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朋友三五成群,吃着小吃,跟着人群走走看看,倒也惬意。

    徐晶蕾就在人群之中,她现在还没有成为大明星,没有人会注意到她。

    如果等到《卧虎藏龙》在电视台播出后,她走在大街上兴许会被人认出来,也可能不会,她觉得自己长了一张大众脸,放在人堆里根本就不显眼。

    这是她比较郁闷的地方。

    拍《我们俩》的时候倒没什么,那个片子讲究的是生活化,都不怎么化妆,只要把脸洗干净就得了,越是普通越好。

    但《卧虎藏龙》不同,玉娇龙是九门提督的千金,不仅要化妆,还要看起来光彩照人。

    每次化妆师为了让她能在镜头前面看起来更光鲜亮丽,都费尽心思。

    徐晶蕾觉得很不好意思,没办法,底子差,只能靠化妆来弥补了。

    这不是说她不漂亮,只是气质不同,她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离美艳还有一定的距离。

    她本身也不喜欢化妆,觉得清清爽爽的挺好。

    对她来说,拍《卧虎藏龙》的过程就是一种折磨。

    尤其是和陈导明演对手戏的时候,要求特别严格,有几次导演觉得可以过了,陈导明还会让她再来几遍,直到过关为止。

    徐晶蕾甚至觉得这位演艺圈的前辈在有意针对她。

    她有着京城女孩的倔强,平时看着柔柔弱弱,但遇到压力还是能顶得住。

    这部戏她刚开始演的不好,没有进入状态,后来越演越顺,找到了感觉,虽然还是没办法达到陈导明的要求,却自我感觉还不错。

    演完《卧虎藏龙》,她回到电影学院,再去表演那些小品,觉得竟然这么简单。

    徐晶蕾这才发现这都是拍戏时的收获。

    同学们觉得徐晶蕾不仅变得自信了,连演技都提高了,看来演技光靠练习没用,还要真正去拍戏,去实践才行。

    他们羡慕徐晶蕾还没毕业就能出演女主角,还能接连的接到戏约,据说著名导演赵宝钢点名要徐晶蕾出演角色。

    原本在班里普普通通的女孩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连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

    俞菲鸿回杭城过年之前,提醒过徐晶蕾,不要演完就算了,要继续琢磨玉娇龙这个角色,以后可能还会有出演玉娇龙的机会。

    徐晶蕾从林晓玲哪儿听说,林子轩似乎有一个造星计划。

    林晓玲也不太清楚,就是听了那么一耳朵,反正不是坏事,应该是准备大力培养她了。

    徐晶蕾对此有些欣喜,也有些惶恐。

    她的人生从默默无闻一下子进入了快车道,别人需要争取的角色,她能很容易拿到,这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想了很久,她逐渐平静下来。

    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去抓住呢,每年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能演戏的不多,即便是从电影学院出来的学生能混出名堂的也是少数。

    徐晶蕾决定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不让机遇从眼前溜走。

    同样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贾章柯也想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他听从林子轩的建议,把《小山回家》的录像带寄到了香江艺术中心举办的独立短片展。

    1993年,香江市政局举办了独立短片比赛,香江艺术中心主办了香江自主录像比赛。

    到了1995年,市政局和艺术中心把两项比赛合并,成立了独立短片和录像比赛。

    这个比赛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新一代的年轻电影人进行独立电影的拍摄和录像制作,香江有独立电影的传统,很多大导演都是从拍摄独立电影起家的。

    这个比赛在每年的二月到三月之间举行。

    贾章柯把录像带寄出去之后,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然而,有天他接到通知,说是《小山回家》在短片展上获奖了,主办方让他去香江领奖。

    至于得了什么奖他也不清楚,贾章柯就坐火车从京城到了鹏城,拿着香江方面的信函过了海关,来到了香江,找到了比赛的主办方。

    这个比赛分为五个组,分别是剧情、纪录片、音乐录像、实验和动画。

    《小山回家》获得是故事片的金奖,奖金是五万港币,这时候港币比人民币还要值钱一点,相当于五万两千人民币。

    这对贾章柯来说属于意外之喜,原本没想到能够挣钱,现在总算是回本了。

    赚钱值得高兴,更让他高兴的是在这个展会上遇到了不少同行,交流了经验,还有愿意投资独立电影的投资商。

    独立电影由于个人化风格太浓,题材小众,往往没什么市场,能赚钱的片子不多。

    投资独立电影的人要么是真的喜欢,要么是想从中寻找有潜力的导演。

    有人看中贾章柯用五万人民币就能拍出像《小山回家》这样的片子,想和他合作,先从低成本的短片开始,再慢慢做大。

    这是一家刚成立的小电影公司,叫做胡同制作,老板是两个喜欢电影的香江年轻人。

    经过一番交流,他们愿意拿出二十万人民币来投资贾章柯拍摄新片。

    《小山回家》的获奖给了贾章柯信心,让他觉得自己拍的片子有人欣赏,能赚钱,还拉到了新片的投资,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拍摄新片了。

    贾章柯从香江回到京城。

    他把获奖得到的五万块奖金还给了那些凑钱给他的同学,把其中的三万块还给了林子轩,和林子轩说了说这次的香江之行。

    林子轩把钱收下,听着他怎么从香江人哪儿拿到投资的。

    二十万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个还没有从学校毕业,正处在起步阶段的新人导演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导演系毕业的学生还不一定能有拍片子的机会。

    “那你以后就准备做导演了?”林子轩询问道。

    “是啊,我觉得自己挺适合做导演的,我想拍点自己想拍的东西。”贾章柯回应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二章 国际化

    过了年,上班后,有两个老外来到好梦公司,他们是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员工。

    这家美国的电影公司去年就在京城设立了办事处,和好梦公司处在同一栋写字楼。

    林子轩去他们的办公室发过名片,想了解一下电影国际发行的渠道,不过没谈出个所以然来,人家根本不重视像好梦公司这种小型的民营影视公司。

    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设有亚洲区,亚洲区的总部在香江。

    工作的重心放在香江和日本的电影市场,兼顾东南亚地区,在京城的这个办事处主要负责和华国的电影行业进行接触和协调,以推销自己公司的影片为主。

    他们就算要合作也是和京城电影制片厂这种有实力的国有单位,或者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张亿谋和姜闻合作,这样更有保障。

    这次他们来到好梦公司,是因为《不见不散》这部影片。

    一个是这部电影在华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还有个原因是影片展现的是在美国生活的剧情,他们觉得如果在美国放映的话,会有不错的收益。

    美国人或许弄不懂其中的幽默,但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应该能懂。

    这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亚洲区的市场部给出的建议,他们对于在亚洲地区有一定影响的电影都会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这部电影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有没有借鉴的可能,值不值得对导演和演员继续关注。

    他们建议以低价拿到《不见不散》在北美地区的放映权,这笔生意不会赚太多,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来说只是一笔小买卖。

    至于好梦公司和冯晓刚这个导演,他们的评价是有一定潜力,可以接触,保持观察。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把重点放在张亿谋这类导演身上,冯晓刚现在还处在二线水平,没有在国际电影市场上证明自己的票房能力。

    只是这笔生意没有谈成,《不见不散》的北美版权已经卖出去了,打包价,就是那家剧组在洛杉矶拍摄时合作的美国电影公司。

    “那你们有没有新的拍片计划?”老外询问道。

    当然有啊,林子轩和冯晓刚给老外介绍了一下好梦公司目前的拍摄计划。

    这不是说林子轩就想和外国人合作,而是如果能得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投资,那电影拍出来之后就不用担心国际发行了。

    一部电影光在国内放映赚不了多少钱,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时候,还是要国际化。

    外部资金进入内地电影市场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先是来自港台的资金,合作拍片,后来是欧洲电影人投资的艺术电影。

    现在美国的电影公司加入进来,他们更倾向于投资商业电影。

    老外听了一会,回到自己的办事处,拿了一叠文件下来,交给林子轩。

    林子轩看了看,这是一整套电影前期筹备的计划书。

    你这部片子投资多少,要拍多长时间,资金的分配,预期的回报率是多少,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演员,他们的优缺点等等。

    也就是说,你要把整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拍摄过程事无巨细的写清楚,还要具有可行性。

    有了这份翔实的计划书,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会进行几轮讨论,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然后,他们才会决定会不会投资你的电影。

    这就是美国电影公司做事的态度,不像是在国内,林子轩和冯晓刚两人一合计,觉得拍这个故事不错,那就拍吧,很简单的事儿。

    简单是简单,就是不够专业,所谓的拍摄计划书顶多是一张纸的会议记录就完了。

    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计划书是真正的一本书,做完这个,咱们再谈投资的事情,他们是把电影当作一个项目来做。

    而且,老外对于冯晓刚拍的京味电影不怎么理解,为什么不拍大家都能看懂的电影。

    比如美国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主题,个人英雄主义,打击犯罪,拯救世界等等。

    林子轩有点不知道怎么解释,想想让葛尤穿上红内裤,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拯救世界,这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老外还认为你们应该拍摄商业大片,把华国国内有影响力的明星聚集起来。

    他们在好梦公司会议室的墙壁上看到了姜闻的海报,觉得把姜闻、葛尤和巩莉这些人放在一起拍一部动作片,一定会很有市场。

    老外的想法在美国或许能够成功,但在华国国内就有难度了,主要还是投资问题。

    “我们不是没有好的故事,就看你们能投资多少了,你们能投资一亿美金,我就有一亿美金的故事。”林子轩自信道。

    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上,哪儿挂着一幅华国地图,他指着上面的一点。

    “这儿是长城,绵延万里,是华国的象征。”林子轩叙说道,“一般人都认为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草原民族的入侵,其实这儿是外星巨兽入侵地球的通道,长城是地球的最后一道防线,一直以来都有数百万军士驻守。”

    这是一个在长城上打怪兽,拯救地球的故事,绝对符合美国电影公司对商业大片的观念。

    “上百万人类将士和巨兽拼死搏杀,利箭如雨,炮火轰鸣,这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林子轩描述道,“想想看,集合华国国内数十位著名演员,还有来自欧美的顶尖明星,加上华丽的特效,震撼的爆破场面,你们愿不愿意投资?”

    “林,这个故事有创意,你应该把它写出来。”老外兴奋道。

    老外对外星人这类题材格外感兴趣,他们愿意拍美国人拯救地球的故事。

    “你真打算拍这个片子?”老外离开后,冯晓刚惊讶道。

    “逗他们玩呢,像这种大制作十年内都没戏,老美不傻,他们一研究就知道成不了,现在拍出来不仅效果达不到,恐怕还会赔本。”林子轩解释道,“要是他们真愿意拍,那对咱们也有好处不是,还能学学拍大片的经验。”

    “这几天和老外接触,发现咱们以前太儿戏了,好莱坞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靠的就是专业,咱们想要国际化,就要先正规起来。”冯晓刚有所感触道。

    “一步步的来吧,早晚会有接轨的那天。”林子轩回应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 转型

    冯晓刚说的国际化并不是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接触后才有的想法,他们以前就讨论过。

    他拍了两部贺岁片,一部在京城,一部在美国,虽然拍摄地点不同,剧情也不相同,可主题基本上一致,都是京味电影,都是小人物在耍贫嘴,逗闷子。

    那么下一部呢?

    他们已经有了拍贺岁片的成功经验,要是就这么放弃非常可惜,可如果一直拍这种片子也不现实,观众总会有厌烦的一天。

    该怎么创新,让观众不至于厌倦,这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是改变创作思路,另起炉灶,拍一个不同的题材,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缝缝补补。

    好梦公司里,大家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有人提出明年香江回归,要不要拍一部京城人在香江的故事。

    有人说现在电视上戏说历史剧挺火的,要不咱们拍一部电影版的历史喜剧。

    还有人觉得应该和港台的明星合作,这样能扩大电影的影响力和观众基本,要是请了刘德桦出演,那刘德桦的歌迷和影迷肯定会看电影,这就是明星效应。

    大家从影片的选材到邀请的明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一点可以确定,冯晓刚和葛尤搭档,肯定要拍喜剧片,这有票房保障,很难想象他们拍其他类型电影的结果。

    葛尤觉得倒不一定非要两人搭档,也可以换其他男演员来演,兴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他现在有点重复自己的感觉,拍了两部贺岁片差不多了,再拍就没激情了,都是套路,少了真诚,观众或许还会买账,进影院看电影,那恐怕更多的是一种习惯。

    葛尤想找个不一样的角色,能突破一下,就算是反派也无所谓。

    林子轩明白葛尤的心态,一个演员,尤其是优秀的演员,都不愿意重复自己。

    像张国粒就是这样,他演皇帝演够了,在《卧虎藏龙》里演一个混混挺开心,演的很到位和传神,他觉得演皇帝很累,演混混反而很轻松。

    然而,在这个圈子里讨生活很多时候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有时候为了生计,有时候为了交情,有时候为了能保持自身的知名度,所以,张国粒还会继续演皇帝,直到找到下一个能被观众接受和认可的角色。

    这就是演员的不得已。

    葛尤在京城电影制片厂长大,从小接触的就是电影厂里的那些前辈,他学会了前辈们做人的态度,谦虚低调,也学到了前辈们对于艺术的追求。

    他想演一些不一样的角色,尝试不同的戏路。

    这个和国内的演艺行业有关,一般来说,在国内只有演悲剧和正剧的演员才会被称为艺术家,才被认为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喜剧演员往往会被看轻。

    大家普遍认为喜剧演员就是逗乐,不需要怎么表演,葛尤往哪儿一站,不用说话,观众就乐了,这看不出什么表演功底。

    其实,想把人逗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媒体记者跟着凑热闹,每次碰到葛尤,都会问这次的角色有没有突破?还演喜剧么?

    专家和影评人一致认为葛尤演喜剧是浪费才华,应该演几部像《活着》那样深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