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突破了自身性格和外貌的局限后,演艺事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比如巩莉,她既能扮演土得掉渣的农村妇女,也能扮演风情万种的歌厅舞女,这两个角色不会让观众觉得错位,这就是演技。
巩莉能够成为国际影星,张亿谋只是一方面,和她自身的努力同样分不开。
玉娇龙这个角色有倔强和冲动的一面,光是文静可演不出角色的神韵来。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结果掌握在自己手里。”林子轩感慨道,“我让她再去面试一次,要是张导不满意那就算了。”
“我还以为你要重点培养她呢,头一回见你对一个女孩这么热心。”慕姗姗取笑道。
“有么?”林子轩疑惑道,“只是正常的交流,别管她了,我来挑战一个最高难度的。”
他站在慕姗姗身后,打开扫雷游戏,俩人就哪一颗是地雷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徐晶蕾离开四合院,走在外边的街道上,她对这儿很熟悉,附近就是京城戏剧学院。
两年前,她最希望的就是能考进戏剧学院的舞美系,这个专业主要是为舞台表演和影视剧做布景设计,属于幕后工作人员。
没想到阴差阳错,她进了电影学院的表演系。
生活真是奇妙,如果她没有考上电影学院,或许今天就不会见到林子轩,不会这么近距离的听林子轩说着闲话。
事实上,徐晶蕾并没有太认真的听林子轩说些什么,她更多的是在自己的思绪里。
就像俞菲鸿看到的那样,这个女孩总是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的内心非常敏感和丰富,但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一团糟。
徐晶蕾不太在意这些,她现在想的是如何拿到玉娇龙这个角色。
既然林子轩对她抱有这么大的期望,她不想让林子轩失望,经过两年的表演课学习,她掌握了演戏的技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学到。
她对玉娇龙这个角色有过研究,做过功课,清楚该怎么表演。
只是她内心里不喜欢表演,怀着抗拒的心理,没办法全身心的放开,投入到表演中去。
这才导致了她的不自信,紧张忘词,甚至有次在摄像机面前完全说不出话来。
徐晶蕾回到宿舍,躺在自己的床上,其他同学都不在,房间里空荡荡的,她打开那本《活着》,看着上面“老徐”两个字。
从书法的角度看,这两个字实在不怎么样,可她就是觉得亲近。
她购买了林子轩几乎所有公开出版发行的杂志和书籍,这本《活着》没有在国内公开出版,应该非常稀有和珍贵。
徐晶蕾并不知道林子轩家里还有几百本,根本送不出去。
或许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她在心里想着。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抗拒着生活,不愿意改变,但总有那么一个契机,让我们意识到只有改变才能更好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天,表演系的同学发现徐晶蕾似乎有了些变化,但又说不上来怎么变了。
原本普通的面貌有了神采,无论是平时活动还是上课都有了劲头,不再那么消极应付了。
有人怀疑这丫头不是谈恋爱了吧,同宿舍的几个女生还逼问过这件事。
徐晶蕾对外的解释是要准备到一个剧组试镜,这倒是个很好的理由。
第二次试镜在林子轩的干预下没有初选,直接进入第二轮,来到了张纪钟面前,同时还有艺术中心的赵宝钢。
《卧虎藏龙》有艺术中心的投资,赵宝钢是出品人。
面试结束,赵宝钢给林子轩打了个电话。
“那个叫徐晶蕾的演员不错,我下部戏有个角色很适合她,你这边有没有其他安排?”赵宝钢询问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 事业
林子轩颇为无语,赵宝钢擅长拍摄都市题材的剧集,他的戏不用问肯定是一部时装戏。
你去古装戏剧组试镜演员,都能找到时装戏的感觉,这也太没谱了。
不过这对徐晶蕾是好事,林子轩没有拒绝的理由。
赵宝钢看中了徐晶蕾身上那种清纯的气质,带着点文艺范,适合走青春偶像路线。
张纪钟对徐晶蕾有点不满意,这女孩给人的感觉太瘦了,官宦人家的小姐不能看起来像营养不良的样子,再说她没有舞蹈基础。
拍武侠剧,演员最好能有点舞蹈基础,否则肢体太僵硬,武打动作就不好设计。
身形瘦弱可以用化妆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弥补,没有舞蹈基础那就只能好好练功了。
他把徐晶蕾放在备选名单里,如果找不到更合适的女演员,那就选她好了。
张纪钟心里明白,既然是林子轩推荐过来的,总要给点面子,演艺圈就是这么个情况,谁知道他们两人是什么关系。
十月份,慕姗姗正式从华国电视台辞职。
她的辞职报告早就交上去了,台里进行了挽留,见她去意已决,最后还是批复了。
这段时间,她接到了几家电视台的邀请,比如凤凰卫视、浙省卫视和京城电视台。
慕姗姗毕竟是国内著名的主持人,主持过春节晚会,台风稳健,口碑很好,有不小的影响力,正处在职业的上升期,相当的抢手。
无论到哪家电视台都会成为当家的主持人,不愁没有去处。
这些邀请都被她婉拒了,如果只是换一家电视台,那还不如在华国电视台呆着呢。
慕姗姗想自由的支配时间,自由的制作节目,尽可能的减少外界的干扰,她以后和电视台会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她正在筹备自己的第一档节目,《姗姗访谈录》。
这档节目她做过一年多的时间,熟悉整个节目的制作流程,她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一次,不仅仅局限在文化方面,而是各种社会热点。
有了林子轩在幕后策划,相信节目会更加精彩。
只是,相比于以前,新节目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
以往有华国电视台的资源,无论是邀请嘉宾还是搜集资料,都非常容易,嘉宾们愿意在华国电视台露面,就算是不要钱都行。
现在自己做节目,还不确定有没有电视台播出,想要请到有名的嘉宾会费力不少。
好在林子轩和慕姗姗这些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认识不少各行各业的朋友,这些关系平时可能用不着,但总有用到的时候。
新节目最重要的是打开局面,只要节目有新意,能够吸引人,自然会有电视台购买。
林子轩已经策划了两期节目,第一期是关于《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部电影点燃了国内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的热情,上映一个半月以来,票房突破四千万,不过到了现在,票房上涨的势头在逐渐放缓。
华影公司虽然减少了排片量,不过并没有要求下档。
也就是说,这部影片会放映超过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到十一月份,最终票房可能突破五千万,创造一个国产片票房的纪录。
当然,这个票房纪录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是说票房作假,而是大家都希望有这个纪录。
理论上讲,只要这部电影不从影院下档,票房就会一直增长。
华影公司和国产电影行业需要这个纪录来提振士气,文艺电影也能拿到高票房。
总局需要这个纪录来证明国产电影在好莱坞大片面前不是不堪一击,只要是好电影观众就会进影院观看,国产电影仍有希望。
这同样说明了引进好莱坞大片对电影市场的刺激作用,把观众吸引进了影院。
也就证明了总局政策的正确性。
总局认为《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描述七十年代生活的时候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就这样,在大家的合力下,《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了今年最受瞩目的一部影片,姜闻因此名利双收。
如果票房突破五千万,华影公司拿去三千五百万,剩下的钱姜闻至少能分到五百万左右。
对于姜闻来说,这笔钱或许不够拍一部电影,可作为启动资金足够了。
这和当初林子轩争取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国内的版权有很大关系。
《姗姗访谈录》第一期节目的嘉宾正是姜闻,让他讲讲这部电影的来龙去脉,这个应该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了。
第二期节目林子轩决定对准贺岁档电影,也就是好梦公司拍的《不见不散》。
在去年《甲方乙方》上映的时候或许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贺岁档,现在大家就清楚了,在春节期间上映的影片就是贺岁档电影。
策划这一期节目是为了做宣传,访谈的嘉宾是葛尤。
可以预见,《不见不散》的票房想要超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很难,只能尽量做宣传。
林子轩发现《阳光灿烂的日子》受到盗版光碟的影响很小,一个是因为国产电影的票价便宜,一张电影票是六块钱,一张盗版碟是五块钱。
与其花上五块钱看质量差的枪版影碟,还不如花六块钱去影院看正版好了。
其次,和媒体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宣传和炒作有关。
《不见不散》没办法获得媒体的一致好评,只能依靠自己来做宣传了。
林子轩甚至想通过慕致远在年底的时候由政府部门出面对盗版光碟进行一次严打,不用全国范围,只要在京城就行,保证京城没有《不见不散》的盗版光碟。
这个行动需要动用太多的关系,他要先和慕致远商量一下,看看是不是划算。
总之,有了这两期节目,《姗姗访谈录》应该能打开局面,接下来就容易运作了。
慕姗姗会自己开办一家公司,注册资金是10万元,专门从事电视节目的制作,现在还在筹备阶段,十一月份才正式开业。
办公地点就在好梦公司,外边再挂上一块牌子就可以了。
这样俩人又能在一块工作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起步
十月下旬,《卧虎藏龙》的主要演员确定,需要进剧组接受一段时间的训练。
只是拍摄电视剧,倒不会太辛苦,武术指导会根据各人的特点和角色要求来设计武打动作,当然,太过危险的动作会由替身完成。
徐晶蕾接到通知,让她前去剧组报到。
这件事要和班主任汇报,还要请假,学校的老师有责任保护学生的安全,核实剧组的真伪,别碰上什么乱七八糟的剧组。
在表演系,到了大三,老师鼓励学生出外接戏,也会给学生创造拍戏的机会。
徐晶蕾第一次接戏就能出演女主角,起步非常好,《卧虎藏龙》这部戏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颇有名气,还有俞菲鸿在一旁照应,这让老师很放心。
这部戏在京城拍摄,剧组为演员提供住宿,演员也可以选择回家,只要不耽误拍戏就成。
徐晶蕾拍摄一集的片酬是八百块,总共也就一万多块钱,相对于陈导明来说,非常低了。
没办法,谁让她还没有毕业,也没有名气呢。
张纪钟之所以选择徐晶蕾和片酬有关,他想拍摄大场面,就要尽可能的压低演员的片酬。
按照现在影视行业的行情,只要稍微拍过两部戏,有点名气的女演员片酬都有两千每集,著名演员都要超过五千每集。
现在国内的情况是,电影行业低迷,电视剧却很火爆。
有名气的编剧写一集电视剧都要几千块,演员的片酬更是节节攀升,原来拍电影的导演都开始转行拍电视剧了。
拍电影赔本,拍电视剧只要不是粗制滥造,都能卖得出去。
观众对电视剧的需求量很大,老百姓需要电视节目进行日常的消遣娱乐。
这一年,华国有两亿八千台电视机,有超过八亿电视观众,制作了不少于七千集电视剧,其中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出产了350集剧集。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繁荣。
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是再也没有出现像《渴望》和《京城人在纽约》这样引起巨大轰动的电视剧,就连精品电视剧都不多见。
大家习惯了跟风,而不是创新。
比如戏说历史剧火爆之后,这两年光是类似的电视剧就不下十几部,过于泛滥。
观众看第一遍觉得新鲜,看得多了自然会厌烦。
拿今年的金莺奖来说,组委会往年通过报纸发放的选票至少会回收30万张,今年只收到10万张,这说明观众的参与度在下降。
或者说他们认为没有好看的电视剧,也就懒得参与了。
民营资本进入影视行业,一方面带来了电视剧行业的繁荣,一方面拉低了电视剧制作的档次,资本逐利,什么赚钱拍什么,而不是想着冒险拍摄新的题材。
就像林子轩投资300万拍摄武侠剧,就相当冒险。
如果成功,会掀起一股拍武侠剧的风潮,一旦失败,就会成为业内的笑柄。
徐晶蕾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参与的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项目,她对于整个行业还不太熟悉,对她来说,只要演好戏就行了。
在离开电影学院之前,她去找了林晓玲。
林晓玲仍然在和剧本作斗争,还没有完成郑洞添交待的功课,想要写好一部文艺电影的剧本并不容易,需要一遍遍的打磨。
如果是一部商业电影,剧情不需要太过严谨,只要场面够火爆,演员够酷就行了。
不过作为一部文艺电影,尤其是这种注重细节的文艺片,剧情的合理性就尤为重要。
比如说老太太这个角色,她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她的人生经历是什么样,这都要交待清楚,塑造一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
林晓玲要给这位老太太写一个个人小传。
老太太上学过,有文化,骨子里带着点清高,不喜欢和周围的老太太打成一片,她年轻的时候当过兵,扛过枪,性子倔强。
她结婚没几年丈夫就死了,一直单身到现在,儿女不在身边,心里孤单,却又不想被人知道,这些性格特征通过和女孩的日常交往都要表现的出来。
她有理的时候会怎么样,没道理的时候会怎么样,想要安慰人的时候又该怎么样。
无数的生活细节把晓玲同学折磨的死去活来,要把走访的素材变成一个剧情扎实的剧本,中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林晓玲想要在今年冬天开机拍摄自己的电影,就要努力干活了。
《卧虎藏龙》的拍摄周期大概是两到三个月,年底之前拍完,并不会影响到《我们俩》。
在林晓玲忙碌的时候,贾章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剧本。
他找了管理系的同学做了一个预算,拍摄《小山回家》需要多少资金,这个预算是按照一部电影正规的操作流程来进行的,包括租用摄影机和各人的工资在内。
他们算下来大概需要10万块左右。
电影学院的学生虽然不差钱,可想要凑出来10万块非常困难,一两万还差不多。
接下来,贾章柯琢磨着怎么节省资金,《小山回家》的情节简单,只要几个人就能完成,也不用拍摄太多时间。
如果大家都不拿工资,就能省掉一笔钱。
有个同学说他父亲在报社工作,报社新买了一台摄影机,一直都不用,咱们先借出来拍片子,拍完了再还回去。
有个录音系的学生说他们系里有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