在说别人的时候。

    张嘉绎心里清楚,这种事在所难免,演艺圈也是名利场。

    只不过,他不再年轻气盛,而是沉稳应对,没有去辩解我演的和王志闻怎么怎么不一样,我有自己的想法等等。

    那是年轻演员会做的事情,急于证明自己。

    他会先称赞一番王志闻的演技,在表演上借鉴了王志闻的方法,甚至看了好几遍《潜伏》。

    这是实话,王志闻也是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两人学的是同样的表演方法。

    在这之后,他才说起自己对《借枪》这部剧的理解,以及两部剧的不同之处。

    这样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如果他一味的辩解,可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采访过张嘉绎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都觉得这个演员虽然知名度不高,态度却沉稳谦和,给人的感觉很好。

    《借枪》播出后,娱乐媒体做了不少报道。

    普遍认为没有《潜伏》的剧情那么具有张力,故事平淡,悬念较少,节奏慢,难以入戏,总之负面评价较多。

    主要是有了《潜伏》的成功在前,媒体就会觉得《借枪》到处都是缺点。

    林子轩并不担心,《借枪》属于慢热型的电视剧,前期是在介绍和塑造人物,真正精彩的在后半部分,不用着急。

    电视台每天播出两集,元旦就能播完,到时候恐怕就会是另一番评价了。

    他现在更关注另一件事,冯晓刚的新片即将举行广告招商会。

    招商会,顾名思义就是找那些愿意在影片里植入广告的广告商,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不同,它要贴合剧情,最好是能完美的融入到剧情之中。

    所以,在剧本创作阶段就要谈好广告商,这样才能把广告准确的植入进去。

    否则等到剧本写完,电影都开拍了再植入广告,那就太过匆忙,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冯晓刚的剧本还没有完成,不过以他和葛尤的金子招牌,拍的又是贺岁喜剧,有票房保障,对广告商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从珠宝到服装,从化妆品到饮料,只要电影里可能用到的东西都能植入广告。

    如今已经不需要林子轩和冯晓刚一家家的跑了,那些广告商会主动上门谈合作。

    好梦公司一共邀请了超过五十家厂商,这些厂商的产品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不少国外的厂家。

    那些没有名气的产品一概不接,贺岁片也要讲档次。

    “我估摸着能有二十家赞助商就行了,一家两百万,咱们的投资就回来了,加上贴片广告,这片子还没拍呢就能赚钱,以后拍电影越来越像做生意了。”冯晓刚感慨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三章 赞助

    冯晓刚的新片暂时命名为《大腕的葬礼》。

    这是好梦公司第一次举行广告招商会,为了给厂商增加信心,林子轩、冯晓刚和葛尤三人都来到了招商会的现场。

    招商会主要是介绍这部电影的大概情况,让厂商们心里有底。

    影片除了冯晓刚和葛尤的组合外,还会邀请好莱坞明星加盟,至于邀请谁,暂时保密。

    这是因为还没有谈妥,但肯定是和好莱坞的演员合作,还有好莱坞的制作班底。

    这种说法其实有猫腻,所谓好莱坞的制作班底,请一个人过来也可以这么说,就是一种宣传噱头,不能太过当真。

    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会负责冯晓刚新片在北美的发行工作。

    所以说,这是一部投资三千万,和好莱坞合作拍摄,将来在北美上映的喜剧电影。

    至少对外是这么宣传的,如此才能吸引厂商把钱投进来。

    冯晓刚亲自为影片做了介绍,提到了植入广告的方式。

    《大腕的葬礼》讲的是好莱坞大导演来华国拍电影,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的下岗职工葛尤凑巧成了这位好莱坞大导演的私人摄影师。

    在拍摄的过程中,好莱坞大导演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委托葛尤给他办一场葬礼。

    这场葬礼最终成了一场广告大战,广告商都想借助好莱坞大导演的名气给自己的产品做宣传,闹剧就这么开始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

    电影的剧情是为了讽刺那种见钱眼开,为了宣传不择手段的做法,同时巧妙的把现实中的广告植入了进去,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么一比较,有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我们会为各位的产品提供最合适的展出平台,最高的曝光度,并通过演员进行宣传,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冯晓刚保证道。

    台下的厂商代表对这种宣传手法很有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些知名品牌在电视台做一支广告也要几百万,而且只能是半年或者一年,有个限期。

    在电影里植入广告的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

    尤其是冯晓刚和葛尤的贺岁片,质量上有保障,观众爱看,不仅在影院放映,还会在电视台播出,甚至是通过录像带和光碟走进千家万户。

    贺岁片的受众包括各个年龄层的观众。

    只要有人通过以上的方式看到电影,就相当于看到了广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投资比单纯的在电视台做广告要划算。

    当然,只有这种具有生命力的电影才值得他们投资。

    如果是一般的导演,没有葛尤出演,或者不是贺岁片,观众不爱看,他们肯定不会掏钱。

    招商会结束,有几家厂商当场决定愿意赞助,他们对冯晓刚和葛尤的组合有信心,更多的厂商感兴趣,但要回去研究。

    每家公司都有广告预算,两百万并不算多。

    林子轩选择在年底举行广告招商会,是因为这时候公司会对明年的广告宣传做出安排。

    如果等到明年,人家的宣传计划都安排好了,资金拨出去了,想要挤出两百万就难了。

    “结果比咱们想象的要好,有五家厂商当场签了合作协议,还有二十几家非常感兴趣,要和咱们保持联系,其他的厂家持观望态度,我觉得还能再从中发展几家。”于东介绍道,“只是这么多广告,会不会影响影片的效果?”

    “我认为问题不大,咱们这个片子讲的就是广告的事儿,现在的广告越来越多,生活中到处都是广告,咱们主要是讽刺这种现象,越夸张越好。”冯晓刚解释道。

    “既然冯导这么说了,那我就放心了。”于东点头道,“初步估计这次能有三四千万的收入,我们把广告分成几个级别,每个级别的价格不同,植入方式也不同,厂商可以自主选择。”

    植入广告分为全程赞助,价码是两百万,产品会一直出现的电影里。

    比如葛尤的职业在影片里是个下岗的摄影师,作为摄影师,他要有相机啊。

    生产相机的厂商就可以全程赞助,他们的相机会成为葛尤的随身物品,出镜率非常高。

    还有饮料,手机和汽车等等都能全程赞助。

    其次是特定赞助,这类产品只能出现在影片的特定位置,曝光的频率不高,不过会有特写镜头,价码是一百万。

    如果想要让演员说出产品的名字,还要加五十万。

    最后一种是荣誉赞助,只会通过横幅或者广告牌的方式出现在电影里,价码是五十万。

    这样厂商们就能根据各自的广告宣传预算来确定采取哪种赞助方式。

    冯晓刚新片的招商会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媒体同样进行了报道。

    大家对这种大张旗鼓植入广告的做法评价不一,圈子里搞艺术的导演觉得这是在玷污电影,也有人觉得这是商业和电影的结合。

    有人批评冯晓刚过于商业化,同样有人羡慕冯晓刚赚钱的能力。

    在目前国内的电影行业,谁能说自己的电影在没拍之前就收回投资。

    以前国产电影主要是靠票房,如今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盈利,这算是给国产电影,尤其是商业片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不过也有人担心,植入广告过多会让观众厌倦,冯晓刚做了一个坏榜样。

    “这些人就是瞎担心,好莱坞影片同样植入广告,在国内还不是照样受欢迎,所以说和广告的关系不大,重点是电影好不好看。”林子轩反驳道。

    “我都被骂习惯了,他们骂我的时候心里估计羡慕着呢。”冯晓刚自得道。

    冯晓刚的心情不错,这次的广告招商证明了他的影响力。

    厂商愿意拿出真金白银赞助一部连剧本都没写完的片子,在国内没有几个导演能够做到。

    除此之外,下个月他要和徐繁结婚了。

    忙完这件事冯晓刚就要忙着办婚礼,到时会在京城饭店里请圈子里的朋友吃顿饭,举行简单的仪式,林子轩和慕姗姗也会帮着张罗。

    他们是认识多年的朋友,当初林子轩结婚还是冯晓刚去接的亲。

    这一晃,就是七八年过去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赛

    圣诞节前夕,李桉和香江的制作团队离开了京城。

    在美国和香江,圣诞节是法定假期,香江虽然已经回归,可很多方面仍然向着西方看齐。

    接下来是元旦和农新年,他们会在农新年过后才会回来。

    那时候已经是三月份,李桉预备明年五月份开机拍摄《卧虎藏龙》。

    他们觉得过圣诞节很重要,内地的工作人员则对这种洋节没什么感觉,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双方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这些年圣诞节在国内流行起来,尤其是学校的学生们,颇为热衷。

    但老百姓并不买账,华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没必要追求时髦。

    圣诞节那天林子轩过的很平淡,就是上班下班,处理日常事务,今年贺岁档好梦公司没有电影上映,不是很忙,公司的氛围相当轻松。

    在快要下班的时候,林子轩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来自沪城,是《新芽》杂志社的主编。

    这位主编找林子轩不是为了约稿,而是邀请林子轩做评委。

    《新芽》杂志是以广大青少年学生作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刊物。

    既然面向的是学生,那么就难免涉及到教育问题,今年杂志社以《教育怎么办》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的讨论文章。

    文章的作者包括教育学家、文学家、教师和社会学者等等。

    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中学语文教育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

    目前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文学不能用逻辑思维来解释,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人文性和审美性。

    在这种情况下,《新芽》杂志联合了全国七所重点大学,发起了一场“新概念作文大赛”。

    大赛的主旨是“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杂志社将邀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

    赛制分为初赛和复赛。

    初赛要求作文的字数限制在五千字以内,不命题,不限制题材,不可在公开的出版刊物上发表过,严禁抄袭或请人代写。

    参赛者可以通过信件的方式邮寄到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确定参加复赛的名额。

    复赛需要参赛者前往沪城,当场作文。

    参赛者需要三十岁以下,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其他没有任何限制。

    评委会的主要工作是出题和评审。

    《新芽》杂志邀请林子轩作为评委是看重他的影响力,林子轩不仅拿了国外的文学大奖,还是国内着名的畅销书作家。

    而且,林子轩三十出头,还很年轻,更能理解青少年的想法。

    如果邀请那些五十多岁的老作家,他们和青少年有代沟,在评判上或许会有不同的标准。

    “新概念作文大赛”主要是求新,求变,突破原来八股文式的写作模式,不拘一格。

    所以,在选择评委上力求年轻化,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开放,不僵化。

    在国内的文学界,林子轩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杂志社知道林子轩是影视公司的老总,平时很忙,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这个电话。

    如果成功的话,以林子轩在圈子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