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抢活计,两岸群殴了好几回,他也进了三回开封府,衙役算什么。

这件事比较轰动,连开封府尹赵匡义都亲自来调解过,衙役们只好对朱家的人说,我们管不了,你们自己解决。

朱家那个郁闷别提,无奈拿出钱软求胡老大,胡老大大眼一瞪:“干嘛!咱家未看过钱啊!”

朱家自黄昏被人吼到三更,此时又有人前去继续吼叫,但那是朱家,胡老大与他们没交情,更相互看不顺眼,乡里乡亲的就不同了,说到底,胡老大面冷心热,是一个赤诚人,不然也不会让苦力们选为行首,能打,河中能打的人有好几个,为什么选胡老大?

要挑人学算术与简单的会计,以及识字。

河中穷啊,原先最有学问的就是宋九读书时的私塾老先生,教了十几个弟子,但他也没有本事考中举子。此时宋朝一年录取的进士名额少,举子名额同样不多,是原先的宋九,换现在的宋九,解试考同样不得过!

论学问,宋九当第一,其次管账的分红会多,宋九反复鼓吹有了学问就有了智慧,就有了起重吊机,就能将汴水变成黄金河,原先内定了几个名额,但最后许多人来央求胡老大,这群娘们带着孩子过来,胡老大打是不能打,骂是骂不过,蔫了。于是索性将他们一起带到宋家,交给宋九解决。

宋九看着这群娘们,同样也蔫了。

好男不与女斗,河中娘们那一个不凶悍?况且这么多娘们聚在一块。

他摸了摸下巴的小胡须,看了看这些娘们,也不纯粹是“老娘们”,还有“小娘们”。余下便是青年少年,大者二十出头,小娘们就是他们的妻子,还有一些少年,小者只有十三四岁,老娘们就是他们的母亲。

一百多人,男女各半,男的眼中有向往,有迷茫,有期盼,女的眼中有殷勤,有巴结,有乞求,但不能当真,若是自己拒绝了,这些娘们马上会“原形毕露”。

宋九低声对胡老大说:“你是有意的?”

“小九,我那会是有意,有几个人管管账就行了,用得着这么多人?”

这么多人堵在门口不行,马上天一亮,巷子要通行,现在连巷子也生生堵上,宋九道:“你们先进来。”

客厅是站不下,将他们请到院中,宋九踱来踱去。他每走一步,一百多双眼睛就跟着他走一步。宋九来来回回走了几百步,最后屈服道:“收也可以,但我有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从码头上每月扣下五贯钱,我还要请一个先生,不然这么多人我一人教不来,第二个条件各位自备笔墨纸砚,第三个条件我申明在先,我自己都未能考中进士,因此传授你们一些实用性的知识,说不定以后能做一个匠师,一个管账先生,一个管家,甚至有能力自开作坊,但不要指望前去科举,也不得任何人科举。”

对科举不排斥,可这些人不是小孩子,那怕十三四岁,在家中也能做一些活计,家中又穷,若是科举,一门心思对着经义,会使家中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个同样发生在以前的宋九身上,他取代了前宋九,宋九十八岁了,在这时代早就开始独立,可是宋家呢?自己那个便宜父母死了,宋家底子还是不薄的,比如宋家的宅子,论住宅面积不亚于刘家朱家,但自己附身时,宋家是什么局面?空空如也,一贫如洗。原先还养着十几个奴婢仆役,其中包括父亲手下几个伤兵,一间商铺,但父亲一死,从母亲开始,一直到宋九,陆续败完。

这就是读死书导致的。

就是做匠师、管账先生与管家,也比在河堤上讨生活强。“行啊。”一起答道。

宋九又道:“第四个条件就是进我门中,得遵守几个条件,尊重长辈,孝顺父母,友悌兄弟姐妹,爱护幼弱,不得偷鸡摸狗,不得以强凌弱,不得坑蒙拐骗,做人要诚信、恭让、迁善、谨思、明辨、笃行、明道、重本。诚信就是诚实重守信诺,恭让就是恭敬谦让,迁善就是习善悔过,谨思就是谨慎学会思考,明辨就是不懂了有疑问了敢于提出疑问,不要藏在心里,笃行就是做事要小心,三思而后行,明道就是能学会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树立道德标准,重本是不能象陈胜那样忘本忘恩负义,宠辱不惊,学会坦然面对命运。知识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但不立德,智慧越深危害越大,因此夫子多次写过先学会做人,才能做事,第一是物格,其次是后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这十五条做不到,就不要来学习了。”

十五条师规全部是个人道德标准。没有一条是讲国家的,讲爱国没用,这些人与宋九一样,自己都顾不了,那可能会顾国家,讲了也白讲。

实用主义让宋九发挥到极致,包括道德标准。

但这些人哪里懂,只知道宋九是让他们孩子与丈夫做一个好人,不是太赞同,也不是太排斥,一个个表示能办到。

没有那么简单的。

宋九又道:“胡行头,你让我犯难了,不过有一件事你必须要替我们做一做。这么多人来学习,但学习什么?不能仅教识字,还要多少教一些经义,书籍又贵,一本小册子少则几百多文,多则数贯钱,经义很多,不一定要全部学习,最少要学九经,不一定要读懂,可要浏览它,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全部备齐,费用不是小数字,得益的仅是少数人,其他乡亲未必会服气。不过我朝倡化文教,河中又是京城有名的脏乱差地区,倡导教化,相信朝廷一定很高兴,你必须带人向开封县令讨要。若是不给,闹到开封府大理寺都可以。”

“中。”胡老大兴奋地说。

以前到官府,那是打架斗殴进去的,现在到官府,乃是文事,是雅事。

“恩,就是这几个条件,还有一些小问题,这么多人要学习,我要准备一些东西,你喊人来帮助一下。同时你们,也要自备凳桌。”

开始记录姓名。

一共是六十三名学生,最小的是十三岁,最大的二十三岁,宋九有些头痛,敢情比他还大四岁。

“你们都回去吧。”记好了姓名,宋九对那些娘们说,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河中的女子更可怕,胡老大怕,自己更怕。这些妇人们一个个心满意足走了,宋九将朱三从床上拖起来。

朱三每天在瓦子里说书,到三更才回来,这时睡得正香,揉着眼皮子抗议。

“朱兄,别说书了,天大的好事来了。”

宋九打算开设五门课,经义、算术、物格、会计、实用,后四门课朱三多半不行,经义可以请朱三来教。说书收入并不高,收入会有多少,君子耻于言利,宋九未问过,但相信每月不会超过五贯钱,宋初科举帖就是帖论语十条,墨义是春秋与礼义十条。但还有诸科,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九科。其中九经是最重要的,朱三教授学生同时,同样能温习功课,对科举宋九是死了心,朱三没有死心,老家订了一门亲事,迟迟不婚,不中就不结婚,估计这事儿玄着,温习了也未必能考中,不过相信对朱三来讲,是一次颇有利的机会。说书能增长什么?难道科举会考《卢眉娘》《画琵琶》《虬髯客传》?

朱三一听精神来了,道:“宋贤弟,那个每月房租怎么算?”

河中偏,房租践,朱三孤身一人,只租了两间房子,每月房租只有一百二十文钱,宋九笑骂道:“朱兄,难不成你也是一个一毛不拨的主?”

实际这时候教书先生待遇并不高,每月薪水只有一贯钱左右,落一个好名声,生活却是十分寒苦。不过不同人不同待遇,宋初举子仍然很金贵,朱三凭借举子身份,这五贯钱也能拿。

两人嬉闹一会,来到院中。

六十三个学生还站在院中等宋九,朱三是举子,这些人同样十分尊敬。未学习,先打通了后厢房一面山墙,将两间房连在一起,当成教室。何谓实用,就是教这些学生学会动手能力,好学以致用,而不是读死书。

然后制造一面大黑板,以及大量粉笔。

这个钱不是太多,宋九垫付了。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弄好,又开始制造小黑板,不提学习,这时代学习成本同样高昂,不能真让学生们学习欧阳修在沙盘上写字,于是改用黑板。适当的时候也学一学毛笔字,但就不指望象王羲之那样将自家的池塘染成墨池了,那不是墨池,是一个又一个铜板,六十三个学生,那一家都承受不起。

宋九与朱三在吃早饭,这些学生一大早都吃过来的,一个个在做活。

快到中午时分,教室布置妥当。

先教字,将来这些学生有什么样的前途,谁都不能预料,但眼下必须从中能挑出一些聪明伶俐的人管账。管账会算术还是不行的,必须要识一些字,清楚的记下各个货物名称数字。

然而新的麻烦到了,第一个不是学生,而是朱三。

制造粉笔,那怕是这种落后的粉笔,也没有那么简单,石灰加水后必须沉淀过滤一下,滤去不必要的杂质,制成块状,凉干,上午制造的粉笔还不能用,不过宋九原来捣鼓了一些粉笔。

而且宋九又订购了一些防止纱布口罩,为此宋九又花掉了八百多文钱。但朱三问题来了,让他写毛笔字,比宋九写得还好,然而朱三什么时候写过粉笔字?朱三将粉笔当成毛笔玩,开始在黑板上写字……

第十二章 从此醉(上)

宋九看不下去,朱三自己也看不下去。宋九忍无可忍,道:“朱兄,你不习惯它,先练一练。”

取代朱三教课,先不教经义,而是教阿拉伯数字,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与民族文化无关,主要是以后使算术简便化。再说一个民族要强大,也要学会拿来主义。朱三不用学,他呆在一边正琢磨着这个粉笔字。

第二个问题就是算盘,应当它出现了,可是宋九未看到,他看到的许多店铺掌柜继续用筹在算账,算盘做起来不难,河中也有木匠,但有了算盘还不行,必须准备珠算口决。

珠算口决自己还记得多少?

计算器害死人哪,宋九只能反复默想,再想也没有想,可原理相通的,只好自己编写。

胡老大派人送来了各种度量衡。但开封县的麻烦未结束,胡老大又带人去讨各种经义书籍。

这与宋九无关,宋九先写了六十几张保密条例,寓教于乐,教学宗旨就是以后让这些学生用知识活学活用,因此宋九不教死书,学生多,也可以当成打下杂的人手,不然每月拿出五贯钱付朱三工资,别人长久下去也不会服气。教这些学生滑轮组原理,教他们如何制滑轮,以及制造各种标准的度量衡测量工具。这个必须要签契书,不然这么多人,早晚技术流传到外面。

签好了契约,这才在宋九指挥下,制造更多的标准测量工具,整整花了四天时间,特别是软尺,试验了许多材料,包括麻布、葛布,但都不管用,伸缩性太强,丈量时会产生严重误差。最后迫于无奈,宋九只好用铁,非是不锈钢,只能在火炉里一次次锤打,一次次氧化,使之成为“十炼钢”,然后打均打薄打平,也就是所谓的软尺了。这勉强解决软尺的材料问题,可是成本高昂得宋九都不愿去想。

而且这几天宋九又迎来了第三个麻烦。

几天前说好的,只选几名学生来学习管理账目,结果宋九一下子收了六十多名学生,这不公平啊,小九,都是街坊邻居,俺们可以看着你长大的,为什么不收我家的孩子。

六十几名学生宋九教起来都吃力了,还敢收?

但无法拒绝,只好将课程分开,上午教物格与实用,关于滑轮组方面的原理,以及以后组装滑轮组,这个技术得保密,不对外开放,下午教其他三门课程,随便过来学习参观,结果屋子挤不下,窗户下与门口都站满了各个少年青年。

刘嶅又来了。

这时候因为技术原因,铁贵,一斤铁三十文左右,足足一担好米的价格,不然宋九这个吊机成本也不会达到八十贯钱,就是大规模制造,成本还是在六十贯钱以上。

但书更贵,一本小册子一百多页,能卖几百文钱,这时都是大字,一百多页小册子并没有多少字,象易经,若没有注释,在后世简直连小册子都印刷不起来,字数太少了,但这时一本周易售价却在二百文上下。更不要说字数更多的礼记、春秋。

胡老大向开封县要书,还是九经全要,开封县犹豫不决,最后准备妥协,问胡老大讨要多少套九经,宋初国家财政还略有些困难,如宋九所说,不及南唐富裕。开封县准备放血了。

胡老大听闻许多子弟来宋家求教,于是一口气向开封县令讨要两百套九经。一套九经市面上价格最少达到七八贯钱,这中间包括商人赚取的利润,官府买会便宜一点,也不会低于五贯成本。一千贯钱,开封县令哪敢作主?便不答应。

胡老大是粗人,也会察颜观色。

开封知县虽不答应,也不敢因此而发怒,再想想宋九的话,懂了,闹到开封府去。

藩镇割据,五代更替,长时间战乱,使得文化教育设施全部遭到破坏,成为恢复封建统治的最大妨碍。因此赵匡胤前面一登基,后面就下诏修葺开封文宣王庙,亲写攒文,表彰孔颜,非是孔孟,将颜子地位列于孟荀之上,收集藏书,陆续修葺各地孔庙。

宋九如此大规模授学,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听到胡老大禀报后,开封府派判官刘嶅来察看处理。

刘嶅来到宋家,首先就看到了,好多人,他是儒臣,看到这种景象,还是很欢喜的。接着又看到大门边上立的师规,十五条师规同样也不错,至于爱国精神,五代十几年就更替一回,士大夫们也做不到所谓的爱国精神,他根本就想不到。不过想一想宋九身上的一些毛病,他对这个师规十分怀疑,恐怕连宋九本人都做不到吧。

实际是差距一千年的两个时代的隔阂,对宋九,大人物们也不知如何评价,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还有更多的,让人感到好笑的一面。

刘嶅也感到好笑。

走了进去,看到一位身穿绯色官服的官员到来,旁听的学生自动闪开一条道路,走到教室,宋九正在教珠算。看到刘嶅来了,宋九唱了一个肥喏,算是施礼了。刘嶅也不责怪,这小子胆子大脸皮厚死要钱在某些上层人中开始流传了,见到赵匡义都大咧咧的,况且是自己。他摆了摆手道:“你继续,某也听听。”

“那宋生失礼了。”

从臣民改成宋生,可从宋九嘴里冒出来,怎么听怎么不是滋味,刘嶅又啼笑皆非,差一点乐了。

活宝啊!

然而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活宝有才情,值得皇上让二弟用开封府的人暗中注意。

只是听了一会,立即察觉出这个算盘的好处。

他见多识广,看到过类似的算盘,上梁是一珠,下梁是四珠,不象这个上梁是两珠,下梁是五珠。并且没有成熟的珠算口决,因此它一直没有盛行,朝廷大多数计量官员仍然在用筹算账。

宋九改良了算盘,还有成熟的珠算口决,算账变得简便又快速,于是他在脑海里又想到一个名词,效率!

一堂课讲完,学生自由活动。

宋九问刘嶅:“刘判官前来有何事务?”

刘嶅说了胡老大讨要九经的事。

“刘判中,我出了河中,时常听到别的坊间百姓谈论说河洲百姓凶悍野蛮,知书懂礼,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河中地区贫困,仓廪不实如何知礼节?衣食不足如何知荣辱?一旦河中地区贫困问题解决,读书识字的人多了,上行下效,会不会还是野蛮野悍的河洲?刘判官,我本来只准备收六十三名学生,可你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