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少从律法上,这是一份很有效的合同。

一大群人又涌到坊内吃酒。

几天后流民就到来。

宋九未说出韩重赟,韩重赟也没有说出宋九,听了他的意见,包括赵普等人皆认为可以,看来韩重赟这个工头当很称职。

但事情不少,劳力有了,善事有了,可是大多数灾民一无所有来的。首先要给他们搭灾棚,吃饭开始开大锅饭,然而最大难题是秋天越来越深,眨眼冬天就会来到。

这些灾民没有被褥,没有厚衣服,工棚里生炭火又容易引发火灾,流民来了,与两川间的流民不同,宋九看不到任何借鉴价值,但就是这个流民,看到实际情况,宋九也苦恼了。

不但宋九,韩重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找到宋九,道:“九郎,若不处理得好,冻死了百姓,到时候我们都有麻烦啦。”

宋朝流民分为狭义与广义,例如住在宋九家原先的几个房客,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当地官府里注册贯籍,属于黑户口,也叫流民。不但京城,各城市与坑矿作坊里都有,数量还不少,并且随着以后宋朝商业发达,流动人口增加,本身也想规避税务,造成这类人数量还会更多。

另外是兵灾与天灾造成的暂时性流民,前者基本都有安定的生活,就是过得好一点与苦一点的区别,后者大多数都会苦逼。以前一批进厢军,薪酬少,可有一部分钱粮米帛盐,一家人凑和一下,吃喝穿住都有了。或者另寻活路,这个问题由各个东家来解决。或者救济性质,政府会资助一些衣帛,各地寺观与大户们同样施舍一些旧衣服。会冻死人的,然而不会有人来负责。

现在纳入整个施工体统,出了问题只有韩宋二人来承担。

宋九想了许久,道:“韩将军,先用麻葛代替绢帛,反正有许多人家都有老妪,她们又不能做重活,不如将她们组织起来做饭洗菜,或者做衣服,先将深秋难关度过去。我再将待遇变通一下,朝廷那边也可以变通。”

“如何变通法?”

“我们这里原先用的皆是京城民工,现在灾民到来,挤了一部分他们的收入,心中会略有不平。因此将他们薪酬削减,实际不削减,用这个减下来的钱帛以购旧衣服为优先,旧衣服旧被子,节约成本。同时我再拿出两千匹绢做善款充入其中。”

“这个办法好,我也捐一千匹绢为善款。那冬天取暖的问题怎么办?”

“不难,难就难在未必能买到足够的厚衣被毡毯与绵绒。”实际说到底,还是钱。宋九有钱,但不能动用,那是衙内的股契钱,他自己的钱东贴一下西补一下,再拿出两千匹绢,不足六千缗钱了。韩重赟那边钱更多,可这是朝廷的钱,朝廷用工雇工终是少的,多是厢兵与民役,以节约成本,同样不敢过份挪用。

在这时代,若发起什么救灾晚会的啥,那也不大好,收买民心是普通百姓做的活吗?

宋九踱到河南,这边两项工程基本结束,作坊也未造什么房屋,就是砌了一个院墙,将一百来亩地围起来,然后平整,铺下水道。要么那个农庄,也只二十来亩地,不多,因为地广人稀,拥有三四亩一等田才算是一等户,若是三等田必须达到四百多亩才是一等户,若那些盐碱地或者其他的劣地也就是九等田须达到一千多亩才是一等户。宋九这二十几亩地算是二等田,若从这个划分,仅是四等户。但那是不可能的,宋九早就是一等户了,然而让宋九奇怪,居然也没有人上门收各项一等户的税务。

至少吕端不会害怕自己吧。

胡老大正带着一群民夫做最后的任务,这个地不用修围墙,但买回来时高低不平,也要平整翻耕暴晒,至于宋九以后要做什么,胡老大也不问。

二十来亩地在宋朝户数上不算田多的,可集中起来看上去面积也不小,那是一万多平方米,若在河洲,宋九会慎重考虑利用的。宋九看着这些耕地,忽然灵机一动……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一百二十章 三肥土(下)

“胡行头,你索性读一些书吧,再学一些算术,以后这个庄子与作坊就让你来做管事。”宋九说道。

换一般人宋九真不放心,放心的也震慑不住他人,可胡老大行,然而胡老大不喜读书,肯定管不来这个庄子与作坊,就是管了,账目也是一塌糊涂。

“管事啊?”

“灾民来了,码头慢明年春天也能竣工,你还能做河中苦力的行头?”

“管事多少薪酬?”

“你不是要做部曲吗,部曲还讲薪酬?”

“主家也发钱帛的,不然部曲那能卖命。”

“谁让你卖命,我留下四十个学子,现在一边替我帮忙一边学习,我每月给他们两缗钱薪酬,但后年是四缗钱,大后是八缗钱,一直到三十二缗钱,甚至根据效益还能提高到两三倍以上。你说管事我会发多少薪酬?”

现在胡老大也拿酬酬,只是一个苦力的正常薪酬,不高。

“三十二缗哪。”胡老大哆嗦了一下。

原来拿苦力的十人分成,也不过十几缗钱,拿得胡老大心中羞愧万分,这是翻了一番多。不过让他读书学算术,也不亚让他让卖命。挠着头,过了好一会儿说道:“中,我就拼老命了。”

宋九看他一听读书愁眉苦脸的样子,不由好笑,又说道:“你过来,这个垄作畦,买一些黄瓜、葫芦、瓠瓜、韭、芹、梢瓜、冬瓜、茄子种子回来,在上面先行播种,准备移载。”

宋朝也有许多蔬菜品种,例如苔心、矮黄、大白头、小白头、黄芽、芥、生菜、波棱(菠菜)、莴苣、苦、姜、葱、薤、韭、大蒜、小蒜、茄、梢瓜、黄瓜、冬瓜、葫芦、瓠、芋、山药、牛蒡、萝卜、甘露子、茭白、蕨、芹、各种野生菌类、菘、芥、莱菔、乌葵、白豆、莴苣、芸台、雍菜、水靳、苦、苦薏、马兰、荠、苋、藜、蕨、白菱荷、紫苏、香芹子、茵、陈紫菜、鹿角菜、芋、枸杞、蒿、豇豆、豌豆、蚕豆等等。

以叶菜为主,果菜与茎菜为辅,没有南瓜、佛手、土豆、西红柿、辣椒,有的蔬菜在美洲,有的蔬菜在欧洲或者非洲,但有没有问题不大。若说重要,也许玉米与红薯比这些蔬菜都重要。

且多是春菜,夏天蔬菜种类渐渐少了,冬天更少,要么一些过冬的菘菜(大白菜)与各种青菜,或者耐贮藏大萝卜。

宋九说的这几种蔬菜京城也能种,多是比较高产的蔬菜种类,百姓也常吃它。

然而胡老大傻眼,说:“九郎,你懂不懂啊?”

“懂什么?”

“这时季种什么黄瓜!”

“我就是要在这时季种。”

“不能种啊,你问一问菜农。”

“胡老大,放心吧,我不是不知农务,在湖南我还刻意看了许多农业生产与瓜果蔬菜,难道真不懂?这是有办法将它们种出来,并且高产让你无法想像。”

胡老大忽信忽疑,反正就是一些种籽钱,无所谓。

那可能。

宋九返回河洲,派了人手在京城购买旧衣服,已经买回一些旧衣服毡毯,一些官吏正在向灾民发放。韩重赟迎了过来,说道:“这法子好。”

一替朝廷安排了灾民,还做了善事,可不能死人,那时候说不清了。然后又看着几个正在忙碌的学子,说道:“他们有大将风采啊。”

“别夸,这些人我大多数不想放手,一夸,陛下下诏,我不放也得放了。”宋九说道。实际还嫩,有他们辅助,官吏才能井井有条,有官吏组织,他们才能大胆辅助。再加上他们与官吏没有利益冲突,不抢他们的官职,不抢他们的薪酬与功劳,双方正好形成一个良好的互补。

但真正想领手,不磨勘几年那是不可能的。

宋九叫回几个学子,新学生们现在只能说是观摩,派不上用场,用来用去,还是几十个留下来的学生,包括试验、算账以及管理,宋九这两缗钱月薪发得不冤,学子们值这个价。

先带到河南,宋九画出草图,几个学生们用尺量,又在路边计算,然后才回到试验室。

开始让工匠正式烧琉璃,研究还没有成功,不过进展很大了。宋九又花费很大力气,弄出几把琉璃刀。太坚硬了,为了将它砸碎,刻意制造一把冲锤与铁帖。

韩熙载给的钻石,浪费了一半。随后打磨更难,用了几十贯钱,以及几十个人工,才将这几把琉璃刀可怜的制造出来。

实际也可以用人工手段吹出玻璃窗,宋朝后期已经出现了玻璃窗,不过这种吹制必然产生大量毛边,仅是一个打磨就无疑会使成本增加。因此宋朝一些诗里也写到它,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很少见。这个宋九不知道了。

让工匠正式制造玻璃。

接着带到前院,这只能是宋九与二十一个亲传弟子才能进来。

此时前院也扩大了,不但前院,加上后院各个工匠盖的临时房屋,象一个小村庄,已经无法象从前那样装备到牙齿的地步,只能靠士兵警戒。史得胜与马二鸣子正在与诸工匠研究石棉瓦,王魁带着工匠在做着其他的试验。

而院中到处堆满了各州各县送来的矿石。

宋九从中找出几十块石头,将它们敲碎,带着粉末到后面检测,以便进一步的确认,其实就是蔬菜园艺载培中所说的靓土,珍珠岩、泥炭、蛭石。前面两种易寻,后面一种产量不是很大,也难找,河北路官员送过来的,据说有一条矿带,但未开采,多少不得而知。宋九慎重的就是这三种矿石,但不叫它靓土,而叫它三肥土。各种化肥的也许是一个梦想,但有了三肥土再搭配各种发酵的粪肥,会使蔬菜大幅度提高增产。

天色将黑时宋九才确认,与学问无关,他也学了许多知识,可这涉及到方方面面,哪里一一知晓并记得?只能说想起来就弄弄,想不起来就拉倒。然后写信给几个官员,将他们开采一批送到河洲,这也能说是与官府有关,不过宋九仍然垫付了相关钱帛。又找到胡老大,从去年开始平整,河洲工程就一直未停过,有时用工多,有时用工少。

原来沙洲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少数人提前进了城,后来虽施工的钱帛足以让他们养家糊口,不过有人嫌苦,又陆续有一部分进城居住。还有五十几户人家,原来村庄不在施工范围,依然住在原来家中。但早迟要迁移,于是宋九找到胡老大,在作坊里先将房屋建造起来。两层楼,一户人家上三间下三间,以后化为作坊工人。

但现在不是工人,而是利用他们的种菜技能。

只是一个反季节蔬菜,种植方法略有些区别外,其他的都一样。

宋九未出面,让胡老大出面,同意的就签字画押,并且严格保密作坊协议,若不同意,也不勉强,河洲上以后还会有其他事情让他们来做。这时候河洲渐渐有了一些后世大公司的雏形,只是一切还不那么规范。

……

各种蔬菜苗子在三肥土与粪肥下茁壮成长,九月来临,天渐渐放晴,不过天气渐渐地凉。这个气温对苗圃还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大姐很怀疑地说:“小九,冬天就快来了。”

“是啊,就是冬天快要来了,我才让百姓种它,不然花那么钱干嘛?”

可不是胡老大想的那样,是一些种籽钱,首先是温室,汉唐也有人用温室种蔬菜的历史记录,然而中间缺少一样最重要的东西,光合作用。不知道没有光合作用,在那种温室下蔬菜长成什么样子。

所以宋九用玻璃窗代替了塑料薄膜,这个成本很高的,现在技术渐渐成熟,一平方尺玻璃也要二十多文钱,也就是一平方米得要二百多文钱,若是厚度增加,成本会更高。

然后埋入有机肥与三肥土,还要准备草苫与厚门帘子,未来还要准备火炭盆,同时还要吹出一个简易的温度计,以及用麦秸细密地编织地帘子代替地膜。室外还要设置风障,挖出寒沟,沟内填炉渣,保持沟内干燥,不让寒气顺着潮湿的水气影响到温室内的植物生长。

不过它还是一门粗笨的学问,若讲细,种植载培方法更细,那个宋九还不如菜农内行,主要成本还是琉璃与未来所使用的火炭。

这个大姐懂。

宋朝也有菜农聪明,能种出早菜,那怕能早上一个月,都会卖出天价。

然而她很怀疑,毕竟见识就在这儿了,象女子生小孩,有女子生出的小孩八斤九斤,有的只有六七斤,但不会生出马、骡子,冬天有冬天的庄稼蔬菜,夏天有夏天的庄稼蔬菜,能提前一个月,但能将季节反过来吗?

玉苹安慰道:“大姐,你看看那是什么?”

大姐扭头看,是河洲上各种建筑物,她不言语了。

实际随着菜苗长出来,也有许多百姓过来看,纷纷表示怀疑。宋九又道:“大姐,没办法,缺钱用啊。”

翠儿捂嘴乐。

“翠儿,不要不相信,有钱,但那些钱是契股钱,不能挪用,一旦挪用了,诸衙内必然心中产生不快,还没有开始呢,裂隙就产生了。这就是以后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那点钱到处用,用得心寒了,所以想一想办法挣点钱。”

宋九这一年多来,钱大把大把地来,也大把大把地花。去年得到不少钱,可今年赵匡胤大约认为给他的官职很高,或者认为他手中的钱帛足够动用,再也未赐什么钱帛。他不赐,宋九在倒贴,于是手中钱帛越来越少。不然还不会想出大棚蔬菜,钱逼的。

宋九又道:“一朵上好的牡丹价以缗计,牡丹产在洛阳,京城牡丹品种不大好,可若是在雪天将牡丹催发,那将价值几何?”

大姐有些晕,雪天里卖牡丹花,那不是价值几何,想要卖什么价就什么价。她喃喃道:“若此,也奢侈了吧。”

“奢侈什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没有人强迫他们去买……”宋九忽然停下不说,许多官员认为他胆大包天,这是错误的想法,宋九做事情还是很小心的,所以看似小毛病不少,也没有人抓到什么把柄。然而这个反季性却是一个大大的把柄。

第一百二十一章 变化(上)

“诸卿,你们看一看。”赵匡胤将三司一份报表递了下去。报表是宋九几个进入三司做书吏的学生统计核算的,它是给皇上看的报表,不敢用阿拉伯数字,不过了列了表格,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盈利多少,甚至哪些地方支出地方上报来得不对,都写了。当然也不是地方上有意要混淆账目,这是以前记账算账方式的必然结果。

与账务无关。

让大臣们看的是十四场茶务的收入,原先度支郎中苏晓建议置榷蕲、黄、舒、庐、寿五州茶,置十四场,这五州有淮南路的,也就荆湖北路的,但打来打去,百姓没有了,土地荒芜了,于是苏晓便提议给茶农本钱,耕具,让茶农能有一个安定生活来源,大肆种茶,茶叶成熟后朝廷统一收购。实际也就是朝廷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大主户,一个有良心的主户,至少那些地方们可不会给佃农耕具与生活费用,租了我的地,不管你如何经营,到时候必须交租子。

两三年下来,终于得功,十四个茶场笼利一百多万缗钱!

并且救人无数。

仅是茶场本身就让许多百姓得以养活。

现在伸手的人不多,制度没有崩坏,甚至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个有利的政策,虽导致茶叶贵了,老百姓吃的是贱茶,能贵多少。不但老百姓,就是胡大吃的茶还是夏天老茶叶做成的茶饼。这等于是变相地从富人身上剥夺一部分收入归入国有。

赵普道:“苏晓善政也。”

赵匡胤额首,虽得蜀,蜀国乱成一团。国库的收入让吕馀庆集中起来,送入内藏库。然而国家收入不会增加,湖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