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的。儿子长孙无忌那是后来李世民贞观时期的牛人啊,那到外甥高宗李治刚开始永徽时期也是独霸朝纲啊。后来被武则天拿下这是后话。这个女儿长孙姑娘那更厉害了,嫁给英明神武的李世民。是为长孙文德皇后,生下了唐高宗李治。那长孙晟在隋朝那也是个牛人一个,懂突厥、胡等多国语言(这哥们英语不懂,还好,我们平衡点)。尤其是他对帝国北方的外交、防务那是相当地熟悉。

    说这个在北周末年的时候,大约是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o年),这时候这位白痴加荒淫皇帝北周文宣皇帝宇文赟同志派长孙晟送宗室女千金公主,许配给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当时突厥还没有分裂,那沙钵略可是是一把手的大可汗)。那时候由于突厥拳头硬,北周和北齐都争相向北方这个草原民族讨好,送自己的女儿去喂饱这些草原的恶狼是为了给这些男人们以安宁。看来,有时候一个美女的能量远远超过百万铁骑啊。去了大队人马和一大帮代表北周朝廷的使节,可是沙钵略唯独只优待这位长孙晟先生。那家伙,这个长孙晟是能文能武,既有胡人那骑射之能,又有汉人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那长孙晟到突厥就好像一个偶像级明星,那是相当有杀伤力,男女老少统统秒杀。这些个突厥贵族那都喜欢跟长孙帅哥游玩打猎喝酒吃肉外加散步谈心。说有一次这个沙钵略可汗跟长孙晟外出打猎,看见两只雕在争肉吃。可汗来劲了。就给长孙帅哥两支箭,说:“请射取之”。哪成想人家长孙晟先生只用了一枝箭就解决问题了,根本就用不着第二只。只见长孙帅哥他打马向前,有如风驰电掣,弯弓搭箭,瞅准时机,在双雕相攫的一刹那,遂一箭而贯双雕。这就是“一箭双雕”成语的由来。长孙晟没有想到,自己作为外交官为国事出访国外的一次寻常出游打猎,却给后人留下了用了上千年的成语。我们这些人只有享用成语的份。发明创造成语,这辈子甭想啦。那这个长孙同志既然武功骑射功夫如此了得,是不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史书上记载他可是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兼优秀外交家。在隋文帝杨坚篡周建隋之后,这哥们由于跟杨坚关系铁,得到重用,为大隋的北部安全和国防是屡立战功啊。刚建隋后,杨坚忙于应付内部稳定,先后平定了尉迟炯等三总管叛乱,后来准备南下一举灭掉陈朝,但北方的威胁却令他很是忧心。这时候长孙晟给杨坚皇帝上书,认为突厥虽然貌似强大难于力征,但却易于离间分化。文中详细分析了突厥内部的情况,并针对此情况提出了“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提议。很快,开皇二年突厥趁刚刚建立的大隋立足未稳,在沙钵略可汗的亲自带领下,率领四十万突厥军队突破长城防线进攻中原王朝,给了杨坚极大的刺激。那黑压压像乌云一般的突厥骑兵成了当时战场最形象和深刻的记忆片段。大将军虞庆则、柱国冯昱都屯兵边境,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守御临洮、上柱国李崇屯兵幽州。连太子杨勇都率兵进驻咸阳,关中形势那是万分危急。虽然大隋官兵同仇敌忾保家卫国,行军总管达奚长儒部2ooo人歼灭突厥上万官兵,士气很旺。但突厥依靠大骑兵集团式的快速机动,全面攻掠隋北方要地,迫隋进行战略防御,处处抗拒,或作有限还击,败多胜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长孙晟先生的分化政策终于发挥并起了作用。达头可汗和染干(沙钵略可汗之侄,后来的启民可汗)在中间阻挠,并给沙钵略使绊子,突厥终于退兵。后来隋又通过多年经营和对突厥内部大小可汗的持续分化,扶持了达头和处罗候等小可汗,并制造可汗之间矛盾,最终孤立了沙钵略。突厥实力大不如前。开皇四年,文帝遣长孙晟随大将军虞庆则出使突厥,并诏北周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赐姓杨。那这手就更绝了,长孙晟宣读大隋皇帝诏书当然希望沙钵略跪迎诏书,以示大隋为突厥的宗主国。那沙钵略不干了。外交无小事啊。你们大隋的天子是皇帝,我突厥的可汗也是皇帝,凭什么此皇帝要拜彼皇帝?呵呵,他还懂得挺多。关键沙钵略旁边都是自己的大臣,在大臣面前向中原皇帝下跪,自己毕竟面子上过不去。那长孙晟什么人?他还降服不了沙钵略?看我怎么收拾你。那长孙晟不慌不忙就说了,说你老婆都是我大隋皇帝的女儿了,那你沙钵略是不是该叫我们皇帝为老岳父啊?虽然按照大隋跟突厥之间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相互称臣,不能跪迎诏书。但你作为家里人,总要跪拜父母吧?这话说得,一方面给了大隋极大面子,另外让沙钵略在众臣面前也有了台阶下。外交家奏是牛。沙钵略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老丈人呢?笑着对左右官员说:“须拜妇公,我从之耳”跪拜称臣完事。

    手机: 电脑:

第八十七章【北寻】() 
唐朝那些事儿;第八十七章【北寻】

    老沙同志笑着跪拜称臣,但我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笑比哭都难看。濠奿榛尚因为老沙下面的行为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据说这次跪拜称臣回去后给了老沙巨大的刺激,回去就跟这帮大臣们抱头痛哭。不仅因为在大臣面前的颜面尽失,更是对突厥强盛时代的逝去而心痛流泪。外交是面子,实力才是硬道理,当时大隋实力完胜突厥是问题之关键。大隋持续的分化打击令**局势持续恶化,到开皇五年(585年)七月的,老沙同志实在混不下去了,向隋廷告急,请求率领部族南下,寄居在白道川(内蒙古武川)。这实际上是称藩,寻求隋朝的军事保护。强盛无比的突厥终于轰然倒塌。两年后的开皇七年(587年)终于撑不住了,在内外交困和羞愤交加中沙钵略同志归了西。但民族复兴之梦的熊熊烈焰并没有随着沙钵略大汗生命之灯的熄灭而熄灭,反而越烧越旺。

    临终之时被指定接替汗位的并不是沙钵略自己的儿子,而是跟自己关系紧张屡遭猜忌但能力超强聪明服众的弟弟处罗候。老沙同志临死一刻终于顿悟:民族复兴才是硬道理,其他神马都是浮云。看到邻国一把手死了,这隋廷马上来劲。立马又派遣这位牛人长孙晟同志持节前去“祝贺”,并封处罗候为莫何可汗并赐以鼓吹旗幡。分化瓦解的计谋导致又一幕悲剧得以继续上演。

    分化瓦解的计谋导致又一幕悲剧得以继续上演。沙钵略的儿子雍闾为都兰可汗(即叶护可汗),那同时西边还有个阿波可汗。在莫何的强烈要求下,朝廷赐予了莫何旗鼓,那莫何有了宗主国的支持可就有了底气,打着大隋的旗号就去攻打阿波,阿波的手下一看这大隋都支持莫何了,斗志全无,最终一哄而散,莫何灭了阿波。后来强人莫何同志在大隋的支持下继续西击邻国,但在开皇八年(588年)十一月一次征战中被流失射中而死。多好,哥几个在拼命抢遗产,这大隋在后边递刀子。莫何一玩完这沙钵略的儿子就上了位。这哥们就是都兰可汗。这时候东北亚局势的发展已经完全扭转。大隋在开皇九年,一举灭了南方隐患陈朝,中华大地终于重新归于一统。这就可以腾出手来好好收拾整饬这个北方的恶狼了。这都兰跟大隋关系不好,在大义公主(北周宗室公主)和一帮反隋复周势力的蛊惑煽动下,逐渐跟大隋关系疏远。朝廷知道这个消息后,又派这长孙晟赴突厥全权处理此事。英勇神武的长孙晟通过贿赂、离间加恐吓多种手段终于逼迫突厥诛杀了反隋势力成员和大义公主。当然这一系列战功皇帝杨坚是不会忘记的,那长孙晟的官职就像那芝麻开花一般,节节高升啊。后来就又在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对外斗争路线的指引下,通过和亲制造矛盾,扶持了小可汗突利,这个突利就是后来我们这里要讲的启民可汗。在突利可汗跟都兰可汗的角力中,大隋是站在突利这边的。开皇十九年(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向朝廷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在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北)。无法考证这个奏报是否准确,是不是在朝廷的授意下给这都兰挖的坑。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隋有了军事介入的理由,这才是关键。那隋文帝杨坚就命小儿子汉王杨谅为元帅(实际未亲临前线),以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上柱国燕荣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兵分三路剑指突厥。那都兰很紧张啊,立马跟西边的达头可汗结盟,共同对付突利和隋朝。趁突利兵微将寡立足未稳,带兵突袭突利。那就在长城下给了突利一记黑棍。结果突利是大败。这次可真糗大了。史书上记载这个突利同志跟长孙晟先生在都兰和达头联盟下大败,紧急之下只带了五名随从这哥俩向南那是一路狂逃啊。突利一看就剩这点资本了,跟着长孙帅哥回去见杨坚那肯定不受待见。那就准备外逃。但长孙晟不这么认为。政治家那奏是不一般。他看重的不是牛羊、财宝以及军队等有形资产。他看重的是突利那高贵的血统。这才是最可以利用的资源。连哄带骗,突利就被长孙晟带到了文帝杨坚面前。皇帝杨坚大悦。进授长孙晟左勋卫骠骑将军,持节护突厥。接着,大隋很快出手了。四月,高颎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3ooo为前锋,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在走投无路之际,被其部下所杀。同时,杨素部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遭遇,也大败突厥。达头重伤逃跑,其众死伤不可胜数。在大隋持续近二十年的经营分化下,通过君臣合力尤其是长孙牛人的直接操盘下,雄踞蒙古高原的突厥,终于彻底玩完。中原王朝迎来了和平和安宁。这一年十月的一个晴朗的早晨,皇帝杨坚心情很好。作为大隋帝国的一把手,要特别册封突厥可汗。这可是大好事。想那南北朝时期沙钵略多牛啊。北周北齐两个小兄弟包括后来的大隋建国初只有通过财宝和女人来换取帝国暂时的宁静。现在,屈辱历史已成过去,东亚迎来了新的主人。终于扬眉吐气了。在大兴城武安殿,杨坚册封突厥可汗的仪式正在进行。册封这突利为启民可汗。这个启民,就是我们这里要讲的杨广即将视察的**领地的一把手,我老爹曾经册立的亲隋政权的首领。可汗还是启民,主演还是长孙晟领衔,只是主子换成了老皇帝杨坚的儿子,新上位的杨广。启民能不激动吗?废话少说,直接跟着来。那长孙晟到突厥先跟领导打前站。看到启民可汗后,直接宣读皇帝的诏书,这个启民那是恭敬非常啊。立即招呼手下小兄弟小部落的头头脑脑过来。开会商议恭迎大隋天子访问突厥,听从长孙大人的调遣和安排。长孙晟踩完点,感觉其他都没问题,就是对这个草原的环境不是太满意。有点说道。其实这个游牧民族,就是靠这个草生活的,没有了草,就没有了牛羊和马群,那自然没吃没喝没得机会乘马去汉人那边抢粮食珠宝和女人,所以对这些个草那是相当有感情而且感觉很自然。但汉族人就不同了,他们成天看到的是庄稼地,那都是整齐划一的井田,条条块块非常规范。而且这帮皇帝领队的公款考察团,那要求高了去了,眼睛里面务必都是好的。这长孙大人看到这个野草疯长的势头,就皱起了眉头,想让启民可汗亲自除草。干嘛呀,人家是突厥的一把手,不是清洁工!这长孙大人到底什么目的的干活?看官就不懂了吧。如果启民亲自为皇帝除草并恭迎大隋天子,那么其他小部落小族群那还不得都在大汉天子面前山呼万岁跪拜称臣?这就达到了威慑群胡的目的。关键还唱了一出戏,这出戏的名字便是杨广以及中国历代帝王都非常喜欢并为之毕生追求的目标。这出戏的名字就是:万国来朝。中原王朝的君主都喜欢看到所有周边小国家的元首来朝拜,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多说两句,大家伙乐乐。

    这出戏的名字就是:万国来朝。中原王朝的君主都喜欢看到所有周边小国家的元首来朝拜,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多说两句,大家伙乐乐。喜欢唱这出戏并闻名天下的便是我们大清朝文治武功排名第一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也。说这个乾隆57年(公元1792年)的时候,这个英国人眼巴巴看着法国佬跟大清通商赚了钱,也想着凑热闹跟大清搞贸易,就派这个女皇特使马戛尔尼先生来北京庆祝大清皇帝乾隆的生日(当然贺寿是假,通商赚钱才是目的)。乾隆就很高兴。他认为这是万国来朝,我们大清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干嘛跟你搞贸易?在他眼里这意味着大清的番邦又多了个新成员。那贺寿就要交换礼物。皇帝这边那是早早预备好了,着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准备礼品,那下面这二位可都是肥差,上贡礼品能差吗?皇帝给英国人的礼品那叫一个大气。一口气就赏了这帮英国佬上千件宝贝,那件件都是精品件件都价值连城,什么翡翠玛瑙那都摆不上台面。那接下来就该英国人登场了。这马戛尔尼给皇帝进献的那也是他们英国人认为最最贵重精良的,都是经过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科技产品。什么地球仪啊、天体运行仪啊、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气压计等。这礼物两厢一交换问题来了。大清朝董事长兼总经理很不高兴。在乾隆眼里这些个奇技淫巧之器,有什么用?后来又因为大清要求马戛尔尼进紫禁城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小马哥不干了,答应最多只能行单膝跪拜。这就惹得皇帝更加不高兴。最后英国人折腾一气什么都没捞着,提出通商的要求条款被大清统统拒绝。通商?门都没有!英国人为此很郁闷。信息不对称导致梁子就此结下。俗话讲这君子报仇,十年也不晚。英国人把这时间持续推迟,在他们看来这四十年也不晚。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四十年之后的**战争,这帮记仇的英国佬直接用大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中国领导从此忙乎开来,天天排着队跟列强们开签不平等条约。什么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赔的银子和丢失的国土那是无法统计啊。跟杨广一样在这帮领导人眼里,为了所谓的面子,里子丢光光那也在所不惜。看来适度的面子和虚荣心会给你带来动力,让你进步和超越。但过分了,就愚蠢了而且很危险。乾隆的一次愚蠢而失败的接待工作,竟然导致我们国家上百年喘不过气来。这些愚蠢的皇帝们似乎永远都明白不了这一点。错误一茬接一茬在犯。前面倒了,后面接着来。言归正传,这长孙晟可是个明白人,他最拎得清。逗皇帝高兴才是硬道理。这出万国来朝的大戏的主演便是启民是也。这长孙晟早定好了。外交官就是外交官,脑子不是白长的。考虑问题奏是跟我们这些个凡人不一样啊。我们眼里的一把草也就是可以喂猪喂羊。你看人家长孙大人,一把草也要大做文章,变成国家之间角力的政治道具。但这启民可汗虽然是大隋扶立的,但毕竟人家是一国之君,你长孙晟再怎么牛,你也不过就是皇帝身边一奴才。怎么让启民愉快接受并不失面子,这需要技巧。不过人家长孙大人毕竟是大风大浪里面玩过的,这还真难不倒我们大隋第一的外交官。长孙大人马上指着帐外的野草地跟启民讲了,说:“这草很香啊。”这启民就傻乎乎地趴到地上闻,闻好了就起来拍拍手疑惑地跟长孙晟说:“一点也不香啊。”长孙晟这时候不紧不慢地跟启民说:“天子出巡,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