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内诸将不由皱了皱眉。
这道命令下得有点不合适,就算不提敌军骑兵出城一事,单只说攻城之战,从今日攻城的实际效果来看,显然是比较失败的,尤其是被唐军视为利器的震天雷发挥的效果也极其有限,这种情势下,君臣更应该暂时休整,然后反省教训,总结经验,重新商议出新的攻城方法后再图一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陛下,明日继续攻城,臣以为不妥。”李绩当先站出来反对。
李世民神情冷漠地道:“有何不妥?”
“今日我王师攻城显然并无效果,如此咱们应该重新商议制定新的攻城之法,若明日仍按照今日的方法攻城,臣以为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反而白白牺牲了咱们的将士”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懋功所言,朕何尝不知,可是如今咱们在高句丽的国境内,早一日攻下安市城,整个大局方能盘活,安市城晚一日被攻克,咱们便多了一分危机,莫忘了高句丽的大莫支离泉盖苏文虎视眈眈,或许此时他正在调兵遣将,安市城若迟迟不克,我王师恐有腹背受敌之大祸”
程咬金和牛进达闻言不由暗暗点头。
很好,至少陛下也看出了东征大军暗藏的危机,大唐军队要对付的不仅仅是杨万春一人,而是整个高句丽国家。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终究是两头难以取舍,冒进攻城没有效果,只能平添伤亡,休整自省又浪费不起时间,不知不觉间,唐军王师竟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神色阴沉地敲了敲矮桌,李世民皱眉道:“今日攻城诸多诡异之处,按理说,震天雷应是无坚不摧,为何将士们朝城头扔了无数轮,城墙却仍无坍塌的迹象?就算杨万春知道辽东城是被震天雷这种利器攻下来的,于是赶工加固城墙,可他是如何加固的?加固城墙可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大工程,我军从辽东城开拔至安市城只有短短数日,这么短的时间里,杨万春是如何将城墙加固到这般坚固的?此事朕甚为不解,诸卿谁能教朕?”
帅帐内一片沉默,众将面面相觑。
李世民想不通的问题,其实他们也想不通,震天雷的厉害他们亲眼见识过很多次了,按道理今日这般狂轰滥炸之下,城墙早该坍塌了才是,为何却偏偏纹丝不动,连一丝裂缝都未炸开?这就实在不合常理了。
静谧的帅帐内,君臣久久沉默,皆在拧眉沉思。
忽然,帅帐的角落传来一道迟疑的声音。
“禀父皇,儿臣觉得是不是震天雷的制造过程出了问题?”
众人愕然扭头望去,却见魏王李泰一脸憨厚地站在角落,人畜无害地笑着。
李世民挑了挑眉,露出一丝微笑:“青雀莫非知其原因?”
李泰笑了笑,向前走了两步,然后道:“儿臣以为,安市城和辽东城没有区别,城墙都是一样的城墙,震天雷能炸塌辽东城,却炸不塌安市城,那么只有一个原因,震天雷可能出了问题”
李世民皱起眉:“仔细说说。”
李泰憨厚地笑道:“震天雷此物,委实为我大唐立下不少功劳,此物本由火器局所造,具体的制造过程儿臣并不清楚,真正清楚的人只有那么几个,换个说法,也就是说,造出的震天雷究竟是良品还是残次品,只有那几个人知道,若是火器局为了赶工,制造此物时缺斤短两,那么震天雷用起来威力自然不一样,有的威力巨大,有的嘛,大抵便如今日一般稀松,儿臣以为,此事若要求得甚解,当从源头查起,不如请父皇下旨,仔细查验军中剩余的震天雷,随意选择几个拆开来看看,看里面是否有蹊跷”
一番话说完,李世民尚无表示,帐内程咬金和牛进达,李绩三人却皱起了眉。
别人或许觉得这番话是就事论事,可这三人与李素关系深厚,立马便听出李泰这是在针对李素。众所周知,李素是火器局监正,这个官职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李世民收回去,因为火药秘方的独特性,火器局不管换多少批人,李素这个监正是绝对不会被换掉的,除非有一天李世民想弄死他。
李泰刚才这一番话表面上说的是震天雷,实则却将矛头指向了李素,无论李素在火器局里多么的消极怠工,多么懒散不问公事,可火器局造出来的每一个震天雷都与李素脱不了干系,如果最后证实确是因为震天雷的制造问题而导致攻城失败,可以肯定李世民必然会发火,而李素便是第一个倒霉的人,谁叫他是火器局的一把手呢。
简单一番话,其中恶意满满,听出话里意思的李绩三人目露寒光瞥了李泰一眼。
朝堂争斗他们从来不参与,也绝不干涉,但是军中不一样,作为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最见不得有人在大敌当前还只顾着内耗内斗,丝毫不顾大局的人,尤其是这个人还是皇子,差一点就当上太子的人,所以李泰这番话说完后,李绩三人对李泰的不满顿时升到了极点,程咬金脾气暴躁,当时便眉毛一挑,若不是李绩和牛进达一左一右死死拽着他的袖子,恐怕程咬金现在就要发飙了。
至于李世民的反应
李绩三人马上望向他,却见李世民面色平静,无悲无喜,半阖着眼睛仿佛在仔细品味咀嚼李泰刚才那番话的意思。而李泰这番话里针对李素的部分,也不知李世民看出来没有,总之却是没有任何反应。
良久,李世民睁开眼,微微一笑:“青雀所言,不无道理,挑几个震天雷出来查验一番也是应有之义,此事便交给嗯,交给常涂吧,让常涂去查一查。”
帅帐外,常涂领命离去。
李世民微笑的表情未变,却飞快扫了李泰一眼。
众将人群里,牛进达忽然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问题应与震天雷无关,而是两城的城墙不一样,若杨万春已知道辽东城被攻克的过程,必然会选择加固城墙”
李泰笑着插言道:“牛大总管,刚才咱们说过了,短短数日之内,根本不可能将城墙加固,杨万春固有天纵之才,也不可能将城墙加固得坚若磐石。”
牛进达没理他,而是看着李世民道:“陛下,臣刚才思量许久,大概明白杨万春是如何在短短数日间加固城墙了。”
李世民笑道:“哦?朕愿闻其详。”
“很简单,在城头的马道上加铺整块的青石。大家都知道,震天雷之所以为攻城利器,主要是它爆炸之后能碎石裂土,从而导致城墙坍塌,城头的走马道皆由青石厚砖铺就,若是在青石厚砖的上面再铺上一层厚厚的青石,那么震天雷爆炸后,毁坏的只是表面加铺的这层青石,有了这道缓冲,下面原有的青石厚砖便不会受太大的影响,而加铺青石也是臣能想到的最快加固城墙的办法,安市城中有十二万守军,还有近万户百姓,若将他们动员起来,短短数日铺满整个城头走马道并非难事,杨万春仓促应战之前,也只有这一种选择。”
原本萦绕众人心中的疑问,随着牛进达的缓缓述说后,众人皆两眼一亮,先前的疑问顿时云开雾散。
是了,也只有这个理由能解释为何今日震天雷没能将城墙炸塌,因为杨万春将它临时加固了,而且临时铺垫的青石还有一个好处,当休战的空隙时,可以将毁坏的青石轻易地撤换下来,换上新的青石上去,如此一来,震天雷扔得再多,城墙也不可能垮掉。
李世民沉思许久,点点头:“牛卿所言有理,应该是这个道理了嗯,倒是个麻烦,若震天雷无法起到作用,要攻克这座城恐怕很难”
说着李世民脸色阴沉下来,目光阴郁地注视着面前硕大的地图上。
现在李世民越来越感到,攻下安市城似乎很难了,杨万春这位敌将的厉害超出了大唐君臣的想象,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就算不计一切代价把它啃下来,恐怕也会崩掉几颗牙,那时如何面对杨万春以外的高句丽强敌,杨万春固然厉害,平壤城里那位泉盖苏文也不是吃素的
此刻李世民感觉有些焦头烂额了,他突然发现自己走错了一步,当初攻下辽东城后,定下的战略不应该南下攻打安市城,而是应该挥军直取都城平壤,或者,如李素所谏一般,分兵三路而击,将战果最大化
李世民不由叹了口气,当初因为此事,与李素闹得颇不愉快,事到如今,李世民无法证明李素的话是正确的,但他隐隐发觉,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现在怎么办?攻城已经开始,将士们的伤亡已经造成,若下令放弃攻克安市城,大军转头再往平壤进击未免太不现实,且先不说会耽误多少军机,堂堂天可汗陛下指挥打仗朝令夕改毫无章法,说出去会被天下人笑死,杨万春指不定多么得意洋洋呢,这口恶气李世民吞不下去
犹疑之时,牛进达忽然道:“陛下,臣还有一谏。”
李世民回过神,道:“牛卿且说。”
牛进达停顿片刻,道:“臣请陛下调拨两万精骑,由臣领兵向北,驻于新城,延津两城一带。”
李世民吃了一惊:“牛卿此举为何?”
牛进达缓缓道:“为了阻断高句丽与靺鞨部的联系,也为了防范北方靺鞨部落南下夹击我王师。”
李世民与帐内将帅皆震惊地看着他,良久,李世民皱起了眉:“牛卿的意思是,靺鞨部会同高句丽结成联盟?”
“臣以为,确有可能。”
李世民嗤笑:“牛卿莫开玩笑,靺鞨部吃了豹子胆了,敢与朕的大唐作对,东征之前朕已发过亲旨给靺鞨部首领,严令他们不得参与此战,靺鞨部敢与高句丽结成联盟,他们不要命了么?”
牛进达定定注视着李世民,缓缓道:“陛下,若为利故,至亲亦可叛,何况异族番邦?陛下何以如此相信他们?”
李世民笑容一滞。
牛进达暗暗叹气。
李世民不蠢,事实上当年起兵反隋之时,李世民智勇皆俱,运筹帷幄,那时的他,是意气风发的,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才会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背了旧主投靠他,比如程咬金,牛进达,李绩,尉迟恭,秦琼等等,哪怕他要干弑兄杀弟逼父这等大逆之事,这些旧部也毫不犹豫跟随他,忠心耿耿地将他送上皇位,一个能让这么多名臣老将甘心追随的帝王,可以肯定绝不是个蠢货。
然而这些年大唐过得太顺了,打了太多的顺风仗,大唐的军队几乎从无败绩,百战百胜,打多了顺风仗便造成了这个结果,帝王的心气渐高,心态也慢慢有了变化,如今这个时期的李世民已经有些骄纵自负,目中再无天下英雄了。
所以,李世民自负地觉得靺鞨部落不敢反唐,靺鞨部落的首领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充分满足了他天可汗的虚荣感,这样一个看似软骨头的蛮夷部落,怎么可能反叛他?
骄纵自负的后果,有时候比愚笨更严重,可惜李世民并不自知。
牛进达神情凝重地道:“陛下,分出两万兵马,断绝一个可能发生的祸患,请陛下纳臣之谏。”
李世民神情犹豫,陷入思索中。
旁边的李绩,程咬金等人见状,同时站了出来。
“陛下,臣附议牛进达之谏,分出两万精骑,驻于新城,延津之间的要道上,不仅可挡高句丽和靺鞨援兵,而且还可牵制高句丽北部兵马,免于我军腹背受敌之境。”
见帐内老将们众口一词,李世民点点头,缓缓道:“牛卿所言有理,朕便纳牛卿之谏吧,予尔两万精骑,明日启程开赴新城,延津两城,驻扎于斯,将斥候放出百里之外,严密监视北方靺鞨部落一举一动,若靺鞨部果真借兵南下,牛卿可率部击之。”
牛进达大喜,急忙行礼领命。
第八百九十五章 渐生悔意()
众将散去,李世民独自坐在帅帐内,盯着面前的地图发呆。
没过多久,常涂躬着身子悄悄走进帅帐,轻唤声惊醒了沉思中的李世民。
“陛下,奴婢适才去了一趟后方的军器监,抽查了十个震天雷,将它们拆开仔细查验,其中有两个受潮严重,多半是路途运输而致,其余的皆完好,其中的装药量基本一致,没有短少的迹象,奴婢又当场点爆了两个,其威力与辽东城大致相当,所以奴婢认为,攻城受阻并非震天雷的原因,东征之前火器局所伏的眼线也向奴婢禀报过,火器局内并无异象。”
李世民点点头:“看来牛进达所言不错,确实是杨万春加固了城墙,而非震天雷的原因,朕差点错怪了李素”
常涂见李世民面色有些阴沉,也不多话,非常识趣地退下。
常涂退下后,李世民的心情愈发阴郁了,对李泰更是失望到极点,原以为这次带他出征,他能痛改前非,谁知在这等灭国之战的紧要关头他仍不忘耍弄小聪明,李世民曾经对他无比宠溺喜爱,然而一旦失望了,头脑便冷静下来,用冷静的目光再看这位曾经喜爱的皇子,顿觉他浑身上下处处是毛病,于是越看越失望。
将李泰这个人抛之脑后,李世民的目光再次回到地图上。
地图上画满了各种线条,代表着敌我兵力态势,线条犬牙交错,复杂难明,一如现在唐军的处境。
当李世民的目光盯在安市城的位置上时,脸色不由阴沉了许多。
攻克这座城池比他意料中的困难多了,别人常说骄纵自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骄纵自负,总觉得自己的任何决定都是正确的,可李世民这一次却分明感到自己错了,攻打安市城显然不是正确的选择,从渡辽河之战,到攻破辽东城,这期间有很多次机会让李世民可以重新选择,重新走回正确的道路上,仅仅李素的进谏就不下五次,可李世民却全都巧妙地避过了,一往无前地做出了最错误的决定。
前途很黯淡,此刻的李世民甚至有了几分茫然失措的感觉,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不知道安市城将会拖住自己的脚步多久,更不知道后面还有怎样的凶险等着他。
脑海里再次浮现李素那张惫懒的脸庞,李世民嘴角绽出一丝不自觉的笑意。
很奇怪的一个人,这个年代讲究“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别人都是拼命的学本事,然后投效朝廷,说是爱国心也好,名利心也好,至少普世的价值观是都希望能当官封爵,偏偏李素却是个例外。
明明有着一身莫名其妙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本事,却打死也不肯入朝为官,还是李世民这个皇帝宽宏大量不跟小孩子计较,死皮赖脸似的给他封官封爵,这才将心不甘情不愿的李素拉进了朝堂,为帝王所用。
有了官爵的李素也从不肯老老实实做事应差,火器局的监正当得跟孩童过家家似的,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偷懒,偶尔觉得心里有点愧疚了,才装模作样出来应付一下差事,后来调入尚书省任都事也是,三天两头跟房玄龄请病假,回家就是睡觉吃饭,这种比隐士还隐士的惫懒性子,令李世民无数次气得牙痒痒。
后来李世民渐渐想通了,或许,这是李素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吧,懒散只是表象,他真正的意图是想告诉李世民,他是个没有野心的人,不会对社稷和皇权产生任何威胁。
真的是个很聪明的人,一身本事是其次,主要是他比谁都活得明白,他知道只有帝王不猜忌他,他才能平平安安活到寿终正寝,否则,无论做到多大的官,封多高的爵,终究只是一场镜花水月,转眼成空。所以他懂得躲避是非,懂得藏拙敛芒,这样的心境,许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