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刀事 作者:阿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滇西刀事 作者:阿闻-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山上的时候也没和您说过多少话,您的沉默寡言影响了我,我想我也跟着您沉默寡言吧。您的身世、遭遇让我想起来就发颤,您就决定这样住在山上一辈子吗?世道变了,山下的世界很美好呢。我把您的故事写在我的论文中,说的是您是一个真正的汉子,懂得爱情,懂得珍惜,但我不赞成您的做法,您不该这么苦,年岁大了,更不该这么苦。

  我爸说,我可以认您个干亲!梁宽说,山里有个亲戚,我们自豪呢。

  我们能给您亲人一样的爱!

  您就答应吧?不答应我也照样想您,照样挂念您!

  麦烨 2004年2 月5 日 

后记
 
  ● 一年前的正月里,我的确钻进了滇西无边的甘蔗林。滇西美景已经让我惊叹,但和美景相比,我更愿意融在民风里。有幸,我的爱情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域,我的姑娘就是傣妹,我的傣妹的家乡就在滇西,那里不只有傣家,还有景颇族、佤族、傈僳族、阿昌族,当然。那里早就融进了汉族的血脉。 那次我几乎在滇西过上了半个月美轮美奂的生活,朴实和充满质感的日子让我不得不去想勾画出一个作品。于是我目力集中在一把颇具韵味的户撒刀上,我想用一把刀来演绎这片方圆的人性和爱憎。

  那个正月里,我听我想,我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我的姑娘就站在我的身后看我勾勒这个故事。她为这个故事动着情感,觉得这个故事就好像发生在她的家乡。她的傣家兄弟也被这个故事吸引,竟给我送来一把真正的户撒刀。

  在完成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回头问我的姑娘,我说,当我们的头上时刻挥舞着长刀的时候,我们的爱情和幸福是不是会变形或者变味?她反问我,当世界上无形的刀全部现形的时候,我们的周围可能全都是锋利或者血红,那个时候,人性会变成兽性吗?

  她会写诗,她说得血腥,但充满诗意。

  我知道,她已经看懂了。

  我对自己说,人们能看懂我的文字。

  滇西的夜色里时常会有雨雾,在节日里也同样有些弥漫,弥漫中烟花依然绚丽。雨雾里可以看不见一些景色,但绝对能看见或者能感觉到天边的青山和城边的江水,它们和烟花闪耀时一样清晰。

  那年,在正月连续的节日里,每到夜晚,我在滇西小镇的一家阳台上,看烟花,看烟花后面的美景。

  ● 春天里我完成了两个三万字的小说:《天刀》、《地火》,当年“刀客”在盈江(盈城)在腾冲(腾山)的故事,被我勾画出来了。 

  故事写得很快,我却在写完之后产生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愿望,要把整个故事连在一起。于是,这部《滇西刀事》用了8 个月的时间。

  就像小说里的人都不完美和完满一样,我要写的东西并没全部写出来。我想写腾冲的火山、热海、湿地,想写更多的滇西民族风情,想把户撒刀的来历也写一写,还想用什么手法把北方汉子和滇西的汉子比较一下,甚至把女人们也安排着比较一下……但我遗憾太多,没有好的切入点把这些带进故事里,我只好等待下一部作品,再下一部作品。

  ● 在《滇西刀事》即将完成的时候,我开始了这个故事的剧本写作。我没写过剧本,只是按照电视剧的视觉感受完成文字,但我发现,剧本里需要的大量细节会把我的思路搞乱,小说语言和剧本的文字很不一样。我不敢造次,怕耽误了我这部小说的进展和杀青。我把剧本的开头部分放在这里——这些文字已经把我弄得慌张起来了。 

  群山连绵,雾气。

  大片甘蔗林。

  天色阴郁。

  中景,四个男子在甘蔗林中奔跑,前面不远处一个女子在逃。女子身穿景颇族服装,头饰脱落,长发显露,满脸汗水;四男子便装,人手一把户撒刀,甘蔗挡路时抡刀开路,四人逐渐分散,由同方向追赶变成三个方向追赶女子。

  近景。女子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面部已经有血迹,腿亦不灵活。

  男人满头大汗,气急败坏地砍着甘蔗。

  女子跑出甘蔗林,摔倒,爬着,躲在一簇竹子根下。

  两男子追出甘蔗林,在竹子周围绕了一周,没发现有人,再次追进另一片甘蔗林。

  女子在草丛中,再次爬向竹子,靠在竹根上,神色紧张。

  男子口哨声。四人集合在两片甘蔗林之间的空地上,相对无言,面目沮丧。

  不远处,一个由竹子搭起的窝棚悬在离地三尺的空中,一男子半跪半坐在窝棚里看着。他能看见景颇族女子躲藏的位置,也能看到四个男人集合在坝上,然后再次分散,分头走进甘蔗林。

  女子听到四个男人走远,松了口气,闭上眼睛,痛苦地摸着手臂上的伤,但睁开眼睛时不由惊叫一声。

  四个男人又集中在坝上。

  “听到了?”一个问。

  “听到了。”三个答。

  “没走远。”年龄稍大的男子说,并示意大家分散寻找。他自己抬头看见了不远处的竹窝棚。

  “杆子!”他喊。杆子赶忙跟在他身后,两人使了眼色,分两个角度走向竹窝棚。

  竹窝棚上站着一个男人,一身军绿色衣服,手里同样拎着一把长刀。

  “看见一个女人吗?”杆子问那男子。

  男子摇头。

  “大哥,周围没有。”几个人都来到窝棚下。

  年龄稍大的男子抬头看窝棚上的男子,“兄弟,我们只是找个人,您,行个方便。”他开始向窝棚上爬。看窝棚的男子没动,但手里的刀提了起来。

  “大哥”在竹梯子上顿了一下,继续上爬,并把手里的长刀扔在了地上。看窝棚的男子眼睛紧紧盯住上来的男子——络腮胡须,面目镇静,手脚粗壮,腰里还有一把封在竹鞘里的刀,隐隐能看出刀光。

  竹子嘎吱作响。“大哥”已经爬上窝棚,定睛看了对方一眼,探头在窝棚内寻找。

  窝棚内。昏暗。军用水壶,一顶蚊帐,一床被褥。一本毛选,一本红岩,一盏自制的小油灯。

  外面。天边雷声,远处有闪电。

  “大哥”回头,再次看了看对方,想说什么,但终没出口,走下窝棚。

  “走吧。”“大哥”说。四人在坝上分散,进入甘蔗林。

  雷电越来越近。

  景颇族女子嘴唇干裂,正在啃一截甘蔗。头上一亮,走下那个穿军绿的男子。男子帮女人砍了一截新鲜甘蔗,递给她。女子紧张地往后躲。

  “别怕。”男子说,“我就在这里插队,不是土匪。”

  “你放我走吗?”女子说。

  “当然。我为什么不放你走?”男子说。

  “好,谢谢你救我,不过,你还得帮我。”女子说。

  “什么?”

  “你把你的刀借给我,我以后还你。”

  男子犹豫了一下,把手里的长刀递给女子,女子接过刀时,外面响起一声炸雷。

  男子先走出地窖,女人跟在后面。外面倾盆大雨。

  “你要去哪里?”男子大声喊。女子已经走出去好几步,回头问男子:“盈城在哪个方向?”

  男子用手一指:“那边!还有五十多里呢!”

  女子站在原地望着盈城的方向。雨水把她浇得透湿。她转身向盈城相反的方向跑去。

  男子站在雨里,发蒙地看着景颇族女人急速地钻进甘蔗林。

  一个炸雷,又一个炸雷。

  ……

  想说的是,尝试只是尝试,但尝试,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技巧。

  我还想说,把《滇西刀事》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改编成影视作品,是我的心愿。看过我初稿的人都告诉我,这是很好的影视题材。我动心了,尝试了,却觉得我目前没有能力完成这个心愿。

  △这个小说是以连接多个“第一人称”的叙述展开的,在写到一半的时候,我曾动过按“纪年”形式叙述的念头,但很快被我推翻了。以纪年写这个故事,怕是会削弱麦烨现代观念(或者是一种迷茫)的表现,若故事堆积到最后再来说明麦烨的性格,怕是要占用很大的篇章也未必能引起读者的眼光了。

  2004年2 月12日  阿闻 于昆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