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矣,错矣!”祖母更正道,“据史书所载,张良貌似一介漂亮女流似的文弱书生。”
当时,岁数最小的女佣道:“男生女像,或顶天立地,或乞丐模样!”
柳三变转动着灵活的眼珠,拍手叫道:“甚妙甚妙!”
“为何?”祖母问。
“男扮女妆,岂不可避险境?”柳三变说完好奇地问,“与仙道何干?”
三位女佣中岁数居中而惜字如金的人道:“果真机敏过人!”
“张良要成为顶天立地之人,靠什么呀?”继祖母虞氏卖起了关子。
“啊,是了是了!”老女佣反应过来了,“必然该与仙道结缘了!”
柳三变一听,精神倍增,睁大眼睛等待下文。
祖母继续讲述着。
一日,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败,浑身散发着臭味的老乞丐来到张良跟前,故意将脚上的鞋脱下,扔进河里,要求张良下河去拣,并给他穿在臭脚上,如是多次,张良跳下河坎,爬上河岸,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均能予以满足。
“真是好耐性!”柳昶称赞道。
“杰出之人高于普通人者,全在耐心,忍他人所不能忍,受他人所不能受!”柳三变慨叹道,“而今的我虽有子房之耐性,但时有浮躁之气进入五脏六腑,很难笑对人生,笑对波折,笑对屈辱。”
“三变祖宗不必妄自菲薄!”柳昶安慰道,“忍耐过程之痛苦可想而知,忍耐之后的荣耀能够受用者也寥寥无几,而往往成为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三变祖宗在历史长河中,虽有波折,但还算能见到忍耐成效的幸运星!”
“孺子可教也!”张良的耐心圆满地通过了老乞丐的考验,老乞丐赞赏后相约道,“五日后在此相会。”
连续若干次,每到相约之期,张良总是提前到达,可老乞丐总是比他更早,每次都指责他不够诚心。
最末一次,张良子时之前便匆匆前往,这次没有让老乞丐占先,老乞丐十分高兴,取出一编竹简,递给张良,并嘱咐张良好好阅读,认真研习,仔细思考,领略其中奥妙,若不偷懒,若不马虎,若能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十年工夫,必成帝王之师,建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何种竹简如此之神?”柳三变质疑后认真地道,“果真如此,吾岂可不读!”
女佣们几乎异口同声的问道:“竹简何名?”
柳三变点头表示这也是他想问的。
柳昶大笑道:“老祖母岂能放过如此教育良机,定然会说,明日上山求学!”
“正是!”柳三变回答道。
柳昶与龚勋虽各在古今领域活动,而他俩心灵之相通,契合度之高,不由得不竖起大拇指:“此乃前景激励之妙!”
第三节 分主次学政通理()
祖母的精彩讲述引发了柳三变幼稚的童心和好奇心,他一个劲地追问:“张子房真的成了帝师,他如何办到的?”
祖母并不正面回应,继续引导道:“子房与道家结缘,也与武夷山结缘,山中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便是潜心研习之所,子房曾在此隐居苦学《太公兵法》,也许会因此留下与有缘人喜结衣钵传承之缘。”
柳三变听祖母如是之说,激动万分,转动灵活的眸子里装满了渴望,他走到祖母身边,牵着衣襟恳请道:“一定与子房结缘,熟读《太公兵法》,明日便可前往!”
祖母十分满意,也十分得意:“好好好,我儿志趣高远,目光远大,岂有不助一臂之力的道理,明日前往,陪我儿好好学习!”
于是,祖母吩咐女佣们各自准备第二天游山求学之所需。
次日,曙色未露之时,柳三变便在屋里来回走动,时儿看看准备的饮食,时儿检查可能需要的纸笔墨砚,兴奋异常,兴致极高。
祖母自然高兴,尤其高兴的是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周全的自理能力,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想,这个小孙子,绝对是个可造之才,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即使再怎么辛苦,无论如何受累,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祖母祖母,子房在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哪里研习《太公兵法》,我们便前往那里,可好?”小三变太有目的性了,这便是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的性格特点,也是性格优势。
“那是当然!”继祖母更加喜爱这小孙子了,她蹲下身子,握往他的小手,亲了一下道,“吾儿并不知晓,子房是三国游龙,大海任其潜游,必然追求思维灵动,技巧灵活,运用灵便,并无精习之定所!”
“此是为何?”柳三变歪着小脑袋问。
这时女佣们准备妥当,等待出发,继祖母点头表示可以出发,一边回答小孙子的提问:“人活,便学问活;人呆,便学问死。活学助世,死学害世。活学者青史留名,死学者默默无闻。活学者建功立业,惊天动地;死学者碌禄无为,销声匿迹。”
老女佣问祖母道:“如此高深,小小年纪可懂?”
“为何小觑于我?”柳三变抗议道,“活学才能活用,活用更可活学,尔等可懂?”
虽说柳三变不会也不敢在女佣们面前颐指气使,但在学问方面,他可是寸步不让的,别说是女佣,就是家中的众多进在举子面前也是如此,这也是不随波逐流的成功人士必备的学术品格,是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
到了一处洞天,洞门开凿于丹霞石壁之上,洞天门槛开凿得整齐讲究,给人金碧辉煌之感,祖母协助柳三变翻过门槛,里面宽广幽深,再进二十余丈,来到一处地方,洞顶有一小孔透进一束亮光,照着五个蒲团似的石墩,中间那个石墩高耸而宽大,四周各一个稍微显得低矮而窄小。
“这是为何?”柳三变指着石墩问道,“奈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莫非学问也是可以厚此而薄彼的吗,也需要等级划分的吗?”
“相传此乃子房聚众研习之所!”继祖母吃惊这小孙子能有如此高妙的问题,若不是生在官宦之家,这么丁点儿大的孩子,还在野跑,还没见过任何世面哩!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为何有五个座位?”
“开放之学,有缘者众,精思者助,精进而获益深,精用而成果显。”祖母一边讲一边观察柳三变的反应,见他若有所思,但一脸茫然时,又浅近地道,“集思广益,让有兴趣的人一起来研究探讨,所谓学问之于实践,不思则不深,不辩则不明。吾儿,可知?”
柳三变眨着灵动的眼睛:“子房聚五人研习,子房居中?”
柳昶佩服这祖孙的对话蕴含着大学问之外,对女佣们的文化素质也赞叹不已,他想,若无真才实学,岂是鹦鹉学舌所能及也,女佣如此,家学氛围可见一斑!
“非也非也!”祖母就近在最边上的一个石墩上坐下,然后将小孙子安置在正中位坐着,挥手让其他三个女佣也落座,“今日吾儿主讲,你且说来!”
柳三变未必真懂祖母用意,便道:“为何要区分居中者与旁边者?”
女佣们不知如何回答,望着继祖母,她笑答道:“同为探讨,必有主次之别,犹朝堂有君臣之分一样,君为主,臣为次,不可坏了章法。学亦相同,能引导学问方向者为主,有深刻见解者为主,有精进创意者为主,其余次之。为主者居中,次者从属。”
“君臣之礼有何说法?”柳三变聪明至此,祖母与女佣皆惊。
柳昶大为吃惊,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居然能想出如此高深的问题,这不得不归功于上天的垂青,慧根的遗传。
小鹃激情饱满地解说道:“如此表情,应该不会是游览武夷山,途中遇险,或长虫侵袭,或悬崖欲坠,或地动山摇,这些均属惊恐之状。这与柳太史的惊奇有别,或惊异于少年奇志,或惊异于少年奇情,或惊异于少年奇智,或惊异于少年其理。柳太史穿越千年会祖宗,神童三变常惊喜,乃常事常情也!”
刘莹也觉小鹃分析在理,激动地拍了一下小鹃的后脑勺,并在她后颈上亲了一下。
柳师娘在小鹃笑得难以自持,又断断续续地蹦出“亲错了”而躲进她怀里时,她紧紧地搂住她的秀肩,疼爱之中也许还掺杂了对才女的佩服之意。
柳昶则更惊异于老祖母的回答。
虞氏欣赏着眼前的天才童子,心里有说不出地高兴,她略加沉思,启齿道:“君主纲,臣主目,纲举才能目张;君从天,臣属地,天差地别可分;虽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等级观念太过迂腐,但君臣之礼不可废,君臣的界岂能僭越!君主令,臣主行,君主禁,臣主止,令行禁止君臣之规,犹日月运行之范,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之则雅天下,逆之则丧命运!吾儿切记!”
柳三变出于对祖母的尊重而认真聆听,如祖母谆谆教诲就在眼前。
柳昶听罢,心里想:“是了!三变祖宗成就了伟大的词家,却念念不忘官场驱驰,以致苦闷一生,饮恨一生!”
第四节 聚人脉为我所用()
柳昶对三变祖宗的终生总结并没有说出来。在前往道家三十六洞天的另一处洞天途中,三变祖宗拒绝坐滑杆,并打发女佣们先行,自己坚持与柳昶缓步行于后。
柳昶的感觉准极了。
“陪你崇安之行,耽误吾不少事务,作为回报,或是兑现承诺,均应说出灵魂出窍的要领!”三变祖宗讨价还价之间诚实道,“实不相瞒,的确打算不辞辛劳,劳烦引路!酬劳之资,随你开价。”说完,掏出几个铜钱来。
柳昶一看:“祖宗请毋客气,我们现代使用的是纸币,这种钱币已成古董,早已失去了购物交易之价值。”
“嫌少,没关系,要多少有多少,尽管开口!”柳三变十分着急,误以为这不肖子孙婉言拒绝于他,他富家子弟的纨绔气息冒了出头,“我怎么求人就这么难哩?我不知道你是我柳家的子孙,还是冒牌货,借子孙之为,行欺诈之实?”
“三变祖宗如此心诚,那我告诉你灵魂出窍之法便是。”柳昶想,这就对了,你越是着急,越能证明你心诚,好吧,你既然不是为了应付,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过过嘴瘾,他慷慨地道,“其实靠的是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思维定力。”
柳三变见这贤孙如此一说,神秘地道:“今晚闲暇之时,你悄悄告诉于我,以免被人听了去,泄露天机就不好了!”
不久,柳三变一行人进了一处洞天,宽阔依仍,所不同的是没了研习的石墩排列其间,只有岩壁上能容纳一人坐下的凹处,里面光滑平整,像一个供婴儿洗澡的红盆子,当然也像观音座下的莲台。
年岁最大的女佣跟随一行上山求学之人来到此处,颇为激动,仿佛当年发生过的事情就在眼前,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讲得那么纯熟,那么有鼻子有眼,极富故事性和感染力,语言也显得格外丰富,情节也描述得格外生动形象。
继祖母虞氏讲了子房救助项伯和投靠刘邦的故事:公元前209年,秦朝暴政激起民怨,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改朝换代的情绪十分高涨,秦朝败象显露,风雨飘摇之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次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因为被杀而土崩瓦解。张良啸聚百余少年响应陈胜义军无望,途中听闻刘邦乃皇室嫡亲,继而转投其麾下。
张良之见刘邦,施君臣之礼后,将《太公兵法》的六韬方略和盘托出,深得刘邦赏识,似有相见恨晚之感,刘邦欲引以为将才,具有自知之明的张良推辞道:“吾这柔弱之躯,女郎之体,何以号令千军万马,吾非良将,天生良谋也,乞望主公裁夺!”
继祖母强调道:“张良过人之处,在于识大体,扶正统,择明主,重才智,此乃为人之要诀也。若人能如此,立世之本具矣。”
柳昶点头同意此高论:“正统才名正,名正才能通行于天下,才智便有了依托,此乃古代成就大事的要诀,尤其是在改朝换代的节骨眼上,在改天换地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其中任何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言之有理!”柳三变赞道,“不愧为通晓历史之令才!”
柳昶之喜形于色,感染了柳昶躯体所在的病房中的每一个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猜度着,兴奋着。
老女佣继续回忆继祖母的讲述:据祖爷推测,《太公兵法》中应该有聚人聚能、聚财聚力、聚虚而实用之类的原则。
三变祖宗面对柳昶问这三个原则为何意时,解释道:“要广结天下英才为己所用,准备充足的财力才能在机会来临之时招兵买马,而不至于坐失良机,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刻意而为的计划,才能笼络人才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柳昶认为解释精妙,深深地点头首肯。
年岁最轻的女佣突然冒出一问:“你们可知,少主听到此处,发了何问?”
老女佣答曰:“我乃活见证,少主问祖母,天天与祖爷谈论兵法吗?”
“小小年纪,也算一奇!”柳昶似乎在这方面有特别深的感受,也许他在历史研究过程中遇到过不计其数的实例,因此他感叹道,“若不是家道开放,家风民主,保护每个家庭成员,包括小孩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平等相待的表述和申诉权利,这种问法在家长制的眼里不是被视为大逆不道,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
“这算什么,继祖母的回答更奇?”年岁最小的女佣偷眼看着少主,“继祖母说,大多数时间谈论南唐后主的黄保仪,当代之绝世美女,天下无与伦比,可祖爷却说唯眼前尤物可与之平分秋色。”
而且继祖母说话时,美目传情,心花怒放,少主也惊讶不已。
“是了是了!”柳昶想着,脸上挂着笑意,“这便是美育和情爱教育的启蒙,三变祖宗终生受用矣!”
“休得多言!”柳三变阻止道。
接着,老女佣继续回忆:继祖母语言干练,她道,刘邦乃帝王之资,具有帝王之才,幸而遇张良,辅之以成帝业,而刘邦朝堂如同浩瀚之水域,乃游龙尽情挥洒之去处,天意撮合,便促成了一段历史渊源。
而且更宝贵的是,在下邳,张良为杀人而逃往此地的项伯提供庇护,他认为,项伯确实有勇有谋,才智过人,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潜心接交,吃尽东躲西藏之苦,受尽翻墙越壁之险,忍受鲜血殷殷之伤,引以为至交挚友。
此种过命的友谊,在刘邦无力抗衡项羽大军压境之际,项伯担心张良有被一锅烩的危险,趁夜相告,劝张良逃走。可张良忠勇之心可嘉,在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以示私人关系牢不可破的前提下,将这关乎刘邦存亡的重要军报禀告刘邦,并为之出谋划策,逃过一劫,既成全了刘邦建立大汉朝,又成就了张良的忠君情结。
继祖母强调的,是张良原谅刘邦当着大臣掰脚丫说粗话等不拘小节的行为,而着眼于大局和主流方向,实在难能可贵!
“对,大丈夫就当如此!”柳昶赞叹道。
第五节 慰心灵忠于恩义()
次日清晨,继续出发拜谒道家洞天,柳三变与柳昶宛如亲兄弟一般,那股亲热劲就连女佣们都有些嫉妒。
他俩肩并肩地走着,头碰头地热烈耳语,路边荆棘上露水湿透了衣裤,居然全都不顾,像着了魔一般。
“合格之师!”柳三变小声赞道,“汝所教穿越之法管用,已经初见成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