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十几亿美金,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餐厅去吃饭。在那家餐厅附近,有一个年轻的乞丐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些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
第12节:穷人最缺什么(11)
乞丐感觉面前这个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报纸上看到。
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
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洛克菲勒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个一美元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一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捡起来,然后仔细擦去上面的泥污。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去在乎那一元钱的。”
洛克菲勒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年轻的乞丐疾步追了过去,说道:“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整票,换那一枚硬币。”
乞丐如愿以偿了,洛克菲勒临走还拍了拍他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欣赏一场音乐演奏会。在演奏会结束时,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感激地说:“洛克菲勒先生,你还记得那一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会意地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
这样的例子很多。
同样一枚一元硬币掉在地上,华人首富李嘉诚会不顾众目睽睽,一路小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捡起来,装进口袋里。这个亿万富翁竟然连一个小硬币也不放过。富人李泰柏则会给代他捡起的值班者100元酬谢,他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这一元硬币,让它滚到坑渠,它便会在世界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大富并不缺钱,但是和穷人一样,不浪费一枚硬币,节俭的意识从未改变。的确,富人并不缺一枚小硬币,只不过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而已。其实,这种习惯与财富无关,穷人的节俭大多是生活逼迫形成的,可是很多人成天想着等有钱了就怎么样怎么样,等财富来了,习惯也丢了。
富人不仅对一枚硬币“情有独钟”,即使一瓶矿泉水也不例外。
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一次来大陆捐资助学。在机场,他受到捐助学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那天天挺热,候机时,大家都买矿泉水喝。飞机到了,大家奔向前去,许多人把还没喝完的矿泉水和瓶子顺手扔到了垃圾筒里。
富翁走下飞机,和大家谈笑风生。他手中的矿泉水瓶子随着手晃动,瓶子里边只剩下一口水了。他拿着那个剩下一口水的瓶子上了汽车。车上的人递给他一瓶没打开的矿泉水。他摆摆手,把瓶中那一口水喝完后,才接过那瓶新水。这次到大陆,他留下了500万元的捐款。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瓶矿泉水也可以看出富人和穷人的巨大差别。不仅如此,有的人还从一瓶水得到了赚钱的智慧,并从此踏上财富之道。
日本的水泥大王名叫浅野一郎。23岁时,他从外地逃难般来到东京。东京是个十分繁华的商业城市,什么都要钱。他看到有钱人用钱买水喝,很是奇怪:“水还得用钱买吗?”像他这样随便弄点水就能解渴的人不免纳闷。看到这种情景,很多刚从外地来的人都会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喝点水都要花钱,生活费用太高了,怎么能够久呆呢?”于是他们离开了东京。可浅野一郎却在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水都能赚钱。”他立马兴奋起来,从此开始他的创业生涯。
同是一瓶水,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两个绝然不同的前景,于是,有的人富起来了,有的人穷下去了,有的人还是原地踏步。其实,财富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但如果你不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它,挖掘它,那么你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个穷人。
穷人VS富人:有没有“野心”。
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
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第13节:穷人最缺什么(12)
于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在又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它变成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
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
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过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
在慨叹两颗种子迥然不同的命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简单的道理: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相反,坚定地树起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敢于承受岁月的风风雨雨,就一定会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
据社会学专家教授预测,未来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如果人类自由行动的能力总在不断增强的话,那么不确定性也会不断增大。各种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出现,勇敢地投身于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竞争意识的萌发,使敢于冒险的人们有了危机感,主动应对各种风险。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们,如果还没有被惊醒,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被前一种人远远甩在后面。
追求财富应该算是每个尘世中人的人生目标之一。无可否认,我们学习、工作、奔波、忙碌,都是在追求着、创造着财富。生活无法与金钱彻底划断关系。于是,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全神贯注地永无止境地追求着财富。可是,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是充满了甜美和微笑,而是无尽的苦涩和泪水,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而中途放弃,因为乏味而拒绝财富。只有一心一意的野心家,才能体验到赚钱的乐趣,把谋财当作事业来经营。
下面是一组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一生追求财富的结果是如何分布的。财富专家们曾对100位30岁的年轻人在50年后的境况作过预测性分析,届时他们将会面对以下的情景:
1人——事业有成,产业累积,充裕富有;
4人——财政上独立,自供自给,自由自在,不必依靠他人;
5人——还需为生计张罗,不能退休;
27人——已经去世;
63人——家道中落,一贫如洗。
上述情景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在我们周围早已存在的事实。
我们也许不能改变整体的事实结果分布,但至少有能力、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现状。
一位哲人曾说过:“你的内心拥有无穷的力量,能够引导你追求任何人生的目标。”其实,即使是再平凡的人,他的内心深处也埋藏着巨大的潜能。真正的谋财者,无一不是善于挖掘自身潜能的成功者。
如果把两颗种子比作人类世界中的穷人和富人,你现在就已经知道他们的不同命运。起点相同,终点却存在差异,我们不得不找找他们的本质差异。
穷人和富人:看得见的区别
前面讲过,穷人容易安于现状,渴望稳定少变,虽然事实总是让人失望。另一方面,这不是绝对的真理。如果所有的穷人都是这样,现在我们张口闭嘴提到的富人也就不存在了,甚至“穷人”这个词也不会存在了。
一天,一个年迈的富翁为挑选自己合适的继承人,特地把3个儿子叫到身旁。他对3个儿子吩咐道:“我给你们每人5颗稻粒,你们要好好保存。一旦我向你们要时,你们要还给我。”3个儿子异口同声地答应了,然后每人拿了5颗稻粒走了。
三年后的一天,富翁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把3个儿子叫到跟前,问问他们各自如何保存那3颗稻粒。
首先问到大儿子。他赶紧到自家仓库拿了5颗稻粒放在父亲面前。老人一看便知不是自己所给的5颗稻粒,问明情况后,十分生气地把大儿子责骂一通。原来,大儿子早就不屑一顾地把那5颗稻粒丢掉了。
接着问二儿子。二儿子不慌不忙回家取来盒子,把那5颗稻粒交给了父亲。父亲见后表示满意。原来,二儿子料想父亲肯定是有所用意,所以回去后用布层层把稻粒包好,放到一个盒子里藏了起来。
第14节:穷人最缺什么(13)
最后轮到小儿子。小儿子说:“父亲,我无法送来你给我的那5颗稻粒。我回去后找了块田,等到下大雨时把稻粒种到田里,然后再移植到其他地方,同时把四周围起来,精心管理。当年稻子长势很好,翠绿喜人。当稻子成熟时,我便及时收回,藏到罐子里。第二、第三年也如此。所以您现在要我把它全部弄来,恐怕得要辆马车去拉。”富翁听后十分高兴,决定选小儿子为继承人。
显而易见,大儿子和二儿子不如小儿子“富有”。在三个人的眼里,5颗稻粒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大儿子看来,稻粒就是稻粒,即使稻粒可以变成更多的稻粒,也不值得去想,更不用说去种去收,典型的只要“大金子”不要“小金子”,只要金子不要“金手指”。二儿子是完美的“守财奴”,钱不会多也不会少,和一无所有的老大相比,当然是富有的,如果稻粒储藏好的话。小儿子与两位哥哥截然不同,他懂得钱生钱、钱滚钱的道理,把5颗稻粒作为资本,不断投入收获,如此循环成为富人。
有钱没钱还不是划分穷人和富人的标准,准确地说,应该是财富相对多少的问题。打个比方,坐着的人和走着的人不一样,走着的人和跑着的人更不一样。以此类推,不是有多少钱就是富人,达不到就是穷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赚钱的方式和赚钱的速度。下面的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很久很久以前,在意大利中部一小山村里,住着两兄弟。兄弟俩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让自己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这一天,机会来了。村里决定雇兄弟俩每天把河里的水运到村里来,并按桶计算报酬。
兄弟俩各抓起两只水桶奔向河边,开始了他们的辛勤工作。第一天结束后,他们领到了应得的报酬。大哥高兴地大喊:“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但是,小弟却不以为然,此时,他感到腰酸背痛,手脚也起了泡,他害怕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做同样的工作,并发誓一定要建造出一条管道来,将河里的水运到村子里。可是,当他把这个计划告诉大哥时,却没有得到他的支持。于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就大相径庭了。
大哥每天依然提水,而小弟除了每天提水之外,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建造自己的管道。
终于有一天,管道完工了。从今往后,小弟再也不用每天提水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都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入村里。他吃饭时,水在流入;他睡觉时,水在流入;当他周末去玩时,水还在流入。流入村子里的水越来越多,流入小弟口袋里的钱也堆积成山。
兄弟俩的故事提醒我们,赚钱的智慧有两种:一种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一种是用自己的智慧。说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意识到:富人好像都是在用大脑聚集财富,穷人都是用自己的体力挣钱。每个人的赚钱方式都不同,有的人喜欢充满挑战性的创新方式,有的人则喜欢稳定的一成不变的旧方式。于是,方法的不同导致速度的差异,最终影响结果的悬殊——贫富差距。
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穷人和富人的差异很多,多得似乎说不完。可是,造成这么多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还得从富人身上寻找。幸运的是,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了。
法国传媒大亨巴拉昂,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跃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的是,1998年他因患上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随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
“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一个富人。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3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回答“穷人最缺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奖金——留在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该报收到大量的信件,很多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当然,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就是金钱;有的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最缺少的是机会;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
第15节:穷人最缺什么(14)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私人保险箱,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来信中,只有一位年仅9岁的小姑娘猜对了。在接受100万法郎的颁奖之日,她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此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美。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几位年轻的富翁在就此话题谈论时,均毫不掩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看过巴拉昂的致富秘诀,我们应该好好地对自己的财富理念和工作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野心,辞海的释义是放纵不可制的样子,引申为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愿望。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愿望,没有野心的支撑,少了奋斗的动力。这便是穷困的根源。
走进工作生活,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没有野心的人:他们习惯于安逸、舒适,总有很多的担心、忧虑,日子一久,他们便渐渐丧失了进取的勇气和力量。即使行动了,稍遇挫折,或垂头丧气,或怨天尤人,或一蹶不振,给自己的生活抹上许多阴影。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些人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总有热望、总有激情,总在积极、认真、努力地经营着每一天,纵使历尽磨难,也野心不改,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薄的财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称这些有志之人为“野心家”。要做一个有野心之人,就要把自己磨成一把锋利的好剑,而不是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小小的锥子。真正的有野心的人只肯磨剑,哪怕是十年磨一剑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明白:一只锥子只会使人固守一隅,成不了器,而一把宝剑却会把人带向远方,成就一番事业。
让野心保驾护航
一艘货轮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