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领先于这个世界。”
大家听都都是极为用心,也都在努力的思考着,也在等着罗剑继续说下去。
“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许许多多新兴产业即将出现,如果这些产业全部都政府来操持,将会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现实的问题就是目前我们政府还缺乏足够的底蕴来做这些事,不管是人才上还是资金上,我们都做不到。”
“这个倒是事实,要建一个工厂耗费的钱财可不在少数。”任民育接了一句,大家都是点头认可。
“从长远来看,政府操持企业将会产生非常多的弊端,这个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从我们的情况来说,如果政府垄断了这些行业,就会造成一种在技术上不思进取的状况。也许大家会说,我们可以在研究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研究的方向在哪儿,什么是大家最需要的?”罗剑一边思考一边说着。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理论指导实践()
“而让民间资本参与就会不同,大家都知道,资本的本质是要追逐利润。举个例子说,同样生产水杯的两个工厂,他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开始可能会打一些价格战,但到后来,他们发现这种价格战是损人不利已的方法,那么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出更适用、更漂亮的杯子来,这就需要这些工厂投入人力物力做研究,而这种研究就是促进科技进步最好的钥匙。”罗剑指了指面前的水杯说道。
“这就好比前面有一块金子,如果只有一个人去捡,估计他不会太着急,慢慢走过去拿上就是,如果有两个人呢?那就要看谁跑得快了,其实这就是竞争,国家垄断之下的工厂和企业必然会缺少竞争,长期下去,就会阻碍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实国有企业的优势和缺点都非常多,罗剑只是从垄断所造成的危害上来分析的。
“兴华,那你为啥不让这些商人参股铁路和化肥厂呢?这些人参股以后,肯定会建造越来越多的工厂,这不就产生竞争了吗?”史可法有些疑惑地问道。
“化肥厂以后让民间资本进入这是趋势,但现在不是时候,原因大家都明白,咱们现在得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农民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所以现在化肥厂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现在就交到商人手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被推迟很长时间。”
罗剑这么一说,大家都点了点头,史可法其实明白这一点,之所以提问,是想让大家都明白过来。
“当然化肥厂现在不能让他们进入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如果能够生产化肥,那么生产新式zha药应该就不成问题,这项技术目前还不能公开吧?”
在场的众人只有罗剑、刘为民和史可法明白这一点,其他人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沈同当真不知天高地厚,直接钻到钱眼里去了。如果他知道这一点,恐怕不敢说他要参股化肥厂吧?”袁继咸笑着说道。
“至于铁路不让他们参股,那是因为铁路修建的投资规模极大,如果让他们参与。不仅难以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考虑,也会造成一种无序的状况,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会修很多条铁路,而经济贫困的地方就会长时间得不到发展,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其实罗剑知道铁路的利润极高。而国家今后的基础性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税收肯定是不够的,政府必须掌握一些高利润的行业来确保今后基础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说得有些远了,把话说回来,现在的工商业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今后的大发展会是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界的这些人也就是商人将会成为我们社会里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是拒绝他们进入国家的管理,还是让他们参与进来,是到了我们应该思考的时候了。”罗剑不想把话题扯得太远。回到了当初的议题上。
听到罗剑说到这儿,大家都沉默了下来。
内阁这些人除了罗剑和刘为民,其他所有人包括史可法在内都是接受了一辈儒家教育,而明朝以来对商人地位的极力打压在他们心中已经形成一种固有的概念,现在罗剑提出要让人商人进入国家的管理,真的很难让他们接受。
罗剑见大家都不说话,知道现在提这个问题确实太早了一些,要想仅凭一通说教就改变一个人一辈子形成的理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令罗剑欣慰的是,在座的这帮人起码算是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希望国家强大,不受人欺侮,更希望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尽管目前大家的很多观念不能完全统一,但共同的目标决定了一切都可以慢慢商量。罗剑觉得等以后发展到了那一步,他们的认识会转变过来的。
“兴华,这事以后再说吧?不是还没到那一步吗?”史可法有些犹豫,这些人中,他看过很多罗剑带回来的书,接受新观念比其他人要多得多。连他的观念都没转变过来,更不说其他人了。
听史可法这么一说,罗剑也觉得自己有些着急了,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就目前南京政府掌握的力量,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想要翻起风浪确实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这次的事件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具体到这次事件来看,罗剑觉得史可法和众人都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在他们看来,政府同过去的朝廷一样,应该具有无上的权威才行,什么都来指责或者要求要挟政府,那是不可容忍的。
尽管罗剑知道以自己目前在政府里的地位,也知道让工商界的人参与政府的管理是大势所趋,对这个事情当是可以一言而决,估计史可法也不会太反对,但罗剑不会这么做。
人们对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现在中国南方出现许许多多新生的事物,伴随着这些新生事物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和即将形成的新局面。对于罗剑来说,尽管有另一个时空里一些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涉及到具体情况,与那个时空还有很多不同。
在另一个时空里,这一切发生的年代要晚上一两百年,许多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都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代里这一切都还是空白,罗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理论家,让他去创建一个理论体系,既没那个能力,现在也没那个精力。
有一句话叫做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
罗剑现在就有这种困惑,尽管目前南方的工商业发展很快,但大家似乎都在忙着去赚钱,根本没有人去思考、去总结经济发展的规律。在科技发展上,似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现在的科技发展更偏重于实用,而理论性的东西感兴趣的人并不多。
会议结束后,罗剑回到府里,晚上在饭桌上跟柳兰和刘为民谈到了这个问题,柳兰和刘为民也意识到了一些,不过没有罗剑考虑的这么全面。
吃过饭,几人来到堂屋坐下继续讨论着,不一会儿,老太太和史可法一家人也过来了。
可能是心情好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少,这两年老太太精神越发矍铄,身体看起来比以前硬朗多了。
老太太一来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找小罗霆,小罗霆已经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地还不太稳当,老太太跟在后面唯恐他摔摔倒,罗剑和柳兰却根本不在乎,小孩学走路哪有不摔跤的?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
史可法坐在沙发看着罗剑和柳兰对儿子学走路基本不管有些疑惑,“你俩就不怕他摔着了?”
“从物理学上讲,小孩重心低,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摔得太重。从小孩的教育来讲,多摔几次他会从中学到更多的经验,以后摔跤的情况就可能要少得多。”罗剑笑着说道。
“兴华,我怎么从你这话里听出了其他意思?今天下午的会上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我知道可能你是对的,但我们的脑子就是转不过弯来,你是不是也在等着我们摔了跤之后自己爬起来?”史可法反应很快,盯着罗剑问道。
“宪之兄,我们家柳兰这几年可是赚了不少钱,现在整个南方恐怕她要算首富了吧?”罗剑没有回答史可法的问题,转移了话题。
“是啊,你下午还说要让资本家参与国家的管理,我看你是想让柳兰进入政府吧?”史可法笑着说道。
“我可没有想进入政府的心思,只是我和兴华都想到了怎么开始花钱了。”柳兰在旁边说道。
“花钱?你们俩想把钱全都花了,一点也不给我孙子留了?”老太太耳朵好使,听到了柳兰的话。
“留钱给他干嘛?我们会留给他更好的‘财富’。”柳兰笑着说道。
“除了钱,还有什么财富?”老太太牵着雷霆,站直了身子皱着眉头问道。
“我们会教给他知识,教会他做一个努力的人,娘你能说这不是最好的财富吗?”柳兰歪着脑袋对老太太说道。
“说不过你,反正是你们的儿子,我老太婆也见不到那一天。”老太太不满地看了一眼柳兰。
“娘,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你还要给霆儿带儿子呢。”柳兰笑呵呵地说道。
“兴华,你们准备怎么花钱?到底是什么意思?”史可法的注意力还在“花钱”上,他知道柳兰现在几乎富可敌国,这些钱都要花出去,对整个社会上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们商量好了,准备再建几所大学,这些大学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今天我们几个讨论过,认为我们现在太缺乏理论研究,不管在人文上,还是经济和科技上,我们都太注重实用,而缺乏系统研究,这可不是好现象,长此以往,必将制约社会的发展。”罗剑很慎重地说道,柳兰在旁边点着头。
史可法有些不太理解,罗剑又跟他讲了一通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史可法终于有些明白了。
“兴华,这是好事,我绝对支持。不过同时建几所大学,哪来那么多的学生啊?要让那些读书人去研究圣人之道差不多,让他们去研究你说的这些,恐怕有些不靠谱吧?”不过史可法还是有疑问。
“正是因为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少了,所以我们才要建这样的大学,咱们慢慢来,先在杭州建一所,等全国都收复了,再到北京去建一所,慢慢总能培养一些人才出来。”罗剑倒是不太担心,有了大学倾向性的引导,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会越来越多。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洪承畴的心思()
今天是个大晴天,湖北三月的天气并没有完全放暖,但已经不让感到寒冷了。
离武昌城四五里远的海军陆战队的营地里的帐篷外,黄得功翘着二郎腿坐在一张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看得入迷。
老黄看的并非是圣贤之书,那些书老黄是不感兴趣的,他看的是《三国演义》,这类书太对老黄的胃口了。
一边看着老黄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为啥刘备老是哭呢?”
黄得功这段时间心情很不错,尽管海军陆战队只有八千人,但就这八千人把佟岱的近五万清兵困在武昌城里根本不敢离开一步。
这都二十多天了,被逼急了的佟岱曾经派上万人企图冲破海军陆战队的防线,不过出来容易回去难,上万人出城,结果只跑回去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还是绕了一大圈从另一个城门进城的。
武昌周边的清兵早就被肃清一空,二师和五师已经绕过武昌进军到了沔阳(今湖北仙桃)一带,武昌城现在已经彻底成了孤城,黄得功根本不着急攻城,自从接到南京政府已经给李成栋的二军很大支持的消息,黄得功愈加淡定,每日里过得很是悠闲,当然有阎应元在,他也用不着操心。
阎应元从帐篷里走了出来,看到黄得功看书看得起劲,心里有些好笑,他是知道当初黄得功可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这才几年时间,竟被身边的“秀才”们给逼得不停地学习,现在厚厚的一本书抱在手里也能看下去了。
“丽亨,来来来,我发现一个大问题。”黄得功看到了阎应元,向他招手道。
“哦?黄部长,你发现啥问题了?”阎应元好奇地问道。
“这三国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吧?”黄得功问道。
“是啊,有一千多年呢?这有什么问题吗?”阎应元更加奇怪了。
“这一千年前的人打仗就是提着刀枪干,咱们前几年也是提着刀枪干。丽亨,你说为啥兴华他们一来,这打仗的方式全都变了呢?”黄得功问道。
“这…”阎应元一下被问着了,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他实在没想到黄得功会问这样的问题。
“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兴华他们是从天上来的,天上就是这样的。”黄得功有些得意地说道。
“黄部长,大都督已经说过多次了,他们不是从天上来的。”阎应元有些哭笑不得。
“哈哈。丽亨,你还当真了,逗你玩呢。你说佟岱这厮被围了这么久,他的粮草还够吗?你来分析分析,洪承畴这老小子会不会被调回来呢?”黄得功哈哈一笑,收了笑容这才正经问道。
“咱们不是没收到洪承畴回撤的情报吗?想来是二军把他们给拖住了。佟岱这儿我估计他们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毕竟咱们进军速度快,想来他也没那么时间去准备粮草。”阎应元想了一会这才说道。
“嗯,我在想啊,咱们是不是该对武昌城动手了?困了这么久。他们的军心士气恐怕已经不行了吧?”黄得功终于还是有点沉不住气,想尽快把武昌给解决了。
“黄部长,舰队的弹药补充不是马上就到了吗?等舰队的火炮炮弹充足了,咱们就开始进攻,我再去好好计划一下,黄部长,你看行吗?”阎应元不是不想尽快解决武昌城,海军陆战队虽然困住了武昌的清兵,可也把自己给困住了。
“好的,丽亨。那就辛苦你了。”黄得功点了点头。
此时的洪承畴正是象阎应元猜测的那样,的确被李成栋的二军给拖住了。
就在年后,洪承畴集中了十一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开始对湖南永州发起攻势行动,洪承畴本想在一军调离湖南之后。对两湖的清兵好好整训一番,却没想到留下的二军也是不好惹的主儿。
李成栋的二军尽管在人数上比洪承畴的清兵有着绝对的劣势,但李成栋却并非一味地采取守势,只要有机会他都会主动出击,每次虽然消灭的清兵不多,但这种小刀子割肉也是让洪承畴极为难受。
这次清兵基本集中了湖南境内的清兵开始大兵压境。李成栋终于感觉到了压力,他知道这次洪承畴是来真格的了。
李成栋把二军全部收缩在永州附近,部队摆开了防御态势。
如果是以前的清兵,李成栋肯定不会在乎,他的二军有五万多人,要是都象以前那样拿着大刀长矛的清兵,就是真的来了二十万,他也敢把二军拉出去跟他们野战,但这次来的清兵跟以前有些不一样。
因为这次的清兵手里的家伙跟二军差不太多,都是用的扬州一式步枪。二军缴获过清兵的这种步枪,跟扬州一式并没有差别,射程也差不多,这下二军总算遇到对手,李成栋也不敢大意了。
好在在火炮上还占有不小的优势,二军现在有一百多门火炮,也幸亏刘肇基在一军撤走的时候,把一军的火炮全都留给他,否则,这次李成栋还真不一定能熬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