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千块一集刚刚好,既照顾到了张嘉绎的面子,还不用付出太多资金。

    如果在其他剧组,趁机压价都说不定。

    “林总,这太高了吧,我以前没演过有名气的角色。”张嘉绎不好意思道。

    张嘉绎把自己定位在三线演员,三千块一集的片酬他都能接受,六千块一集的话,拍《借枪》他能拿到十几万的片酬了。

    他清楚自己没那么大名气,值不了这个价。

    “没人会嫌片酬高,这个片酬不代表你的现在,我看好的是你以后的发展。”林子轩如此说道,“等你拍完这部戏,片酬还会往上提。”

    听到这句话,张嘉绎心里一热。

    这些年,在长安电影制片厂,他认真拍戏,得到的认可却很少,没有机会,没有出路。

    他听说过,林子轩看好的演员都会成名。

    最出名的莫过于早就成为顶尖演员的葛尤,最近出名的是依靠《潜伏》走红的闫昵,还有一个叫徐晶蕾的女演员。

    成名意味着你所塑造的角色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作为演员,谁不想得到认可呢。(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三十而立

    和好梦公司签好《借枪》的演艺合同,张嘉绎走出友谊宾馆,出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应该能在京城这个圈子里立足了,这样的结果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倍,他原本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

    他有些明白林子轩为什么能成功了。

    林子轩能对他这样不知名的演员如此照顾,顾及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么待人以诚,别人也会以诚心回报。

    签完合同后,林子轩问过他需不需要提前支取片酬,家里有没有困难。

    按照影视行业的规矩,演员签了合同,可以拿到一部分定金,一般是片酬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大明星会拿的多一些。

    剩下的片酬在拍完后一次付清,这是为了防止演员在拍戏期间闹矛盾。

    也有因为影视剧不赚钱赖账的,演员和影视公司由于片酬闹纠纷的事情并不少见。

    在这方面,演员往往是弱势群体,影视公司有合同在手,演员在拍戏期间保不齐就有把柄落到影视公司手里,就算告上法庭,也难有胜算。

    这是演员需要经纪公司的原因,有后台才不怕被坑。

    国内的影视行业还不规范,存在着各种问题,很难保障演员的权益。

    按照《借枪》这部戏的长度和张嘉绎的戏份,他差不多能拿到两万到三万块的定金。

    这些钱不算太多,却能解决他在京城的生活问题,至少能生活的体面一些。

    他在心里感谢林子轩,是因为林子轩给了他相应的尊重。

    六月十三日,从意大利传来消息,《活着》获得了今年的格林扎那卡佛文学大奖。

    在最后的投票阶段,《活着》以153票的悬殊优势击败了来自英国和阿尔巴尼亚的两位作家,轻松的拿到了这个奖项。

    意大利的多家媒体不惜篇幅的对这部小说做了详细的介绍。

    要注意,这是在世界杯期间,这时候的意大利媒体往往只报道和世界杯相关的新闻。

    消息传到国内,不少媒体相继做出报道,华国电视台在第二天白天的新闻里做了播报。

    这个奖毕竟不是诺贝尔文学奖,不会上晚上七点的《华国新闻》,也不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不过能提升林子轩在文学界的地位。

    在圈子里,拿奖和没拿奖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出版社趁机推出了《许三观卖血记》,并在封面上印上一行字“意大利格林扎那卡佛文学大奖得主最新力作”。

    他们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只等到消息传过来,就让印刷厂印刷。

    林子轩接到不少祝贺的电话,包括作协和文联的领导。

    他一一应付,说着各种或真或假的应酬话。

    林子轩能感觉到一些人的态度变化,这就是知名作家和着名作家的区别。

    你拿了奖,在国际文坛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你本身的价值就不一样了。

    这个奖的奖金不算高,折合人民币只有十几万,但能提高《活着》在各个国家的销量,相信明年国外的版税会更多一些。

    与此同时,他还接到一些大学的邀请,让他过去演讲。

    作家到大学演讲,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以前没人邀请他,不是说他没有名气,而是有所顾忌。

    现在《活着》获奖,连华国电视台都播了新闻,说明没事了。

    出版社还在观望之中,要不要出版《活着》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国内的单位就是这样,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

    这次盗版商走在了前面,他们或许觉得能填补国内的一项空白,于是,《活着》的各种盗版肆无忌惮的出现在了图书市场上。

    林子轩见过一个最离谱的版本,封面上是一名时装女郎,妩媚妖娆。

    或许是从香江那边盗版的,里面繁体字和简体字交叉出现,看的眼晕。

    而且,为了充实书籍的内容和吸引读者,盗版商还在后边加了一篇言情小说。

    《活着》是部中篇小说,只有十万字左右,看起来很薄,盗版商怕卖不出好价钱,才加了一篇艳俗的言情小说,证明物有所值。

    这样不伦不类的盗版书卖到了八块钱一本,纸张粗糙,错字连篇,盗版的一点都不走心。

    也是,要是走心了,就没有暴利了,他们只想打着《活着》的名号赚钱而已。

    顺带的,张亿谋拍摄的电影的盗版碟也跟着畅销起来。

    市面上原本就有《活着》的盗版碟,但看得人不多。

    有些人是冲着张亿谋和葛尤才买来看看,只是这个故事不讨喜,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如今《活着》获得了国外的文学大奖,那些不喜欢看小说的人好奇,想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就去买了《活着》的盗版碟。

    对于这种情况,林子轩早已习惯。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遭遇,国内其他作家都是这么个状况。

    只要稍有名气的作家,书籍都会遭到盗版,有作家甚至开玩笑的说,想知道国内哪位作家的名气最大,问问盗版商就知道了。

    整个六月,林子轩都在各种应酬中度过,不是他请别人,就是别人请他。

    他在文学圈和演艺圈都有朋友,放在一起就是文艺圈,不知不觉间,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走到了这个地步。

    所谓三十而立,林子轩今年刚好三十岁,成家立业,他都做到了。

    “小林可以考虑在作协和文联混个领导,上面有人好办事,咱们也要向着高层发展。”冯晓刚鼓动道。

    冯晓刚先前去了一趟滨城,帮着韩三评筹备《生死抉择》的拍摄工作。

    作为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韩三评平时很忙,不可能一门心思的拍戏,说是导演。其实算是总导演,下面还有两个副导演帮衬。

    这两名副导演在京影厂都有名气,擅长拍摄主旋律影片。

    冯晓刚作为好梦公司的代表过去做协调工作,没多大的事儿,就当是散散心了。

    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国内影视圈的奖项都是由文联主办,如果林子轩成了文联的高层,那好梦公司的影视剧拿奖会相当轻松。

    冯晓刚在拿奖这件事情上一直都念念不忘。(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二章 翻译

    对于冯晓刚的这个提议,林子轩不置可否,他在犹豫。

    在国内,只要你到了一定的层次,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比如作协和文联的领导打电话给他的时候,暗示他要在文学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慕致远同样有这个意思。

    他当初鼓励林子轩出来开公司,是想磨练林子轩,以后再回到体制内工作。

    如今好梦公司越做越大,林子轩不可能这么放手,那么走另一条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像作协和文联这种单位相对来说较为轻松,都是文化人,要脸面。

    在这个年代,最多是背后下绊子,不会真刀真枪的来,没那个必要,又不是生死大仇。

    如果林子轩不太在乎名利,不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里面混混挺好。

    与其让别人掌握话语权,不如亲自参与进去,才能为自己代言。

    更何况,有了这个身份,在社会上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做事情会方便的多。

    当然,不是你想进去就能进去的,不仅要有资,还要有关系。

    冯晓刚鼓动林子轩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林子轩有这样的条件。

    好梦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林子轩在圈子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还是畅销书作家,拿到了国外的文学大奖。

    加上慕致远在文化部门的关系,在文联里混个小领导问题不大。

    这是因为林子轩还年轻,二十年后兴许就混到文联的高层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事儿。

    冯晓刚在电影导演协会里才混个小领导,正在朝着中层前进。

    在华国,想要发展的好,就要不停的朝上面混。

    这么做对好梦公司的发展也有好处,不光是拿奖的事儿,而是各个方面,只有掌握了权利,才能做自个想做的事情。

    对此林子轩不想多谈,他转移了话题。

    “电影筹备的怎么样?咱们这次要给足韩厂长面子,把人情做踏实。”林子轩询问道。

    “那是自然,里子面子都给他,到上映的时候咱们花钱包场,把票房给抬起来,怎么着也要有五千万,不然不好看啊。”冯晓刚调侃道。

    冯晓刚清楚好梦公司投资拍《生死抉择》的目的,就是为了帮衬韩三评。

    与其说是投资电影,不如说是投资韩三评这个人,用五百万保证好梦公司以后的平稳发展,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五千万哪够啊,能破亿最好。”林子轩不满足道。

    国内的主旋律影片背后基本上都有上面的支持,国企单位包场是抬高票房的主要手段。

    上面发文让各单位学习电影中传达的精神,下面的单位就要包场让职工看电影。

    只不过,往往出现电影院出票了,却没有观众去看的尴尬局面。

    “太多了吧?《泰坦尼克号》现在还没到两亿呢。”冯晓刚怀疑道,“说起来还是拍主旋律影片好,至少票房好看,我以后也得琢磨琢磨。”

    冯晓刚的三部贺岁片最高的也就三千多万票房,和主旋律大片没办法相比。

    “放心吧,咱们以后有机会。”林子轩如此说道。

    《许三观卖血记》六月中旬在全国上市销售,借着林子轩获奖的热潮,图书销量不错。

    读者和文学界的评论家普遍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有评论认为这部小说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

    而且,由于小说和剧本一起出版,引起了影视圈的关注。

    对于这部林子轩和姜闻合写的剧本,电影圈同样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改编,给电影行业的编剧们提供了一个改编的范本。

    一片叫好之声,和林子轩以往的小说受到抨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这是一部,另一方面是因为林子轩地位的提升。

    除非是那些想要哗众取宠的人,否则没人会无缘无故的得罪林子轩,都在一个圈子里混,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这其实不能算是一种好现象。

    评价一部小说应当以小说为主体,而不是以作家的名声和地位。

    但在国内,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早已有之。

    或许只有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对一部小说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许三观卖血记》不仅在国内热销,还引起了国外出版社的关注。

    一些国家的汉学家准备翻译这部小说,国外的文学类杂志对小说做了介绍。

    法国的《读书》杂志认为这是一部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完美结合的小说。

    那些汉学家在翻译《许三观卖血记》的同时,还注意到林子轩的其他作品。

    《卧虎藏龙》这样的武侠小说他们没法翻译,但另一部在华国畅销的儿童书籍很有意思。

    目前,三部《小雪的大冒险》在国内的销量估计是七百万册,加上盗版的话超过一千五百万册,绝对是畅销书籍。

    这个故事的内容并非是纯东方的,而是更倾向于西方的故事体系,魔法世界的设定很容易被西方的儿童所接受,翻译起来的难度没有那么大。

    那么,这部在东方畅销的儿童故事能不能在西方畅销呢?

    故事发生在英国,有位英国的汉学家把《小雪的大冒险》其中的一个章节翻译出来寄给了国内的出版社,让出版社做出评估,有没有翻译的必要。

    毕竟如果翻译出来没有出版社愿意接手,他拿不到稿酬和版税。

    这家出版社叫做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在英国出版行业规模中等,以出版儿童图书出名。

    他们听说一部儿童故事能有几百万的销量,就把这篇翻译的小故事拿到中学和小学里去。

    出版社让数百名中小学生阅读,并给出反馈,调查这些学生对这个故事是否感兴趣。

    最终,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对《小雪的大冒险》产生好奇心,想要继续阅读相关的故事,其他的学生虽然不太感兴趣,却也不怎么讨厌。

    这个结果足以让他们做出决定了。

    出版社让那位汉学家先翻译一册,出版后看看销量再决定是否继续下去。

    同时,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联系了林子轩,商量出版《小雪的大冒险》英文版的事宜。(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 作家经纪人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愿意出版《小雪的大冒险》是因为林子轩不是一位新人作家,而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着名作家。

    而且,这部童话小说在华国的销售业绩过于优异,值得他们尝试。

    如果没有以上两点做基础,即便小说真的很好看,他们也不会有出版的打算,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这本小说的存在。

    出版社和林子轩签订了出版合同。

    他们并没有明说只出版《小雪的大冒险》第一册,而是在合同中加入了一个限制条款。

    如果《小雪的大冒险》第一册在英国的销量少于十万册,出版社有权利终止后续图书的出版,出版社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十万册是一部小说是否畅销的分水岭。

    小说销量超出十万册,说明这部小说有一定的读者群,值得出版社加大推广力度,或许还能经营出一个图书品牌。

    销量低于十万册,不是说这部小说没有前途,而是出版社要考虑投入风险的问题。

    通过各种渠道推广书籍花费不菲,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

    要是低于一万册,出版社可能就直接放弃了,连成本都不一定能收的回来。

    出版社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看重的是图书带来的收益,图书的价值由市场来决定。

    他们出版这部儿童图书只是试水,给出的条件不是很高,只有百分之十的版税,这还是因为林子轩拿了意大利文学大奖的缘故。

    林子轩没有讨价还价,这份合同只是关于《小雪的大冒险》第一册的出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