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王侁不可能约束潘美。

但杨业的不知变通,让潘美十分恼火,这时都八月了,辽国幽州边防安定下去,可以随时抽调主动,在打疯了的耶律斜轸带领下,压下他们这支孤军。从蔚州到飞狐关,再到寰朔,再到现在,一路让耶律斜轸追得潘美都快要烧着屁股了。

还撤防百姓啊。

因此眼睁睁地看着这场悲剧上演。

所以起因是王侁,潘美也有部分责任,杨业本身的固执也是一部分原因。

现在没有了杨业,李继隆那是一个狠角色,究竟有多狠,接下来一战就能看到。至于诏书,他在满城就带头违抗诏书了。

所以四人一合计,王侁敢坑杨业,但那敢坑根红苗正的大国舅,于是很快决定下来。宋军仗持边境山林,持续地骚扰,将一部分百姓就近撤向河东,然后陆续向代州增兵,最后突然撤回。

整个北伐战争到此结束。

以至宋九仍然弄不清楚杨业之死的真正原因,以及岳父潘美在另一个时空所扮演的角色。

这一战过后,一地鸡毛。

尽管宋九很顽强,实际打到最后根本不是宋九所想的,当初他在惨烈反攻时,想的是赢得时间让更多军民撤向河南逃命。然后自己仗借人多,关健时候迅速撤退,至于后面的,打到哪儿算哪儿了。

事实若无范延召过来,可能就出大事了,架的浮桥多,溺死的人更多。

后来打成那种地步,也不没有办法了。

这一战,宋军军民伤亡计达十几万人,二十二万兵士,折损了五分之二。

仅是宋九从出击时,直到黑松林逃出生天,牺牲的禁兵就多达两万多名。不过宋九撤到雄州后,头脑冷静地做了几件事,第一件是派人将岐沟关惨战情报紧急送向京城,送向山后,甚至通知折王两家在辽国丰州的军队。第二件事便是迅速派人渡海通知高琼从辽国平州(今营州一带)撤退,其次乘辽国东北空虚时,让杨延昭率一支劲旅从辽东半岛渡海,强行进入东北。

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这近十天的惨烈作战,使宋九身心疲惫,发布了两道命令后,人就开始大病了。

赵匡义也不错,让人将宋九转移到定州养病,又让人将他的玉辂推到定州,让宋九坐玉辂去京城。宋九傻了不成,此一时彼一时,真坐了,真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因此委婉地又让人将玉辂送回去,让手下用肩舆将他抬向京城。

但因为他的拼命,伤亡比史上肯定要小一点,重要的是虽死亡惨重,但也让辽国人难受了,而且也没有使士气降入冰点。

萧燕燕也达到目标了,数场大胜,还保住了燕云。

但不是如此。

宋九撤退时的种种惨烈作战,特别是那些重伤员的自爆,多少让辽国士兵有些心寒。而且他们的反击,也杀伤了许多辽国士兵,究竟多少,战场指挥权一直控制在辽国手中,辽国不会宣传的,只能不得而知了。但相信这个数量同样不会低。

潘美虽连番小挫于耶律斜轸之手,可也多少掩卷了山后四州的百姓,前后使一万多户百姓平安撤到河东。至于未来得及撤退的百姓,以及未来得及撤退的兵吏们,那只好悲催了。

折御卿与王承美二人在丰州迁徙百姓时,也遭到一部分人的反抗,以至进度不是很大,甚至计划中让他们达到辽国德州地区,实际过程里离德州还很远。然而也让他们迁徙了四千多户百姓。接到宋九送来的情报后,果断的撤回府州丰州。

也就是从辽国夹山以东,一直到云朔寰应蔚幽等重要的州府,在宋军攻击下,遭到严重创伤。

还有呢。

燕云紧急,萧燕燕不顾辽东了,甚至从辽东投奔辽国的女真部抽出勇士,支援前线。接到宋九命令后,石显蛊惑乌玄明乘机反攻。

一度又将黄龙府与长春州等城池拿下,然后进军通州。就在这时候,杨延昭风尘朴朴到达通州,依照宋九的命令,让乌玄明迅速撤回黄龙府,并且扫荡附近各族,一度将铁骊等大部族差一点打残,一些小部族直接灭族。本来力量就不如乌玄明,况且又抽调了一些勇士去了幽州。

然后将各族向兀惹城等辽东深处转移,让黄龙府附近除了几座城池外,几乎荒无人烟,然后毁掉城池撤回去。没有了百姓,没有了房屋,又是那么地远,辽国以后再想征讨这里,将会头痛了。

一颗打残的毒瘤重新生了出来。

前年辽国讨阻卜,杀其酋长挞剌干,宋辽开战后,辽国同样负担沉重,税务加重,阻卜各部复叛。但就是宋九,都未指望他们能成大事,主要人口少,各部分散不齐心,早晚还会败,但这会一点一滴削弱辽国的力量,加重辽国的负担。

……

岐沟关残败,有多少尸骨,就有两倍以上的孤儿寡母,毕竟辽国恐怕一半以上的尸骨也找不到了。

无数人家痛哭流啼。

然而有人哭,便有人笑。

赵普终于看到好处了,幸好俺下来了,不然俺也有错误啊。

因此写了三封劄子,递给赵匡义。

第一份主题是那些契丹人本就不是我中原的对手,由于经常迁徙,难以管理,所以古来帝王都任其自生自灭。陛下你何等英明,何必将契丹当作一回事。推测陛下一定是偏听小人蛊惑,才有不恰当的出师之举吧。我强烈要求惩罚这些小人,以免他们欺君祸国。忠言逆耳,容易获罪,无论陛下是杀是剐,我不后悔今日言论。

他退下了,以为这一回再也不可能东山复起,因此对时局了解得不清楚。

所以第一封信到了京城,赵匡义十分郁闷。

严惩主谋,主谋就是我啊。

宋琪也郁闷,赵公,俺们对你可不错啊,为什么你要对我落井下石?

赵普第二封信又来了,为了配合北伐,我们南阳摊派了多少军费,百姓如何如何的苦,可以看到,就是攻下幽州,战争也会持续下去,那么国家会更加动荡,所以千万不能出兵了。

赵匡义:百姓这么苦啊,那我就再也不出兵了……

事后宋九得知,十分郁闷地想,这一幕怎么这么熟悉呢,难道赵普是前世的某个大佬穿越过来的?内部要管理的,但对外嘛,以和为贵,以抗议为主流,不就是打打脸吗,管它是大国或是小国打的,俺忍了就是。

不过所谓软弱的宋朝,应当比他前世要好得多,至少敢打。而且没有了西夏牵制,宋九虽心情悲愤,但在心中仍有信心。

不久,赵普第三封信到了,奸人怂恿陛下出征,宰相、言事官们不能阻止,所以他们都有罪,如果不加惩罚,怎能警戒后来人?

赵匡义终于会意,此次北伐朕没有错,乃是宰相之过,言臣之过,前线诸将之过。

因此宋九回京的路上便听到一些风声,说是闻听曹彬撤兵,赵匡义便料到大事不好,在宫中说,岂有敌人在前,而却军以援刍粟,何失策如此?于是立派使让曹彬向新城与米信会师。曹彬不听,终于导致北伐失败。

宋九有些晕。

他就在前线,曹彬回雄州就食,也写了诏书,到了雄州好几天,才接到诏书。况且在路上还耽搁了数天时间。

这个要说到宋朝的特脚递,也就是最快的快马通信。

宋朝曾用它创造了从广州五天就将消息传到京城的古代速度奇迹。而河北尤关到国家根本,道路更加通畅,速度更快。因此王继恩与刘全圭这才不要命地赶了两天两夜多,便到了京城。尹继伦四天将两千轻骑跑到雄州。

若是赵匡义有些远见,早在曹彬没有抵达雄州之前,诏书便到了军中,那时候那来的争吵?

况且自己在信中说得那么清楚。

虽没有完全说对,可大约上还是说出来了。

然而赵匡义的反应在哪里?

算明白了,曹彬,你同样犯了严重错误,替朕顶包吧。

赵匡义早就会意过来,便给赵普回了一封信,收复燕云是朕的大志,我也是为了救边民,恢复旧疆,并非好大喜功,穷兵黜武,你要体谅我的苦心。其实只怪主将不听朕的部署,才导致北伐失败。如今边境有备,敌人敢来入侵,必让他们有来无回。你是社稷忠臣,收到你的信,我又感谢又惭愧啊。

赵普回信,我前些日子不知实情,乱说一气,现在我明白了,陛下决策是对的,一切错在主将。既然边境无忧,我就不用担心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不战为好。陛下知道,我这人向来没什么雄心壮志,年纪又大了,又没有立下功劳,只有尽忠报答陛下。

俺要报答你啊,可在这乡下如何报答呢?

懂的。

赵普递来金光灿灿的梯子,赵匡义难道不知道下吗?

将赵普四封信给大臣传阅,赵普好忠心啊。大家伙儿明白了,赵普是好人,我们一定向他学习。

暂时还没有起用赵普。

其实赵匡义现在仍觉得对某个人很羞愧……但宋九若不明智,现在是好事,然而将来却未必是好事。

于是将御史中丞辛仲甫提为给事中参知政事,他是赵普的亲信,宋九同样也推荐过,但确实是一个良吏。

知制诰知大名府赵昌言上海书,请斩败军将曹彬等人,陛下这么好的策略,曹彬居然无能,败得这么惨,不杀不足以惩戒。

是忠言哪,赵匡义立即提拨赵昌言为御史中丞,不久再拨为参知政事。

那还不明白吗?

一起上书,说是曹彬错误,导致三军惨败。曹彬、崔彦进、米信、杜彦圭、行营都监张绍勍、董愿、马步都指挥使傅潜、押阵部署陈廷山、排阵使蔡玉、先锋都监薛继昭召到京城。

实际蔡玉、陈廷山与薛继昭非是重要的大佬,但谁让他们在拒马河畔最先逃跑的?

至于张董二人有点悲催,本来是郭守文的,可是郭守文撤得有些晚,卷入宋九军中惨战,立的功早就补了罪,因此二人虽是米信军中的都监,同样也问罪了。崔彦进后来虽将功补罪,然而到了雄州没有出兵,后来兵力越聚越多,然而萧燕燕主动撤回去了,功未立起来,因此只有罪了。

十人一起送到尚书省开始问罪,宋九快到京城时,朝廷正在查鞫他们的罪状。

第四百二十八章 荒诞(上)

早在宋九未动身之前,杨业等人就召到了京城。

只有两人未去成,一个杨延昭去了辽东,岐沟关兵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臣对宋九资助辽东罗嗦了。

值啊。

这一战死了多少战士,百姓,花了多少钱帛,若是将这个钱帛放在辽东,能让那些落后的女真人个个成为土豪,可结果呢?但也出现一种新的说法,那就是等经济缓过来的时候,宋朝可以在暗中支持钱帛或物资武器,杨延昭与石显他们必须从辽东调回来。

也就是不授予辽国之话柄。

还有一个人,史珪,本来他身体就不大好,然后在军中拼命,与宋九一样,在雄州养伤,最终伤病连环发作,宋九未动身,史珪就去世了。老史死得很光荣,一时间士大夫全部转变了语气,差一点将他塑造成大宋的周处。

最先回来的是符昭寿。

他还带着一个使命,履行承诺。

先将信带到宋家,那时潘怜儿已得知丈夫逃出生天,全当是报答上天吧,从家里面拿出无数钱帛,换成铜钱,棉布,暗中送给了符昭寿。毕竟丈夫与符昭寿不同的,弄不好会落得一个收买军心的嫌疑。

这个道理符昭寿也明白,因此打着的旗号,便是他自己的。

然而哪里瞒得过赵匡义,便将符昭寿喊来询问,符昭寿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赵匡义终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就是符昭寿也不知道宋九写的那篇奏折内容,也没有听符昭寿说宋九提起自己战略的失误。

赵匡义一边心中有愧,一边松了一口气,唾骂道:“那个刁妇想得美,宋卿仅值万两黄金?”

符昭寿心想,后面还有一个王爵呢。

赵匡义又说道:“你与宋卿是好友,可是不学无术,远不及你父亲,兄长,两个姐姐,好好向他学一学。”

“是。”

今天赵匡义于宫中设宴,又将二十几员立功将校召入皇宫。

看到杨业,赵匡义欣喜地说道:“卿报朕何如此之隆。”

原先是报朕如此之速,现在变成如此之隆。

杨业对赵匡义那是死忠,然而许多大臣无语啊,人家当然对你回报如此之隆了,一个降将,仅立了一些功劳,眨眼之间就让你升起了河东军区二号人物,换我,也拼命回报你啊。

杨业以头叩地,悲痛地说道:“臣那敢当隆,三军崩败,伤亡无数,天子受辱,百姓妻离子散,臣当死啊。”

“杨卿,揭开袍甲,让朕看看你的伤势。”

杨业将袍甲揭开,又说道:“陛下,我们人人带伤,非是臣一人。”

“好,你们揭开袍甲,让朕看,让朕之近臣看。”

二十几个大将将盔甲脱开,露出上身。实际这些人都有机会逃走的,然而没有一个逃跑,个个都在拼命,因此个个都挨了很多次刀箭。

赵匡义唏嘘不止,道:“卿等,皆朕之忠臣,国家栋梁也。”

不知道他是真的动情,还是在作秀,反正这几十名大将一起感谢零涕。

赵匡义又问道:“杨卿,刘卿,你们二部一在前行一在中军,宋卿如何将你们拢在一起?”

实际这时候赵匡义差不多猜了出来,尽管符昭寿说得不清不楚。杨业悲愤地说道:“陛下,曹将军误国啊。”

他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出发时就宋九就感到不好,然后问杨业,杨业也感到不好,一是三路离得远,又隔着万重山,不便联系,二就是曹彬的能力可能欠缺。随后宋九就想到了粮草,问曹彬,曹彬利用老资格将宋九搪塞过去。到了涿州,宋九仍不放心,到处看,只看到军中有少量粮食,这才着急起来。然后不顾曹彬看法,越职授权杨业领兵前去固安护粮,结果粮草一起被耶律休哥劫了。

回到雄州就食,再等后方将粮草筹集,赵匡义诏书到了,宋九是赞成赵匡义诏书的,新城离边境近,运输粮草方便,二军合一,也有威慑力。即便不利,也利于撤退。

然而曹彬态度不坚决,崔彦进看到中西二路立功,贪功心切,最终从白沟道赴岐沟关。宋九感到不妙,便将几将聚在一起,为什么是刘知信符昭寿与杨业,这个不用解释,大家都清楚。

但杨业也没有说宋九筹资奖励兵士,辅助兵士加强军纪的事,只是说了让他们加强军纪,以防万一。随后自涿州城撤向岐沟关。宋九隐隐感到不妙,便有意让几部靠扰,看护好武器,以备不测。果然辽军扑来了,宋军无路可逃,一起穿着盔甲就往拒马河中跳,本来大多数就不善水性,这一跳那能上来?

宋九无奈,开始拼命。

前面的大家不知道,后面的几乎快家喻户晓,杨业没有再说。

但杨业同样不知道宋九的那份奏折。

大家听得义愤填膺。

不是皇上错啊,皇上多英明哪,错就是曹彬,必须要严惩曹彬。

这是宫宴,不是菜市场,赵匡义制止了大家的讨伐,然后回顾过去,有悲的一面,也有喜的一面。再展望未来,感慨万千,赋诗一首,传阅近臣。

李昉更是感谢万千。

当初是当初,现在他心境又不同了。宋琪下去了,这次北伐悲催了,再也上不来。宋九下去了,要回来,可是大病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理政。西府还有一个王显,但王显是打酱油的。因此李昉几乎是独相,尝到权利滋味后,他也不想给赵普挪窝了。

因此说道:“这次陛下出兵是对的,只是错在将帅无能。”

在这里比赵普更明确,赵普说连出兵都是错误的,那么赵匡义还多少有些错误,你是皇帝唉,为什么耳朵边子软?现在连赵匡义最后一点责任都没有了!

诸臣深以为然,纷纷附和。

那么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