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陛下……”
“古人云,食不语,朕花了一千多缗钱吃一顿饭,让朕安静地吃一顿饭吧。两条路,选一条,等朕吃好了,对朕说。”
“难道没有第三条路?”
然而六个大大佬坐在哪里食不语,宋九问,没一个回答他。酒足饭饱,赵匡胤叹了一口气:“当诛啊,一千三百缗钱一顿饭,七人食之,居然不剩多少,可想而知,这卖得有多贵。”
“陛下,你不用再说了,臣选择了,臣去三司。”
“苦差不当拒之,福差当拒之,怎么选择了三司。”
“陛下,微臣去了雅州,河洲怎么办?”
“你是朝廷的官员,岂能因为一个河洲将你牵绊,要么朕将河洲收回去。”
“陛下,微臣请陛下恕罪,以后再也不拒陛下的恩旨。”宋九让赵匡胤折磨得仙仙欲死,生生强上了。
“那就准备准备,还有到中书交接印符,上早朝时也要有早朝规矩,若犯了,大臣弹劾,不要怪朕到时不能饶恕你。若不懂,读一读开元礼。”
“是。”
赵匡胤满意地离开,上了马,在白玉桥上,赵普说道:“这小子就得这样用。”
赵匡胤大笑:“果然是驴啊,要不停地抽打,连给他好处也要抽着才接受,宋德这个老小子是不在,若在,真能被他活活气死。”
几个人一起笑着离开。
顺店里几个管事纷纷上来恭贺,宋九恼怒地说:“贺个头啊。”
气得上马回去,回到家说:“玉苹,快替我将官服拿来。”
“这么晚了,穿官服做什么?”
“我要去中书报到,又升官了。”
“升官好啊。”翠儿高兴地说。
“好个鬼!”宋九道。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越怕升官,但这个官越升得快,几乎赶上做火箭,然后好快点做夹心饼干。
第一百九十三章 深山的贵人
宋九将相关的朝服官服官帽印符拿回来,翠儿高兴地说:“九郎,你穿上看看。”
她还以为宋九是惺惺作态呢。
宋九继续怔忡,赵匡胤喜欢出来溜达不奇怪,甚至一些史册里公开记载赵匡胤喜私服微游,但这也太不符合规矩了。他想得也不错,赵匡胤也想规矩,但什么规矩能往他身上套呢?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朱三与小娘子刚回来,他妻子怀孕了,听从宋九建议,不要养在家中,经常带出去散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生产容易。于是一吃过晚饭,夫妻俩便出去溜达一回。
看到宋九又升官,朱三都没有艳羡的力气,喃喃道:“三司判官哪,再往上去就是三司三部副使,三司副使,然后就是三司使。”
“然后就是枢密使,然后就是东府平章事。”
“是啊。”
“朱兄,你认为可能吗?”
“这不大可能,你想爬到那高度,要很多很多年,不过近了。”
“近个屁,”宋九懒得与他解释,说道:“朱兄,开始准备试卷吧。”
“还有十几天。”
“十几天也得准备,再给我一本开元礼。”
“看开元礼啊,行,你稍等。”朱三拿了一本开元礼给宋九看,现在宋朝许多礼仪制度就是仿照唐朝李隆基开元盛世时所制订的规矩来的,渐渐改变,暂时变动不是太大。包括祭祀与上早朝的规矩。但什么书都能看,就是各种礼书看得会让人头痛。不是难懂,而是枯燥无味。看了一会儿,宋九就躺在床上睡着。
第二天宋九将所有学子一起聚集,消息也传了出去,燕博士与张博士也傻眼了,这样也行啊,赵匡义说了一句六参官,这也是唐朝规矩来的,唐朝五品以上或折冲当番者,一般五日一朝,一月六次朝拜,到宋朝改成百司朝官以上,一月六次朝拜。到了这一级别,人数很少,少者只有一百来人,甚至不足百人,多者两百来人。赵匡胤不想守规矩,想起来了让太监敲敲钟,京官就必须来早朝,想不起来,能七八天不早朝。规矩是人订的,人不遵从也无辄,例如李隆基才开始时,一月岂止六朝,十朝也有。后来一月一朝也没有。赵匡胤每月不止六朝,就是不遵从那个五日一拜的规矩。若有事,能天天有起居朝,与大臣们商议事务。若没事,一月只有三四朝,这三四朝还包括朔望大朝会。宋初基本都是如此,不过每月朝会肯定不止六次,大多数都做到了三天一小朝,十天一大朝。直到王安石才做了严格规订,但往后去也没有严格遵守五天一次起居朝,还多是不稳定的起居朝。
以宋九的职官与“兼勾官”基本能达到六参官的级别。
宋初官员并不多,六参官也不过百人左右,也许宋九功劳差不多,就凭借他西下巴蜀那次大功,也够了,关健他才二十一岁,还没有成亲。两个博士能说什么?
感慨万千,然后摇头叹息。
学子们却欢呼跳雀,在他们未成长起来之前,他们的根还是学舍,宋九成长得越快,对他们越有利。其实已发生许多感人的事,一些学子走出去后手中钱帛多了,于是买书买纸回报学舍,还捐款资助河中贫困人家。开始宋九不以为意,后来立即让他们中止。不能回馈,很容易就形成攀比风气,有的仅是担任一个小吏,手中薪酬不高,有的进入私人店铺,薪酬反而更高。这一比,岂不要命。因此让学子们抄写了一封信,寄给每一个学子,他们既然出去了,就应放眼天下,胸怀天下,不能仅想着两河。天下贫困人家更多!同时还寄了一套教材,让他们不忘温习,等以后二年级教材出来,再寄一套给他们。
信与书到了这些学子手中,有的学子号淘大哭。
但这一幕宋九不知道了,只有一些大臣们偶尔向朝廷反应过,有的说好,不管什么学问,德操有了,有的说不好,这些学子感宋九的恩,不管朝廷如何用宋九,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信到了赵匡胤手中,想了想,一笑了之。甚至吩咐官员不要说,这小子胸无大志,不要将他吓着。实际赵匡胤的用意也是培养,他要培养自己的桃花,例如曹彬,例如王全斌,可是王全斌不争气,还有冯瓒,因此对冯瓒处理严格,还有其他一些人。
宋九不知道,学子更不知道。
最大一门好处,随着宋九地位抬上来,那些富家子越来越老实。
宋九训话:“马上你们就要毕业考,你们有少数人是家族派过来的,你们家中本来就有产业。我不怪你们,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而且你们回去治家兼国,也能起一个带头作用。但你们必须写一份报告递到我手中,朝廷用人时,我将你们名单择出去,省得大家到时候都为难。第二就是毕业考试,我还是那句话,通不过毕业考的人最好不要出去,你们岁数皆不大,出去的是学问,没有学问出去到哪里都不爱欢迎。但今年会很严格,成绩特别差的人会留级再温习,成绩能勉强跟上的人,卷入二年级。另外我还希望更多的学子就是通过毕业考也不要出去,在二年级学一年,三年级学一年,学三年后,学业有成,再出去不迟。并且现在二年级还有一些补贴,让你们暂时不愁衣食。到了书院开张,二三年级都没有补贴了。而且以后多是三年毕业,只学了一年就毕业,眼下行,后面你们会渐渐失去竞争力。想留下的人,考虑三天,也写一份报告给我。就这样,散。”
劝留,但非是强留。
两河虽好了些,特别一些“双职工”家庭,有的一月能挣五六缗钱,已开始向小康进军。但还有一些人一份工都没有得到,这也不能急,后面还会用工,还是以两河百姓为主雇佣。
那么多项目,才是一个开始呢。
但没有用到工,脑子又不行,不能摆小摊赚几个钱,家境还没有转好。时间不会太长,明年春天就会用工,眼下还得要熬,有的学子是家中劳力主力军。指望他们等三年,那是不大可能的。
想到了这一点,宋九将李柱他们喊出来,说:“你们替我办一件事,前去两河宣传,让他们莫要急着盖房屋,熬一两年,以后我统一起来替他们盖,到时候用工更省,利于两河美观。”
“九先生,那得多少钱哪?”
“有这个钱我也不能出,会招人说闲话的,还是乡亲们的钱,只是统一规划,只能说一些贫困户,我替他们掏腰包。”宋九说道。去年时就想规划两河,但那时手中没有钱,想都不想。今年明年还不行,潘美要面子,这场婚礼会轰动,也会需要大量钱帛。后年却大约可以。就是后年,让他掏腰包,也掏不起。
又向三司告了一个假,毕业考在即,暂时不能去三司,毕业考结束,冬月初一自己去早朝,才能去三司当值。
实际他赖着不想去。
楚昭辅无可奈何,换作别人早就乐疯了,这小子……难道当官是割他的肉?不要说当官不好,若宋九官职跟不上来,河洲都未必是他的!不懂啊,以后自己得好好教一教,千万不要落入赵普手中。而且三司与赵普也有仇恨,李崇矩调任,赵匡胤换了三司使,严格说此人也是后蜀降臣,赵玭。在后唐时就以吏治闻名,后来随孟知祥投入后蜀,后周讨伐秦州,被迫投降后周,以吏治能之故为秦州刺史。然后调到三司,因为看不惯赵普的贪婪行为,与赵普屡屡发生冲突。
中间有没有赵匡义的影子,不知道了,但赵玭肯定不是赵匡义的人,若他都是赵匡义的人,那后果会很严重。于是两人时常角牛。赵匡胤也乐于看到这种局面,甚至赵玭屡屡逆违堂帖(中书未经皇上与两制官员审批,发布的一些细小政务命令),甚至对中书递过来的敕书也不遵从,赵匡胤也优容之。然而赵玭哪里能斗过赵普,尽管都姓赵。
在赵普打压下,赵玭称足疾,求解职。上了三司,眼睛就望着东府。楚昭辅同样是霸府功臣,他眼睛也看着东府。甚至将赵匡胤赐给他的财物示之于众,我无子,以后老的时候全部归还国库。
这就是矛盾所在,皇上似乎也需要这种矛盾。
包括一些后起之秀,能囊入自己怀中,也不能落入赵普手中。
没有一个是好惹的。
但宋九眼中根本就未考虑过他。
这次任命有些让人震憾,也有年轻的官员得到高位,不过性质不同。宋九升迁的速度太快,一干衙内嗷嗷叫,要宋九在顺店请客。宋九未同意,那能吃得起吗?这么多衙内不是吃饭,是放血,几十桌吃下来,将宋九的血会放得一干二净。
但宋九终于明白一句话的含义,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宋家的老家是大名府人,宋德少年参军,实际与家乡等于隔绝了联系。连大姐也不知道祖籍还有什么亲戚。这回知道了,毕业考前夕,居然陆续地有一些亲戚从大名府赶来认亲。宋九那有这空相认,甚至是不是亲戚,都让他感到怀疑。
又不能不认,他自己写的师规,人不能忘本。但那样叙起来,自己得有多少亲戚?情急之下,将大姐喊过来,让她招待。还好,玉苹长袖善舞,又亲自替宋九出面,一一将“亲戚”与“族人”打发,当然破费是免不了的。
毕业考开始,比宋九想像的要好,二年级的学子已经真正学到一些较为深奥的知识,补贴又增加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全部留下,想再学一年。一年级三班一百五十名学子有六十多人愿意留下,特别是那三十几家富家子,没有一个人愿意走的,他们家才不差钱。八十几个学子因为家境问题,想要趁早毕业。
就是这些人,也未必能全部通过毕业考。也就是今年学子虽多,能放出来的学子未必有去年的多。朝廷书旨下达,不管如何,必须挑出五十个学子给朝廷。其他的听任各奔东西。
很多店家听闻后捶胸顿足,宋九的书印了三次,共计一万五千多套,这套书成了乾德四年最畅销书籍。不过那是书,没有人教凭自学,又有几人吃得透。观念也不一样,这些书放在后世,许多人就自学成才了,放在宋朝,启蒙书籍稍微好一点,到了一年级的知识,大多数就成了天书。还得要轰抢,不然抢不到人。
宋九吃着黄瓜。
今年种植大棚蔬菜的人多起来,宋九说了四百亩,在各个衙内抗议下变成无效的决定,最后变成七百亩。不但是去年几样蔬菜,几乎所有略高产的蔬菜全部试种,还有西瓜。不听宋九的话,导致产量激增,价格大幅度下跌,市价跌成了两百文钱一斤,而非是象去年那样几缗钱一斤。有盈利,盈利不多。
宋九也派人指导,合计近达二十种瓜果蔬菜,种植方法,施肥数量,温度湿度控制皆不同,经过今年比较,将结果记录下来,明年就可以编出一本农书,一是献给朝廷,二是给菜农指导。最终它还是菜农的一项收益,而非是衙内们的游戏。
种的人多,黄瓜也贱了,从宋九瓜棚里出来的批发价只有一百余文钱一斤。宋九将它当零食在吃,再过一段时间,可以围着火炉吃西瓜。
一边吃着黄瓜,一边想着试卷。
不要指望两个博士那边把关,说不定又出来许多满分的奇迹,主要还是自己这边,难度高一高,大批学子不会毕业,难度低了,学子毕业是害了他们。因此出来许多题目,陆续被他删掉,高的不行,低的也不行。
正在此时,游乐场一个管事的匆匆忙忙地进来禀报:“九郎,大事不好,皇太子在游乐场。”
“那有什么?”
“不是啊,他是便装来的,开始没有人认出他,结果上了气球,还玩了降落伞,又跑去玩了魔鬼秋千,在排队玩过山车时被河洲仆役发现……”
“走。”宋九滴着汗说道,骑马向游乐场狂奔。
第一百九十四章 女人
游乐场很多人,宋九怕出事,人多了仆役压力大,出事可能性会增加,于是后面限订了人数,平常只售两万张票,十月深了,天气寒冷,起了霜冻,地面滑,又做了限制,一万五千人。但越限制门票反而越紧张,只要天气一好,立即瀑满。
这种情况让宋九感到很不解,毕竟有一个人口基数,它背后是宋朝最大的城市,但京城现在百姓也不多,包括兵户在内只有八九十万人口,不足百万,当然还有外来的人口,流动人口加上外来客商、贩夫走卒,实际常在人口数量肯定超过了一百万,然而也只有这一百来万人,一人一回,两三个月也满了。
宋九想不懂,诸衙内也想不懂,反正是好事儿,大家赚钱赚得手软。至少明年什么工程,不需要外面的本金进入,只会在内部扩大。然而游乐场压力不小,因此陆续的扩招了数次仆役,分担压力。然而天气一好,到处在排队。
宋九分开人群,管事带着他来到北边,赵德昭正与仆役争执。仆役吓得要死,伏在地上哀请。不远处还站着一个俏妇人,正是花蕊夫人。宋九狐疑地看了她一眼,这个女人怎么与赵德昭裹在一起?
看到宋九来了,赵德昭说道:“九先生,别无无恙。”
“见过殿下。”
“免礼吧,他们为何不让我上去玩,也只是玩一下,又有何妨?”
“殿下,你不知,不但你,我吩咐过仆役,无论那一个朝官来游乐场,所有刺激性的项目都不能让他们玩乐,连韩将军进来,也让仆役阻拦。”宋九说道。
实际这道命令执行得不彻底,认识的人,例如三赵,还有吕端,那怕韩重赟是武将,皆不可能让他们上去。但仆役能认识多少官员?包括楚昭辅上去玩了一回,因为没有仆役认识他,玩得照样不亦乐乎。
徐氏在边上说道:“九郎,妾身以为不对,就象这四个字,勇者转盘,殿下是未来储君,又非是象陛下与二大王,有着一些戎马生涯,因此偶尔玩乐一回,非是玩乐,也能培养一些勇气。”
不能说不对,赵德昭才十五岁,正是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