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牵钊竦奶凭馐本窕婪ⅰR丫戳耸炝耍孟裱拇蛞徽塘恕

    六万大军围着盖牟城,顶着头顶不断射来的箭弩,不停地冲锋、爬墙……这是走出国门的第一战!必须要胜!我相信,这是上到李世勣,下到普通士兵共有的一个信念!毕竟,为了你们,我们吃了这么多苦——长途跋涉,顶风冒雪,履冰渡河!

    而城内的高丽兵,也一次次地抵挡着唐军的冲锋,我相信,他们虽然有所畏惧,但是他们肯定不会胆怯。因为,他们经历过来自中原的百万大军的攻城,他们最终挺过来了,在他们眼里,城墙下的士兵,除了旗帜与隋时的不一样,其他的都一样!

    但是,唐军志在必得!在经过了11天的苦战之后,唐军终于攻克了盖牟城。“得户二万,粮十万石”。在攻克盖牟城之后,没过几天,李世勣就统军南下,进军至辽东城。在这里,他将和李世民会师,合兵一处!

    历史的谜团!我查阅了包括《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史记》等一系列资料,都没有查到在这次战役中,关于玄菟城和新城两座城池到底有没有被攻克的记载,但是两座城池内的高丽守兵面对唐军的压境,都龟缩城内,不敢出击的记载却很清晰!玄菟城有没有被唐军攻克呢?

    在《资治通鉴唐纪十四》中有记载:“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说明玄菟除了盖牟城,玄菟城也被唐军攻克了。在随后的辽东之役中,《新唐书》和《旧唐书》有记载“高丽发新城、国内城四万救辽东”。《三国史记卷二十一高句丽九宝藏王四年》也有记载:“王发新城国内城步骑四万,救辽东”。

    说明,新城在这次战役中并没有被攻克,而且还保存了相当强的兵力!现在就产生了疑问: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玄菟、新城、盖牟城三座城市都在今天辽宁抚顺附近,也就是说三城距离不远,那李世勣为什么只攻克了盖牟城和玄菟城就挥兵南下了呢?

    在屁股后面留一颗定时炸弹?岂不是很危险?史料没有给我们留下一点痕迹!那只能由我们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查找真相了!疑问1:为何三座城池只攻克盖牟城和玄菟城。独独留下新城?疑问2:为何在攻克盖牟城和玄菟城之后,李世勣不是选择继续东进。而是掉头南下辽东?

    先来解答疑问2!线索1:张俭先生,还记得不?先遣军主帅、营州都督,他已经在我们视野里消失了五个月了,现在他总算出现了,他正在建安城下搞武装示威呢!线索2:这里我们需要张亮先生出场了,前面提到,由刑部尚书张亮统帅水师由莱州渡海直扑平壤?

    但是在张亮出发后,他并没有向平壤进军。而是直接北上,去了位于辽东半岛的卑沙城,并攻占了这座城池,然后在渤海继续北上,也到达了建安城!线索3:太宗李世民,他现在在哪里呢?李世民正在过那方圆二百多里的辽泽呢,他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也是辽东,他要和李世勣的先头部队会师!

    辽阳有个特点,离海不远了,不管是渤海还是黄海。也就是说。四路大军已经两两会合了,而且距离很近——军事术语叫做相互策应!相信分析道这里,大家应该也能明白了:李世勣之所以南下。张亮之所以北上,是为了水陆两支大军能够相互策应、相互配合,因为唐军的最终目的地是高丽的首都平壤!

    而平壤离黄海很近,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需要水陆协同作战!疑问2解决了,兵法上还有一招:叫做牵制!我大军南下,沿高丽西海岸向平壤推进,唐军的目的是尽快攻克其首都,俘获渊盖苏文。瓦解高丽的抵抗意志。

    但是高丽北部漫长的边境线上还有很多重兵把守,如果他们南下回援沿海重镇。那必将加大大唐进军的难度。如何让边境的重兵乖乖呆在原地不动呢?那就是在其边境线上攻克一两座城池,驻扎一支部队。派遣一名了解高丽的将领镇守。高丽兵善守不善攻,只要我防备得当,高丽军肯定攻不下来!两座城池吸引大批敌军!

    值!两座城池减轻我主力部队的压力!值!即使两座城池被攻克,以高丽兵的攻城能力,或许那时候平壤城头也已经换上了大唐的军旗了!损兵折将?不怕,值!总得有牺牲嘛!可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没事,你们猜,李世民派的谁去守备盖牟城?

    我们的老朋友——韦挺!让一个戴罪之身去守战略作用如此重大的城市,看来,李世民压根儿就瞧不起高丽军,更是在侮辱渊盖苏文的智商!相信在狱中接到调令的韦挺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恢复自由身了,而且还是一城之守备司令!

    忧的是,自己将承受高丽军不断的攻击骚扰!不过,韦挺,你并不孤单,因为皇帝已经下诏让契丹、奚等部落也分道出兵高句丽北部,以减轻韦挺的压力。

    好了,让韦挺去自求多福吧。

    我们回到正题!现在疑问1相信诸位也清楚了吧,如果还是想不通,就想想为什么**后来没有派兵去解放一个近在咫尺的小小金门岛!好!疑问解决了!这只是我个人从当时唐军的行军路线及作战方向方面,结合史料做出的分析,如果诸位有什么新的思路,可以拿出来,我们一起分析!争取还原1400年前,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这场大战的真实面貌!分析了这么久,李世勣的大军也已经抵达辽东城下了!那我们把目光聚集过来吧,这里的场面将更加精彩!

    兵临辽东!公元645年5月!李世勣、李道宗率军已经抵达辽东城下,皇帝亲自统帅的大军还没有到,以目前手上的兵力还不足以攻克城墙。部队安营扎寨之后,李世勣开始给各军下达任务:行军副大总管李道宗、行军总管张君乂等负责警戒,阻击可能随时出现的高丽援军。

    经侦知,高丽的大批援军已经出发了,具体数目不详,行军时间不详!余下部队由我指挥,负责警戒城内高丽军的动向,防止城内敌军与援军内外夹击!无作战任务时,各部除留一部分人马担负警戒任务外,其余人马全部给我去扛沙袋!扛沙袋?没听错吧?

    当士兵们来到城外的壕沟前,他们确信了自己没有听错,壕沟太宽太深了,架桥是不可能了,城内守兵肯定也不允许,那只好用沙袋来把它填平。李道宗比较轻松!他不需要扛沙袋,毕竟得留一部分人马担负警戒嘛。

    他带着四千骑兵就在营地周围晃悠,没事时,还来到工地上给士兵们打打气!看似很轻松!这边正在热火朝天的扛沙袋。那边李世民已经到辽泽了。

    意外收获李世民亲率六军,从北平直行军至怀远镇。大军出发前,一个来自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的人来到了军营,要求参军,此人一副农民打扮,三十岁上下,臂力惊人。虢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张士贵接见了这个人,觉得现在东征高丽,朝廷正是用人之时,就把他留下了。

    当时的张士贵不知道,这个农夫,以后的功名绝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他的大名,将流传千古,直到现在,名声完全不比当朝圣上李世民低!这位农夫,还将成为诸多电视剧的原型!这一点,恐怕他自己也未曾料到!

    在这次高丽战争中,他不但会大出风头,而且还安慰了李世民略微失望的心!无边辽泽!怀远镇,位于辽泽的西部边缘,李世民已经率军到达这里了。前面就是方圆二百多里的辽泽了。辽泽!我李世民来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五章【征战天下】() 
几十年过去了,吞噬了无数隋朝将士的泥淖上,至今仍漂浮着累累白骨,遍布原野!先辈们!无论后世如何评论你们,你们终究只是芸芸苍生中的普通一员!无论你们是否出师有名,你们终究跟我是同一个目的!

    无论胜败,你们终究是我华夏子弟!入土为安!身后大事!对于你们个人,你们承受了太多,也付出了太多,我不能让你们暴尸荒野!心情沉重的李世民下了一道诏书:“……隋师渡辽时非天赞,从军士卒,骸骨相望,遍于原野,良可哀叹。掩骼之义,诚为先典,其令并收瘗(yi之。”安息吧!将士们!你们未竞的事业将由我来完成!安息吧!孤魂们!你们的仇苦将由我来抚平!

    继续前进!五月初三李世民命将作大匠阎立德在沼泽地上造一条路出来!阎立德跟李世勣想到一块儿去了——扛沙袋!这下,皇帝的六军也变成了民工,开始在无边的沼泽上铺土垫路!五月初五李世民统帅大军进入辽泽!

    沿路继续收瘞前隋将士的遗骸!五月初十李世民统帅大军穿越辽泽,来到辽河边!架桥!过河!全军过河之后,李世民下令把桥拆毁!相对前隋将士来说,我们除了优秀的将领,善战的士兵,我们还更需要士气!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有必胜的信心,不能有侥幸心理!放心吧!我威武的大唐将士们!我李世民跟你们一起!不离不弃!前方就是辽东城了,

    李世民将大军安扎在辽东城西南方向的马首山(今辽阳首山)!扎营之后,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带着几百个骑兵来到前线,就在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厮杀!

    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两天前。李道宗跟平常一样,带着四千骑兵在辽东城下巡逻警戒。斥候来报:高丽援军来了!

    得知唐军已经挥兵南下辽东城之后,渊盖苏文立刻做出反应:从新城、国内城(鸭绿江边、今辽宁集安市附近)调集四万步骑。驰援辽东!来自国内城的援军行进速度很快,在十天左右时间。长途急行军1300多里,在四月初八与来自新城的援军同时抵达辽东城外,两军合兵一处!

    声势颇大!李世勣即刻召开军事会议!通报敌情!乍一听到此消息,将领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大部分将领的意见是加固军营防御设施,并在营地外围挖掘壕沟,等皇帝亲自统帅的大军也到来后,再与高丽开战!

    毕竟他们是有道理的。李世勣出国时,就带了六万人马,玄菟、盖牟城被攻克之后,一部分兵力被留下就地驻守;还要留一部分军队看住城内,防止城内的敌军出城与援军内外夹击!现在的形势是敌众我寡,腹背守敌!不能开战!但李道宗坚决不同意!他驳斥了防守派的消极观点!

    积极要求主动出击!他有信心,能够击退这支援军,即使只是不能全歼!我要拿出大唐的威风,把高丽军的士气给打压下去!十六年前,我曾以千骑击溃吐谷浑大军!九个月前。我曾率百骑深入高丽境内刺探地理情报,面对高丽重兵防守,如入无人之地!高丽援军的将领们!

    你们不会无聊!你们将很快见识到我李道宗的风采!我将给你们上一堂生动的野战课!李道宗仔细分析了敌情:唐军优势:以逸待劳——高丽援军远来疲顿!唐军劣势:兵力不足——但是优势和劣势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在某些情况下,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正因为我兵力不足,高丽援军必会产生轻敌心理!轻敌!兵家大忌矣!智勇兼备!名将也!李道宗与总管张君乂率所部冲向敌阵!但是,有一个人很不识时务,竟然冲在了领导前面——果毅都尉马文举!

    马文举,史料上就出现了两次,这是第二次。其人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仕途履历不详!但是这少有的一次出场机会,将让我们记住他!马文举大喝:“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策马直冲敌阵!史书记载:“所向皆靡”。

    有这号不要命的领导在前冲锋!唐军士气大振!李道宗与张君乂随后也冲进敌阵。两军随即混战在一起!唐军虽然士气高涨,但是架不住高丽方面人多。四千打四万?太瞧不起人了!厮杀了一会儿,高丽军从开始的混乱中镇定下来了。打来打去原来你就来了四千人啊!太欺负人了!

    高丽军慢慢稳住了阵脚,并开始反击!鏖战中,唐军的压力逐渐增大,有人开始撑不住了!最先撑不住的人竟然来自领导层,面对如洪水般涌来的敌军,行军总管张君乂怕了!人在恐惧时,会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情!

    张君乂把军法置之脑后!竟然开溜了,转身就跑!领导一跑,小兵们就乱套了,张君乂所部全部溃散而逃!正在敌阵中杀得天昏地暗的李道宗看到了这一幕!顿时感到血液凝固!——现在双方的体力都已经到了极限了,谁能支撑下去,谁就将取胜!这是一场耐力的比拼了!张君乂真该死!

    李道宗来不及去找张君乂,乱军中也不好找!千军万马中找一人不容易!但是找到他的帅旗不难!李道宗策马直奔张君乂的帅旗所在,扛起他的帅旗,截住溃兵,全部收拢一起。临阵重新组织了一支反击力量!

    临危不乱!名将也!李道宗疾驰上附近一块高地,登高望远,看到高丽军阵出现了混乱的迹象!正在此时!只要通知李世勣率后军再来一下,高丽援军必溃散而逃!但是战场上战机稍瞬即逝,如果等李世勣赶来,说不定那时高丽军已经再次稳住阵脚或者全身而退!机不可失!李道宗身边只有几十个护卫骑兵!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

    李道宗率领身边仅有的几十个骑兵,从高处以雷霆之势再次俯冲而下,在敌阵中左突右冲。无人可挡!正在这四万高丽援军被李道宗折磨地叫苦不迭的时候,李世勣统帅后军也到达了战场,看到李道宗已经把敌军搅得一片混乱!直接帅旗一指!挥军杀入!本来就已经吃不消的高丽援军。看到大批唐国生力军呼啸而至!心理彻底崩溃了!大败而逃!

    援军之危已解!战后,这次战役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江夏王李道宗得到了太宗的赏赐。果毅都尉马文举被临阵提拔为中郎将(至少升了两级),而临阵脱逃的张君乂呢,被斩了脑袋,以儆众军!

    站在辽东城头的高丽守兵眼睁睁看着己方四万大军被唐军一举击溃,他们见识到了唐军的野战能力。唐军很公平,为高丽援军上了一堂生动的野战课!他们不会偏心,他们为城内的守军也安排了一堂课——攻城战!火烧辽东城当李世民来到辽东城下时,看到的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人流攒动、尘土飞扬!每个士兵都成了苦力。汗流浃背地扛着沙袋往返于壕沟!他们知道,每扛一个沙袋,就能减少一点伤亡!高丽守兵也知道,壕沟里每多一个沙袋,他们就离危险更近一步!

    李世民被感动了!这些普通的士兵,或许没有很远大的理想,他们这么卖命地扛沙袋,只是为了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存活下来!但是,对李世民来说,如果没有他们。他什么也不是!什么也做不成!李世民放下皇帝的架子,策马加入到扛沙袋的队伍中。

    战斗打响后,能不能活命。或许我帮不了你们。我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有人扛的沙袋太重太吃力时,李世民就跑过去,帮他分担一部分!骑马送到壕沟里!随从的群臣看到这一幕,惊讶了!——皇帝大人竟然亲自搬沙袋!无需动员,呼啦啦,一群著紫袍红袍的大员们也纷纷挽起袖子,加入了沙袋大军……壕沟已经被填平了!打吧!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

    但是。不能否认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恐怖的抛石机(唐时称抛石机为炮,又称为将军炮或擂石车)“攻守利器。皆莫如炮。攻者得用炮之术,则城无不拔”“凡炮。军中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