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丞笑道:“那条运河不必再挖了,仓城南移了,就靠在河边,无须再劳师动众。”
李茂道:“我怎么听说是那个什么玄壮观的大德天师给你们出的主意,说那是龙脉动不得,你们就把仓城南移了。”
文书丞道:“没有那事,是那道士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他还说你能受封燕王,是他每日三次祷告得来的呢,你信吗?
午后,李茂到将要营建新城的城东北看了一趟,地块平整,四四方方,西南接旧城,东北有桑干河支流环护,西北是一片树林,地势不错。
一般营建新城都是先修城墙,挖掘壕沟,然后才整治城内道路水沟,最后起屋建宅,先有宅邸然后修城墙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但那一般都在治安状况良好的内地,安居无忧自然不急着修建城墙。
这座新城就像是一杆秤,可以一下子称量出他在幽州百姓心中的分量。
一切准备就绪后,史宪诚还是露出了狰狞面目,他策动牙军发动兵谏,逼着田怀礼让位于他,田怀礼不敢不让,又担心让位之后不得善终,便向李茂求救。在李茂的斡旋下,史宪诚放田怀礼和嫡母元氏入朝,田氏在魏州的私产能变卖的变卖,不能变卖的给予保护。
田氏盘踞魏州五十余年,忽然来朝,象征意义还是有的,王守澄妙笔生花,将此事粉饰为地方藩镇畏惧天威主动归朝的典范,宣达内外臣工知晓,作为自己的一桩功绩。
李涵则拜田怀礼为左金吾卫将军,用一份高官厚禄把这个失意人儿养了起来。
何进滔接受齐王封号后,虽然引起邻近藩镇普遍不满,但沉痛的经验教训让大伙都学精了,为了一个虚名而起干戈,只会便宜了做局的野心家。郓州素来富庶,何进滔又是个聪明且大方的人,懂得如何运用手中的财富,于是他得了虚名,邻居得了实惠,各方都保持了理性的克制。
淮南、江南、岭南等地这年因水旱灾害而致流民四起,地方疲于应对,长安的压力也骤然增大,百万军民要吃要喝,再加上无底洞般的皇室消耗,足以让任何当政者喝一壶的了。
天下暂时无事,东征渤海的计划便悄然提上了日程。与打新罗不同,打渤海的目的是练兵,域内无敌,每战必胜,将士难免懈怠,统兵多年,李茂自然明白没仗打对军队意味着什么,那是堕落的开始,而一支军队一旦开始堕落,就像跳崖的绝症病人,简直不可救药。
打新罗用精锐,因为新罗又穷又硬,大规模用兵会造成不可承受的伤亡。
打渤海要用重兵,渤海地大物博,可以实现以战养战。
渤海内部四分五裂,重军临境,可以加剧其内部分裂,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此番东征,李茂决定发兵六万,分作三路,高苏为北路,史宪忠为中路,石雄为南路,以常木仓为诸军统帅,协调三军动作。
大的战略方针已定,李茂把战役指挥权授权给前线将领,战情瞬息万变,相隔千里亲自指挥战役甚至具体战斗,这很不现实,此其一。其二,这些年右厢深耕渤海,对渤海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刻的研究,东征渤海就像是自己担任总导演的军事演习,就像左右手互博,李茂实在想不出有打败的理由。
大军临境,渤海必败,能灭其国最好,不能灭其国便重创之,使其在十年之内不会成为辽东的威胁。只有后院稳固,他才能从容应对国内的风云变幻。
第637章 软磨硬缠()
李茂接受了燕王封号后,自己不能亲往长安谢恩,便遣使团前往,这个人分量须重,又要熟悉长安官场情况,慎重斟酌后选定谢彪为使,毛大有为副使前往长安。
他自己则秘密去了成德,史宪诚驱逐田怀礼出任节度使后,一连数次遣使来幽州求与李茂一唔,李茂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史宪诚处心积虑窃取魏州,做了节度使,却发现处境比先前更难。田家毕竟在魏州经营多年,根深蒂固,田怀礼做节度使,各方多少还要卖他几分颜面,阳奉阴违是有的,却还不敢公然对抗。
史宪诚卑将出身,取而代之,地方豪族根本就不买他的账。先前他还能拿着田家产业送人情,靠厚利结交地方豪强,现在田家江山变成了史家,再送人情等于是在割他的肉。再说魏州迭经变乱后,能送的也没多少了。
地方豪强拿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又鄙视史宪诚的出身,他的日子岂能好过?
因而,他的这个节度使实际能控制的也就魏、贝两州之地,魏博其他地方已被地方豪门瓜分完毕。
史宪诚现在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数万天雄军,但没有了地盘,没有了粮饷,军事优势又能支撑几时?
何进滔是不会援助他的,等着看他笑话还来及呢。徐州王智兴倒愿意援助他,只是相隔太远,转运不便,再者史宪诚也不愿让何进滔看穿他的弱点,何进滔是由魏州走出去的,魏州若乱,最有机会杀个回马枪的就是他,史宪诚如何敢冒这个险?
宣武的韩弘现在是越老越糊涂,近来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地方,一个劲地嚷嚷着要给魏州田氏报仇,史宪忠怀疑是田萁在背后使的手段,他急着要见李茂一是要向幽州求援,其次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
李茂在冀州与贝州的交界处约见了史宪诚,史宪诚现在犹如惊弓之鸟,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他要求见面时双方只能各带五十名骑兵,只带佩刀,不带弓矢,会面后各解兵刃,将卫队留在后方,二人策马相会,坐在马上说话。
举目碧草连天,暖风徐徐,春意融融。
史宪诚哭诉了自己的处境,要求李茂拉他一把,保证说只要他能在魏州站稳脚跟,一定做幽州的好邻居,秋毫无患,共抗朝廷。
对类似的承诺,李茂向来不信,至于要不要拉史宪诚一把,得从大局利益着想。现在看,史宪诚还不能倒下去,否则魏州又要大乱,而渤海战事刚刚才拉开帷幕,南方乱不得。
李茂安抚史宪诚道:“韩弘年老糊涂,担心自己死后,家族遭受清算,便忙着向朝廷表忠心,想从宣武平安撤出,他不过是虚张声势,不会真的挥师北上侵犯魏州,果然真有那一天,幽州健儿一定不会坐视不管。”又道:“田氏自跟了我后,恪守妇道,谨小慎微,而今又怀有身孕,正在幽州安养,你休要信外面那些传言,多半都是王守澄放出来的。”
至于史宪诚提出的借粮一事,李茂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不过幽州今年也缺粮,你拿盐税做抵押,我放贷给你吧。若从南方购粮不便,我可以提供协助。”
幽州正发兵远征渤海,正是缺粮的关头,史宪诚本也没奢望能拿到粮食,能借到钱也不错,虽不免要受粮商盘剥,总胜过没有,至于本钱和利息,不过是个形式,史宪诚从来没想过要还,想来李茂也没打算能要回来吧。
得了这句话史宪诚心里稍安,拜谢而去。
李茂巡视了成德驻军,本欲往德州巡视,忽听于化隆病重,连忙赶去恒州,却已迟了一步,于化隆重病不治,已经离世。
李茂泪流不止,乃至嚎啕大哭。于化隆是自己的贵人,若没有他的提携,靠自己单打独斗,多半不会有今天,在这个等级森严,讲究出身的社会里,自己无功名没出身,纵然辛苦奋斗,现今也无非在成武县为吏,或在薛戎的幕府里做孔目一类的低级小吏。
于化隆之子于越、于震见李茂真情流露,一时也十分感动,他们本在淄青为将,听闻父亲重病特意赶来,路上听传闻说父亲之所以重病不起,是受了李茂的气,抑郁所致,到了恒州向父亲求证,于化隆厉声叱骂,要二人不得轻信传言,二人却还以为是父亲受了压力,言不由衷呢,今番见李茂痛哭流涕,不是作伪,方知传言是假,是有心人故意散布出来离间的。
于化隆祖籍平州,出生在海上,于越、于震决定扶灵回平州营葬,李茂签发一等通关令,要地方驻军、州县、关津、驿站按最高标准保障于化隆灵柩回乡,又上表朝廷为于化隆请求封赠、谥号。
闻听于化隆病故,田萁连夜从幽州赶到恒州来,李茂惊叫道:“自己不要命,连肚子里的孩子也不顾了吗?”
田萁道:“才三四个月大,我有分寸。于将军之后,谁做成德之主?”
李茂道:“你千里迢迢跑过来,就为了这事?你有什么人选?”
田萁道:“兄长年前回长安述职,遭御史弹劾,至今仍未能脱身,我思量是王守澄图谋河中,故意陷害,只是兄长为官清廉,为人方正,他拿不到把柄,这才得以保全。恒州河北雄镇,藩帅必须有资望,熟悉河北民情,借此机会请他来成德,既可保全他的声望,又可以断了野心家的觊觎之心。”
李茂逼视着田萁,问道:“令兄功在朝廷,于幽州有何功劳,出镇恒州,何以服众?”
田萁道:“你治下的幽州,各镇节度使都不过是担个虚名,又不实际掌军,要服什么众人之心?我的兄长固然无功劳,你的好兄长薛大郎就有功劳吗?辽东节度使莫深岚有什么功劳?营平观察使李愬呢,都有什么功劳?他们都能充任节度使,为何我的兄长便不能?”
李茂笑道:“那是你的兄长,也是我的兄长,他若做了节度使,能跟那三位一样吗?将来我若不给他实权,你还不得带着咱儿子跟我翻脸分居?你果然是想救他出长安,也好办,王府里的清要官职随便他挑好了,看中哪个,我奏明朝廷。王守澄留他在京,无非是想图谋河中,如今成了烫手山芋捧不住丢不掉,心里多难受,我请他来幽州,王守澄没有不放人的道理,否则他既是得罪了我,也得罪了你们田家,得不偿失嘛。”
田萁道:“恒州乃河北重镇,须得一个有分量的人镇守不可,外人自不必说了,谁来也坐不稳。料想也没人敢来。但你想过没有,若朝廷调薛戎回恒州,你如何应对?若调李愬来恒州,你又如何应对?你不答应,便是对朝廷不恭,是逆臣贼子,同时也得罪了人。这几年你纵容他们招兵买马,人家羽翼已经渐渐丰满,你得罪了他们,真有好果子吃吗?”
李茂苦笑道:“我是自食恶果,我不该假仁假义纵然他们胡来。不过你说句实话,请我们的大舅哥执掌恒州仅仅只是为了帮我卡位?将来呢,将来有何打算?”
田萁道:“将来能有何打算,军队只听你的调遣,城里城外都是你的耳目,他能有何作为?充其量不过是你麾下的一员大将,充其量不过是我田家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充其量不过是我母子以后说话做事底气硬点。还能有何打算?我承认我是有点私心,但我这私心过分吗?齐嫣的哥哥在仓城做个仓正心里很满足,难道我的兄长也只能去仓城做个小吏吗?”
李茂笑道:“瞧瞧,急眼了。你真是这么想?”
田萁道:“李太保面前我岂敢胡言乱语?月头,裴仁静回长安,在威远营做将军,被王守澄的人压的死死的,心里不知有多委屈,郭尼姑岂肯跟你善罢甘休?恒州的人选一日不定下来,你就等着吧,麻烦事会一桩接着一桩,你信不信?”
李茂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事关重大,你容我再斟酌。”
田萁道:“还斟酌什么,自跟了你,左右就求你这么一件事,你就允了我吧。”
李茂惊道:“哟,没看出来,你也会撒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领教了,领教了。你起来,有话慢慢说。”田萁道:“你不答应,我便长跪不起。”李茂道:“你长跪不起无所谓,别冻着咱们的孩子。”田萁白了他一眼,只得站起身来,身子一歪,破天荒地坐在了李茂的腿上,一时两个人都不太习惯,都觉得别扭,但田萁咬咬牙,没有动身,却又揉着肚子说:“你若答应此事,等他生下来,我便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再不问外面的是非,如何?”
李茂道:“你是我的参谋,怎可不问外面的是非?”
田萁道:“我只做你的顾问,没有你的许可我绝不插手政务。”
李茂叹了一声,道:“真的是事关重大,你就不能容我斟酌一下吗。”
田萁冷下脸道:“先前的话当我没说,你仔细斟酌吧。”推开李茂的手,起身离去。
李茂想喊住她,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不得不说田萁看势很准,眼下的确是田家翻身的好机会,她软硬兼施,给自己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不过是为了家族翻身求一线希望,这点希望自己能给她,但不能轻易给。
东西给出去容易,想再收回来就难了。
至于她的承诺,那叫什么承诺,空口无凭做得什么数?
第638章 各有打算()
恒州主帅的空缺很快引起了长安的注意,王守澄立即想到了一个人:李愬。
李愬平定淮西立下旷世奇功,雪夜袭蔡州注定会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这样一位奇才窝在营平做观察使,实在是委屈,以他的资历和功勋,理应获得重用。
若能把李愬弄回成德,用不了几年,成德就不复李茂所有,李愬不是省油的灯,前番因为轻敌被王庭凑绊了一个跟头,这几年卧薪尝胆,该明白的应该都想明白了,若能东山再起,料必有上佳的表现。世人传说他经历恒州之败,业已心灰意冷,这话肯定是李茂放出来的,不符合事实,事实是他已经在李茂的眼皮子底下招兵买马了,虽然暂时还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但一颗忠心、一腔壮志已然显露无疑,剑在匣中已久,就等着一鸣惊人的那一天呢。
王守澄的如意算盘是,以朝廷的名义下诏调李愬出任成德节度使,李茂同意,等于是在给自己埋下祸根,以他的精明多半是不会同意,那么他和李愬就是死敌。他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弄死李愬,但河东的李听从此就会成为他的死敌。
李听这个人一身的臭毛病,唯一的好处是把亲情看的很重,李愬是他的手足兄弟,感情一向很好。若李茂用一些乌七八糟的手段弄死了他兄长,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样一来就等于在幽州的西面筑起了一道屏障,李茂只能蜗居在辽东、幽州这种苦寒之地,再休养有大的作为。
当然王守澄认为自己亲自出面与李茂死磕还不是时候,他需要一个马前卒,或者郭家尼姑就很合适,尼姑最近四处碰壁,烦恼的很,有机可乘。
不过尼姑是个精明人,不见兔子不撒鹰,得先给她一点好处,释放一些善意。
王守澄不动神色地把压在裴仁静头上的一块巨石挪开了,擢拔裴仁静为威远军使,当然实权还不能给他。因为王守澄的建议,威远军中现在也仿效北衙禁军派了辟仗使,辟仗使就是监军,监军都是宦官,都由皇帝亲自委派,掌握军事实权,王守澄现在当皇帝的家,所以这位威远军辟仗使正是他的亲信。
当然,不管怎么说,裴仁静还是得到了一些权力,至少成了名正言顺的威远军一把手。
裴仁静被杨奇轰出丰州后,郭韧就再一次恨上了李茂,杨奇是个粗人,却不是傻子,他敢驱逐裴仁静一定是得到了李茂的支持,据说二人曾在大青山下一会,料必与此事有关。
面对王守澄释放的善意,郭韧照单全收,并表达了谢意。这王守澄也是个好人,自己缺什么他就送什么,地道的好人一个。
郭韧这段时间承受的压力很大,王守澄一手遮天、为所欲为引起李唐宗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