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精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亮剑精神-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团队精神的最佳运动,在被商业日益熏化的足球界,对“团队精神”的重提,让人们看到了足球回归纯粹、回归本质的希望。
  拳头伤人之所以要比手指伤人或者巴掌伤人疼的多,因为当拳头攥紧时,整只手上的全部力量都凝聚在拳心,它更强大!一只脚站立很容易跌倒,所以我们有两只脚;一种药物的治病效果有限,所以我们几种药物并用。如果一支军队能够攻城掠地、百战不殆,它最大的特征就肯定是团结。
  团队的目标,就是要创造出比团队成员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总和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团队存在的意义。团队,就是要让1加1等于3、等于4甚至更多,这就需要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团队精神。那么,何谓“团队精神”?我认为,团队精神就是所有团队成员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甘愿为了团队而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
  在古老传说中,有一种叫“狈”的动物,它的前腿极短,不能独自活动,因此它和狼搭配,把前腿放在狼的后背上。它们合伙捕捉食物,这种搭配组合,深为人们痛恨,因此就有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互相勾结做坏事的人。其实,根据动物学家们的研究,自然界并不存在“狈”这种动物,它只是一种发育畸形的狼。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改变观念中对狼的误解了。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狼之情谊”啊!狼群之间的这种互助精神难道不能让我们人类为之感动吗?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和成就都将是团队精神的一种反映。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个人并不能编织出生活的网络,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根线。我们为这个网络所做的任何事情,实际上也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一切都注定是在一起的,一切都是相连的。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敬爱的读者,让我们看一场电影吧。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好电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好东西而不与人分享,这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如果您同意,那我们就开场吧。
  影片一开场,画面是一面美国星条旗,军鼓响起,身穿戎装的巴顿,步上国旗前的讲台。镜头以略仰拍的方法,记录了长达6分钟的巴顿演说,台词多取自巴顿那篇著名的《美国军人最伟大》。演说中的巴顿,在台上走来走去,充满名将气魄。影片的名字叫《巴顿将军》,仅凭“巴顿”这两个字,我觉得你就有足够的耐心看下去。而我,也在本书中不厌其烦地一再提到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常把“他妈的”“狗娘养的”挂在嘴边的人,实在是一个可爱的人,实在很男人,更不用说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易卜生说:“军人是真正的男子汉。”不论战争多么残酷、多么缺乏理性,它毕竟是展示男人的力量、勇气和胆识的真正场所。
  20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我想,这应该是世界最精彩的告别演说词,任何一位领导者,在与自己的下属告别时,都可以把巴顿将军的这段话搬出来。当然,前提是如果你觉得你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引起世人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20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但所有军事学家都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我想,巴顿自己也应该同意这样的评价,因为他自己也常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战场上的将军就是一个演员,他必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部下,并尽力使他们仿效和追随。”
  巴顿曾宣称:“在一周之内,我能使任何部队的士气高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起,巴顿就用他天生的演说才能来鼓舞士气,贯彻他的战术意图。无论在训练中还是在战场上,无论在胜利之后还是在受挫之时,只要一有机会,他总要发表即兴演说,向将士们讲解战争的目的和作战部署,激发部队的士气,表彰作战勇敢有功者,鞭策激励那些胆小懦弱的人。他讲话一般不用讲稿,信口开河,滔滔不绝,音调非常高,听起来有些刺耳。在许多场合,他的讲话直率泼辣,妙语连珠,但往往粗俗不堪,具有一种狂热的气质。还有一些话则不堪入耳,听之令人脸红。巴顿本人也清楚,自己的粗话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冒犯,但他认为,这对于刺激和提高部队的战斗意志很有必要。他指出:“战争本身就不是一件斯文的事情,斯文的人一定打不过那些满怀仇恨和具有狂热精神的人。美国士兵惟一不具备的气质就是狂热,当我们与狂热者作战时,这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因此,他要用粗俗、泼辣和露骨的语言唤起这种狂热气质,努力使士兵们仇恨敌人,以凶猛拼命的姿态投入战斗。
  混蛋,你们的刺刀应毫不犹豫地刺向那些杂种的胸膛。
  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索地死去。
  这都是他的名言。他主张:“每个指挥官在自己适当的职权范围内都要身先士卒。军官的级别越高,越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走出去见下级军官,而不要让下级来见他们,除了制订协同作战计划的时间外。”他还认为:如果士兵们知道,将军也同他们一样有被子弹击中的危险,那么他们就会从心眼里敬重他,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从舒适的反掩蔽体里靠电话指挥部队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此,他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一团湿面条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去推,说:“领导艺术就是这样:你从后面是无法将面条推向前的,面条会从中间变弯。前线的士兵也是这样,除非有人率领才行。”
  时至今日那些在世的战后美国第三集团军的老兵们仍然自豪地记得——“我们在巴顿的统帅下阔步前进!”这些都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学中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一头绵羊带领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优秀的领导者就是带领羊群的狮子,平庸的领导者则是带领狮群的羊。要想让一群由羊带领的狮子战胜一群由狮子带领的羊是难度极大的。领导者对于团队组织的作用,就是这么重要。所谓“主帅无能,累死全军。”两军对垒,主帅不能运筹帷幄,等待他的只有失败。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法国有曾经有两个拿破仑。但同样是法兰西军队,同样是拿破仑,在战争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其根本是因为带领这支军队的是两个不同的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带领着法兰西的军队横扫欧洲大陆,而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则让英勇的法兰西军队败在了普鲁士人的手上。可以说路易所面对的敌人绝对没有他叔叔面对的反法联盟那么强大,问题就只能出在路易?拿破仑自己身上。
  伟大的克劳塞维茨在其影响世界的军事名著《战争论》中写道:“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胶着状态的时候,领导者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着你的队伍前进。这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丹科一样,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乃至美国军队中的标志性话语,而“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则是中国军人在接受命令时的标准回答。
  两支军队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我仔细地区分了“没有任何借口”和“保证完成任务”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任何借口”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
  当美军所有办法想尽之后,一句“我已经尽力了”,就完全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其身份就从士兵变成了普通人,也就放弃了军人的职责。“没有任何借口”其实还是有借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完成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是军令状,是必须完成任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誓与阵地共存亡”是中国军人的誓言,“保证完成任务”彻底没有任何借口!
  两军核心理念的差异,是战斗意志的本质差异,也是中国军队能以弱胜强,战胜美国军队的最根本原因。美国军队惟一没有真正战胜的军队就是中国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军队、前苏联军队和越南军队,保持全胜,靠的就是“保证完成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是对结果的追求,在一场战争中,只有胜利的结局是最重要的,因为战争不是艺术,它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所以过程没有意义,政治只要求战争交出它想得到的结果。
  而作为一个团队,对结果的追求同样占据超越一切的重要地位。所有的团队领导者都喜欢听到“放心,交给我了!”之类的话,但更喜欢听到“任务已经完成。”因为只有真正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解决问题就是执行有力,就是取得了业绩。
  毛泽东曾经分析过作战的原则,这其中体现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打仗没有什么巧妙,简单说就是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打得赢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集中五个指头割他一个指头。割掉一个,他就少一个,事物是可以分割的,以后有机会又可以割一个,又少一个,只剩八个了,然后有机会再割一个,总之要割掉。所谓割掉指头,就是把敌人搞过来,除打死打伤之外,把官兵、枪支、弹药都夺过来,这就叫打得赢就打。那么打不赢呢?就走,走得远一点,使敌人不知你到哪里去了。”
  解放军在作战时,经常会派一个排、一个连甚至一个班去执行任务。小规模的部队行军速度快,目标小,不容易暴露,让敌人意想不到,总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小队的战斗力都非常强大,都能解决战斗中最关键的难题。比如飞夺泸定桥的那二十二勇士。
  问题不是关键,“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解决问题,强调的是一种实干精神。无论做什么,到最后都只能拿成绩说话,其他的一切都没有说服力。邓小平曾经说:“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真正的人才大都主张实干,老老实实研究具体问题,拿出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斤斤计较各种空洞的东西,进行无意义的争论。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看重的同样是结果,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面对一堆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坚决地执行。
  蚂蚁向来以勤奋工作而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根据科学研究发现,蚂蚁群里面存在许多“懒蚂蚁”。这些懒蚂蚁很少干活,总是东张西望、到处闲逛。令人不解的是,大多数都很勤奋的蚂蚁为什么要养活这些不干活的“懒虫”。生物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他们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且断绝了蚂蚁的食物来源,观察蚂蚁会有什么反映。其结果让观察者大为惊奇: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不知所措,而那些被做了标记的懒蚂蚁则成为了它们的首领,带领伙伴向它们平时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接着,生物学家们再把这些懒蚂蚁全部从蚁群里抓走,马上发现,所有的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他们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到繁忙有序的工作中去。
  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奋,忙忙碌碌,任劳任怨,但它们紧张有序的劳作往往离不开那些不干活的懒蚂蚁。懒蚂蚁在蚁群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能看到组织的薄弱之处,拥有让蚂蚁群在困难时刻仍然存活的本领,使自己在蚁群中不可替代。其实,在团队中,也同样有类似于“懒蚂蚁”那样的成员存在。他们在平时看起来非常悠闲,每周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也非常短,但老板却愿意为了他开出很高的薪水,并且对他赞赏有加。仅有勤勤恳恳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个企业中,考核员工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业绩。惟有业绩才能体现一个员工的价值。对于一名领导者和一个企业来说,业绩同样是他们的生命,没有业绩,其他一切都没有说服力。

  胜利才是硬道理

  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都屈服于纳粹军队的铁蹄之下了。英国的丘吉尔首相临危受命,组成战时内阁。他在就职演讲时说:“你会问,什么是我们的目的?一言以蔽之: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不畏任何恐怖,去争取胜利。尽管前途漫长险恶,也要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一切。”
  艾森豪威尔将军在被马歇尔将军派往伦敦指挥那里的盟军部队时,他知道盟军惟一能接受的结果就是“前往伦敦。占领欧洲。击败德军。”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施瓦茨科普夫将军被派往海湾指挥多国部队攻打伊拉克时,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没有这样的结果出现,一切行动都没有意义。
  毛泽东也曾经说:“我们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个团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是胜利!这是团队取得生存权和发展权最根本的手段,也是惟一的手段,作战仅仅是达成目标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战争是检验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意志的最佳机会。如果一个民族在一场正义的战争中失败,那这个民族就需要从根本上去思考失败的原因。胜利让人产生一种心理能量,胜利是一种先进文化与人群所必需的意志冲动。这种心理能量和意志冲动,不会因暂时的困难与挫折而减弱,而会因面对挑战而变得愈发猛烈和执着。一次胜利,能让一个人和团队产生高涨的热情和信心。
  同时,战争或者竞争,往往是一场争夺。无论争夺的是什么,都必须在取得胜利之后才能得到,失败者是没有资格的,甚至还要被剥削更多。只有胜利,才能赢得生存的资源;只有不断地胜利,才能赢得尊严。
  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会经常不知所措,却忘记了一个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集中精力,扫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一时遭遇挫折,暂时看不到胜利,不等于不能胜利;没有胜利的决心和意志,那将永远与胜利无缘。团队的使命就是追求结果,而且必须是最好的结果。最终的胜利,就是最好的结果。
  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知道为了胜利而可以不做什么。因为只有胜利,才是硬道理。这不仅是红军的智慧,也是所有现代企业和团队应该具有的智慧。杰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