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情柳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奇情柳永-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姬、吴妍和吴娜三大美女的亲爷爷的孩提时代,就是在这样的体验之中度过,就是在这样的细仔如微的观察之中积累着表演才能和表演天赋。

    而吴家村和毗连的村庄的女孩子们都一样,她们可以与男伙伴们一同下水,一同嬉戏,一同吼叫,一同歌唱,一同说粗话,一同骂脏话,但他们谨守着封建传统,她们不会像男伙伴那样一不小心便将身体的秘密曝光,她们会将衣裤捆扎得严严实实,虽不像战场上的盔甲那样,但也保护得恰到好处。

    吴氏三大美女的父辈是这样呼吸着荷花的清香成长的,是在观赏着荷花的色彩生活的,是在淤泥的芬芳中浸润的,也是在清澈的荷塘中泡大的。

    吴氏三大美女也是一样的,她们都是从聪明的根中孕育的藤上长出的硕果。(未完待续)

第三节 吴家爷爷香馍馍() 
苏州吴家村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是不折不扣的香馍馍。

    他出生的家境也还过得去,可谓衣食无忧,虽不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而长辈们都崇尚文化,重视晚辈的文化教育,希望有朝一日能以圣人之道和圣人之教传家。

    因此,苏州吴家村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是无比幸运的,他同岁数差不多的兄长们一同进入私学受教,他是这班孩子中年龄最小的,自然会受到百般呵护。

    他受到兄长的呵护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年龄小,还因为他天生聪明,有过目不忘和过耳不忘的本事,兄长们还在为书上的字认不全而苦恼之时,他则可以倒背如流了,兄长们还在因为背不了书而被戒尺打得嗷嗷乱叫之时,他则在优哉游哉地想自己的心事。

    苏州吴家村并不缺聪慧之人,这不,苏州的评弹曲调优美而格调大致固定,每到逢年过节、满十满月和红事嫁娶,有所得的圣人之言和理学箴言用评弹方式唱出来,可谓是一大文化创举,进而在当地颇有名气,每每这吴氏家族有表演之时,邻近之人便会奔走相告,蜂拥而至,争着看看热闹。

    这便是苏州吴氏家族对繁荣当地文化的一大贡献,此种娱乐庆贺方式便渐渐地流传开来,成为当地的一种风尚,一种时髦,成为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文化象征。

    可这个吴氏小爷的孩提之时,便有一副好嗓门,除了嗓门大之外,最重要的是音色清脆明亮,发音圆润婉转,成为家族表演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家族表演的压轴大师。

    这个吴氏小爷孩提时代的这一特征还被不苟言笑老气横秋的私学先生看中,每当这位科举取士的小胜先生面对他时,就像见到儿时的玩伴一样亲热而又亲切。那些喝斥、责备和辱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先生习惯挥舞的戒尺也被束之高阁。

    私学先生对这孩提时代的吴氏小爷如此客气。的确是出于喜爱,出于对特别有天赋之人的怜惜和尊重,要说礼贤下士,这恐怕是最朴实的注释方式。

    先生对孩提时代的吴氏小爷是宠信的,他乐得逍遥,乐得轻松,也取得私学教育方式的突飞猛进而闻名遐迩,先生这种将本来枯燥乏味的圣人之言和理学箴言用评弹的方式演唱出来。充分迎合了孩子天真的天性,代之以教学的一股清风,荡开了孩子求学求知的心扉,也荡开了家长尊师重教的迫切愿望。于是,孩提时代的吴氏小爷所读的私学学堂中人满为患,先生也忙得不可开交,而他也成了先生最得力的助手。

    先生的宠信,自然在同窗中的威信就高,行动也越来越不受约束。有一日,先生安排背书后的策论写作。这位先生的得意门生则开起了小差。此事是由临桌的同窗检举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先生照例安排同窗中的优秀者进行策论交流,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勉励,也是一种可之借鉴的好方法。这位孩提时代的吴氏小爷当然是第一个交流之人。他站将起来,书写的纸张平放在桌上,便口若悬河地滔滔不绝起来。

    先生对他的策论进行了及时地评介,也是为了更好地启发所有的同学。先生摇头晃脑地肯定了这位出色的学生的宏论和高见,认为他口中所谓国脉与经济的关系抓住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实质,强调国富才能民强的道理既深刻又实用,尤其肯定他的国家强盛在发展家族企业的观点乃国家开源的关键。

    他在关键理论的阐述方面,不断得到先生的称赞,尤为使他自豪的是不断地让先生觉得奇异。他说。国家统一经营的油盐柴米收入均为相对固定的常数,而很不容易突破禁锢常数的羁绊。除非让所有具备经济头脑的家族或者家庭开辟新的增财途径,找到发财门道。社会财富才有可能成倍增长,才能真正的国富而民强。

    而临桌的同窗早就为先生对这位孩提时代的吴氏小爷的偏爱而有所不满,也许是积怨太久的原因,这位临桌的同窗选择了先生夸赞正在兴头上时,兜头来了一盆冰水,浇得先生怒不可遏,出了洋相。

    临桌的同窗将吴氏小爷的答卷纸抓在手里,举手道:“先生,吾申请用评弹的方式将策论唱出来,供大家参详。”

    还不等先生同意,他便将手上的所谓策论唱了出来。

    眨眼工夫,先生便听出了端倪。

    所谓的策论其家是吴氏小爷自己创作的一篇评弹新词,是用诗的方式写就的。

    开头部分写的是一位穷书生上京赶考,途经巍峨大山之时,迷路山中,饿得晕倒在一群猴子的必经之路边。黄昏时分,这群猴子便吼叫着回来了,见路边之人,便将穷书生的衣服扒了下来,撕扯成了布条,挂在猴王所在的树枝上作装饰。

    也许猴群与人类一样,具有等级观念。可怜的穷书生,也许是为了多穿一些时日的原因,内心**都是彩色的,猴子们可感兴趣了,扒了下来,将猴王的巢穴装扮得可漂亮了。

    穷书生被冷醒了,他从地上爬起来,用手一摸,坏了,变成野人了。没办法,便就近找了一些树枝来遮羞。嘿,天无绝人之路,遮羞的树枝上有一些野果,虽然不大,也不知其味,管它呢,能充饥就行。

    猛吃一气的穷书生越吃越觉得野果的味道越酸,越涩,他无可奈何的斜靠在一个土坡上歇息,打嗝也是酸酸的,他摇了摇头,这一顿恐怕把一辈子的酸味都全吃了。

    休息了片刻,穷书生越来越不安,本来是上京赶考的,怎么会弄得赤条条一丝不挂,斯文何在,读书人的颜面何在?

    拂晓时分,天气骤然有了不少凉意,穷书生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将猴群惊醒了,猴子们可不愿善解人意,它们纷纷发出抗议之声,还伴随着恶狠狠的表情。尤其是擅斗的猴子,它们围着穷书生打转,愤怒得像要把人撕碎似的,吓得穷书生瑟瑟发抖,拼命躲避。

    穷书生可惨了,怎么办呀,偏僻荒芜之地,总不能终生与猴群为伍吧,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要受到猴子们的戏耍,太可怜了。

    时间无情地流逝,穷书生从羞涩之中走了出来,与猴群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近,习惯了从酸涩的野果到嗜好吃生的肉食,身体也渐渐强壮了,脑子也越来越好使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山中的猎户们发现这山中居然有野人,而且动举敏捷得像猴子一般,跑路的速度连猎犬都追不上,而且还与猴群关系亲密,于是便叫他为猴人。

    猴人的消息传遍了山野之乡,人们便争相进山一睹为快。猴人的机会也就来了,他曾善意地偷袭猎人,得到了衣服,在猴群的帮助下,赶往京师应参,竟然高中榜首。

    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便这样表现出非凡的创作才能,这出《猴人》的评弹在苏州也流行甚广,被津津乐道。

    更奇的是临桌的同窗更佩服他的能力了,还提出了不情之请。(未完待续)

第四节 猴人故事的延续() 
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得到了私学先生偏爱的呵护,并没有尝到戒尺的滋味,而是在先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如同吴姬在京师胖老板的酒馆中表演时观众的反响一样,希望能将猴人的故事继续下去。只不过,先生比酒馆中的观众高明得多,含蓄得多,他是作为不挨戒尺的交换条件提出来的。

    先生为何要提出这个不务正业的条件?说法不一,答案多样。

    有的学生也许从长辈们的交谈中,无意间获得了关于先生的史料,此人未从教之前乃苏州茶馆的常客,茶水比饭要紧,茶馆中的评弹表演比茶水更富吸引力,中举之后便热衷于茶馆中有身份之人之间的交往,在常人看来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也有他的同窗说,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人缘关系好,友情深厚,戒尺打在他身上,会有无数双憎恨先生的目光,这种目光可以使先生心惊肉跳。

    还有人认为吴家家境殷实,先生不会轻易惩戒于他,因为吴家在先生手下读书的之有很多,对先生而言,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加上吴氏爷爷在孩提时代很有号召力,他去入学,别家也因此而信任先生,他不去了,别家也会另择先生,并且回毫无疑问地认为原来的先生肯定一无是处。任何一位先生都不可能傻到让自己饿得头晕眼花的地步的。

    无论何种原因,总之,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没有挨先生的戒尺,更不会受家法的惩处,他也乐意将猴人故事延续了下去。

    猴人在山中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动作比先前灵便了许多。头脑更比先前灵活了不知多少倍,后来居然有人还从猴人的经历中揭秘说,此人在深山中吸纳了神奇的天地灵气。变得越来越强壮,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则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能力。他根据猴人的外观变化,创作出了让人觉得无比新奇的评弹内容,而且颇受好评。

    这新奇的内容,是从吴姬的表演中得知的。

    饥饿使穷书生改变了目力。猴父猴母、猴兄猴弟、猴姐猴妹和猴子猴孙们天生的具备洞察秋毫的目力,这与生俱来的觅食优势让赤身**的穷书生难以寻觅食物而常常饥肠辘辘,猴群与之接触之始,处处提防着他,憎恶着他。戏耍着他,怎么可能照顾于他,尤其是从口中分出食物来喂饱他呢?

    生存之需,赤身**的穷书生不得不对熟悉的飞鸟感兴趣,想方设法捕捉麻雀、斑鸠、黄鹂和别的鸟,饥饿教会了他茹毛饮血,教会了他野外生存的本领。

    生存的需要使可怜的穷书生拖着疲乏而疲弱的身子,四处觅食。他可惨了,高坡他上不去,大树上丰盛的果实他摘不到。只好两眼盯着地上,地上的野兔,各种蛇。各种虫豸,各种野兽,各种蚂蚁,他看见就害怕,就恶心。

    实在是饿得太难受了,好吧,捉一些内心可以接纳的小动物,诸如蜜蜂、山鼠、蝗虫和蚂蚁之类的充饥。尽管这些小东西在心里还会有些恐惧,咀嚼和吞咽时还是有些反胃。但实在是饥饿所迫,也不是很难下咽。此乃战胜心理障碍的良方。

    可是,这些小东西并不能解除饥饿的煎迫。没办法,在求生本领的驱使下,以前几乎视而不见的小动物虽然个头并未进化,可在赤条条的穷书生眼里,个头变得越来越庞大,发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吞进肚里的会更加硕大,也越来越美味,越来越成为猎取嗜好的对象,因而可怜的穷书生在同猴群的生活中,自然不至于那么被动,那么窝囊。

    越来越强壮的穷书生,身体的需求量更大,实物的寻求也越来越困难,生存逼迫他不得不扩大觅食范围,不得不增加觅食的种类,不得不从蛇的厌恶心理中觉醒,不得不与恐惧的大动物诸如狮子老虎豹子野猪野牛去进行你死我活地拼斗,并且在争取生存下来的血淋淋的事实中学会了自我保护,熟练了争斗的技巧,提高了争斗的成功率。

    吴姬在表演的兴奋点上,突出了猴人跑得比狮子老虎豹子野猪野牛快得多,更有躲闪和避其进攻锋芒的技巧,更能够想出降伏这些可怕动物的招式,为它们设置难以逃遁的陷阱,使这穷书生还在穷于没有生活着落。

    吴姬就是吴姬,也许是她独特而良好的想象能力使然,也许是她曾接受过来自爷爷和家族奇妙的想象能力的启蒙,她居然导演了一个绝妙的情节,该情节使穷书生不再为生活无着而忧心忡忡。

    每当穷书生获得了大型动物之时,三五天饱餐不完,就将它们肢解开来,悬挂在树枝上,做成风吹肉,供随时取食之用。

    有一次,穷书生腿疼得十分厉害,几乎让他失取生活能力,此时正好用树皮编织的大网网住了一只野狗,他喝了血,吃了肉之后,还是不能解除腿疼的毛病,于是,生活常识使他想到了蚂蚁。

    蚂蚁是可以除湿的。他便将剩下的狗肉撕扯下来,将血糊糊的狗皮摊在地上,嘿,就是见效,蚂蚁们大上其当,拼命地往狗皮上聚集,越来越多,他可以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成为他医治腿病的良药,几天之后,腿病便神奇般地痊愈了。

    生活无忧的穷书生,他想到了要生活得更加体面,活回人类有尊严的样子,他便将树皮撕扯下来,晾干了,在矮树的树杈上织成树皮布料。

    读书人就是聪明,他用干燥的树皮将布料缝合成为遮羞的衣裤,穿在身上,而猴群对他的创举十分认可,也非常喜爱,愿意与之接近,并善意地与之亲密,拍拍他的肩,扯扯他的衣裤,嗅嗅他身上的味道。

    不错,这位穷书生还挺有创新意识,他为了投猴群所好,居然满山遍野地去寻找五颜六色的彩色树皮,织成旗帜一般的东西,悬挂在猴群的领地上空,让猴子们对他颇有好感,进而表示尊重,更进一步便是喜爱。

    这位穷书生在猴国的待遇在不断提高,刚织好彩色旗帜之时,猴子们表现出喜爱之情,常常成群结队地来陪伴于他,织成后便帮助他悬挂起来。时间长了,猴群深受感动,便使穷书生享受到了猴王一样的侍遇,猴子们簇拥着他,后来干脆把他抬将起来,令猴王也有几分嫉妒之意。

    猴王也无数次加害过他,其方法便是与穷书生决一死战。开始的三五次决战中,穷书生笨手笨脚的,根本拿猴王的灵活善抓毫无办法,弄得血肉模糊,遍体鳞伤,惨不忍睹。

    可众多猴子们对它们的王的举动非常不满,公开同情能为他们美化生活环境的书生,当书生之生命岌岌可危之时,总是想方设法让书生摆脱困厄,无数次地意外施救,让猴王怒不可遏,却让书生感动不已。

    为了书生的安全,善斗的猴子们还轮流当起了书生的搏击教练,在无数次地受伤止血疗伤过程中,书生的搏击技能迅速提高,在后来与猴王的搏杀中,猴王不得不失去先手,也不再有先机可言,而书生成了猴国真正意义上的王。(未完待续)

第五节 穷书生神奇赴京() 
穷书生并没有安坐猴国之王位,而是时刻不忘为之苦读竭力付出的科举考试。

    如此情节,还引发了一段柳三变与吴姬之间的纠葛插曲,柳三变武断地认为,爱徒吴姬这是含沙射影,居心不良。

    吴姬执导的猴人故事本可以结束了,这与孝悌的内容有些离题,吴姬为了弥补这一缺欠,她想到了书生的一个梦。

    一个黄昏时分,吃饱喝足的书生透过山中的雾化,仰望着星罗棋布的空中,他摇了摇头,便爬上一棵经营已久的树杈,半躺着,用编织的树皮被子盖住肚子,便数着星星呼呼睡去。

    猴群来向他问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