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克用觉得有理,派儿子李嗣昭、周德威等人去抄朱温的后院,没想到驻守潞州的汴军大将丁会突然投降李嗣昭。李克用兴奋死了,盛宴招待丁会,席间丁会哭道:“梁王虽待我弥厚,然观其志必篡唐室,出于大义,所以才降大王,以匡王室。”

    写到这,真忍不住要问问丁会:跟着李克用就是忠诚?李克用的“唐”和李世民的唐朝根本不是一回事,李克用也没少干祸害唐朝的事,和朱温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丁会要真是对唐朝忠诚,就应该在李晔被弑的时候举兵声讨朱温,早干什么去了?

    朱温听说泽潞丢失,直骂丁会是个白眼狼,只好撤军。刘守文写信给朱温,希望梁王能念及天下苍生,分些粮食给快要饿死的沧州士庶。都说朱温残暴,朱温是残暴,可同时代的那些军阀哪个又好过朱温?朱温倒很爽快的为沧州百姓留下了大量粮食回去了。

    汴军经此一挫。士气大受影响,朱温郁闷了好些日子。这时罗绍威劝朱温不如废掉唐朝自立,让那些反对朱温的人没有了反对的借口。朱温没有立即答应罗绍威。但也觉得是时候换旗号了。即使自己再打唐朝的旗号,李克用、王建、杨渥也不会放过自己。想来想去,朱温决定废掉李柷,另建新朝。

    唐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907年6月1日,梁王朱温在汴梁正式称帝,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当然在称帝的过程上少不了马屁精的出乖露丑,什么黄龙现。什么七彩芝,天花乱坠般胡闹一通,朱温心满意足的做起了五代的第一把金交椅,更名为朱晃。史称梁太祖。

    朱温称帝后,追尊先祖,父朱诚为文穆皇帝,母王氏为昭懿皇后,大封宗室,因发妻张氏已经在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病逝,追册为贤妃。张氏死前曾苦劝朱温不要废唐自立,朱温没有听进去。不过朱温对张氏的感情是没有变的,直到朱温死时。他也没有立过皇后。张氏为朱温生了一个儿子,叫朱友贞,就是后来的梁末帝。

    没有了张夫人的规戒。朱温开始纵淫起来,他宠幸过上百个女人。欧阳修在修《新五代史》时把朱温狠狠臭骂了一通,但欧阳修却把朱温后来的惨死归于“女祸”,说什么“女祸”小者亡家,大者亡天下,所谓“红颜祸水”者也。可是“女祸”只是外部因素。真正起到决定因素的还是男方的自我修养,封建社会中。男性统治者造成天下大乱,却让女人来背黑锅,实在不太公平。

    唐朝灭亡了,但当时天下却四分五裂,战争频仍,形势极为混乱。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为混乱的时期,一个是东晋十六国,一个就是五代十国,也难怪欧阳修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

    后来梁朝被李存勖所灭,一直到后周,因为这三朝都是河东军政系统出身,都视朱梁为伪朝。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而赵匡胤并不是河东系的,所以才承认梁朝的正统地位。但是朱温的篡位和之前的南朝隋唐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如果说朱梁是伪朝,那么唐朝从杨家小儿手中篡位不也成了伪朝?朱温不是好东西,而所谓“上承唐朝正朔”的李存勖根本就是个冒牌货,他能算得正统,为什么朱温就算不得?

    朱温当了皇帝,头一个不服气的人,并不是李克用这个“唐朝正统”,也不是王建这个偷驴贼,而是朱温的亲哥哥朱全昱。刚继位不久,朱温赌性大发,聚集宗族赌博,赌桌旁狂呼乱叫,没个体统。

    朱全昱早就对这个弟弟看不顺眼,趁着酒劲将桌子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指着朱温的鼻子骂:“朱三你不过是个草民,跟着黄巢做贼,后来唐朝封你为节度使,这辈子你可以知足了。没想到你居然灭了唐朝三百年的社稷,你这样做是要遭天遣的,我们朱家迟早要毁在你的手里。”说完拂袖而走,朱温气的半天没说出话来。

    朱温把国都定在汴梁,把汴州改名为开封府,这也是开封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做首都,这对开封成为历史名城有着至为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北宋建都在这里,把开封的历史影响推向了极致。而长安则正式告别了一千多年辉煌的建都史,从“贵族”降为“平民”。但长安因为唐朝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和影响,至今仍是四大古都之一。

    朱温灭唐后,天下诸镇中,除了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杨渥等人坚决不承认梁政权、仍用唐朝年号外,其他如马殷、钱鏐、刘隐、王审知、李思谏等人均向梁朝称臣。他们并不在乎谁做中原皇帝,只要他承认我在本地区的统治权就行。李克用王建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忠臣,王建最丢人,他率先向天下发檄要联合讨伐朱温,可惜没人搭理他,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王建“非诚实”。果然,没过几个月,王建就自称大蜀皇帝了。

    看到那些反对者还在打着唐朝的旗号,朱温心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唐废帝李柷杀死,绝了这些人的“邪念”。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春。“济阴王”李柷死于曹州,年仅十七。

    末代皇帝往往不得善终,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禅让”的血腥味最浓,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朱温。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不得善终的亡国皇帝是明永历帝朱由榔,被识时务的吴三桂逼死,清末代皇帝溥仪经过改造,重新做人,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这一年,北方的契丹部首领耶律阿保机(也译耶律按巴坚)向朱温称臣纳贡。契丹就是后来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辽国的前身,北宋名将杨六郎镇守三关。对抗的就是这个契丹大辽国。

    朱温建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消灭李克用,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六月,朱温派保平节度使康怀贞帅八万梁军会同魏博军去收复潞州。康怀贞巴不得有这个立功的机会,大摇大摆的去了。结果河东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死守不战,梁军苦攻数月,仍然没能得手。

    晋王李克用得报潞州被围,也尽遣精锐前去解围,河东方面的几员名将周德威、李存璋、李嗣源、安金全等人急驰潞州。朱温耐心有限,二十多天没得到捷报,便撤了康怀贞,代之以亳州刺史李思安。

    李思安倒有点本事。来到潞州城外,李思安传令,在城下建立了一座军事据点。企图隔断城中河东军和城外河东军的联系,梁人称之为夹寨。周德威不能让李思安得手,日夜攻寨,即使攻不下来,累也要累死梁军。梁军也不想出去送死,龟缩在寨中。以守代战。

    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晋王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继为晋王。李克用死前,曾经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并切齿言道:“幽州不灭,汝切勿南下图梁,此一矢刘守光也;耶律按巴坚曾与我盟为兄弟,然言犹在耳,彼却效纳汴州,汝必为我雪此恨,此二矢耶律阿保机也;三矢者,谋逆灭我国家之朱全忠也!儿能折此三矢,父于地下无恨矣。”李存勖哭拜而受。李存勖称帝后,追尊李克用为唐太祖武皇帝。不过这个“唐太祖武皇帝”比起那个唐太宗文皇帝来,差的不止一个段位,连修史者都认为李克用不太能当得起这个“武”字。

    李存勖继位后,觉得自己名望尚浅,便找来他的三叔、振武军节度使李克宁来给自己吹喇叭抬轿子。李存勖让位于李克宁:“侄儿虽是冢嗣,然才下德寡,不足当临一面,三叔河东首望,请三叔为晋王。”

    李克宁不痴不傻,自然知道李存勖是让他来当回“托”,坚辞不受:“先王遗命以汝为晋王,谁敢不从?”遂下拜,以定君臣之份。众人见李克宁低头了,都不敢放肆,纷纷拜伏。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拜在李存勖脚下,李克用养子李存颢素来看不上李存勖:“有什么啊,不就是亲生的吗?”见李克宁居然放着天下掉的馅饼都不吃,暗骂李克宁直冒傻气。来找李克宁:“兄终弟及,人之常理,何况叔父拜侄儿,传出来不怕天下人笑话叔父?天予不取,必受其祸。”李克宁刚开始不同意:“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李家忠孝,举世共知,再放臭屁我必拿你问罪。”

    李克宁的老婆孟氏做梦都想成为晋王妃,便开始煽阴风,李克用被煽的坐不住了,动了心。便让李存颢等人分头准备,俟机对李存勖下手,然后举河东之地归降朱温。李存颢做人不太稳重,这件机密大事被李存颢的好友史敬镕得知,史敬镕大惊,速报于李存勖。

    李存勖召集近臣议事,暴李克宁阴谋于座间,装起可怜:“骨肉不可相食,为了李家血脉不绝,我愿让位于三叔。”老臣张承业首先就不同意,自己是李克用的托孤老臣,跟着李克宁算干什么的?又不是他的腹心人。众人也多表示愿助晋王除逆,李存勖决定动手。

    二月,李克宁等人来府议事,李存勖大喝,武士拥出,擒李克宁和李存颢。李存勖冲着李克用嚎哭:“前次侄情愿让位于三叔,可三叔不要,现在倒要加害侄儿,三叔何忍心如此!”李克宁无话可说。李存勖命斩二人,赐孟氏自尽,一场内乱,冰销瓦解。

    五代十国非常流行认假子,朱温、李克用、王建都有一大堆的干儿子,不过最另类的还是石敬瑭,四十四岁的石敬瑭认三十三岁的耶律德光做干爸爸。。五代十国的存在时间比较短,所以看起来更混乱,其实这个时代也很精彩的,因为时间短,所以更精彩。

    确实是郭子兴,打错了,一字之差,错了六百年。。

    李存勖确实是个人物,一世之雄,可他的结局太过意外,本来已经成功的做了回汉光武,结果三年不到就完了,所谓大唐中兴成了一堆泡影。

    李克用死讯传到汴梁,朱温不太相信,怕这是沙陀儿耍的把戏,打算去前线看看形势。因李思安屡战不胜,便调刘知俊代替李思安为潞州前线总指挥,不过刘知俊此时尚留在同州(今陕西大荔)。

    经过反复确认,朱温这才相信李克用是真的见上帝去了,长长松了口气。在朱温眼中,李存勖还只是乳臭未干的半大孩子,没什么好怕的,便返回汴梁避暑去了。并让李思安暂时打理前线军务,等待刘知俊接任。

    他想的倒是轻松,可惜他眼中吃屎的娃娃李存勖可是个厉害的角色,李存勖年少气盛,也想出出风头。于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四月间,李存勖亲提锐旅前来解潞州之围。河东军行至距离潞州以北约五十里处的黄碾下营,李存勖身披重甲,时刻准备上战场,命人随时侦探前线情况。当李存勖探知梁营没有瞭望哨时,大喜过望,机会太难得了,不可错失良机。

    到了五月,这天清晨天降大雾,李存勖率军轻进至三垂冈(今山西长治附近)埋伏,等待最佳攻击时机。大雾一直到晚上还没有散去,李存勖觉得机会到了,便对各部下达了总攻令。李存勖率一路直薄梁营东北寨,周德威和李存审各为一路,三路齐过,朝梁营杀去。(未完待续)

第32章 【李克用】() 
李存嗣的干哥哥李嗣源做前锋,攻破了梁营东北角,河东军一拥而入。梁军的侦察功能完全失效,毫无防备,被河东军这一阵杀的那叫痛快。梁军近乎被全歼,军械粮食尽被河东军夺去。潞州被围了将近一年,才从梁军的包围解救出来。

    河东军想趁势去取泽州(今山西晋城),但梁朝大将牛存节率援军已经进入泽州。河东军开始攻城,在城边挖地道,准备“神兵地降”,但牛存节一律拒之门外,不得入。河东军攻了十几天,泽州纹丝不动,加上梁将刘知俊即将行进至泽州,李存勖知道泽州暂时动不了,反正在三垂冈已经占了大便宜,足够

    朱温一边避暑,一边得着好消息,哪知道得到的居然是全军覆没。朱温长哭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耳。”

    八百多年后清朝有一位诗人叫严遂成,写了一首著名的咏史诗《三垂冈》:“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朱温屡遭重挫,为了调整情绪,于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春,迁都洛阳,不过仍以汴梁为东都,地位不变。朱温越老越猜忌刻薄,镇守长安的佑**节度使王重师在任期间,治军有方,民善其政。朱温便觉得王重师有二心。朱温改任左龙虎统军刘捍代王重师守长安,让王重师来洛阳。

    王重师不想去洛阳受罪,在长安多自在?刘捍刚到长安。就被王重师给骂跑了。刘捍窝了一肚子火,见到朱温后,就有鼻子有眼的说王重师私通李茂贞,阴欲谋反。朱温早就榨干了王重师的剩余价值,留着也是个祸害,便贬王重师为溪州刺史,不久下诏杀王重师。夷其族。

    王重师不过是有些居功自傲,但要说他有反心。那是大大的冤枉。朱温治军极严酷,待将也多刻薄。《旧五代史》把朱温的几员大将氏叔琮、朱友恭、朱珍、王重师、李思安等人合为一传,他们都是朱温著名功狗,却都被朱温以各种罪名杀掉。旧史批评朱温“诸人俱不得其死。岂不惜哉!得非鸟尽弓藏,理当如是耶?将梁祖之雄猜,无汉高之大度欤?”

    客观来说,朱温待这些人是薄了一些,但要是拿诛氏、朱、王等人事给朱温扣上一顶“卸磨杀驴”的大帽子,倒有些冤枉朱温了。因为同是汴朝名将的庞师古、葛从周、刘鄩、牛存节、杨师厚、张归霸等人要么战死,要么善终,朱温为什么不杀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是朱温头等武将,更重要的还是他们自身没有朱温可以拿到的把柄。做人要谨慎,观王重师事,益信。

    朱温刚杀掉王重师。就传来忠武节度使刘知俊造反的消息,朱温大为不解,刘知俊可是他的老臣,怎么也说反就反?朱温写信质问刘知俊:“朕待你不薄,为什么要背叛朕?”刘知俊回信道:“臣本不敢负陛下,然王重师亦陛下忠臣。犹不免族灭,臣今畏之。故尔有此。”

    朱温被刘知俊兜心一拳,打的哑口无言,只好遣使劝慰刘知俊:“刘捍说王重师连结李茂贞,所以朕一时不察,致使重师冤死。现在想来,追悔不及。卿但来,朕必不负卿。”

    刘知俊跟了朱温这么多年,对朱温的脾性非常了解,此公阴狠毒辣,什么绝户的事干不出来?刘知俊不从。朱温折了面子,自然大怒,派刘鄩前去平叛。刘知俊不是刘鄩的对手,不到一个月,刘知俊兵败逃入岐境,找李茂贞喝茶去了,西部形势稳定下来。

    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知俊叛变刚被平息,镇州的王鎔又和晋王李存勖勾搭起来,关系很暧昧。朱温总对王镕不放心,开平四年(公元910年)的十一月,朱温借口燕王刘守光准备南下攻镇、定,派出供奉官杜廷隐等人前来“帮助”王镕守城。王镕知道梁军此来没安什么好心,但又不好公然拒绝,朱温是什么样的人王镕当然清楚。

    杜廷隐率军来到深州(今河北深县),要王镕把他们放进城去,“防御”燕军。王镕不敢不从,梁军进入深州据守。朱温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王镕身上插进一根刺,只要王镕敢有不轨,立刻捅死他。

    王镕一直在犹豫,要和朱温撕破脸皮,即使搬来李存勖,有没有把握战胜梁军?万一失败,九族俱毁!战争从来都是这样残酷,“夷其族”,说的很轻巧,其中的惨烈外人谁又能体会得到?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一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