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还要提到前面的一个老朋友……李茂贞。
朱温称帝后,李茂贞没有出兵讨伐朱温,也没有称帝,却关其门来做起了事实上的皇帝:开设岐王府,设置百官,以其所居为宫殿,其妻称皇后,各种仪仗都跟皇帝一样。
然而因实力大不如前,之后的十余年间,李茂贞屡为河东、梁朝和前蜀所败。到后梁末年,他的领地只剩下了七个州,成了一个独立的袖珍王国。
李存勖灭掉梁朝后,李茂贞以叔父的名义给李存勖写了封信,祝贺他攻占开封。
等李存勖定都洛阳后,他心里很是不安,于是上表称臣,让儿子去朝见李存勖,归附后唐,李存勖因他是旧朝元老,对他很尊敬,仍让他担任原职,还改封他为秦王。
李茂贞病时,李存勖派人去给他送药慰问,不久,李茂贞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九岁,谥曰忠敬王。
灿烂人生
郭崇韬,字安时,今山西代县人,最初在李克用的弟弟李克修手下效力,李克修死后,他又回到李克用身边,此后一直是李克用的贴身近臣。
郭崇韬为官清廉、做事干练、遇事机警,到李存勖继位后,中门使孟知祥极力举荐他,说他才堪大用,能够管理难度更大的事情,于是李存勖任命他为中门副使,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
不久,李绍宏到幽州任职,在此之前,中门使吴珪、张虔厚两人先后都因不能得到李存勖的欢心而被治罪,到了李绍宏出镇幽州以后,孟知祥害怕步了他们的后尘,于是称病辞官。
李存勖让他推举来接替他的人,孟知祥便推荐了郭崇韬,郭崇韬没有认为这是个火坑,于是屁颠屁颠地走马上任了。
从此,郭崇韬典管国家机密,跟从李存勖鞍前马后,南征北战,勤勤恳恳,毫无怨言。
922年,郭崇韬随李存勖征讨镇州张文礼,契丹借口援救镇州,出兵进犯。
到了新乐,晋军将士见契丹大兵压境。非常恐慌,纷纷要求退还魏州,李存勖正在犹豫不定。郭崇韬对他说:“阿保机这次领兵南下,并非为了解救镇州,而是冲着财物来的,如果前锋被打败,他肯定会退兵的。
何况我们刚刚战胜梁军,威震北方,士气也正旺盛。应该趁此良机驱逐契丹,必将大捷!”李存勖听从了他的意见。挥师北上与契丹军交锋,果然获得大胜。
梁晋杨刘之战时,郭崇韬为兵部尚书兼枢密使。
当时,李存勖正跟梁军对阵黄河两岸。卫州刚被梁军夺取,形势对晋军非常不利。
王彦章在攻克德胜南城后,又顺着黄河东进直取李存勖坚守的杨刘城。
这时,众将都十分悲观,以为天不祐唐,这次灭梁之战又要无功而返了。郭崇韬向李存勖献计说:“敌人攻打杨刘,为的是攻取郓州,如果我们再不突围南下救援李嗣源的话,胜负就很难预料了。
请允许臣领兵到南岸再建一个渡口。以通兵援救郓州。
但王彦章得知后肯定会前来阻止,所以请陛下招募敢死之士,每日向梁军挑战。牵制敌人,如果十天不受干扰,则新城必成,到那时两面夹击,就胜利在望了。”李存勖深以为然,于是命郭崇韬率领上万军队于夜间渡河南下。
郭崇韬亲临指挥。夜以继日,修筑工事。六天之后,梁军果然前来攻打,当时城池因为刚刚建成,还不稳固,王彦章督阵猛攻不止,郭崇韬身先士卒,四面奔走,指挥抵抗。正在这时,李存勖率军前来支援,梁军这才退走,杨刘之围最终以晋军取胜结束。
不久,梁将康延孝前来归降,郭崇韬很热心地将他请入自己的寝室,当然,他没有跟康延孝搞基,而是细致地向其打探了梁军的虚实,康延孝说:“梁军将要四路出兵,来攻打我们。”
李存勖知道后很是忧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宣徽使李绍宏建议与梁军讲和,放弃郓州以交换梁朝攻占的卫州,然后以黄河为界,等时机成熟后再南下灭梁。
李存勖听后很不高兴,丢下句“这样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的话之后便独自回到账中躺下,然后他又把郭崇韬找来问计。
郭崇韬于是对他和盘托出了自己的灭梁计划,说:“陛下不梳头、不洗脸、不解甲已经有十五年了,您的志向是雪洗国家的深仇大恨。现在您已经名正言顺地做了皇帝,黄河以北的百姓们天天盼望天下太平,我们现在刚刚
得到郓州这块很小的地方,不能坚守而要放弃它,这样怎么能将中原大地全部占有呢?
我所担心的是这样一来将士们都灰心丧气,将来粮食吃完了,大家都四散离去,到时候即使划河为界,又有谁来为陛下坚守阵地呢?
我曾详细地向康延孝询问了黄河以南的情况,揣度自己,估量敌人,日思夜想,认为成败的机会就在今年。
梁国现在将全部精锐都交给段凝,占领了我们的南边,又把河堤决开,以保护自己,认为我们不能马上渡过黄河,所以他们就这个不再设防。又派王彦章逼近郓州,目的是希望有奸人在我们内部作乱。
段凝不是将材,不能临阵决策,没什么可畏惧的。
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大梁没有军队,如果陛下能留下部分兵力坚守魏州,保卫杨刘,自己亲率精锐与郓州会合然后直捣汴梁,他们城中空虚,一定会望风自溃。如果伪主投降或者被杀,那么他们的将领自然也会投降。
否则的话,今年秋天五谷歉收,军粮将要吃完。如果陛下不下定决心,大功如何能够完成?俗话说:‘当道筑室,三年不成。’
帝王顺应天运,一定会有天命,关键是陛下不能再迟疑了。”李存勖说:“这些正合乎我的想法。
大丈夫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我已经决定行动了。”然后李存勖下令将军中家属全部送回魏州,自己将皇后和儿子也一并送走。然后领兵从杨刘渡河,一路凯旋,活捉王彦章,夺取汴州,灭了后梁,又迫使段凝投降,于是一统北方,成为了天下之主。
郭崇韬的灭梁战略不到十天便取得了全面成功。(未完待续)
第48章【大梁帝国】()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个广告,共有四个场景,分别是:
你的孩子又考了全班第一。
谢谢!这是点小意思。(递红包)
你在伤害我!
好了,病人终于脱离危险了。
谢谢!这是点小意思。(递红包)
你在侮辱我!
你的审批手续全办好了。
谢谢啊!(递红包)
你在藐视我!
恭喜你啊!考试通过了。
谢谢啊!这是一点意思。(递红包)
请你尊重我。
作为胜利者,郭崇韬刚到汴梁、洛阳,登门拜访馈赠财物的人就络绎不绝,郭崇韬来者不拒,没几天时间就赚的盆满钵满,亲信有人规劝他,郭崇韬只是淡淡的说:“我位兼将相,俸禄无数,怎么需要搜刮外财呢?
只是因为梁朝末期,贿赂成风,现在黄河以南的藩镇官吏都是梁朝的旧臣,皇帝以前的仇人,如果拒绝他们,他们心里能不因此担心受怕吗?
我是为了国家才把这些东西收藏在家里的。”为了国家才受贿,如果是现在的官员这么说,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哼,骗子,鬼话,贪官。但郭崇韬是这么想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等到李存勖南郊祭天时,郭崇韬带头贡献慰劳军队的钱财十万缗。
此前,宦官们曾建议李存勖把国家的财赋分为内外二府。州县税收上交外府,充当政府经费;方镇贡献藏入内府,以供皇帝游玩。
这样一来。外府的费用经常捉襟见肘,而内府的财赋则堆积如山。
等到有关部门筹办郊祀时,缺乏慰劳军队的费用,郭崇韬对李存勖说:“我已经把所有的家产都拿出来资助郊祀大礼了,希望陛下也拿出内府一些钱来帮助有关部门。”
李存勖这个山西九毛九沉默了很大一会儿才说:“我在晋阳自有积蓄,可以让租庸使用车拉点来过来资助。”于是派人从李继韬的住地取了数十万金帛送到了主管部门。军队士卒们对此很不满意,开始怨恨。并产生了叛离的想法。
郭崇韬尽职尽责,对李存勖不对的地方经常敢直言不讳。李存勖受不了盛夏湿热的气候。在皇宫里选择地高凉爽之所避暑,但还是酷热难耐,不太满意。
宦官们因此对他说:“我记得长安在全盛时期,大明、兴庆等高大的建筑就有数百座之多。
如今圣上竟没有个避暑的地方。宫殿的华丽还不如当时公卿们的住宅呢。”
李存勖自尊心受挫,于是命令营苑使王允平另外修建一座大楼,用来给他避暑。宦官们说:“郭崇韬经常愁眉不展,因为孔谦老说费用不足,恐怕陛下的宫殿最终还是无法建成。”
李存勖说:“我自己用内府的钱来修建,跟租庸使管的经费没有关系。”
但李存勖还是担心郭崇韬跟他唱反调,于是派使者向郭崇韬转达旨意说:“今年盛暑异常,朕过去在黄河边上与梁军对垒,军营低下潮湿。朕经常穿着铠甲骑着马,亲自抵挡箭石,也没有感到这么热。现在深居宫中却难以度过这个暑天。这该怎么办好呢?”
郭崇韬不假思索的说:“陛下过去在黄河边时,强敌还没有消灭,每天考虑的是洗除耻辱和杀敌报仇,那时虽然也有酷暑,但您也不太在意。
现在外面的忧患已经消除,国内诸侯都已臣服。所以虽然有珍贵的高台和空闲的馆所,仍然觉得很闷热。
陛下倘若没有忘记艰难的日子。那么暑热就会自然消除了。”这时,宦官们又说:“郭崇韬的宅第,和皇宫没什么两样,因此他不了解圣上的暑热。”
在宦官们的一再蛊惑下,李存勖最终还是命令王允平修筑楼阁。每天参加施工的工人多达一万,所耗费的钱财十分巨大。
郭崇韬劝李存勖说:“今年两河干旱,军队供给不足,希望能够停止修建,等来年丰收时再开始动工。”李存勖没有听从他的规劝,还是我行我素,郭崇韬知道了,又奏道:“宫内大兴土木,浪费财物,而有的地方却闹灾害,百姓吃不饱肚子,臣乞请停建。”李存勖仍然不听。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郭崇韬虽然忠贞不二,精明能干,但他也有缺陷,他的缺陷就是喜欢揽权。
为了完全控制枢密院,他让一个比他年轻的宦官张居翰跟他一起担任枢密使,而让以前的上司李绍宏做宣徽使,这让李绍宏相当不满,于是纠集其他宦官对他展开攻击,郭崇韬渐渐树敌不少,成了众矢之的。
他也很清楚自己所处的局势,于是对儿子们说:“我辅佐陛下,得罪了许多人,常为他们所诬告陷害,我想到地方做官,避避风头,免得以后大祸临头。”
儿子们却持相反意见,说:“大人功名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一旦无权,就等于是神龙离了大海,必为蝼蚁所制,大人还是考虑其他办法吧。”
起初,李存勖想立刘氏为后,然而当时韩夫人是正室,伊夫人位居刘氏之上,所以觉得十分为难。这时,有一个属下向郭崇韬献计道:“现在您功高盖世,虽然有小人陷害,也不能离间您和陛下的关系。
为今之计,应该力辞官职,陛下肯定不许,这样便会堵住小人之口,不会再说您贪图权势。然后,再趁皇后未立之机,上奏立刘氏为后,迎合陛下之心,到时候不但陛下高兴,刘氏也会感激您,这样内有刘氏撑腰,外有陛下做主,谁敢对您怎么样呢?”
此处的刘夫人是魏州人。五六岁时,李克用攻打魏州,掠夺成安。副将袁建丰得到刘氏,将她送到晋王宫里,李克用的妻子曹氏教她吹笙歌舞。
长大后刘氏非常美丽,李存勖很喜欢她。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存勖继位,母亲曹氏到他宫里走动。李存勖置酒为寿,亲自献舞。曹氏很高兴,让刘氏吹笙助酒。
酒宴结束后,曹氏就把刘氏赐给李存勖。后来,刘氏生子李继岌。李存勖认为李继岌很像自己,母以子贵,从此刘氏专宠,众多夫人中只让刘氏随军。
刘氏的父亲刘叟听说女儿富贵,就到魏宫求见。李存勖召来袁建丰询问,袁建丰说:“臣起初得到刘氏是在成安北坞,那时有个黄须老人保护她。”
李存勖叫刘叟与袁建丰见面,袁建丰说:“就是他。”当时刘氏正在和各位夫人争宠,以门第比高低。因此大怒说:“我离开家乡时,略有记忆,我父亲不幸死于乱军之中。我当时环绕尸首痛哭而去。这个田舍翁怎么可以到这里来呢!”于是下令把他轰了出去。
郭崇韬听后,非常赞同,便依计行事。他三次上奏坚决要求辞去枢密使一职,李存勖每次都极力安慰,没有同意。
见第一步成功了,郭崇韬马上又施展第二步。密奏李存勖,请立刘氏为后。并坚决辞去他所兼任的节度使一职,这回李存勖很高兴的准许了。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反正是陕西和山西之间还没通火车的时候,陕西和山西被一条黄河隔开,陕西这边叫潼关,山西那边叫风陵渡,互相往来靠船摆渡。
船到陕西这边,因是悬崖,船靠岸客人下了船,沿着峭壁上的小路,攀援而上就是。
船到山西那边,因有一里多宽的黄河浅滩,船靠不了岸,客人也上不了岸,不知啥时兴的规矩,出现了“驮伕”的行当,就是把停在水中船上的旅客,趟过这一里多路的黄泥汤背到岸上,官价1元。
话说某年某月某日,一山西籍客人,在陕西做生意发了财,要回家,在潼关坐上摆渡船,到了山西风陵渡的黄河浅滩,无法前进,只好停了下来,让赶来的“驮伕”做背人的生意。
山西客人问“驮伕”:“背过去多少钱?”
驮伕回答:“老乡,官价1元。”
“五毛中不中?”
“五毛不中,官价1元,背不背?不背我就走了,少在这儿闲扯蛋!我可是在黄河水里站着呢。”
山西客人见人家都背起走了,只好让驮伕背起往岸上走。驮伕哗啦哗啦趟着黄河水,山西客人在他背上想:“他说1元就1元?全由他说了算?……都不能便宜一毛钱?……”就说:“1块钱太贵了,还是五毛钱。”
驮伕恨恨地说:“1块钱!”
“6毛钱。”
“1块钱!”
“7毛钱。”
“1块钱!”
“8毛。”
“1块!”
“9毛。”
“1块!”
“9毛1。”
“1块!”
“9毛2。”
“1块!”
“9毛3。”
“1块!”
一直说到9毛9,山西客人心想:这一分无论如何不能让了,再让不就又成了1元了?就大声喊:“9毛9!”
“1块!”
“9毛9!”
“1块!”
“9毛9!”
“1块!”
“9毛9!”
眼看离岸边不远了,山西客人咬定9毛9不让价,非要占这1分钱的便宜;不占这1分钱的便宜誓不罢休。驮夫不光背了人,这一会儿还费了许多口舌,肚内窝着火,想想;突然大怒,叫了一声,如天空中打了个霹雳:“叫你9毛9!”把背上的山西客人扔到了黄河里……
从此这位山西客人为山西争得了9毛9的光荣绰号……这就是山西9毛9的来历。
92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