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开个玩笑。他们曾那么支持杨广,他们曾那么信赖皇帝,他们曾那么地以身为大隋臣民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现在,一切都已成浮云。现在的皇帝虽然离他们很近。近在咫尺。但他们却感觉从未有过的距离。
太阳依然会在明天毫无悬念地升起。可他们再也看不到了。皇帝在沉思,在等待。
等着他们磕头哀号,服软认输。然后自己再在其他大臣的附和声中大手一挥,潇洒地将他们免官回家完事。
他们得以保命。而皇帝则满足了自己虚荣心。得到了面子并再次体验一把皇权的威慑感。大家伙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其乐融融。可皇帝期待的这一幕并未发生。
到了新单位新岗位。裴蕴继续发挥他的聪明才干。立马递一折子上来。提了一个建议。裴蕴认为民间的名册、户籍,有很多脱漏户口以及诈骗注册的情况。
比如有人5o岁了,他跟当地政府说自己六十了。按照法律规定这就可以免除向国家缴纳税负和避服兵劳役。当时又没有点电脑联网和二代身份证,这核查工作就不容易开展。
肿么办?古人也聪明啊。有一种办法叫:貌阅。顾名思义。通过看貌相来定你的岁数。进而决定你是否应该缴纳租税和服兵劳役。这哥们实际3o了,由于平时保养比较好,看起来像18。
经过貌阅,确定你是18,没有达到男丁资格,这样就被免除对国家的税负兵劳役。
反过来你5o了,长得面老,貌阅下来6o,超过了丁男资格,也可能免除税负兵役。这就叫貌阅。这裴蕴一上来就大规模搞貌阅,奏请皇帝进行查阅面貌以验老小。
并且将貌阅直接跟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挂起钩来,如果发现当地有一个人的情况不属实,那么主管官吏直接下岗。同时还鼓励民众之间相互检举纠察,如果百姓检举出一个壮丁,就命令被检举的这家替检举者缴纳赋役。
这下好,这百姓都不关心种地过日子了,眼睛那都瞪老大,天天在外面转悠看有没有可以检举的对象,晚上回家不睡觉地在琢磨怎么逃赋役,这社会可就有点乱了。不过裴蕴和领导杨广可不管这些,他们看到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一年貌阅下来,全国各郡总计增加了男丁2o。3万,新归附的人口有64万多人。皇帝能不高兴吗?
说这个薛道衡啊,那可是一牛人。
天才神童外加少年成名。那奏是凭一个字“才”。写的诗有名的多了去了,这里给大家伙表上一段。这位仁兄的《出塞诗》一首:“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怎么样?是无病呻吟吗?是空洞无物吗?
是没话找话堆砌辞藻吗?这诗中凸现着一种边地的悲凉情调,一扫南北朝华美的辞藻堆砌,显得质朴,弥漫着一股粗犷壮大之美。这样的青年才俊又加少年成名,已经引来一大片的羡慕嫉妒恨了。还没完。
诗做得好只是薛道衡的业余爱好,人家薛道衡同志还是一位具有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话说那在北齐末年,这位薛同志就多次向执政建议采取对策,以防北周的东侵。遗憾的是这一极具政治远见的意见未被那帮高家的混蛋君主所采纳,后来北齐果然被北周所灭。
没过几年,这杨坚同志代周立隋。到开皇八年(588),文帝下令伐陈,杨广是总指挥。但那时候杨广只是个十九岁的毛孩子,真正担任军事指挥的是人家宰相高熲。那薛道衡也在军中,担任淮南道行台吏部郎,专掌文翰。
对伐陈这事高颎他心里也没底啊,责任重大,每天晚上都失眠。心想这南朝虽然**,但从经济上来讲要比北朝先进发达,人家也是兵强马壮,更何况还有长江天堑。历史上从北打到南失败的先例不是没有。
虽然中国地理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从上往下冲那势能挺强,但中枪失败者那是个个的。举两个牛人咱比划比划。三国曹阿瞒率领百万雄师准备一举拿下东吴孙权,奈何诸葛神人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结果在赤壁败北,饮恨终生。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统领百万铁骑投鞭流断却败给了谢安石的五万南朝水师,落了个兵败如山以至最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都是历史的教训。
高大人心里忐忑外加夜夜失眠最后导致神经衰弱苦不堪言。郁闷啊。特意找到薛道衡,要他分析和预测战争形势。
这位薛同学那就从战略、战术、政治形势和民心向背四个方面纵论天下态势,明确指出隋必胜、陈必亡。这一通药水灌下去,说得那高大人是心花怒放信心满满,最终彻底打消了心头疑虑。
立马也治好了高大人的失眠症。战事的发展果然完全应了薛高人的预料。大隋51万军队一举荡平了陈朝,华夏大地迎来了最终的统一。
那高熲自然对薛道衡赞赏有加而且非常地器重。文采好,谋略好,那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一定在朝廷混起来顺风顺水了?那可不见得。这当官也是门技术活。可不是光凭作几首歪诗或脑子好使口才了得就能够玩得转的。
官场也要琢磨。这薛道衡的特点是善于琢磨文、琢磨事但不会琢磨人。这在官场这可是个严重的短板。有点说道。
隋文帝杨坚同志就曾明确指出过薛同志的缺点。说这个薛道衡具有跟其他知识分子一样的臭毛病,说得好听点那叫缺点。就是“迂诞”。也就是为人迂阔,不得“转”,有点死脑筋不灵光。
领导曾多次对他“诫之以迂诞”,但薛道衡就是改不了。结果由此得祸!开皇年间,薛道衡因受株连除名,被流放岭南。晋王杨广当时任扬州总管,这杨广正在谋划夺嫡,到处拉拢朝廷要员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声望。
看到这个薛道衡人望很高而且官场失意,这就想拉拢他,便派人递话,要他取道扬州去岭南,打算启奏文帝,想把他留在自己麾下为己所用。
薛道衡同志的“迂诞“在这就起作用了。这位爷他历来看不惯杨广的为人,不乐意去晋王府工作,二话不说直接取道江陵(武汉)而去,不给人家晋王杨广面子。杨广即位后,仍旧对薛道衡存有一丝爱慕,毕竟这是位牛人啊。
于是乎就外放他到番州(现广州)去做刺史。薛道衡又不与杨广合作,仅过了一年多,便上表请求致仕(退休)。
皇帝一看也成啊,这就批准同意他回京,并打算留他做秘书监。这秘书监也是三品大员,而且专业对口,应该算才尽其用了。
这领导一而再再而三地给这哥们机会,可薛道衡就是一根筋。薛道衡回京后,呈上一篇长文《高祖文皇帝颂》,对已仙逝的前任隋文帝杨坚同志极尽赞颂之词。这下捅娄子了。(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九十七章【捅娄子】()
唐朝那些事儿;第九十七章【捅娄子】
本来领导对你的不配合就有想法,这下好。濠奿榛尚皇帝读了此文,气得要命,对大臣苏威说:“薛道衡极力赞扬我老爹,估计是在讽刺挖苦俺。”“道衡至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这就有点说道了。
这《鱼藻》是《诗经》中的作品,据说是借怀念周武王来讽刺西周终结者周幽王同志的。皇帝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
只是这薛道衡一点风险意识没有,根本看不出来。他看不出当今皇帝性格高傲、刚愎和极端自负。在一根筋的薛道衡眼里,那皇帝就是天之子,那都是圣君,皇帝一定会明察秋毫公平公正,作为臣子的自个做应该做的工作就o了。
作为属下,你对上司的喜好和性格特点都不掌握,你还在领导眼吧前晃悠混饭吃,这不很要命嘛。典型的琢磨事,不琢磨人。所以我分析这个官场有四类人。
这第一种就是不琢磨事也不琢磨人,这类人相当于废掉了,退二线了或者被边缘化了,不占茅坑也不拉屎;第二种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咱高熲同学跟薛道衡同学就这类;第三种是不琢磨事只琢磨人,这种人厉害了,像宇文述、杨国忠这类人,专干挖坑填土然后埋人的活,遇到这类人您可得多留点心了;第四种是不仅仅琢磨事,也琢磨人,这就是牛人了,像我们上头说的裴矩,这属于领导同僚都喜欢的。
上了《高祖文皇帝颂》以后,这皇帝杨广已经很生气了。但碍于这薛道衡的才学和声望,隐忍未发,只是降职让他做四品的司隶大夫。准备找机会给他安上一个罪名,治他的罪。薛道衡同志怎么反应?面对危险处境这位薛同志可是安之若素一点不着急不在乎,真是迂阔到家了。
这好朋友可就看出门道了,同僚司隶刺史房彦谦(房玄龄他老爹)眼看薛道衡大难临头,便劝他“杜绝宾客,卑辞下气”。意思是建议您夹紧尾巴做人,可他根本不当回事。
领导要搞你。那还不是一句话。机会来了。一次朝廷议定新的律令,议论了许久也没有结果。
这薛道衡就发飙了,他对同僚说:“要是高颎不死。新律早就制定并且颁布实行了!”这话一出是举座皆惊啊。想那高颎是文帝朝宰相,相当能干,后因得罪当朝皇帝杨广被处死。
这话说出口,这薛道衡是真没过过脑子。政治斗争那根本没有温情。根本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将对手拿下,何况您这是自投罗网。
你不把别人当靶子,但盯着你想拿下你并拎着你的脑袋向上邀功上位的人可多了去了。这话一出口,立马有人告薛同学的黑状。
御史大夫裴蕴立马上奏:“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悻逆。”
皇帝对裴蕴这个定性很认可啊。他说:“我当年跟这厮一起伐陈,这老东西就欺负我年幼,和高熲、贺若弼等人擅权架空我。后来我即了位,这帮老家伙就内心不安,现在天下太平,还没有机会谋反,还是你洞若观火体察实情啊。”
这一番表白,把皇帝的内心最最真实的一面可就给抖搂出来了。心胸狭窄、自负刚愎、睚眦必报。没冤枉这位杨二爷吧。接下来当然简单啦,召来薛道衡劈头就一句:“你很怀念高颎嘛!”话音刚落这位薛爷就被拿下并下了狱。
薛道衡该老实了吧?应该跟苏威同学一样立马叩头如捣蒜然后认输服软回家种田了吧?您太小看这位薛爷了。
薛道衡誓将自己的迂阔进行到底。活在自己世界的薛道衡狱中不断催促法官尽快审判结案还自个清白。在他的眼里,没几天自己将会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为朝廷和皇帝效力。
为了准备好给自己出狱接风庆祝,这哥们狱中便急切地吩咐家人在五星级酒店订下一桌好酒好菜。早早便收拾好行李,顺带将不用的物件送给其他还未毕业的狱友。
瞪着俩大眼珠子望着狱门,眼巴巴等着狱吏出现并通知自个回家完事,这就准备打道回府。但世事无常造物弄人,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等待他的并不是生命之火,而是地狱之门。薛道衡先生最终为自己的天真迂阔付出了生命代价。神马的干活?
他满怀希望等到的回复不是赦免,而是赐死!傻眼了。这是他从未想到的。他不想死,他还想为帝国和皇上服务。他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为什么皇帝要赐我死?我到底犯了哪条罪?
为什么那些奸臣贼子贪赃枉法反而逍遥自在?为什么自己仅仅几句忠言逆耳便落此下场?面对眼前的三尺白绫,痛苦、恐惧和求生**彻底包裹了他。
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七十岁的薛同学怎么也想不通,半截子入土的人了,为啥皇帝还不放过?他想申诉,没人敢受理。他想写信求援,没人给他递折子。他想跟家人作最后告别,环顾四周连个送信跑腿的都没有。
大家能做的只有一个:躲之而唯恐不及。没有落井下石那算道德高尚。世界本来很残酷,政治斗争更如此。只是他理解得够晚而已。这位七十岁的老功臣、老诗人迟迟不肯自裁,等着皇帝能够重新裁决。
“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决。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对他还算仁慈,给了个全尸。还没有对他夷族,仅仅缢杀了薛道衡一人,将他的其他家庭成员流放到新疆且末。杀了薛道衡,杨广满意了。
可是百姓心里有杆秤。百官心里也有杆秤。史书上记载杀了薛道衡,“天下冤之。”两年前杨广在北巡路上杀了高熲、贺若弼和宇文弼等元老忠臣,“天下莫不伤之。”
《隋唐嘉话》里面记载说这个薛道衡他有一首诗在当时已经非常轰动。题目是《昔昔盐》。
大家伙都知道薛道衡是北朝人。那写边塞诗很拿手。只是不知道这哥们写婉约诗那也是相当了得。
薛道衡在北朝时候当过驻陈朝的大使,所以经常跟这些个南朝诗人以诗会友相互交流切磋。当时虽然南朝人打仗不行,写诗可是这些宫廷文人的长项,为此南朝这些官僚经常讥讽北朝人作的诗太粗,没文化。可是看到人家薛道衡这个《昔昔盐》的时候,全傻眼了。
因为这诗写的太好了。这诗太长,我拣出来两句跟大家伙晒一晒。听好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这句诗把闺中怨妇的落寞、寂寥和孤独通过窗框上的蛛网和雕梁上的燕泥衬托了出来,那真是形神俱佳震撼人心啊。如果当时举行年度诗歌大奖赛的话。就凭这首诗老薛同志完全有资格入围前三甲。这就惹得皇帝很不高兴了。
你这诗一出手我杨广还敢写诗吗?皇帝不高兴那是自然。临刑前,皇帝就略带讽刺和挖苦地用胜利者的口吻跟薛道衡讲:“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这就过分了。
虽然皇帝杨广为了一句诗杀了大文豪薛道衡我是不相信的。但杨广的自负、刚愎、嫉妒和狭隘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记载: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联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今联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什么意思?
“天下人你们都以为我是接我老爹的班才当皇帝的。其实不然。就算跟你们这些个读书人一起比作诗,我照样给你们当皇帝。”这就不是自信了,这就是自大狂妄综合症了。您再牛,您也是人不是神。是人他就有缺点。
你样样都要拔头筹,那可就癫狂了。这人一癫狂就要找不着北了。这一找不着北,昏招就来了。普通人还罢了,这皇帝昏招迭出,国家可就危险了。
如果说杨广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是压垮大隋帝国的一捆捆稻草。那东征高丽便是这万千稻草中的最后一根。说来话长,那还要从大业三年(6o7年)杨广北巡突厥说起。
那时候皇帝到启民驻地。在可汗牙帐。碰到了高丽使者。很明显:高丽潜通突厥。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趁中原大乱,通过铁骑弯刀在中原建立了走马灯式的政权。突厥趁着这股子乱,崛起了。
成了东亚秩序的中心和老大。在文帝杨坚时,大隋国力还较弱。南方有陈朝,北方有突厥,东部有契丹,西边有吐谷浑等,腾不出手来解决高丽。
在大隋两代君王持续多年分化瓦解之下,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国最终轰然坍塌。到杨广时期,大隋国力急剧提升。举目望去,西部的吐谷浑、伊吾、高昌,北部的突厥和东部的契丹、靺鞨、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