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获重新起用,任平卢兵马使。从此他四处大洒金钱,越发使得玄宗对他十分宠信。(未完待续)
第36章 【唐明皇35】()
当时的首相李林甫心存私意,认为蕃将没有文才,无论皇帝如何加以重用都无法担当宰相之职,也就不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权势。因此他向玄宗上奏,请求重用蕃将。玄宗以平服四夷自许,立即同意,对安禄山屡屡晋升,最后他一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有全国兵力的37%。
在玄宗以前,朝廷虽用蕃将,却不忘时刻以儒臣相牵制,并且随时调防,不给将领在一个地方掌兵过久的可能。然而由于李林甫忌惮儒臣,从此安禄山等人便越来越没有了约束。他竟然在同一个地方掌兵十四年之久,将国家重镇整顿成了只听命于他的私人武装。
天宝以后,安禄山多次入京晋见玄宗。为了讨好皇帝,他先是藐视太子,说“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随后又首先向玄宗身边的杨贵妃行礼。玄宗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先向皇帝行礼?安禄山竟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话一出口,玄宗大悦,不但不生气,反而命杨家自杨銛以下都与安禄山以兄妹相称。
善于察颜观色的安禄山明白杨贵妃在玄宗心中的份量,又主动要求做了小自己十八岁的贵妃养子。从此更在玄宗心里身价倍增。
然而安禄山与杨家的“蜜月期”,却在杨国忠为相之后宣告终结。也许是因为安禄山看不起自己,也许是因为两人同为宠臣争夺权力,更也许是因为确实察觉了安禄山的谋反之意,或者三者兼有,总之,杨国忠想方设法地想要将安禄山置于死地。
玄宗曾经想要让安禄山担任宰相之职,杨国忠阻止道:“禄山不识文字。命之为相,恐四夷轻于唐。”轻轻地便将安禄山晋升之阶堵死。
然而杨国忠想要安禄山的性命,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他虽然屡次上奏。说安禄山谋反,玄宗都不肯相信。杨贵妃也被安禄山的珍宝所迷惑,对堂兄的话置若罔闻。到后来,玄宗甚至下令,凡是上言安禄山谋反者,一律送往安禄山处处治。
天宝十四年正月,安禄山上书朝廷,提出要将手下的汉将一律改成蕃将。这次玄宗终于有些起疑,决定采纳杨国忠的话对安禄山加以防范。并派近侍辅璆琳去范阳察看情形。然而不知天高地厚的璆琳收了安禄山的贿赂,返回之后竟对玄宗大讲安禄山忠君为国的好话。这不但使唐王朝失去了最后一个大好机会,也使得杨国忠再一次在玄宗那里丢尽了面子。
恼羞成怒的杨国忠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激怒安禄山,逼他造反,让玄宗明白自己所言非虚。——他逮捕了安禄山在长安的门客,搜求安禄山的罪证。得知消息的安禄山一面加紧谋反的步伐,一面称病不出。
六月,仍然蒙在鼓里的玄宗为安禄山长子安庆宗与荣义郡主举办婚礼,召安禄山赴京。心里有鬼的安禄山哪里敢来!
七月,安禄山向玄宗上表。说是要献骏马三千匹入朝。河南尹达奚珣心生疑虑,玄宗也终于觉得事有蹊跷,下诏安禄山。要他待冬天再献马,而且不必自备“马夫”。不久,辅璆琳受贿事发被玄宗处死。得知消息的安禄山遂于十一月伪造诏书,说自己奉旨讨杨国忠,并发布檄文声讨杨国忠祸国,随即亲自领兵十五万(号二十万),于九日正式叛乱。
安禄山兵变的消息传来之时,玄宗正和杨贵妃在骊山温泉宫避寒,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那个看起来忠厚老实、粗粗笨笨的“胡儿”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当消息终于被确定后。玄宗不禁大怒,他决定任命太子监国。自己亲自率军讨伐安禄山。随后他将这个打算说给身边的杨国忠和杨贵妃听。杨贵妃不懂国事,象往常那样表示赞同。然而杨国忠听了却大惧。当场虽不敢出声,下来却对几位国夫人姐妹说:“我等死在旦夕。今东宫监国,当与娘子等并命矣。”随后他让几位国夫人去向杨贵妃详谈,杨贵妃终于明白族人这些年来都干了些什么,与姐妹们抱头痛哭之后,她做出了此生最后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将在不久后夺去她的性命):请求玄宗放弃“禅位”的念头。为此,杨贵妃向玄宗苦苦哀求,以至于“衔土以请”。玄宗终于屈服了。
天宝十五年正月,起兵两个月的安禄山攻下洛阳,就地自称大燕国皇帝。六月十日,同为蕃将却忠于朝廷的哥舒翰在玄宗的催促下冒然进兵,结果败于安禄山军,哥舒翰本人被俘,潼关失守。
六月十三日,唐玄宗不得不带着杨贵妃及部分皇族成员踏上了西逃的路途。
几乎就在出发的同时,又一个政变的计划开始酝酿:护驾的西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托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随行的太子李亨:将士们认为天下大乱祸起于奸相杨国忠,计划杀杨国忠以谢天下。
然而无论是玄宗贵妃,还是杨氏族人,都对这件事毫无知觉。
第二天的傍晚,这支狼狈而浩荡的队伍抵达了陕西兴平县西马嵬坡准备休息。杨国忠做为宰相,担负着安排众人食宿的责任,于是二十一名吐蕃使臣便在驿馆门口拦住了他,向他提出优先落实的要求。陈玄礼觉得这正是一个好机会,命手下部众大呼:“杨国忠连蕃人谋逆!”众人一边喊着,一边拔出刀剑,奔向杨国忠父子以及茫然不知所措的杨氏族人。
很快,曾经权势薰天的杨国忠、曾经脂光粉艳的诸位国夫人都成了一堆肉泥。——万春公主的丈夫杨炪是杨国忠的儿子,当然也难逃一死。武惠妃的小女儿太华公主在这场变乱后失去了记载,可能也死于乱兵之中。倒是她的丈夫杨锜逃得性命,后来又娶了守寡的侄媳妇万春公主。
能被找得到的杨氏族人都被杀得七七八八了,士兵仍然围着驿馆不肯散去。玄宗令高力士出去询问,陈玄礼这才向身在驿馆中的玄宗奏报:“杨国忠谋逆已被诸将诛杀。但是贵妃仍在皇上身边。众人恐惧,因此不肯散去,请陛下割爱。”
听了这话。玄宗流着眼泪说:“贵妃身在深宫,怎么可能知道宰相之事?”高力士所想的只是玄宗的安全。他劝道:“国忠负罪,诸将讨之。贵妃即国忠之妹,犹在陛下左右,群臣能无忧怖?伏乞圣虑裁断。”
身边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众口一词,玄宗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他不得不传下了赐死杨贵妃的诏命,并将她送至马道北墙口。事已至此,杨贵妃知道再多说也是无济于事。对玄宗说了最后一句话:“愿大家好注,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玄宗此时已是穷途末路,只能回答:“愿妃子善地受生。”
随后,杨贵妃被高力士缢死在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三十八岁。
杨贵妃死后,陈玄礼仍然不肯解围,直到玄宗召他亲自验尸,他才放心地撤去兵将。然后向玄宗“请罪”。玄宗表示“释之”,不做任何追究。当然事实上,他已经没有追究的能力了。
安禄山早年在玄宗面前逢迎之时。多次与杨贵妃见面,对杨贵妃的美貌**非常动心。听说她的死讯,安禄山叹惜数日之久。
据说。天宝年间曾流传过术士李遐周的诗句:“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还有民谣说“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直到此时,方才一一应验。
马嵬之乱结束之后,玄宗继续向蜀地逃去。
出发之时,当地百姓请命,要求留下太子李亨领兵破安禄山。玄宗无可选择,只得应允(长江后浪推前浪。防不胜防)。
半个月以后,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他一生忌惮儿子夺权,最终还是输了。
为了不让父亲咸鱼翻生。李亨表现了格外的“孝心”,当玄宗于八月抵达蜀地之时,侍奉的宫女不过二十四人,“护扈”的官吏军士倒有一千三百多人;一年后,当李亨终于收复两京,迎请“太上皇”李隆基回銮时,他的“孝心”更是有增无减:到扶风去迎接老父亲的是足足三千精骑。
玄宗黯然地开始了他的“上皇”生涯。
这时候,他回想起了梅妃江采萍,派人四处寻找她的消息,结果做了一个梦,梦里梅妃诉说自己在长安陷落时死于乱兵,葬在池东梅树旁。后来果然在温泉池边的梅林中掘出了梅妃的遗体。宦官为了安慰玄宗,便拿出梅妃的写真画像给他。
玄宗对像叹息,题诗道:“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更让玄宗难以忘怀的当然还是杨贵妃。
据说玄宗曾梦至“东虚府”“太一玉真元上妃院”,在院中与杨贵妃隔屏而坐,问贵妃“碧海无涯,仙人路绝,何计通耗?”杨贵妃回答说:“若遇雁府上人,可附信矣。”?
不久,果然有一个蜀地道士杨通幽求见玄宗,说自己“有李少君之术”。玄宗大喜,立即命杨通幽寻杨贵妃的魂魄与自己重会。道士没有将魂魄带来,倒是带来了半副金钗钿合,还有杨贵妃与玄宗天宝十载七月七日“愿世世为夫妇”的私语。——这个传说直到几十年后,仍然使白居易心旌动摇,写进了他的名篇《长恨歌》之中。
诗人的想象是美好的,然而李隆基的晚年却是孤独寂寞的。
乾元三年七月,玄宗被肃宗张皇后和李辅国合谋软禁于甘露殿,九天后,身边跟随多年的近侍高力士流配巫州、王承恩流配播州、魏悦流配溱州。
上元二年(公元762)四月,七十八岁的“上皇”李隆基在窘迫中逝于西内神龙殿,比他的儿子早死十三天……一千二百多年之后,历史又再次重演:慈禧太后与光绪也前后脚的工夫离开人世,成为又一桩宫闱迷案。
死后的唐玄宗李隆基能够与杨贵妃相遇吗?
后人所知的事实是:杨贵妃死后虽说曾加以改葬,但是为人所知的贵妃墓仍然在马嵬坡;陪伴玄宗一起葬入泰陵的,是他早已淡忘的一个女人——肃宗生母杨贵嫔。
魂魄相依,只怕也只是一个梦而已吧。
杨贵妃算不得好女人,不过说句实话,真正对安禄山姑息养奸的应该是唐明皇和李林甫。至于杨贵妃对家人很娇纵吗?那绝对是的。只不过那应该更是唐明皇的意思。
老头儿承平日久,已经无复当年气慨,他自己就沉湎于奢侈,当然也就觉得外家毫不出奇。
一斛珍珠送失宠之妃,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舍得出这个手?
大唐天子一讨赏,大姨子秦国夫人就眼都不眨地就端出了几十万,皇帝还乐得屁儿颠,毫无必要的反应和警觉。
上有所好,下才能有所效。
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浅一点,或者爱得明智一点,不让她的堂兄杨国忠作大官,所有的灾难都不会发生,李隆基会和杨玉环恩爱白头,杨玉环会风光一生寿终正寝,也不至在风华正茂之年“零落为泥碾作尘”,她的家族也不会灭亡。李隆基那糊涂过份的爱不仅害了自己的国家,也害了自己倾心挚爱的女人。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杨玉环不是那样温婉美丽,李隆基也不会在温柔乡中陷得那样深,究竟是谁的过错,还是女人的美丽惹的祸。安史兵变的后果是惨重的,战区的生灵减少了十分之九,黄河两岸的臣民挖树皮掘草根充饥,用纸糊的衣服御寒,繁华盖世的洛阳成了一片焦土。经过这场巨变,唐王朝的强盛时期结束了,自此进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落。中国成为世界帝国的希望也自此化为泡影。杨玉环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未完待续)
第一章 【安史之乱1】()
唐朝,一个缔造过开元盛世的强盛王朝,一个孕育出天可汗的强大帝国。安史之乱的突然侵袭使得唐帝国转瞬间便坠入痛苦的深渊。
昔日的荣耀变成残存在风雨之中的记忆碎片。曾经铭记着盛唐昌盛的大明宫早已湮没在滚滚红尘之中,曾经记述着盛唐繁华的东西市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唯有饱经沧桑的大雁塔仍旧仿佛一位垂垂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荣耀。
为了全面了解那场终结大唐盛世的惊心动魄的变乱,让我们剥去时间的纱幔,抖去历史的灰尘,走进那个体态肥硕的胡人安禄山!
盛世藏危局
歪打正着的从军之路
谁也不会想到繁盛的大唐帝国的命运居然会攥在一个名叫阿史德的突厥女人的手中。
她与其他女人唯一的不同就是身为突厥族巫师。突厥族女巫可不是很多人印象中走街串巷并且装神弄鬼的巫婆。
由于拜火教在突厥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巫师是突厥民众敬仰的神的使者。
虽然阿史德在部落民众的心中是一个蒙着神秘面纱并拥有超自然力量的神奇女人,可是她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
巫师这个职业虽然使得她过着衣食无忧而又受人尊敬的生活,可是这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阿史德必须保持处女之身,因为她的身体不属于她自己而是属于神,所以不容许任何世俗男子的玷污与亵渎,可哪个少女不怀春?
虽然春心荡漾的阿史德难以忍受独守空房的寂寞,可她的理智却告诉她必须要压制内心深处愈燃愈旺的**之火,直到遇到那个让她如痴如醉的男人。
被激情左右的她将所有的清规戒律都抛到了脑后。与那个男人共度鱼水之欢,沉迷其中而难以自拔。
为了将心爱的男人永远地留在自己的身旁,她决定为他生一个儿子。可迟迟无法生育却成为让阿史德焦虑不安而又难以启齿的难言之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法延续香火是一个男人可以随意抛弃女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为了解决这个难言之隐。她怀着虔诚而又忐忑的心情向斗战之神轧荦山默默地祷告着。斗战之神在尚武的突厥民族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此前她已经无数次地失望过,而这一次她真的感动了上天。“难言之隐”居然“一求了之”。
不知是巧合呀?巧合呀?还是巧合呀?此后不久,她居然奇迹般地怀孕了。
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正月初一不过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可就是这个短暂的瞬间却影响了唐帝国此后近二百年的命运。
就在这一刻,身在帝国都城繁华宫殿之中的至高无上的女皇帝武则天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边陲重镇营州柳城县(今辽宁朝阳市)一个破旧帐篷之中的普通而又陌生的突厥女子阿史德产生某种奇妙的联系。
营州此时已经脱离唐帝国的怀抱。契丹族酋长李尽忠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攻陷营州城。营州官吏们被迫寄居在幽州(今北京市区)办公。
在山呼万岁的群臣呼喊声中,武则天体会到权力的快感。
在连绵不断的疼痛侵袭下,阿史德忍受着分娩的痛苦。
随着宦官一声冗长的“退朝”,武则天终于可以摆脱礼制的束缚。奔向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
随着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阿史德终于可以摆脱产子的疼痛,开启期盼已久的母亲生涯。
阿史德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儿子居然会在唐帝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武则天更没有想到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