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闩埽揖妥罚恢弊妨思甘铮妒滓磺Ф啵皇翘旌冢峙抡庑┎灰耐嬉舛芤恢弊废氯ィ≡换靼芎螅钍烂竦接世镂课屎瘟Γ⑶鬃愿瘟Φ纳丝谏弦『瘟φ卸氖焙颍释饫幢ǎ鹤サ搅舜聊愕男资郑咄徊ㄎ赐甏

第二百七十七章【征战天下】() 
好在张亮出发前李世民给他配了两个好副手右骁卫将军、平壤道行军总管程名振与副总管王文度,否则可能连这个不痛不痒额卑沙城也攻不下来。五月初二打下卑沙城之后,张亮分遣总管邱孝忠带了一支水师游弋在鸭绿江,去耀武扬威一番,水师主力则继续北进,目标:建安城。

    前面说过,高句丽守军几乎不会主动出击,机会很少,给了张俭一次;建安城的守兵不偏不袒的,张亮来了后,也给了张亮一次!张亮啊!情何以堪!算是荣幸还是侮辱!事情是这样的,还颇具点喜剧色彩。张亮统军登陆后,也到了建安城下。

    大军到达目的地后,首先要安营扎寨,这点张亮还是很清楚的,他安排的井井有条,扎寨嘛,得去砍伐树木,于是张亮就派兵到附近的山上砍树了,营里就留下总管张金树带了一部分人马担负警戒任务,然后自己就回帐篷里躺下休息了,毕竟舟车劳顿嘛,作为主帅,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建安城的守兵看到唐军都四下砍树去了,就趁张亮防备薄弱、立足未稳之际,冲出城门,直奔唐军营地而来。

    高句丽军的突然主动出击,出乎了唐军的意料之外!此时,营里没多少兵力,唐军大骇!几个腿脚快的赶紧跑到张亮帐篷里,告诉张亮:敌军突袭而来了!

    张亮这人,胆子很小,乍一听到这一消息,表现的很淡定!淡定?扯吧!是吓得!吓得全身僵硬,坐在床上两眼直视,嘴里也说不出话来了,像一尊雕像,!照理说。主帅都被吓得六神无主,那么没了主心骨的唐军应该很快就会被击败。

    可是,这些人慌乱之中竟然误以为张亮是勇敢非凡、临危不乱。顿时军心大稳,士气大增。直接冲出军营,把高句丽军给击退了!這……?只能說唐軍邭夂茫≌庖院螅呔淅鍪鼐凸晁醪怀隽耍凭谡庋礁鼋斓闹富酉拢补ゲ唤ィ托纬山鹤抛刺耍恢背中酱舜味鹘崾

    好了,以上就是南路军的概况。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啊!看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看出来了,张亮不是将帅之才,这点,李世民其实一直都知道,那么他为什么还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张亮呢?

    首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武将也就尉迟敬德、李靖、张亮、程知节、唐俭、李世勣六人了,前面说过。其中尉迟敬德、李靖、唐俭三人都60岁以上了,程知节要留守,李世勣要统帅陆军;所以。资格够老、能够镇得住场子的就李亮了,没得选!

    再者,张亮虽不是将帅之才,但是为人善于从细微处发现端倪、有先见之明,更重要的是这人胆小,胆小有时候不是坏事,能够让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戒,而且行事会极为谨慎,让这种人带兵。即使不胜,也不会有败!最後。張亮雖然不是個良將,卻是個忠將。如果洠в兴赡芾钍烂褚不畈坏叫溟T之變。这里还有个人要特别提出一下,程名振!

    程名振在这次东征高句丽之后,几乎也没他什么事儿了,但是不要急,他虽然没事了,他却给大唐生了个好儿子——突厥克星:程务挺!这程务挺是个蛮悲剧的人物,克了一辈子突厥,最后却死在了大唐手上!唉!命也?以后再说吧!赶紧回到安市城前线吧,那裡將有一場好戲和一場分歧!好戲很過癮!分歧很嚴重!

    戲

    连经盖牟、辽东、白岩、驻跸之战后,高句丽真真正正领教了唐军的攻城、野战的能力,也见识了大唐军事将领的霸道之气。

    彻底放弃了出城野战的想法,一心一意据城自守了。唐军照单全收,平时的巡逻警戒工作也基本停下了,没战事时,士兵们还可以三三两两、甚至独自一个人到周围去逛逛,那个年代,应该也没啥好逛的,无非就是在附近散散步,完全没当自己是在别国境内,而且还是来打人家的。这其中,有一个人最具代表性——当今圣上李世民,李世民甚至下令,大军营地不但不用修筑防御工事,斥候探马等人也不用出去了。

    这也太轻敌了吧,这不,总算出事了!高句丽出动了!高句丽军队虽然不敢出城作战,但是间谍斥候等人渊盖苏文还是要派出来的,毕竟多获取点唐军的情报总是管用的。

    於是,就有一个高句丽的间谍史上留名了,此人叫高竹离。渊盖苏文如果知道,他的这一举动(派间谍)将会给他带来莫大的羞辱,想必打死他也不会这样做!课外扩展知识:古代间谍也是个统称,总共有五种,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具体是根据间谍的身份和任务来区分的。其实不管什么间,最终任务都是搜集情报。这个高竹离是个生间,什么是生间呢?

    就是行军打仗时,到敌方军营刺探情报的。这岗位对人员的选拔标准蛮有意思,不差这点时间,我给大家讲讲吧,算是普及下知识:标准一,要求看起来很傻、很愚;标准二,长相得丑,越丑越好;标准三,不爱闲扯淡瞎聊天;标准四,能吃苦耐劳!我对着镜子看了看,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你呢?

    高竹离是个很敬业的间谍,在15万人都被击败的情况下,一个人日夜兼程、食不果腹地直奔唐军营地方向去了,不巧的是,路上碰到了没事出来瞎逛的唐军斥候,斥候的眼力很是厉害,看破了他的身份,毕竟,现在百里之内“无复人烟”,你却逆势北上,“此人必有蹊跷!”(李元芳语录),于是斥候把他五花大绑直接送到李世民那里。

    这个时候还敢来刺探情报?李世民挺佩服他的,让人给他松绑了。李世民没有审问高竹离都刺探到什么情报了,却关心的问:怎么瘦成这样儿?高竹离:着急赶路,好几天都没吃东西了。李世民马上吩咐人给他拿来了食物。

    等他吃完了,李世民:你身为间谍,要及时回去复命。你就告诉渊盖苏文,以后想知道我军情报,直接派人来问我就得了。不要再偷偷摸摸地派间谍了,你们太辛苦了。高竹离惊讶了。带着感激之心转身就走。

    刚迈出一只脚。听到身后李世民又说道:等等!“莫不是反悔了?”高竹离的心突然就乱了。“给他拿一双鞋子!”看到高竹离竟然赤着脚,李世民吩咐道。这!就是大唐皇帝!这!就是李世民!渊盖苏文,你感到耻辱了吗?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对了。如果你没感觉到,那也对了。

    因为,你是高句丽人,很正常!分歧此次东征高句丽最后一个边防重镇安市已经**裸地呈现在唐军面前。大家不要嫌我啰嗦,之所以一再强调安市。因为这座城池很不一般!不一般在什么地方,这座城池不但接下来要承受唐军的进攻,以前也承受过自己人的攻击。事情是这样子的:三年前,渊盖苏文弑杀高建武,打压异己,夺取高句丽大权,要求各地耨萨、城主都承认他的大莫离支的地位。

    但是安市城主却不买他的账,拒绝承认渊盖苏文。渊盖苏文就亲自带兵来到安市,想一举攻克安市,以武力使安市城主屈服。结果呢。渊盖苏文愣是打不下来,就做了个顺水人情,继续任命他为安市城主。(安市城主的名字各种史料都没有记录下来。倒是在野史和后人的小说中,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什么杨万春的。

    这里呢,我们还是按照历史来吧,就简称其为城主,大家知道城主说的是这个安市城的就可以了。)这都自己人,知根知底的,也打不下来,说明这个城主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一句话。安市城不好打。不好打,不代表打不下来。只要假以时日,以唐军的攻城能力。也不在话下。但是大唐此次是出国作战,兵法云:兵贵速不贵久。久了,后勤吃不消。

    这个情况李世民很清楚。早在白岩城投降之后,就唐军的下一步走向,李世民和李世勣就有过一次短暫的交流,那次交流中,李世民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开放的思路,可惜,被身为行军大总管的李世勣给否决了。

    李世民的思路说简单点就是1300年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采用的“蛙跳战术”:越过重兵设防、难以速克的安市,直接攻击建安。但李世勣不同意,他是有原因的,当时唐军的粮草都囤积在辽东,如果直接越过安市,那唐军的后勤线将会受到威胁。

    李世民是个相对民主的皇帝,善于倾听臣下的意见,他同意了,毕竟,大军的主帅是李世勣,可惜,李世勣的真正原因另有其他,作为武将,他不敢说也不能说,放心,后面会有人帮他说出来。唐军错失了第一次兵临平壤、消灭高句丽的机会,可见,民主在有些时候还是不如**的。

    还好的是,唐军还有第二次大好机会,希望他们能够把握住!于是,唐军就按照李世勣的思路,开始攻打安市,抛石机、撞车、云梯等等都用上了,打了几天,除了把人城墙给砸的一片乌烟瘴气之外,没有任何进展。李世民马上召集了一次所有将领都参加的会议,继续商讨对策。

    决定高句丽命运的时候到了。任职原高句丽耨萨时的高延寿和高惠真军事能力一塌糊涂,但是投靠大唐之后,却展现出了其超前的思维,他们两个人的思路和李世民的类同:放弃安市,直接攻击乌骨城,乌骨城城主老弱无能,朝夕可下,而且粮草不用担心,从乌骨城到平壤之间有很多小城,这些小城有一个共同特点兵少粮多易于攻克,可以以战养战!大部分人都赞成这个策略!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驻跸山一战,15万大军毁于一旦,高句丽举国心慌,这个时候,唐军不必再重视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应该趁此势深入敌境,直趋鸭绿江;建安城下的张亮可以统帅水师,渡海到鸭绿江接应陆军并负责后勤补给。两路大军,水陆配合,平壤可指日而下!多数人都赞成这个计划,唐军第二次兵临平壤的机会来了。

    可惜,有一个人反对,此人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皇帝的小舅子、太子太师、司徒、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就说了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是任何人都不敢反对且全体赞成的:“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檄幸。”

    长孙无忌到底是个文臣,对于战事,眼光很短浅,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奔袭平壤的计划可以派遣一二将军,而皇帝坐镇后方即可!无怪乎一年前,商讨出兵高句丽之际,李世民当着群臣的面对长孙无忌做了一个简短的评价,评价里有一句话“而总兵攻占,非其所长”。如果知道任用长孙无忌为随军侍中就是这个结果,我想,李世民当初无论如何也不会选他。

    李世民的弱点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流传百世,我们要知道,他也是个人,也有弱点,个人分析,他最大的弱点来自于“面子”。

    面子,误了很多事!想要知道自己是如何被历史书写的,就要看起居注;想要树立自己是很善于虚心纳谏的,听从了魏征,没有出兵薛延陀,导致今天养虎为患;……今天,又一次错误地服从民主,导致唐军错失了第二次机会。

    接下來,就簡單了,唐軍在李世勣、李道宗等人的統領下,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地攻城。

    你用拋石機把城牆砸壞了,守軍就用木柵堵上;你筑土為山想爬上牆頭,守軍就把山給奪下來……打着打着,秋天来了,草枯水冻的,粮草也有点跟不上了,现在再采取“蛙跳战术”也晚了,无论你打还是不打,高句丽就在这里,不离不弃!一口吃不完,没事,可以分几次吃嘛,煮熟的鸭子还能飞了不成?(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征战天下】() 
自此,苏定方完成了史上前所未有的“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伟大壮举!无人能够超越!苏定方可以回国庆功受赏,可是,留守百济的唐军日子可不是很好过,不但不好过,还过得很艰难!

    百济已亡,但是有个问题还没弄清楚,大家可能没在意,但是我还是要点出来。这个问题就是‘百济亡国之时的太子究竟是扶余孝还是扶余隆’。

    既然我想用心写,大家捧场用心看,我们就尽量不要留疑问吧。在国内外史料中,百济末代太子到底是谁,史籍上记载有出入,即使同一本史籍,前后也有出入,将我弄迷惑了。之所以在上一篇正文中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出于担心把大家搞混淆的担心。

    那就这样,我在这里谨将各种史料中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记载全部拿出来,大家一起分析!1这个问题呢,我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过(其实也没什么角度,因为很乱),但最终分析不出来,或许可能只是金富轼一个人记载的失误吧。

    虽然我不能确定他们到底哪个是太子,但是他们现在的身份我们却可以明确——都是大唐的战俘,扶余孝在此以后几乎没有什么记载了。而扶余隆在664年,百济遗臣的复国运动失败后,被唐高宗李治任命为熊津都督府都督。

    继续治理他的百济故地,虽然他最终没敢去上任!好了,国家都亡了,再争谁是太子也没什么意义了,我们就此切入正题吧。这次我们的目光要远点了,直接落在倭国!

    倭国出场公元660年9月,倭国。都城大和州(新旧唐书中都没有明确点名倭国的都城在什么位置,但据记载,倭国先以筑紫城为政治中心。后徙治大和州。)

    一个人匆匆走向王宫,向时任倭王的齐明天皇呈上了一份奏章。来人为原百济二品达率沙弥觉从,奏章全文为:“今年七月,新罗恃力作势,不亲于邻,引构唐人,倾覆百济!君臣总俘,略无嚼类(‘不留活口’之意)!

    于是,西部恩率(百济三品官员)鬼室福信赫然发愤。据任射岐山(倭国称呼任存城为任射岐山),达率(百济二品官员)余自进据中路九麻怒利城,各营一所,诱聚散卒,兵尽前役,故以棓(bang聚集聚拢之意)战,新罗军破,百济夺其兵,继而百济兵蕃锐,唐不敢入。福信等遂鸠集(意为‘聚集’)同国,共保王城,国人尊曰‘佐平福信。佐平自进!’唯福信起神武之权,兴既忘之国。”

    这份奏章就我就不细细翻译了,大意就是新罗联合大唐灭了百济,而百济残余势力在各地继续召集人马反对大唐,并击败新罗和大唐的讨伐军队云云。按中国人的说法,这份是一份喜报!为什么要送到倭国来呢?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很快就有答案了!公元660年10月,又一个来自百济的佐平贵智来到倭国,这次来者没有绕弯子,直接跟倭国的齐明天皇说:“唐人率我蟊贼。来荡摇我疆场,覆我社稷。俘我君臣。

    而百济国遥赖天皇护念,更(再次)鸠集以成邦。方今谨愿,迎百济国遣侍***王子丰璋(在倭国为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将为国主!”现在明白了吧,这是百济遗臣前来搬救兵了。并希望把在倭国作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带回去,以扶余丰之名义召集百济残余势力,以图复国!

    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百济王已降,百济国已亡,唐军主力已经回国。这中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百济的使者怎么跑到倭国去了?福信是谁?扶余丰是谁?百济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