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才能不重蹈元修的覆辙?做这样的皇帝能活下去就需要大智慧。元宝炬犹豫再三没有答应。宇文泰以为元宝炬谦虚,连尔朱群胡导演禅让大戏的时候都要三次劝进,给足准皇帝面子。
既然要面子,我们会给的,于是宇文泰与百官上表劝进,令文化人吕思礼、薛憕作表,前后两请,元宝炬以德才不够推辞不从。一定是劝进表写得不够诚恳,看来吕思礼、薛憕水平不高级别不够,得找个重量级的高手作文,让元宝炬无法再谦虚。
宇文泰想到了一个人,如果由御史中丞董绍出面,大事一定可成。董绍,就是曾经号称以瞎巴三千平萧宝夤的董绍,当年因拒宝夤功赏新蔡县男。
尔朱天光镇关西启用为大行台从事、吏部尚书,贺拔岳、宇文泰都对他很重视,元修来长安后以其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属于事务官,素为高门所鄙视,董绍以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讽刺,从此抑郁了,慢慢就像变了个人,或在大街上公然游戏玩酷,或与少年游聚喝酒高歌,故作放荡不羁状,一付名士派头。
宇文泰听之任之,文化人吗,闹闹情绪是无伤大雅。“为文能动至尊,唯董公耳!”宇文泰先给董绍戴了顶高帽,请董绍作第三份劝进表。
文化人分内之事,弄这个董绍有干劲,当即挥毫泼墨一挥而就。第三道表上去,元宝炬终于答应了,原来宝炬等的就是董绍这道表!就这样,继元善见登基为大魏皇帝(洛阳)后,南阳王元宝炬又登上大魏皇帝(长安)宝座,史称其为魏文帝。
公元535年大年初一,借着除旧迎新的热闹,元宝炬在长安城西正式即位,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统,535年成为大统元年。随元修入关的文臣武将们再一次面临选择。(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东归】()
新帝即位,先帝元修被殡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正式葬于云陵。在大魏朝宣武、孝明帝年间民间曾经流传一首歌谣:“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啮断索。”
意思是像狐狸不是狐狸,像貉子不是貉子,是焦梨狗子咬断了绳索。到了今天,人们才明白,原来民谣在这里应验了,民间俗称黑獭为焦梨狗子,索即索发,特指拓跋鲜卑。元修不明不白地挂了,曾经的心腹斛斯椿、王思政没有任何表示。
也许他们是对故主彻底失望了,也许更多是为了明哲保身,毕竟,要想在关中混下去,宇文泰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大家都是江湖上的滚刀肉,都是明白人。只有谏议大夫宋球上来书呆子脾气,毫无顾忌地嚎啕大哭直到呕血,一连几天水米不进,显示了忠臣应有的风范。宇文泰以其天下名儒的原因,也没有加罪。
史家记载的这段往事很简单,看起来当时的形势很平静,似乎一切都很顺利和自然,但从宋球没有被加罪这条记载看,宇文泰当时应该是杀气腾腾的,倘若宋球换做斛斯椿、王思政或者独孤如愿,恐怕都免不了灭门之灾。新帝即位免不了调整人事关系,但由于皇帝只是摆设,一切还是宇文泰说了算,所以不管怎样调整宇文泰必须掌握军政大权,其他的三师三公等作为荣誉称号给不给谁反倒无关紧要了。
委任状下达,丞相、略阳公宇文泰兼任都督中外诸军(军委主席)、录尚书事(政治局委员主管国务院)、大行台(关西政府首脑);改封为安定郡公。南阳王妃乙弗氏升级为皇后;嫡长子元钦立为皇太子。
在西魏政坛发生巨变的时候,两位亲元修的高级将领李虎和独孤如愿都不在长安,独孤如愿带着心腹爱将杨忠在荆州征战。而李虎则与赵贵、李弼等人在灵州大战曹泥。事情都是平行发生的,所以只能似评书一般来个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独孤如愿。
原来,孝武帝入关后,关东地区各州郡的刺史都督们开始站队了。要么继续追随元修,要么易帜奉高欢的号令,皇帝已经出关,在关东地区,有谁敢轻易对抗高欢的超强战队?所以,大部分州郡都选择站在高欢一方。
也有不服气的。与高欢同为尔朱集团大佬的齐州刺史侯渊、兗州刺史樊子鹄、青州刺史东莱王贵平结成同盟不表态持观望态度。当时的代理皇帝清河王元亶派汝阳王元暹为齐州刺史,取代侯渊,侯渊不服,元暹武力夺取了齐州。
高欢命元暹把俘虏的部曲家属还给侯渊,让侯渊取代元贵平做青州刺史。为了打消侯渊的顾虑,高欢亲自写信给侯渊打气,侯渊袭击了元贵平,将其首级送到洛阳,大佬联盟被轻松打破。
三角联盟一个被杀一个反水,樊子鹄很无语,他知道高欢不会放过他们,甚至。侯渊也不会有好下场,他决定放手一搏,于是据州城与南青州刺史大野拔一道响应关西。颍川太守太原郡公元洪威聚众响应关西。蛮酋樊五能破淅阳郡。响应关西。
在这种情况下,西魏最高军事统帅宇文泰决定利用河南地的不安定因素谋取河南一席之地。考虑到西从诸将在河南有过施政经历的将领中以武卫将军独孤如愿威信高,所以命独孤如愿出关经略三荆地区,独孤如愿的名字上又加了一串官衔:卫大将军、都督三荆诸军事、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
独孤如愿带着心腹爱将杨忠、宇文虬上路了,所领兵马不多,一千人左右。按照宇文泰军队的建制。大都督带兵一千,虽然这次要到敌占区开辟根据地。宇文泰也没有破例多给点人,独孤如愿在荆州无论做都督还是做郡守都很成功。荆州人民都很怀念他。有人气,还会缺少兵马吗?
但是,事情是这样简单吗?别忘了,独孤如愿的父母、老婆、儿子据说已经被软禁在晋阳。倘若独孤如愿出兵同高欢开战,他的亲人们会不会成为人质?以小人之心度宇文泰君子之腹,宇文泰将独孤如愿当做了弃子。这种想法很邪恶,但却不能否认这种选项的存在。
可能吗?独孤如愿同宇文泰的关系非同一般,两人从小玩到大,从武川玩到河北。譬如大家都认为,同学之间的友情很纯洁也很铁,但这种关系的持续有一个前提,即大家不能有交集,比如两个人如果在同一个公司,竞争出现了,当两人之间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曾经的亲密变作了令人尴尬的关系。
宇文泰不能忘记,独孤如愿带着贺拔胜的命令到平凉跟自己争夺军府的指挥权,独孤如愿抛弃妻子追随元修显示了他的忠君思想,独孤如愿的心肠是硬的,跟自己一样硬。因此,独孤如愿不能让宇文泰完全放心。
把他派到河南,让他自生自灭吧,工作开展的好是我用人得当,如果出师不顺正好少了一个未来的威胁。在独孤如愿踏上东征之路的时候,对于西荆州境内的叛乱,有人已经沉不住气了。
淅阳陷落的消息传到穰城,东魏西荆州刺史、南道行台辛纂马上召集文武打算派兵镇压,行台郎中李广劝道:淅阳不过一城之地,山路险峻,到处都是不服王化的山民。兵少了不能制敌,兵多了后方空虚。倘若出师不利,威名受损,州城难保了。
辛篡反问道:难道有贼不讨伐吗?李广道:所忧在腹心之疾,哪里有空顾得上疥癣之患,比起荆州,一个淅阳郡算什么。朝廷台军已经大破元洪威,料想不日就到,公只要守住州城,就是丢失了淅阳。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辛篡一意孤行执意派兵,人派出去了,任务没有完成,人也没影了,原来荆州兵为樊五能所破。诸将害怕被追究责任干脆逃之夭夭了。
穰城城民有人暗地里跟独孤如愿通消息,独孤如愿到了武关。东魏台军已经得知独孤如愿的动向,以东魏弘农太守田八能率蛮兵在淅阳防守,另派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绕道独孤如愿后面尾随而来,以此形成两面夹攻之势。
面对不利形势,独孤如愿对部众说:今我部士卒不过千人。如今首尾受敌,倘若回头攻齐民,则当地民众一定以为我要退回去,那么那些左右摇摆的人势必争着来攻击我等。
不如全力攻击八能,八能拿下了。齐民不战自溃。杨忠、宇文虬等表示赞同。果如独孤如愿所料,田八能没想到西军会回师主动接战,仓促之下被击破,张启齐民惊惧而走。
独孤如愿一路急行军奔袭穰城,辛篡出城迎战。独孤如愿兵不足千人,穰城守军怎么算也数倍于西军,所以辛篡把独孤如愿当做了送死的人。这一下,辛篡又失误了。两军对阵。独孤如愿一马当先,高声断喝:还认得独孤如愿吗?是独孤将军。有人欢呼。
既然认得独孤如愿,且听我言。如今高欢倒行逆施以臣逼君,实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汝等大魏子民,难道愿意助纣为虐吗?今本大都督奉圣旨招抚三荆,汝等还等什么?荆州军中有很多人原在独孤如愿帐下。军官士兵大多受过独孤如愿的恩惠,现在听故主所言有理。有人马上思想开小差调转马头散去。
看着身边的人一下少了许多,辛篡傻眼了。这仗没法打了,慌忙带心腹左右急急回城打算据城死守。独孤如愿下令冲锋,杨忠率众追杀,荆州兵死伤无数。城中士兵放辛篡进门,城门还没有关好,杨忠已经杀到。
杨忠喝道:我大军已到,城内有接应之人,尔等若想求生,还不给我退下!守门军士们一哄而散,杨忠率军入城,飞马驰射,辛篡卫兵百余人没有人敢挫其锋,纷纷扔掉武器下马投降,杨忠将等辛篡。队伍壮大了,人也多了,独孤如愿于是分兵扩张,三荆地区平定。
朝廷旨意下,独孤如愿晋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然而,诏命发送者已经从元修变作了元宝炬,独孤如愿虽然很震惊,但思忖之下仍然接受了册封。不管怎么说,若能守住三荆这块根据地,自己就成为实力派,是怕谁?可惜好日子不长。
东魏丞相高欢开始肃清国内反叛势力,樊子鹄、元洪威等兵败被杀。河南地的亲西魏势力被消灭殆尽。半年后,东魏大将高敖曹、侯景率大军来攻,独孤如愿兵少无援,三荆已经成为孤岛,回关中的道路已经隔断,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带杨忠追随老上级贺拔胜投奔了南梁。
在独孤如愿被派往河南的时候,渭州方面传来消息,可朱浑道元出走了。可朱浑道元本是侯莫陈悦部将,老家在怀朔镇,六镇大乱前也曾经跟高欢小圈子有来往,后来大家一起跟着尔朱荣混,高欢见其家族鼎盛又刻意示好,所以可朱浑道元跟高欢的关系一直不错。
可朱浑道元随侯莫陈悦西征的时候,老母兄弟留在洛阳,后随高欢迁都搬到了邺城,虽然大家各为其主,高欢还算念旧之人,对可朱浑一家很照顾。
侯莫陈悦败亡后,时任渭州刺史的可朱浑道元收拾侯莫陈残部据守秦州,宇文泰本想宜将剩勇追穷寇,但这次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穷寇莫追,在侯莫陈悦手里不堪一击的秦州战士在可朱浑道元的激励下再次焕发了战斗的激情,宇文泰居然没攻下来,最后双方妥协签订盟约,可朱浑道元让出秦州回渭州,名义上服从宇文泰的领导。
但是,可朱浑道元的邺城关系太多,宇文泰根本不放心,同样,可朱浑道元也不放心宇文泰,所以一直跟高欢保持着联系。元修西奔,高欢跟关中彻底决裂,可朱浑道元开始秘密准备东行。从渭州到关中有一南一北两条路。
南路要经过雍州出潼关或者武关,这条路上处处有宇文泰的精兵强将把守,显然走不通。北路从渭州北上经河州、原州到灵州,然后越过黄河到沃野镇,这条路虽然难走且路途遥远,但相对安全。
灵州的曹泥一向跟高欢走得很近,灵州大都督刘丰生跟可朱浑道元是至交好友,而刘丰生是曹泥的女婿,基于这些关系可朱浑道元决定选择走北路到灵州,然后经过云州奔晋阳。
冬十月,可朱浑道元率所部三千户自渭州出发,北渡乌兰津过河州、原州到了灵州,曹泥给他补充了粮食和水,稍事休息后继续东行。一路上各州郡派出的小股部队多次骚扰,都被可朱浑道元击退。
事实上,可朱浑道元出走后,渭州处于无政府状态,境内的羌人开始抢掠,州内一片混乱,与吐谷浑接壤的河州也出现动乱的迹象,各州郡据城自保,对堵截叛军基本不积极。
在这种情形下,秦州刺史李弼果断地让城防大都督、长史长孙庆明赶赴渭州善后。可朱浑道元的叛逃令宇文泰十分气恼,把一口恶气洒在帮助可朱浑道元东归的灵州曹泥身上。
从贺拔岳时代开始,灵州就是钉子户,过去因为地处偏远,对关中没有什么威胁,所以本着怀远的原则一忍再忍,现在倒好,灵州成了关西督将们叛逃的跳板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宇文泰决定动手了。
宇文泰派出了一个豪华阵容,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赵贵为大都督,骁骑将军、仪同三司李虎、秦州刺史李弼为都督。李虎虽然一直受到高规格的优待,但很少出征,毕竟,在平凉拥戴宇文泰的过程中他属于反对派。
赵贵和李弼算是宇文泰的绝对心腹罗了一支奇兵。在北方边境地区活跃着不服王化的费也头部落,李虎派人跟他们联系,相约共同对付曹泥。曹泥、刘丰生据城死守,一直坚持了四十多天。
灵州所在地区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即银川平原。州城薄骨律镇本在大河中央,李虎将河水引过来,水淹灵州,曹泥掩护可朱浑道元的任务已经完成,继续抵抗下去只能城毁人亡,在这种情况下曹泥请降。
宇文泰原没想到灵州如此顽强,大军远征旷日持久早有点吃不消了,而长安方面大统天子刚刚即位人心扰动,所以对曹泥的归附正求之不得,不过,宇文泰要求将曹泥的部众迁往咸阳。(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归】()
长迁居咸阳,曹泥继续留在灵州,另以刘丰生为凉州刺史,不过,凉州刺史李叔仁资格太老,破六韩拔陵起事的时候就是别将,他能不能听宇文泰的让出凉州还是个问题,事实上,刘丰生也只做了个挂名的凉州刺史。
李叔仁也跟高欢有旧,宇文泰大概希望刘丰生能同李叔仁打一仗,无论结果如何,鹬蚌相争得利的是渔翁。
灵州搞定后,魏军班师的时候,亲高欢的阿至罗人挡住了他们的归路,李虎率精骑袭击,阿至罗人退走。至此,整个关陇地区名义上统一了。可朱浑道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云州,他已经得到元修已经暴毙的消息。
高欢听到可朱浑道元回归的消息十分高兴,早就派人带着粮食物资前往云州接应。东魏天平二年也是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的正月,可朱浑道元终于到达了晋阳,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高欢拉着可朱浑道元的手,涕泪交加。
可朱浑道元的回归政治意义重大,东魏的督将们不是有人羡慕长安吗,长安好可朱浑道元会不远万里来投吗?在高欢的授意下,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封可朱浑道元为车骑大将军。
东西魏分后,双方互相视为仇人,交通、信息隔绝,晋阳对长安的消息所知有限,可朱浑道元的回归让高欢了解了关中的形势。可朱浑道元还带来了孝武帝元修驾崩的消息,毕竟曾经君臣加翁婿一场,高欢对这个统一口径为“出帝”的元修感情相当复杂,经过廷议决定为元修发丧。毕竟自己女儿还是名义上元修的皇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