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人跪倒在地:臣等奉命见驾。听到动静,病榻上的宇文赟费力地睁开浑浊的双眼,他似乎想说什么,然而只见嘴角抽动了两下,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太上皇帝已经说不出话了!颜之仪见此情景,把御医们叫过来,询问太上皇的病情、用药等。御医们直摇头,他们的表情很明确地宣布了一件事:太上皇帝已经不行了。

    原来。刘昉和颜之仪虽然同为皇帝亲信,但两人行事作风格格不入,刘昉以谄媚得到天元的信任,而颜之仪则以忠心为国为天元所知,刘昉知道自己跟颜之仪没得商量。

    刘昉同郑译最亲善。两人最对脾气,他知道一旦皇帝驾崩,颜之仪一定会甩开自己单干,说不定还会找个借口弄死自己,所以绝对不能让颜之仪阴谋得逞。

    两人在密室内坐了一番交流:皇帝才八岁,如果太上皇驾崩后一定要有人辅政。替八岁的小孩做决策,按照规矩惯例应当从皇亲国戚中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亲王但当重任,但是,倘若引宗室亲王辅政,我们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如果不引入亲王也必须有一个能和诸王抗衡的重臣出来主持大局。谁掌握朝政会对我们有利呢?

    更重要的是,杨坚是郑译的老同学,两人关系一向很铁,前不久,两人还曾准备联手出兵江南。既然意见统一了,眼前着急办的事有这么几件:说服杨坚,挤走颜之仪,控制局势。要办这样一件大事。没有帮手是不行的。

    于是,他们又找来跟自己亲善的御史大夫柳裘、內史大夫韦剧、御正下大夫皇甫绩,能参与这样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令人激动的。几个人都赞同郑译的提议,让刘昉亲自去劝说杨坚。

    时间就是生命,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刘昉开门见山地对杨坚道:送随公一个执政的位子,怎么样?天上掉馅饼了,有这样的好事吗?

    杨坚摸不清刘昉的意图。担心是天元派来试探自己的,赶忙道:我德薄福浅。不敢奉命。于是杨坚以受诏侍疾的名义入宫。当他到达永巷东门的时候,畿伯下大夫来和在门东南面而立。杨坚紧走几步。问来和:你看看我有没有灾难。

    来和回答道:随公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已经到时候了。杨坚对来和看相算命的技术一向深信不疑,就此放宽了心,大踏步进入宫内。宫门并无设防,司武上士卢贲曾经在杨坚手下干过,同杨坚关系不错,所以得到杨坚要入宫的消息后,立刻加入了他们这一组,卢贲关键时刻控制了部分禁兵。

    宇文仲入宫后,两人正在宫内商量后事,宫门突然大开,郑译、刘昉、皇甫绩、杨惠、杨坚、柳裘、卢贲等闯入,颜之仪见来者不善,心知不好,想出宫想办法,已经晚了,颜之仪等被软禁在宫内。

    杨坚马上以皇帝的名义下令任命郑译为内史上大夫,内史和御正都属于皇帝身边起草诏书的人,郑译原来做过内史上大夫,但是在宇文贇巡视洛阳的时候他在长安大兴土木为自己盖房子,用的还是国家的木材,事发后宇文贇将他一撸到底,后来在刘昉的劝说下才重新启用,暂代内史事。

    文赟驾崩,众人商量暂时封锁消息,秘不发丧。刘昉、郑译代写了遗诏,反正天元连句口诏都没留下,大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这份遗诏里,任命杨坚总中外兵马事,要想成功,先要掌握军队。

    昉等在草诏上签名,然后让颜之仪签,颜之仪知道这不是天元的意思,拒绝连署,厉声吼道:主上升天,嗣子年幼,辅佐之任,理应由才能国人的亲王负责。如今赵王年最长,德才望重,理应辅政。公等深受皇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以国家神器送人?

    颜之仪至死不能违背先帝遗愿。京城禁卫接到宫中命令一切行动受杨坚指挥,没有人怀疑,各级将领们纷纷表示愿意奉杨坚节度,杨坚就这样掌握了京城禁兵的兵权。但是杨坚知道要想成功,自己还需要别人的帮助,但这个别人不是郑译刘昉之流,他早就看上了两个人,只要这两个人肯帮自己,大事一定可成。

    杨坚让心腹杨惠找御正下大夫李德林,作为宇文邕最器重的关东人物,李德林名声在外。杨惠对李德林说:朝廷赐令随公总文武事,经国任重,随公要与你一同共事,一定不要推辞。李德林很痛快:愿意以死奉公。

    获得了李德林的承诺,杨惠又去找渤海高颎,高颎文武全才,熟悉军旅。其父原为独孤信家奴,与杨坚妻子独孤氏有宾主之情,所以,高颎也欣然允诺为杨坚做事。但是,如果自己独掌大权。宗室诸王没有人参与一定有人不满,他们权衡再三,决定把汉王宇文赞拉过来,这个人没有脑子,好摆弄。

    杨坚担心一旦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开,诸王在外容易生事。正好突厥派人来迎娶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于是派出使者公主出嫁为辞征五王入朝办举办婚礼,诏书起草完毕加盖印记的时候却找不到玉玺了,杨坚向颜之仪索要,颜之仪正色道:此物为天子所有。宰相要了干什么。杨坚大怒,派人将颜之仪拉出去囚禁了,后来考虑到颜之仪的名望,又把他放了,出为西疆郡守。

    第二天,在京文武百官齐聚天台,刘昉、郑译发布了天元太上皇帝驾崩的消息并宣读遗诏,皇帝宇文阐亲政。设左右丞相辅政,以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汉王宇文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百官决事于左大丞相。当天夜里,杨坚命人叫来太史大夫庾季才,关键时刻还得看看天象如何,老天爷是不是同意让我这么做。

    杨坚问道:我才能平庸,现在担当顾命重任,不知道天时和人事怎么样?庾季才回答道:天道不是那么容易知道的。人事。我已经算定,接下来的事已经注定。

    季才纵然说不行。公会做许由吗?许由听说尧要把天下让给他后,逃到箕山藏起来了。上山前经过颖水,特意用河水把耳朵洗了一下,表示听到的这件事是最让自己厌恶的。虽然庾季才没有明说劝进,但是杨坚已经心知肚明,他默然良久,对庾季才说:你说的对啊。

    回到家,杨坚将同庾季才的对话跟夫人独孤氏一说,独孤氏对夫君道:当前的事,已经是骑虎难下,愿君勉励。杨坚至此暗下决心,纵然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也要继续前进不回头。

    既然如此,先挑刺吧,借着宇文家这块招牌将那些刺头除掉,在没有发布太上皇帝驾崩消息的时候,杨坚已经以送千金公主出嫁的名义召回宇文招等五王,有消息说五王都已经在回京的路上,因此已经不足为虑。当前最大的刺头就是相州总管尉迟迥。

    尉迟迥在北周诸臣中,年龄长,战功大,关系硬,名望重,杨坚辅政,他一定不服气,老头子坐拥故齐之地,兵精粮足,倘若他登高一呼,关东还不乱了套。如果能调虎离山,匹夫之力足以。杨坚心生一计,命尉迟迥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奉诏书到邺城召尉迟迥入京会葬。这是个好借口,皇帝死了,身为皇亲国戚,参加皇帝葬礼是应该的。

    如果尉迟迥不来,那么他的不臣之心就坐实了。如果尉迟迥回朝,相州作为原北齐京畿要地,没有德高望重的大臣镇不住,于是又以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取代尉迟迥,以小司徒叱列长釜(北史作叱列长叉)为相州刺史。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杨坚这是要夺尉迟迥的兵权,尉迟迥会束手就擒吗?但是,精细的人发现,司武上士卢贲率领宫廷禁卫们持槊按刀怒目而向,早已守住了各个通道出口,看这样子,今日即使有流血的事发生也不足为奇,根本不给你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必须马上做出选择,有些人的汗下来了。

    出了天台重阳门,走不多远就是东宫,东宫侍卫们把着门不放,卢贲向前跟大家说明情况,但值此非常时期,没有上司的命令或者皇帝的话谁敢胡乱放人,出了事谁能担得起责任,搞不好就是杀头大罪。所以,没有人肯让步。八岁的皇帝如何能挡住名义上还是外公的杨左大丞相的步伐。

    杨坚入居东宫后,皇帝宇文阐搬入天台宫中,杨坚的丞相府成立,宣布以郑译升柱国、丞相府长史兼领内史上大夫事,刘昉为丞相府司马,李德林为府属,卢贲负责相府禁卫,高颎为相府司录。在杨坚的主持下,周帝为太上皇发丧,罢正阳宫,大赦,停止了洛阳宫殿的建设。

    阿史那太后为太皇太后,李太后为太帝太后,杨后为皇太后,朱后为帝太后,至于其他三位皇后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全部出家为尼。汉王宇文赞在天台宫内,每与皇帝同坐。

    刘昉送给他几个美貌的乐妓,宇文赞很高兴,把刘昉看做了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就知无不言了,刘昉对宇文赞说:大王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皇帝年幼,如何能当得起大事,现在先帝刚刚驾崩,人情不安,大王先回到王府,等一切安定后,我们迎大王做天子。这是万全之计。(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三章【新的时刻】() 
宇文赞年轻加上见识平庸,对刘昉信以为真,便离开皇宫回家了。为了稳定人心,杨坚首先将刑律进行了修订,废除了一些严刑酷法,自己又带头节俭,停止了洛阳宫的建设,内外都很高兴。但是杨坚虽然稳定了长安局势,但心腹之患尚在。

    五王在外,这几个人文武双全,大多参加过平齐之战,战功显赫,尤其又擅长诗文,在汉族知识分子中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这是第一威胁。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名将韦孝宽明确表示站在自己这一边。要稳定局势,必须痛下杀手,但如何摆平几个大州,杨坚犹豫不决。

    当天夜里,杨坚命人叫来太史大夫庾季才,关键时刻还得看看天象如何,老天爷是不是同意让我这么做。杨坚问道:我才能平庸,现在担当顾命重任,不知道天时和人事怎么样?虽然庾季才没有明说劝进,但是杨坚已经心知肚明,他默然良久,对庾

    季才说:你说的对啊。回到家,杨坚将同庾季才的对话跟夫人独孤氏一说,独孤氏对夫君道:当前的事,已经是骑虎难下,愿君勉励。杨坚至此暗下决心,纵然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也要继续前进不回头。

    既然如此,先挑刺吧,借着宇文家这块招牌将那些刺头除掉,在没有发布太上皇帝驾崩消息的时候,杨坚已经以送千金公主出嫁的名义召回宇文招等五王,有消息说五王都已经在回京的路上,因此已经不足为虑。

    当前最大的刺头就是相州总管尉迟迥。尉迟迥在北周诸臣中,年龄长。战功大,关系硬,名望重,杨坚辅政,他一定不服气。老头子坐拥故齐之地,兵精粮足,倘若他登高一呼,关东还不乱了套。如果能调虎离山,匹夫之力足以。

    杨坚心生一计,命尉迟迥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奉诏书到邺城召尉迟迥入京会葬。这是个好借口。皇帝死了,身为皇亲国戚,参加皇帝葬礼是应该的。如果尉迟迥不来,那么他的不臣之心就坐实了。

    如果尉迟迥回朝,相州作为原北齐京畿要地。没有德高望重的大臣镇不住,于是又以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取代尉迟迥,以小司徒叱列长釜(北史作叱列长叉)为相州刺史。

    河南方面,大将军杨素破宇文胄于石济,将宇文胄斩首。说起来,宇文胄也是个苦命孩子,他是宇文导的大哥宇文什肥的儿子,什肥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宇文颢为了救爷爷宇文肱死于袭杀卫可孤的南河之战,从此,宇文什肥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尽孝。

    宇文泰随贺拔岳入关。宇文导随叔父从军,什肥不忍心把母亲抛下不管,毅然留在晋阳照顾一家老小,谁成想大魏分治,宇文泰横空出世成为事实上的关陇地区最高领袖,如此以来留在晋阳的宇文家族的人遭了秧。东魏大丞相高欢把对宇文泰的怨愤洒在他们身上,宇文家已经成人的男子(史书有记载的有宇文颢子什肥、宇文连子元宝、宇文洛生子菩提等)全部遇害。

    未成年的小孩被送到蚕室变成小太监。宇文胄就是被去了男根的苦命孩子之一。做奴隶的日子不好过,但他挺了下来。一直到宇文护为了母亲归国与齐通好,他才被礼送长安,袭爵邵国公,出为荥州刺史。

    杨坚辅政,尉迟迥起兵,宇文胄认为自己受皇室大恩,有义务为家族事业而战,因此起兵响应相州,不想尉迟迥迅速败亡,自己也为杨素所杀。败在杨素的手里,宇文胄一点也不冤枉,两人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杨素美髯飘飘,相貌英武,作为领兵大将,他从未打过败仗,但是,他的统兵之法极其残忍,每次出征先杀几个自己人立威,少者十几个,多者百余人,两军对阵他从不全军一起上,而是把队伍分成多个战斗小队,每队一二百人,第一队冲锋,第二队监军,前边败回阵的全部杀死,然后第二队冲锋,不能取胜再杀,直到胜利为止。与杨素相比,于仲文攻打席毗罗倒是颇费了些周折。

    席毗罗本来是徐州总管府的司录,尉迟迥起兵后,徐州总管源雄拒绝合作,席毗罗只好偷偷离开彭城跑到他的家乡金乡举兵,他的弟弟兖州刺史叉罗响应,席毗罗被尉迟迥封为大将军,他把妻子留在金乡,亲自率大军先夺沛县,准备克日进攻徐州。席毗罗大军远走徐州,金乡空虚,他的妻子就是席毗罗的软肋。

    金乡城,城主徐善净奉命留守,他一刻也不敢马虎,每日亲自巡城检查城防,大将军率军远行,保护好他的妻儿是首要任务。一位自称大将军檀让使者的人来到金乡,通知徐善净檀让大将军明日到金乡宣蜀公号令并赏赐将士。

    听说檀让大将军要亲自前来劳军,金乡守军欢声雷动,徐善净并不多疑,命手下做起了迎接大将军的准备。随行诸将劝于仲文屠城,屠城最大的好处是将士们可以乘机洗劫财物,填满腰包。

    于仲文拒绝了大家的请求,不但如此,他命令众将领严明军纪,不得冒犯城中百姓,对席毗罗的妻儿监视居住,不得无礼,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跑了。

    众人不解。果然,席毗罗听到妻子被俘的消息后,立即率领大军向金乡进发,檀让率军与其会合,本来席毗罗在沛县坐等于仲文,现在成了于仲文在金乡坐等席毗罗。

    席毗罗匆忙赶来,路上中了于仲文的埋伏,叛军大溃,贼兵争投洙水,死者堵塞了河道,檀让被擒获押送长安,席毗罗逃到荥阳,被抓获后就地正法与此同时,响应尉迟迥起兵的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以另一种方式结束了他的使命,他跑到建康去了。

    陈国方面积极响应,陈宣帝封司马消难为大都督、总督九州八镇诸军事、司空。赐爵随公,以镇西将军樊毅为督沔汉诸军事、南宇宙刺史任忠率众趋历阳,超武将军陈慧纪为前军都督趋南兖州,声援司马消难。

    西梁诸将劝梁帝萧岿举兵与尉迟迥联盟,进可以表示自己对周国忠心。退可以席卷山南之地割据一方,萧岿游移不定,派中书舍人柳庄奉书入长安探听消息。

    柳庄到了长安,杨坚单独接见了他,拉着他的手说:孤过去曾以开府在江陵服役,深蒙梁主的垂青。现在皇帝年幼。时局艰辛,蒙顾命所托,辅弼主上。梁主只要诚心对朝廷,当与其共渡难关,考验我们关系的时候到了。柳庄回到江陵对萧岿说:过去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皆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强兵,然功业不成,大祸很快临头,为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