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机: 电脑:

第一百二十章【做大】() 
唐朝那些事儿;第一百二十章【做大】

    这个不着调的宗室亲王是安乐王元鉴。濠奿榛尚元鉴的正式任命是相州刺史兼任北讨大都督,职责是讨伐河北的葛荣和杜洛周,尤其是稳固邺城防线阻挡葛荣南下,但是,令皇帝、太后和朝臣们惊讶的是,元鉴竟然据邺城举起了反旗。

    胡太后太健忘了,元鉴一家本就有造反的遗传基因,元鉴的爷爷长乐是文成皇帝儿子,因为谋反被孝文帝处死。

    元鉴本人才智庸俗,葛荣包围冀州后,朝廷命他为北讨大都督、兼尚书左仆射、北道行台尚书令,与都督裴衍一起救援信都,可是元鉴看到叛军人多势众,掂量掂量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干脆投入到叛军阵营了。元鉴本来就是王爷,混到葛荣队伍充其量继续做他的王爷,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派出去的平叛队伍相继造反,朝野震惊,还能信任谁呢,还能派谁去呢?孝明帝推荐了夏州的源子邕,源子邕在关西干得不错。

    萧宝夤泾州大败后,台军势力如摧枯拉朽般被摧毁,在这次危机中,源子邕成为一大亮点,面对叛军气势汹汹的攻势,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率兵马南出,在锯谷大败叛军,俘虏了叛军主帅康维摩。

    接着他又转战华州,在杨氏堡大破叛军契官部斤,从西夏州到东夏州转战千里,一直打到曲沃大败贼帅纥单步胡提,威震关西。

    孝明帝很高兴,以其为兼行台尚书、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公。河北局势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该让源子邕这样的牛人出场了,于是。孝明帝下诏以源子邕为北讨都督讨伐元鉴。源子邕接到命令后,立即带上儿子延伯、爱将宇文贵出发了。

    宇文贵字永贵。昌黎大棘人,先祖徙居夏州,他少有大志,小时候读书常常停下叹道:男儿当提剑汗马博取公侯,怎么能做先生博士?

    源子邕守夏州,宇文贵任统军,前后参加了数十次恶战,每次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军中都叹服他的勇猛。源子邕知道自己这次升官不是去享受的。前面一定有硬仗在等着自己,没有自己人不行,所以他带上了宇文贵同行。

    得到源子邕取道回洛阳的情报后,关西叛军各部蠢蠢欲动,源子邕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如今他单骑离任,不正是收拾他的好时机吗?叛军主帅叱干麒麟、薛崇礼等人在沿线多处设伏邀击,宇文贵等力战保子邕顺利离开了关西。

    源子邕率督李神轨、都督裴衍踏上了讨伐邺城的征程。台军兵至汤阴,元鉴的弟弟元斌之乘夜偷袭。不想正中了源子邕的埋伏,元斌之大败。源子邕乘机继进,与裴衍、李神轨包围了邺城。

    元鉴哪里是源子邕的对手,相州很快城破。元鉴的脑袋被割下来送往京城,元斌之投奔了葛荣。相州平定了,信都也城陷了。

    原来。葛荣自春天包围信都至今已近一年,冀州刺史元孚率军死守。由于耽误了一个播种和收获季节,城内的粮食已经枯竭。日夜盼望的朝廷援兵仍然遥遥无期,信都城再也顶不住了,最终城破元孚被俘。

    打了快一年的时间,城内忍饥挨饿,攻城的葛荣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指望攻破信都弄顿好饭吃,谁知又久攻不下,现在终于松口气了,葛荣下令将城内居民全部逐出,他要让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好好享受享受大城市的生活。那一年的冬天来的早,被赶出家门的百姓缺衣少食,冻死者十之六七。跟元孚一起被俘的还有他的兄长城防都督元祐,侄子录事参军元子礼,葛荣打算先把元子礼杀了,元孚跪倒在葛荣面前,请求以自己的性命换回元子礼的性命,葛荣没想到元孚如此有亲情,突发善心暂时饶过了元子礼。葛荣大集将士,一起讨论这几位冀州主将的生死。

    元孚兄弟争相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希望可以留下他人的一条性命。冀州都督潘绍等数百人叩头哀告,请以自己的死换取元孚的命,原来元孚拜冀州刺史后,劝课农桑,把冀州治理得民风淳厚而富足。

    为了保境安民,元孚又把州内豪强张孟都、崔独怜等八个不服王命地豪强请到城内,以礼相待,相商共同治理州郡,八人感动不已,愿意效死力。冀州人称元孚为慈父,临近州郡给他起外号为神君。

    所以,到了此时,冀州人人都要替元孚死,面对这般情景,葛荣再混蛋也知道不能公然违背民意。葛荣叹道:这才是大魏的血性真男儿,什么叫忠臣义士?说的就是元孚这种人啊。

    葛荣留下了元孚等五百人的性命,将他们拘押在军中,元孚是幸运的,后来葛荣败亡元孚等全部获救。随着冀州的陷落,河北的定州更加势单力孤,杨津终于顶不住了。

    葛荣离开定州后,杜洛周的大军又包围了州城,杨津尽力守城,前后三年,朝廷除了玩封官晋爵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外,并无一兵一卒增援,无半点粮草接济,其实也怨不得朝廷,西边讨贼失败,河北葛荣逐渐做大,哪里还有兵将可派?

    哪里还有钱粮供应?葛荣派特使前来,以司徒的承诺诱降,杨津严辞拒绝,非但如此,杨津还干掉了葛荣的使者,这事有点绝,但也表明了杨津与城共存亡的决心。

    朝廷指望不上了,杨津对此很清楚。万般无奈,杨津想到了柔然的阿那瑰和契胡酋长尔朱荣,也许这两位能帮上忙,于是杨津派长子杨遁和次子杨逸突围往两地搬救兵。

    杨遁赶奔柔然王庭,阿那瑰倒也痛快,立即派从祖父吐豆发率精骑一万随杨遁南出,到了广昌,杜洛周叛军守卫在防塞隘口。柔然人擅长野战不习惯攻城,吐豆发不敢继续走了。毕竟风险太大,做生意是要赚钱的。亏本的买卖谁会做?

    不知道杨逸到没到秀容,反正尔朱荣一路救兵也没有任何消息,眼见前景不明,定州守军感觉越来越吃力,守了三年朝廷不发一兵一卒,各路援军也渺无音讯。

    士兵们开始闹情绪。连刺史府长史李裔也不想继续为混蛋朝廷卖命了,这位出身赵郡李氏的定州二号人物秘密跟叛军接触,然后打开城门指引叛军入城,毫无思想准备的杨津拼死抵抗最终被俘。

    定州一破。瀛州刺史元宁感觉一点指望也没有了,决定不再做无谓的抵抗,主动开城门投降了。

    杜洛周围城多年,队伍损失惨重,将士们早把杨津恨得牙根疼,现在落在了咱手里,绝不能便宜了他,得好好收拾收拾他出一口恶气。严重违反人权法的虐俘开始了。

    杨津的衣服被扒光,一向威严的杨大人秀了**。但杨津并不屈服。杜洛周把杨津暂时关押在地牢里,根据大家的建议,准备过些天弄口大锅来个大烹活人,看起来叛军的确对杨津恨之入骨。

    似乎杨津被烹的命运已经注定。还得说杨家将骨头硬,杨津并无半点惧色,除了破口大骂还是破口大骂。既然落到贼人之手,爱咋地咋地。绝对不能丢我杨家人的脸。骂着骂着,验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一开始。杨津骂,看守就回骂,看热闹的叛军将领们也跟着骂。后来,别人慢慢都不骂了,只剩下杨津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其他人都成了听话的观众。

    再后来,挨骂的人居然跑到杜洛周那里,不是要求杜洛周抓紧行刑,而是为杨津求情,让杜洛周放过杨津。铁骨铮铮,这样的硬骨头太让人佩服了,杀了这样的忠臣会遭报应的。

    杜洛周见众情难却,便放弃了自己的恶毒计划,将杨津一家押在营中。杨津以骂为武器,竟然救了自己,是他对朝廷的忠心感动了他的敌人。

    既然不打算杀了,如果为我所用就更好了。杜洛周让李裔去劝降。变节者李裔反对的是朝廷,对老上级并无恶意,所以过来拉杨津入伙。

    杨津放声怒骂,激动处涕泪交加,斥责李裔忘掉了君臣大义,玷污了赵郡李氏的门风。你我都出自高门大姓,以身事贼,你对得住你那个木子李吗?

    李裔深感惭愧,悻悻而出,看守牢房的士兵将这一幕报告了杜洛周,杜洛周对这个硬骨头也不禁增加了几分敬意。信都陷落后,洛阳方面立即任命源子邕为冀州刺史,即刻率军北上收复失地。

    裴衍上书请求同行,得到了朝廷的赞许。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源子邕上书:裴衍去,我请求留下;我去,请留下裴衍;如果非要我们二人同行,败在旦夕之间。源子邕的想法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两人刚刚联合歼灭了元鉴,裴衍请战勇气可嘉,所以源子邕的话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事实上,当初裴衍以右都督随大都督元渊北征,左都督元融阵亡,不见裴衍部动向,后元渊败亡定州,也不见裴衍的身影。

    源子邕知道,裴衍作为河东望族裴家子弟,有家世有将略,绝非肯屈从之人,行军打仗,保持统一指挥是克敌制胜的前提,而裴衍这种人虽然有能力,但缺乏的是执行力,这正是行军之大忌。而且,源子邕知道裴衍好大喜功,冲动而冒进。

    对冀州战事,源子邕有自己的看法:别看葛荣声势浩大,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没有饭吃,也就是没有后勤保障,专门靠抢劫供应军粮。

    朝廷兵卒饱暖,只要坚守险要,不要跟他交战,到那时葛荣求战不得,又抢到不到粮食,不出数月则不战而亡。

    源子邕的看法高明,但朝内却没有同道中人。所以,朝廷的指示就是督促源子邕尽快与葛荣作战。源子邕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进军。

    大军行至阳平郡东北漳曲,葛荣率十万之众迎战,战争的结果很无奈,源子邕没有延续下去他的传奇,官军大败。源子邕和儿子源延伯、裴衍全部被杀,宇文贵侥幸逃脱逃到邺城。为相州刺史李神俊收留。

    至此,相州以北全部被葛荣占领。就在葛荣一步步做大的时候。他真正的对手也跟他一样正昂首阔步迈在向事业的巅峰。

    葛荣一直不知道的是,他真正的对手不是杨津也不是源子邕,他的名字叫尔朱荣。只是,他们两个人在扩张自己势力的时候,一个在河北,一个在并肆,中间隔了连绵八百里的太行山,他们目前仍然没有交集,但各自基本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机遇很重要,如果没有六镇叛乱,尔朱荣的一生也许会跟他父亲、爷爷一样,在继承契胡大酋长后在秀容过一辈子土皇帝的日子,然后老去,然后死去,然后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如果”成立,历史就不会记录下尔朱荣这个闪亮的名字。是的。这是个非凡的名字

    靠着祖上积累下的不菲财富,靠着那支令人胆寒的契胡铁骑,靠着元天穆、贺拔三英、侯景这些具有或英雄或枭雄气质的牛人们,尔朱荣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一次次平叛战争中日益做大,成为并肆地区的老大。

    随着实力的增强,尔朱荣的野心开始膨胀。并州、肆州已经不是他的理想了,正如当初收入贺拔胜时所言:有你们兄弟的帮忙。天下不足定也。

    平天下才是现在的尔朱荣的终极理想。契胡军团一号首长尔朱荣和二号首长元天穆就当前的局势交换了意见,两人一致认为窝在山里是没有出息的。只有走出并州进入中原,才能实现匡扶天下的大业。

    杜洛周占据幽州和定州,葛荣占据冀州和瀛洲,尔朱荣担心叛军会越过太行山威胁并肆,上表以贺拔胜为大都督领兵五千镇守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关,作为并州的东大门,井陉地势险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贺拔胜知道,向朝廷上表任命自己为大都督只不过是一个形式,朝廷怎么会不准呢?为了平叛,朝廷还从来没有驳过尔朱大将军的面子。

    不过,朝廷的一纸正式的任命文书会给人以郑重、正规的感觉,通常,人们都喜欢正规的感觉。临行前,尔朱荣把自己所乘战马及银鞍赠给了贺拔胜,破胡满怀感激地领命出发。

    尔朱荣曾经想出井陉参与河北平叛,但是胡太后拒绝了。拒绝的理由相当牵强和可笑,说什么“念生枭戮,宝夤受擒,丑奴、明达,并送诚款,三辅告谧,关陇载宁。”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说到底,胡太后对尔朱荣是警惕的。尔朱荣一向对贺拔岳的战略眼光很欣赏,所以特地将贺拔岳叫过来,请贺拔岳谈谈对时局的看法。贺拔岳道: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将军兵精马强,位子和名望都有了,如果高举义旗,必定勇往直前。

    尔朱荣和元天穆相对会心一笑。这时候,尔朱军团来了另一个英雄入伙,是怀朔镇的高欢,高欢这几年混的不太如意,先加入了杜洛周部,因为见杜洛周目光短浅难成大事遂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然而还没有行动便被杜洛周发觉,于是高欢带着段荣、蔡俊逃亡到葛荣军中,同样,葛荣也没有瞧得上小队长级别的高欢,正在高欢郁闷的时候,在尔朱荣手下混得不错的刘贵邀请他到秀容,高欢于是历尽波折来到秀容。

    然而,风尘仆仆一脸倦容的高欢并没有引起尔朱荣的重视,后来还是在刘贵的努力下,尔朱荣终于答应跟高欢再见一面。这次见面很愉快。高欢凭借自己对当前局势的深入认识,指出“现在天子软弱,太后专权,太后好色**,重用郑俨、徐纥这样的小人,朝政紊乱。

    明公应该抓住时机,举起清君侧的大旗,那么霸业可举鞭而成。”尔朱荣这才知道,高欢果然非寻常人物,当即引为帐内都督,参谋军事。与高欢的长谈更加坚定了尔朱荣走出去的信心和决心。

    尔朱荣、元天穆、贺拔胜和高欢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出奇地一致,所以,尔朱荣没有办法不心动。

    鉴于尔朱荣的契胡军团成为一支政府正规军建制外最有实力的军队,为了拉拢尔朱荣,孝明帝元诩把尔朱荣的女儿接到宫里成为一名妃子,这样尔朱荣和皇家亲上加亲了,尔朱荣的妻子也是元氏皇族中人,尚书令东平王元略的姑姑。

    不久,跟母亲胡太后闹翻了孝明帝秘密下诏令尔朱荣入京除掉胡太后的情夫把持朝政的徐纥和郑俨,尔朱荣听到这个消息差点乐的蹦了起来,他立即命高欢为前锋出发直奔洛阳。(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一百二十一章【残局】() 
唐朝那些事儿;第一百二十一章【残局】

    进京!进京!欣喜若狂的尔朱荣担心夜长梦多,所以令高欢即可带兵马飞奔洛阳。濠奿榛尚

    还是慢了一步,因为孝明帝发出密旨后马上意识到了不妥。让尔朱荣来京城,会不会引狼入室?董卓进京的故事殷鉴不远,孝明帝一时被仇恨蒙蔽了心灵,冲动之下做出了让尔朱荣来清君侧的决定,冷静下来后,他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可能危及大魏根基的事情,万一尔朱荣是第二个董卓,那自己赔进去的是大魏江山,风太大。

    孝明帝动摇了,所以他立即派出了第二个特使,使命是召回第一个特使,阻止尔朱荣出并州。尔朱大军还没走出并州,皇帝便取消了旨意。出师无名,白白高兴了一场的尔朱荣只好偃旗息鼓打道回府了。

    宫中矛盾越来越尖锐,母子之间势同水火,最终,大魏朝宫廷内发生了一件惨绝人寰的惨案,二十岁的皇帝被自己的太后母亲和情夫害死了,虎毒不食子,原来胡太后比老虎还要残忍。

    孝明帝刚出月子的女儿被抬出来诈称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