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阿那支胆战心惊,弃城逃走,
却很快被唐军抓住,砍下了倒霉的脑袋,便宜了薛婆阿那支的堂弟,在唐军的扶持下,
当上了新的焉耆国王。唐军一路凯歌,龟兹守将大多不战而逃,行至多褐城(今新疆轮台西)外,龟兹国王诃黎布失毕、丞相那利率领五万大军,
正严阵以待。唐军前锋是伊州刺史韩威的千余精锐,随后的部队是右骁卫将军曹继叔的骑兵,与龟兹军交手之后,韩威假装不敌,引军逃跑,龟兹方面倾城出动。全力追击,韩威很快与曹继叔合兵一处,
转身向龟兹兵反扑。敌人兵败如山倒,狂奔八十里。只得退保龟兹都城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北)。
唐军步步紧逼,诃黎布失毕手足无措,在龟兹都城被唐军攻破的当口,诃黎布失毕向西逃跑,躲避唐军无坚不摧的锋锐。
阿史那社尔让郭孝恪、曹继叔、韩威留守龟兹都城,自己和薛万备等人乘胜追击,不让诃黎布失毕成为漏网之鱼。
诃黎布失毕在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坚守四十天,弹尽粮绝。终于城破被俘。
龟兹丞相那利轻骑逃走,引来了西突厥援军,加上龟兹兵,凑成了上万人的军队,他们杀回了龟兹都城。当时郭孝恪的部队驻扎在城外,只有上千人马,发现敌人的行踪,
不假思索,就入城作战,双方兵力悬殊。那利部又有城内降军倒戈相助,但郭孝恪毫不畏惧,奋勇杀敌。浴血拼斗,与敌人僵持了很久,
最后寡不敌众,与儿子一起壮烈殉国,成了第一位马革裹尸的安西都护,仓部郎中崔义超坚持战斗,等来了大唐援军的入城相救。
曹继叔、韩威所部与敌人殊死搏斗,斩首三千,那利眼见形势不利。出逃后再搬救兵,以图东山再起。万余龟兹兵在那利的带领下。再攻龟兹都城,
这次损失更为惨重。唐军早有防备,精锐部队迎头痛击,八千龟兹兵作了唐军的刀下之鬼。那利再次逃走,却被自己人抓住,向唐军献了俘虏。
单论军功自然无人能出李靖之右,李孝恭军功虽大,但是真算起来不知有多少要算到李靖头上,貌似孝恭同学唯一没听卫公的一次战役被暴扁了一顿。凌烟阁排名肯定是考虑了多种因素的,
军功、亲疏、拥立、文臣武将谁先谁后都是考虑因素。长孙和李孝恭排在最前很明显是至亲,功劳又大,追随日久,房杜魏这三个都是极牛的文臣,
排在前面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尉迟排在卫公前面,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个排名是李世民定的,这大唐江山是他世民同学的,不是他老子的,
也不是他儿子的,更不是他那俩死鬼弟兄的,谁帮他坐稳的这个位子很关键。敬德同学作为他的亲将那不用说,几次三番救了他的命,
这个附加分很高,玄武门之变更是居功至伟,这些世民同学心里门清,不是单单给他个齐王府就完事,物质精神奖励都少不了。
卫公、英公玄武门干架那会儿可啥都没干,虽然作为军人的操守值得尊敬,
但亲疏之别还是很明显的。看看尉迟扁了李道宗也只不过被训斥一顿就知道世民对他多宠信(当然敬德同学这种糙人肯定不会和谋反沾边也是世民同学放心的一个因素)。
为了报复安西都护郭孝恪的被杀,阿史那社尔下令斩杀了11000多已经投降的龟兹居民,龟兹全国震动,各城相继请降,唐军得男女数万口,大唐的疆界扩张到了今天的中亚,
设置了龟兹、焉耆、疏勒、于阗四个军镇,控制了西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辽阔地区。
西突厥、于阗、安国害怕之下,争着犒劳唐师,“因说于阗王入朝,
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正月,阿史那社尔一手扶立了龟兹的新国王,刻石纪功而还。在攻灭龟兹的前后战役中,
唐军缴获甚多,当时郭孝恪在军中,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他要送一些给阿史那社尔分享,阿史那社尔坚持不受,让风闻此事的唐太宗深受感动,
“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话虽然如此,唐太宗对虎牢之战就跟随自己的郭孝恪依然非常痛惜,龙腾虎跃终黄土,英雄归路在沙场,马革裹尸往往是军人无法避免的宿命。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大唐皇帝李世民驾崩,贞观之治定格为过去的历史。此时,正处于事业巅峰的阿史那社尔请求为李世民殉葬,侍卫陵寝。活人为死人殉葬,是突厥的野蛮风俗,颉利可汗死的时候,
就曾有两名部下主动为他生殉,阿史那社尔要以这种方式表明对唐太宗的忠心。即位的唐高宗否决了阿史那社尔的提议,毕竟,当时的汉文化早已淘汰了活人殉葬的风俗。
阿史那社尔升迁为右卫大将军,在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又封为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阿史那社尔英年早逝,追赠辅国大将军和并州都督。
他的坟墓陪葬昭陵,修建成葱山的形状,以彰显他平定龟兹的显赫战绩,他的谥号是元,在贞观一朝,只有宗室名将李孝恭得到了与他相同的谥号
。他的儿子阿史那道真,曾任左屯卫大将军,唐高宗咸亨初年,阿史那道真担任逻娑道副大总管,与薛仁贵一起讨伐吐蕃军,
却大败于吐蕃的论钦陵,“尽失其兵”,本来按律当斩,唐高宗法外施恩,将他免死为民。
阿史那社尔的征战一生,正是大唐帝国用突厥人以蛮夷制蛮夷的缩影。
这种策略的长处和短处都非常明显,长处是把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成本降至最低,短处是一旦中央政府失去了对雇佣兵团的绝对控制,
就会发生叛离事件,甚至象安禄山、史思明那样起兵造反,险些颠覆整个国家,所以,唐太宗才担心李治担负不起绝对强势的中央政府,
对李治的柔弱痛心疾首。阿史那社尔对大唐皇帝的忠诚无庸置疑,对大唐来说,他是功臣,对生他养他的突厥来说,他是罪人,
他为大唐横刀跃马,他为大唐屠杀同胞,他如何自处,他是否心甘情愿,迷雾般的历史吸引着我们去寻找答案。
秦叔宝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兵部堂王大人相赠与咱,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还你的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
但不知此马落在谁家?”这是《秦琼卖马》中的著名唱段,老人孩童都能哼上两句,
可谓家喻户晓、遐尔闻名。对照历史,我们才知道文艺作品的荒谬,与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
酉阳杂俎》上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并非黄骠马,而是忽雷驳,马的毛色青白相间,雄壮威武。此马象人一样喜爱喝酒,
酒后不但不会醉眼昏花,反而精神百倍,“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秦叔宝死后,忽雷驳也嘶鸣不食而死。
根据《隋唐佳话》的记载,秦叔宝使用的兵器也不是一对金装锏,而是一杆超重的长枪。
在他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阳城时,他把这杆长枪插在城外的泥土中,
十几个王世充的士兵冲出城来,想要拔出这杆长枪,他们一起用力也没奏效,长枪依然稳稳地插在泥土当中。秦叔宝再度来到城下,
轻而易举将长枪拔了出来,握在手中昂然离去,在场的双方将士都目瞪口呆。秦叔宝的长枪从此闻名天下,在朝廷的重大活动中,
此枪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大长了帝国的威风,让外邦蛮夷们心悦诚服、由衷赞叹。
秦叔宝的故事汗牛充栋,但大多是牵强附会,正史上对他的记载十分简单,近年来,秦叔宝父亲的墓碑出土,
才让人们大致弄清了他的身份。原来,秦叔宝的祖父在北魏时期曾担任过广年县令,秦叔宝的父亲曾在北齐王府里当过书记官,这样一来,
他的真实身份既不是《隋唐演义》中的显贵之后(《隋唐演义》中秦叔宝的表弟罗成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也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铁匠的儿子,而是出生在北朝中层官员家庭的帅哥。(未完待续)
第324章【大唐将帅16】()
天地英雄秦叔宝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n∈n∈diann∈小n∈说,。。o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兵部堂王大人相赠与咱,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还你的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
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但不知此马落在谁家?”这是《秦琼卖马》中的著名唱段,老人孩童都能哼上两句,可谓家喻户晓、遐尔闻名。对照历史,我们才知道文艺作品的荒谬,
与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酉阳杂俎》上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并非黄骠马,而是忽雷驳,马的毛色青白相间,雄壮威武。
此马象人一样喜爱喝酒,酒后不但不会醉眼昏花,反而精神百倍,“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秦叔宝死后,忽雷驳也嘶鸣不食而死。
根据《隋唐佳话》的记载,秦叔宝使用的兵器也不是一对金装锏,而是一杆超重的长枪。在他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阳城时,他把这杆长枪插在城外的泥土中,十几个王世充的士兵冲出城来,想要拔出这杆长枪,
他们一起用力也没奏效,长枪依然稳稳地插在泥土当中。秦叔宝再度来到城下,轻而易举将长枪拔了出来,握在手中昂然离去,在场的双方将士都目瞪口呆。秦叔宝的长枪从此闻名天下,在朝廷的重大活动中,
此枪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大长了帝国的威风,让外邦蛮夷们心悦诚服、由衷赞叹。
秦叔宝的故事汗牛充栋,但大多是牵强附会。正史上对他的记载十分简单,近年来。秦叔宝父亲的墓碑出土,
才让人们大致弄清了他的身份。原来。秦叔宝的祖父在北魏时期曾担任过广年县令,秦叔宝的父亲曾在北齐王府里当过书记官,这样一来,
他的真实身份既不是《隋唐演义》中的显贵之后(《隋唐演义》中秦叔宝的表弟罗成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也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铁匠的儿子,而是出生在北朝中层官员家庭的帅哥。
根据秦叔宝父亲的墓志铭所述,秦家世居齐州历城县怀智里,那么秦叔宝算是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相传那里的大槐树就是秦叔宝亲手种植的。根据流传下来的秦叔宝的画像所绘。秦叔宝长眉朗目,风姿秀美,是个气度不凡的美男子,与传说中五大三粗的形象颇有出入。
大陆拍摄了场面宏大的《髓唐英雄传》,里面扮演秦叔宝的黄海冰高大英俊,一身正气,与历史上的原型在外形上是十分吻合的,
这就是说,秦叔宝这个山东大汉是个非常出众的男人。从历史年表的推算,他是少年从军,很快就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资质。
秦叔宝最初是在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帐下担任亲兵,在传说中的隋唐好汉中。排在秦叔宝前面的好汉只有来护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秦叔宝的确也很受来护儿的赏识。秦叔宝的母亲去世了,
来护儿派人吊唁。众人十分惊奇,“士兵阵亡和士兵的亲人去世。这样的情形很多,将军从来没有过问过。为什么惟独对秦叔宝格外礼遇呢?”,
来护儿的回答是,“秦叔宝此人勇悍无比,有志气,有节操,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成就大业,岂能以卑下的态度对待他”。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对内穷奢极侈,对外连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农民走投无路,民不聊生之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叔宝转到齐郡通守张须陀帐下,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
历史上的所谓农民起义,少有军纪严明、爱民如子,多的是烧杀抢掠、蹂躏百姓,所以,农民起义以失败而告终毫不稀奇,
秦叔宝充当刽子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张须陀进攻卢明月的起义军,当时,秦叔宝的年龄不会超过十七岁。
张须陀手下只有一万多人,而起义部队有十余万人,双方相持了十几天后,张须陀的部队粮食将尽,战况却不见起色,爱兵如子的张须陀征求众人的意见,“敌人看见我们撤兵,一定倾巢出动,
全力追赶,他们的大营必定空虚,此时用一千人偷袭敌人的营地,必然成功,但这项计谋是兵行险招,十分危险,哪位将军愿意担此重任”,
大家面面相觑,无人敢应,只有秦叔宝和罗士信自告奋勇,上前接令,当时的罗士信大概只有十五岁,少年英雄,联手出击,正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年龄。张须陀按计行事,弃营撤退,秦叔宝、
罗士信分别带领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丛中,等待时机。卢明月果然率众追赶张须陀,秦叔宝、罗士信带着伏兵直扑义军营寨,对方营门紧闭,
秦叔宝和罗士信攀栅而上,敌人刀枪齐下,二人用佩刀格挡,翻越栅栏,一跃而下,他们手起刀落,很快就解决了数十人,然后打开营门,让隋军进入,
跟着四处纵火,焚烧了义军三十多个营栅,烈焰冲天,映红了整个天空,卢明月心知不妙,赶紧回救,却为时已晚,张须陀回军冲杀,
斩敌无数,激战之下,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其余的全部作了隋军的俘虏,经此一战,秦叔宝名扬四海,声震天下。
接着,秦叔宝跟随张须陀平定其他义军,屡建战功,在与孙宣雅对决的海曲之战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跃上城楼,打败了孙宣雅,被隋朝授予建节尉一职,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叔宝的第一个官职。无奈天下形势已经不可收拾,义军散而复聚,越杀越多。
注定了大隋忠臣张须陀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张须陀与瓦岗军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决战。隋军中了埋伏,
被李密的义军团团围住。张须陀本来已经冲出了包围圈,眼见部下无法突围,于是返身去救,在千军万马之中四进四出,终于力竭战死,以身殉国。有人把张须陀称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说他满手血腥,
对照历史,他实在是个大好男人。其英勇壮烈、忠贞不屈让人潸然泪下、深受感动。史料上记载,张须陀死后,手下号泣数日,悲不自胜,这中间,
不知有没有被张须陀带上历史舞台的秦叔宝,战后,秦叔宝率领残兵投靠了隋将裴仁基,听从裴仁基的指挥与调遣。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裴仁基与瓦岗军作战不利,索性投降了瓦岗军,这样,秦叔宝就成了瓦岗军李密手下的将领。
李密家世高贵。世代都是显宦,却不是人们想象当中眼高手低的贵公子,唐人的史料中记载。他曾与翟让比试箭法,以此来决定谁当瓦岗军的大当家。比试的办法是。在箭靶上写一个王字,
王字中间一横和一竖的交叉dian就是靶心。谁射中了靶心就是赢家,王伯当特意将笔画写得很细,增加比试的难度。李密不慌不忙地拿起弓箭,立马射中了靶心,
坐上了瓦岗军大当家的位置。李密对秦叔宝和程知节十分看重,他挑选了八千名最勇猛的士兵组成“内军”,分为左右两军,由秦叔宝和程知节分别统领,主要任务是充当李密的亲卫队,李密曾夸下海口,
“我这八千人可当百万大军”,在李密的眼中,秦叔宝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