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没有被立传,虽然没有耀眼的功绩!但是,够了,仅凭这一句话,仅凭这一思想,任雅相,您仍然可以青史留名——在我们后人心里!第二位,夫馀道行军总管、鸿胪卿萧嗣业。此人不简单,出身好,口才佳!萧嗣业,**,祖父为凌烟阁二十四攻城之一、宋国公萧瑀。少年时曾在突厥待过近20年,对边境民族事务比较熟悉。

    公元646年,李世勣平定薛延陀,薛延陀可汗咄摩支率残部逃脱,李世勣派时为通事舍人的萧嗣业前去劝降。萧嗣业是怎么忽悠咄摩支的我不知道,我只在史籍上看到了他忽悠地结果“招慰部领,送于京师,碛北悉定”!

    真是厉害,一张嘴ding的上千军万马,一张嘴就平定了整个碛北(大漠以北地区,泛指薛延陀等北方民族区域)!军事方面,萧嗣业还有过一次经历,公元657年,与任雅相一起跟随苏定方讨伐西突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苏定方击败突厥之后,萧嗣业带队去追击了一下!第三位,左骁卫将军、白州刺史庞孝泰白州,今广西博白县,真真正正的岭南之地!

    庞孝泰在此次征战中的表现绝对可以史上立传,进不了正传,也完全可以进得了ap;ap;;忠义传ap;ap;;,可惜,我翻遍了《新唐书》也没有他的信息。我总是想不明白,大唐无将无兵可用了么?竟从万里之外的白州调来庞孝泰,而且带来的都是地道的5000广西兵。广西兵的战斗力历来是中国最强,可现在是出征高句丽,气候、饮食、习惯等等各个方面都难以适应!

    最后说一下,此次出征,庞孝泰大人还带上了他的13个儿子,一起来为国家效力!认识完以上三位总管大人。大家可能心头就笼罩起阴影了,这都怎么安排的啊?就调整成这样了:不是没带过兵的(任雅相与萧嗣业)。就是用兵欠佳的(庞孝泰及5000广西兵)。

    这还没开始打,似乎就看到结果了!不过。诸君放心,还有两位高手——契苾何力与苏定方!把独耳将军派上场,看得出来高宗李治是志在必胜!把灭国专家派上场,看得出来高宗李治是志在必得!

    雄赳赳!气昂昂!我本想直接跳过去,进入战场,但是有个问题连自己也说服不了,如果不分析一下,总感觉缺dian什么!什么问题呢?就是高宗为何在临战前进行人事调整。前面介绍过各位总管大人的基本信息,其他几位如任雅相之辈。军事能力也就那样儿,调或不调,对战争影响不大,关键是契苾何力与苏定方两位总管大人的调整。

    契苾何力总管,由浿江道调到辽东道!苏定方总管,由辽东道调到平壤道!浿江,是今天流经北朝鲜的大同江;平壤,是今鲜的平壤;辽东,是今天的辽宁省;根据地理位置。可以得知,进军浿江与平壤

    走的是海路;进军辽东,走的是陆路;简单dian说,就是把契苾何力由海路总管调整为陆路总管。走太宗首征高句丽时的路线;把苏定方由陆路总管调整为海路总管,渡黄海,进入浿江流域。直捣平壤!

    这个解释就说的过去了,毕竟契苾何力曾更随太宗李世民参加过15年前的首征高句丽。对辽东方面比较了解。而苏定方,去年率海路水师渡黄海。经白江,直捣泗沘!这样的安排,对于两位总管来说,也是各尽其能吧!

    他们两位将不负众望,率军横扫一切敢于阻挡的高句丽军队!注意:是他们“两位”!不是他们“全部”!好了,简单分析完人事调整的原因,我们就回到高句丽前线吧。大军已经出发了!从各位总管的行军路线,我们能够看的出来,大唐对高句丽的战略与去年灭百济的战略如出一辙——分进合击,水陆并进,兵临都城!

    所以,对于高句丽而言,其防御要dian有二:陆路防御天险为鸭绿江;海路防御要dian为浿江!只要派重兵扼守此两条天然河流,将大唐陆路大军阻挡于鸭绿江以北,将大唐海路大局阻挡于浿江入海口之外,黄海之内!则平壤无忧!

    公元661年7月苏定方率部抵达浿江(今朝鲜大同江),浿江战略位置极为重要,高句丽都城平壤就位于浿江下游!浿江绕平壤城而过,为其水路要冲!看样子大唐的蘑菇战术把高句丽折腾地远比史料记载的还严重。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浿江,面对唐军,竟然不堪一击!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苏定方破高丽于浿江,屡战皆捷,遂围平壤城。”

    这是平壤道的苏大总管开门红了!辽东道的何力大总管呢?只要能够突破鸭绿天险,与苏定方会师于平壤城下,高句丽指日可下!公元661年9月契苾何力率部抵达鸭绿江。渊盖苏文极为重视鸭绿江的防守,他知道,大唐水师即使进入浿江,若无陆路大军配合,也不会产生致命伤。毕竟,水师一无根据地,二苦于后援不畅,只要坚守不出,大唐水师自退!

    但是陆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只要唐军能够一路过关斩将,兵临平壤,那恐怕是赶都赶不走的了。所以,他暂时将防御重心放在了鸭绿天险!

    渊盖苏文下了血本:由其长子渊盖男生亲率精兵数万防守鸭绿江!关键词:亲子!精兵!数万!渊盖苏文决心将唐军阻挡在鸭绿江之北!渊盖男生成功了,一边是大河屏障,一边是数万精兵,史载:“(大唐)诸军不得度(渡鸭绿江)。”

    那个年代没有天气预报是很要命的,因为没有天气预报,高延寿的十五万大军被龙门农夫薛仁贵折磨地生不如死;同样,没有天气预报,渊盖男生的数万精兵即将面临灭ding之灾!

    “诸军不得度”?那是因为契苾何力没有来。大军正在鸭绿江边徘徊无措时,契苾何力率军也到了,他到的时机比较好,正赶上“冰大合”——江面结冰了!

    契苾何力率军直接履冰过河。或许是出于高句丽“精兵”的意料之外,或许是高句丽兵听说过这个契苾何力曾以800骑击溃过万余高句丽援军。

    当高句丽士兵被唐军的战鼓声吵醒时,看到了正在渡河的唐军。此时此刻,高句丽军没有想到“击敌于半渡”,而是转身就跑(各种史料都没有留下此时双方有交战的记录)。

    过河了,一马平川的,跑起来方便你,当然,追起来也方便!史载“高丽大溃,追奔数十里,斩首三万级,馀众悉降。”——《资治通鉴》《三国本纪》也坦然地记载:“我军溃奔,何力追数十里,杀三万人,馀众悉降。”真是没法看,不精彩!

    没劲头!渊盖男生第一次与唐军打交道,就落了个“仅以身免”的下场,一路狂奔,丢人现眼地从鸭绿江跑回平壤了。他自己并没有料到,五年之后,他将重新走上这条路,不过,不再是丢人现眼,而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平壤!

    好了,五年后的事情就等五年后再说吧。看看眼下!鸭绿江已克,前方一路无阻,唐军加快了向平壤的行军速度,他们要赶去跟苏定方会合!一起合围平壤!平壤危矣!

    渊盖苏文雄起各路唐军在几位总管的带领下,日夜兼程,向平壤开去。历经浿江、鸭绿江之战后,渊盖苏文又用出了他的“王八战法”,全部龟缩不出。唐军一路无阻,前方就是平壤!形势一片大好!世事却难料!公元660年10月,回纥与同罗、仆固犯边。

    回纥、同罗、仆固大致位于今天蒙古国的范围,其中回纥势力最大,基本为原来薛延陀的地盘;同罗、仆固族,跟我们的独耳将军契苾何力所在的契苾族一样,都是铁勒族的分部,这三个势力所据的地域广阔,实力强大,骚扰了中原宗主国很长一段时间。

    其中回纥直到约200年之后才完全灭亡,寿命比大唐还要久远;好了,以后在《大唐征战天下》时再详细介绍北部各族势力吧。这里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当时大唐北部的势力远比高句丽的威胁大、恩怨纠葛深。(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征战天下】() 
高句丽面对我大唐,能够做的就是防守,不足为患,可以随时来收拾;而回纥却是来犯!不作为是不行的!于是高宗李治火速从平壤前线将契苾何力与萧嗣业两路大军调回,与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作物为将军薛仁贵等人前去迎敌反击!为何将契苾何力与萧嗣业调回呢?

    前面介绍契苾何力时说过,何力为铁勒族,与回纥、同罗、仆固同为一族,知己知彼,还有老相识,打起来也顺手!萧嗣业呢,15年前随李世勣平定薛延陀(也是铁勒族),对大漠环境及敌情也比较熟悉,用起来也顺手!于是,在高句丽战场上,除了苏定方外,陆路大军就剩下任雅相、庞孝泰等总管各部了,其实还有一个人——当初攻克沙卑城的程名振。∮∮dian∮小∮说,。。o

    但是史料上没有留下程名振在此次战役中的任何资料,连名字也没有出现过,说明程名振根本没有像样的战斗或者斩获!我不想、也不会、更不敢杜撰历史!没有就是没有!那我们就把目光集中在苏定方、任雅相、庞孝泰三路军身上吧。

    先看任雅相,“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二月,甲戌,浿江道大总管任雅相薨于军”任雅相病死了!为将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为忠也!再看庞孝泰!上节中我说过,庞孝泰应该立传,至少是进入忠义传(所谓忠义传,就是功绩不多不足以成传,但为国捐躯且壮烈者的专属传记)。

    庞孝泰,史料上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唐高祖李渊时“武德六年(公元6年),四月。南州刺史庞孝泰反,陷南越州”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直到39年之后,现在领沃沮道行军总管!

    在没有标注出处的记载中,显示庞孝泰生于公元601年,不过也基本可信,庞孝泰现在已是花甲老将了!曾叛唐,今又为唐征战,说明他没有因为叛唐而遭受处分!接下来的表现,将证明,他在报答大唐。报答大唐的知遇之恩!庞孝泰带着5000广西兵来到了平壤近郊一个叫蛇水

    。(《三国史记》地理志中也未查到此处,无考)的地方!生于长于烟台的我,尚不习惯十月份的东北初冬!生于长于广西的唐兵,肯定更不习惯二月份的东北寒冬!庞孝泰带着5000子弟兵与高句丽军队遭遇了!高句丽军数量不详,但是应该比唐军多,面对战斗力远远在己方之上的唐军,要做到“围之”,恐怕至少是唐军的五倍以上。

    毕竟,当初在驻跸山。

    15万大军被3万唐军一举击溃的惨象肯定还在高句丽士兵的脑中记忆犹新!

    5000唐军被包围了,水土不服,敌众我寡。胜负已分!属下将领主张马上突围,与友军会合。伺机而动!庞孝泰肯定回想到了39年前,大唐对他的知遇之恩,叛而无责。且委以重任!

    庞孝泰说出了他不愿意突围的原因:“我服侍大唐两代(疑有误,实为三代。高祖、太宗、高宗),过(有过错。即为叛唐之举)蒙恩遇,高丽不灭,吾必不还!”接着,这位知恩的总管大人又说道:“率乡里子弟五千余人,今并尽死,岂一身自求生邪!”庞孝泰率军冲向了蜂拥而至的高句丽军队。

    史载“举军没,与其子十三人,皆战死!”虽然战败,但我是血洒疆场,以身报国!我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了这个盛世帝国给我的恩遇!伟大的朝鲜民族英雄渊盖苏文总算闪亮地亲自挥了一刀,取得了史上第一次对大唐军队的完胜!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战,苏定方!陆路大军相继撤回,苏定方则继续围困平壤!失去陆军支援的苏定方开始出现粮草不济的问题,唐军战斗力再强那也不是神,是人!

    是人总得吃饭,是马总得吃草!平壤作为高句丽的国都,自然是易守难攻,只能长期围困,迫使其投降。所以,后勤补给的问题成为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今,二月的平壤,气温平均为零下8度。

    抛去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1400年前平壤的气温至少也在零下10度。浿江大概是上冻了,所以靠水陆运粮就不太现实。不担心,我大唐在朝鲜半岛上还有个“小兄弟”——新罗!大唐当即令新罗火速往平壤前线运送粮草。

    此时的新罗对大唐那是言听计从,俯首听命!(注意,是“此时”)接到命令后,新罗王金法敏相当重视,并即刻执行,准备了2000多车,派亲信大将军金庾信等亲自护送到平壤。如果这一幕能够延续下去,苏定方必定能够一举灭亡高句丽,从而打破由其自己保持的“前后灭三国”的纪录!

    无奈,这个新罗小兄弟,办事的决心是有的,但是办事的能力是怀疑的!作为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按理对朝鲜半岛的地理、气温等状况比较熟悉,但是,在此次运送粮草时,却出现了“(运粮)人马多冻死”的情况!

    ——哎,这组织能力!怪不得总是被人欺负,被人打得狼狈不堪!怨谁?新罗我们就甭抱太大希望了!天不灭高句丽!今年的冬天格外冷,连新罗人马都“多冻死”了,那我们宝贵的大唐士兵怎能冤死在暴风雪中呢。于是,无奈的苏定方撤围而回了!

    苏定方无须遗憾!他的记录仍将成为世界记录,无人可破,包括他自己在内!高句丽又侥幸躲过了一劫!不过,不用开心,也没活多长!仅仅六年而已!是我的,跑都跑不掉!是我的,躲都躲不掉!我大唐还会回来的!再回首时,你高句丽将只能存在于史册上了

    兄弟阋于墙公元666年,渊盖苏文死了!自古有盖棺定论之说,渊盖苏文的一生算是悲催的一生!他在朝鲜历史上留下的光辉事迹主要有两个。一是残暴弑君,残暴到什么程度呢?

    将高句丽王高建武杀死后。竟残忍地分尸,并将碎尸弃于沟中;这第二个事迹呢。就有dian说头了。第二个事迹就是成功抵御了大唐要灭亡高句丽的企图。写了以上那么多,大家也看出来了,唐之所以两征高句丽失败的原因,实在是没渊盖苏文什么事儿。

    首征高句丽,如果说有功劳,是人安市城主的功劳;再征高句丽,唐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兵临平壤,若非天降大雪,气温极低。恐怕直接就亡了。由渊盖苏文亲自指挥的战役,见于史册的也就是蛇水之战,全歼了庞孝泰水土不服的5000广西兵!

    渊盖苏文,你说他不懂军事,有dian冤枉他,毕竟他创造了一套高句丽运用地行云流水的“王八战法”;你要说他懂军事,能打仗?唉……不可否认,渊盖苏文是个能人,否则不可能摄政24年而无恙!他是个能人。但是,仅仅是对自己人而言!用中国人的说法,他就是个“窝里横”的人!

    渊盖苏文总算死了,解脱了!不用再因大唐的骚扰而噩梦连连了!他解脱了。但他的后代、他的高句丽的故事还得进行下去!渊盖苏文有三个儿子,长子渊男生(即第2节中守鸭绿江的渊盖男生),次子渊男建。三子渊男产!他的这三个儿子,都比较有个性!长子渊男生。识时务!次子渊男建,有血性!三子渊男产。善投机!

    渊盖苏文死的时候,安排得挺好,长子渊男生继承大莫离支的职位,继续由他们渊氏摄政,掌控高句丽的实际统治大权。不过,安排归安排,但执行起来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什么情况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唐高祖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结果次子李世民不服,把李建成并兄弟李元吉杀了,是为“玄武门之变”!渊盖苏文的次子渊男建可能也知道这个“玄武门之变”,被人一忽悠,就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