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芭芭拉特别提醒,在和天主教协会的成员会谈时不能说自己是个无信仰主义者。

    她知道华国国内的民众大多是无神论者,不过在欧洲,就算不信仰天主教,也不要提起自己是无神论者这件事。

    看着这些安排和建议,林晓玲在兴奋的同时也感到不小的压力。

    既然享受了主角的待遇,就要负担起主角的责任。

    何况,《回家》是她的电影,不像《小城之春》,她只是参与了制作,所以这些工作都是她应该做的,不能逃避。

    徐晶蕾的感觉差不多,从配角变主角,感慨不少。

    她在国内算是一线演员,可在国际影坛还是无名小卒,意大利的媒体不认识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她要提起《小城之春》。

    这样意大利的媒体就会有些印象,原来这位演员在《小城之春》中有过演出。

    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建议,怎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给媒体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演员的基本功课。

    根据建议,演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要不断提起一些着名的导演和大明星。

    即便是只见过一面,也要提上一句,给记者一种我和他们很熟的感觉。

    相对于徐晶蕾,刘霖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以往没有拿得出手的资。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建议刘霖更多的谈及自己扮演的角色,一名女犯人的心路程。

    “三个年轻的女性,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一名女囚十七年的回家之路,有史以来第一部在华国监狱实地拍摄的影片,这就是《回家》。”

    这是意大利媒体对电影的报道。

    报纸上有林晓玲三人的合影,三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背后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办场地。

    阳光照在她们的身上,她们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浑身洋溢着青春和活力。

    “这记者的拍照水平一般,我还以为他要喊一声‘茄子’呢,没想到就这么照了,都没准备好。”林晓玲抱怨道。

    “得了吧,老外懂什么茄子啊,人家提示你了,你没听懂而已。”徐晶蕾取笑道。

    “你的外语很好么?咱俩还不是半斤八两。”林晓玲反击道,“明天姜哥的片子上映,咱们去捧捧场,总算是能休息半天了。”

    “意大利的媒体拿《回家》和《许三观卖血记》作比较,要是放映后咱们的口碑差太多,那就不好看了。”徐晶蕾担心道。

    媒体和影评人在看过电影后会打出一个分数,代表对影片的评价,分数越高口碑越好。

    姜闻的《许三观卖血记》改编自林子轩的小说。

    徐晶蕾作为林子轩的忠实读者,自然阅读了小说,这部小说在深度上或许没办法和《活着》相比,却不失为一部厚重的好作品。

    加上姜闻的改编和葛尤的出演,不用想就知道是一部精彩的电影。

    相比较而言,《回家》这部片子只是她和林晓玲突发奇想弄出来的剧本,无论是导演还是主演都很年轻,经验不足,略显青涩。

    而且,两部影片的投资更为悬殊。

    《许三观卖血记》投资三百万美金,《回家》只有三十万美金,没有可比性,投资越高制作越精良。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宣传,在威尼斯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话题度,对于影片的宣传的确有帮助。

    不过要是两部电影的口碑差太多,那就郁闷了。

    “要对自己有信心,咱们的片子也不差。”林晓玲自信道,“芭芭拉既然敢这么做,就有把握咱们的电影在这儿有市场,人家可是专业的。”

    “希望如此吧。”徐晶蕾如此说道。

    由于《许三观卖血记》有意大利电影人的投资,姜闻在威尼斯受到了优待。

    加上这部影片没有通过华国国内的审查,反而备受关注,放映当天吸引了大批的片商、影评人和媒体记者,可以说是座无虚席。

    姜闻对影片相当自信,事前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这是他目前最好的电影。

    他一共就拍了两部片子,意思是说《许三观卖血记》比《阳光灿烂的日子》要好。

    在拍摄手法上姜闻的确是成熟了,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一种非凡的想象力,很难说两部影片哪个更好。

    电影放映结束,大家热烈的鼓掌。

    意大利电影人对《许三观卖血记》给予了赞扬,这出人生的悲喜剧具有普遍意义,不仅讲了卖血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普通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挣扎和无奈。

    其中,葛尤的表演获得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演活了具有东方智慧的人物形象。

    葛尤虽然没有来,不过他可是拿过戛纳影帝的演员,在国际影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媒体和影评人给影片打出的分数基本上在七分以上,也有八分和九分。

    这时候,《许三观卖血记》的小说已经在意大利出版,虽然销量上不如《活着》,但在意大利还是引起了不少关注。

    如今影片放映,有人或许会去购买小说,互相对照。

    电影的传播范围更广,小说则更为深刻,文字能够带来想象,影像虽然直观,却少了想象的空间,两者各有优劣。

    “姜哥,你的片子评分那么高,我都没有信心了。”林晓玲郁闷道。

    “我第一次来也挺在乎这些分数,可你想啊,拿不拿奖最终还是看评委的意见,评委就那九个人,实际上和分数的关系并不大。”姜闻分析道,“你的片子有优势,九个评委里有两个女评委,你就占了两票。”(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六章 争议

    姜闻分析的有一定道理,不过决定奖项的不仅是那九位评委,还有场外因素。

    有意大利媒体报道了一些小道消息,由于意大利电影行业这些年一直疲软,意大利电影好多年没有拿到金狮奖了,境况颇为尴尬。

    在自己国家举办的电影节,奖项都被其他国家的电影人拿走,让他们情何以堪。

    今年有一部意大利本土影片入围,在意大利国内反响不错。

    有消息称意大利的政府部门给电影节的组委会施加压力,一定要让这部影片获得大奖。

    在颁奖前夕,本届电影节组委会的主席突然提交了辞职信,更加验证了上述说法。

    你给我施压,我不干了还不行么?

    就是这么任性。

    这位主席在辞职信中抨击电影节的竞赛制度,提出应该取消竞赛,只颁发一个奖项,那就是“观众最喜爱的影片”。

    不过,他的这种想法显然得不到支持。

    大家过来就是为了拿奖,就是冲着威尼斯电影节的名头来的,所以,颁奖还会照常进行。

    “劳达迪奥太冲动了,我知道主席的职务不好做,可他这么说会把电影节变成一般性的影展,降低威尼斯电影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马克穆勒反对道。

    “传言是真的么?”姜闻询问道。

    “我也不清楚,劳达迪奥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辞职的。”马克穆勒含煳道。

    马克穆勒作为意大利人,不好评价这件事,这毕竟不怎么光彩,有暗箱操作的嫌疑。

    电影节对外宣传自然是公平公正,黑幕都是媒体的爆料,电影节绝不会承认有黑幕。

    姜闻倒是能理解,华国国内的电影节同样存在这种情况。

    不管怎么说,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在争议声中走到了尾声。

    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操作下,《回家》的首映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女性题材加上女囚救赎的主题,得到了意大利影评人的青睐。

    欧洲的影评人最喜欢那种道德和伦理交织的影片。

    这样他们才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挖掘影片背后的人性,影评人为什么不喜欢商业片,还不是因为商业片没什么东西可写。

    《回家》中牵扯到家庭伦理、道德挣扎和罪犯救赎。

    还有包容和理解,人性和罪恶,这让影评人有了用武之地,纷纷撰文分析这部电影。

    林晓玲突然发现自己拍的电影竟然有这么深刻和复杂的内涵,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

    “他们写的和咱们拍的是同一部片子么?”林晓玲惊讶道。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有不同的解读很正常,欧洲这边和咱们的文化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徐晶蕾解释道,“芭芭拉不是说了,也就是在欧洲才会这样,到美国就不会有这种反响了。”

    “我是觉得没他们说的那么好,有点不好意思。”林晓玲嘿嘿笑道。

    “你就得意去吧,影评人给出的分数都很高,芭芭拉正在争取影评人大奖呢,要是拿到的话咱们也不算空手而归了。”徐晶蕾满意道。

    “合着你对我这么没信心啊,我还想拿其他的奖项呢。”林晓玲不满足道。

    看了这些好评,林晓玲有了底气。

    在颁奖典礼之前,芭芭拉给《回家》运作了两个奖项,分别是意大利影评人大奖和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特别奖。

    这属于电影节的周边奖项,每年都会有一批各种名目的小奖,或者说是安慰奖。

    华国国内的读者可能搞不清楚这些乱七八糟的奖项,其实很简单,只要不是像金狮奖那样的几个大奖,其他的奖项基本上都可以无视。

    当然,对于得奖人来说这是一种鼓励和荣誉。

    姜闻的追求和林晓玲不同,他对小奖没兴趣,要拿就拿大奖。

    《许三观卖血记》是争夺金狮奖的热门电影,葛尤是最佳男主角的有力竞争者,他本人也想拿到最佳导演的奖项。

    马克穆勒虽然支持姜闻,却不太乐观。

    意大利电影有十年没拿过金狮奖了,再说,本届评委会主席是意大利人,评委会主席和普通评委不同,主席有权利做出最终决定。

    在一片争议声中,威尼斯电影节的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两部华语片入围,现场自然有来自华国国内的记者。

    红毯上,林晓玲和徐晶蕾三人格外引人瞩目,姜闻和陈憧同样神采飞扬。

    记者心里清楚,《许三观卖血记》没有通过审查就参加国际电影节,影片在国内肯定会被禁掉,就算是拍了回去后也没办法报道。

    所以,他们把更多焦点对准了《回家》这部电影。

    正如媒体预料的那样,评委们最终把最佳影片金狮奖颁给了意大利影片。

    《许三观卖血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影片银狮奖,葛尤凭着这部电影拿到了威尼斯影帝,银狮奖虽然没有金狮奖那么有分量,姜闻总算是有所收获。

    让人意外的是林晓玲凭着《回家》拿到了最佳导演银狮奖。

    据说是两位女评委卖力推荐的缘故,女性导演本来就不多,《回家》这种题材容易获得女性的好感,这才有了这座导演银狮奖。

    颁奖结束后,意大利媒体相当矛盾。

    一方面他们对意大利影片拿到金狮奖感到高兴,另一方面觉得有损电影节公平的原则。

    欧洲其他国家的媒体没有这种顾忌,直接宣称这届威尼斯电影节有黑幕,受到了操控。

    有评委说出了内幕,大多数评委不看好那部意大利影片,最后是评委会主席一锤定音,才出现了这样具有争议的结果。

    姜闻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感叹时运不济。

    林晓玲则没有这种想法,对她来说这个结果已经超出了想象。

    威尼斯的最佳导演相当有分量,尤其是在国内,说出去有面儿。

    “我的压力好大啊。”在回去的飞机上,林晓玲抱怨道。

    “你都拿奖了还有什么压力?不像我们就是陪跑来的。”徐晶蕾揶揄道。

    “就是这个奖给我的压力,一下子站的那么高,要是下一部片子拍不好怎么办?肯定会被骂啊。”林晓玲患得患失道。

    “你就作吧,懒得搭理你。”徐晶蕾无语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处罚

    《许三观卖血记》和《回家》虽然都拿了奖,但在国内的待遇截然不同。

    媒体上对《回家》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对《许三观卖血记》则是遮遮掩掩,顶多是一个豆腐块的新闻,重点放在葛尤拿奖上。

    欧洲三大电影节,葛尤拿了两个影帝,还剩下一个柏林电影节。

    只是《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都在国内被禁了,有媒体私下称唿葛尤是“禁片影帝”。

    这就冤枉葛尤了,葛尤的胆子不大,他可不是故意这么演,而是赶巧碰上了,他就不是那种敢于和总局对着干的人。

    传统媒体不方便报道,网络上倒是没事,各大论坛上都有相关的消息。

    这时候,网络监管还不是那么的严,上面还没有重视这一块,大家发帖子聊天相当自由。

    好梦公司旗下的时光网首先发布了消息,祝贺葛尤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还给葛尤做了一个专题回顾,细数他这些年拍过的电影。

    对于华国的电影圈来说,这可是一个大新闻。

    “太张扬了,这样不好。”葛尤担心道,“姜闻回来还不知道总局那边怎么做呢,他这回怕是不好过关,我的检查都写好了。”

    “尤哥你也太积极了吧?”林子轩惊讶道。

    “养成习惯了,上山下乡那会没少给组织写检查,要写的深刻,一遍不行还要写第二遍,有回我写了五遍还是不过关,后来没辙了,抄了一份别人的检查。”葛尤淡定道。

    事情没有葛尤想的那么严重,《许三观卖血记》本身的问题不算大。

    总局同样在关注,要看势态的发展而定,这部影片毕竟拿了奖,外媒并没有太多的负面报道,没有造成不良的影响。

    每一部电影都会有负面的报道。

    《回家》在威尼斯放映的时候,有国外的媒体认为华国的法律制度存在漏洞。

    或者说在这个案子上法律缺位了,没有给犯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从而导致犯人坐了十七年的牢,如果有法律援助的话,犯人可能早就出狱了。

    八十年代,国内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存在着粗暴执法的现象,很少有律师为犯人辩护。

    有的家庭根本没想过请律师,也没有钱请律师。

    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概念不同,临时起意和蓄谋已久同样存在着量刑的问题,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判决差别很大。

    这些是能够争取从轻判决的法律依据,在电影里没有表现。

    出现了这种报道,总局对《回家》这部片子有了一定的顾虑,在国内上映没有问题,却不会大力的宣传和推广了。

    这就是负面报道带来的影响。

    《许三观卖血记》同样有负面报道,国外有些媒体歪曲电影里的情节,这是常有的事情,不过大部分是正面报道。

    姜闻回国后,总局下发了处罚通知。

    由于《许三观卖血记》违规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对导演姜闻处以两万元的罚款,并禁止其两年内使用海外的资金拍电影。

    意思是说不允许姜闻拍合拍片了,只能用国内的资金拍片。

    这比禁止执导电影的处罚要轻的多,对姜闻基本上没有影响,以他现在的名气,国内的影视公司愿意给他投资的不在少数。

    “我就说没事吧,都是自己吓自己,大不了我用国内的资金拍片子,还省得被那些老外管着,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姜闻轻松道。

    “有头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