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4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要纳杰夫稍微有点政治头脑,就能明白戚凯威的意思。

问题是,明白这个道理,不等于能够这么做。

当时,在建国之后取得的最为重大的胜利面前,包括纳杰夫在内的所有埃及人都有点飘飘然,也有点得意忘形了。可以说,埃及全国上下既在庆祝这场伟大的胜利,也在做着美好的梦想。几乎所有埃及军民都认为,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打过国境线,消灭以色列,彻底结束中东战乱。

二十八日下午,纳杰夫就通过电视讲话表示,埃及军队将越过边境线,对以色列展开防御反击性质的进攻行动。在电视上,纳杰夫还呼吁所有阿拉伯国家加入这场“圣战”,消灭阿拉伯世界的敌人。

庆祝是没错的,可是忘乎所以就不应该了。

在过去的一周里,埃及军队转败为胜,不但收复了西奈半岛,还在战略反击中歼灭了八个以军主力旅,击毙与俘获以军官兵近六万人,消灭与缴获各类坦克、战车、军用车辆共计二万七千余台。在空中战斗中,还击落与击毁了以军四百七十八架战斗机。与历次中东战争相比,这绝对是伟大的胜利。

问题是,埃及军队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地面战场上,埃及陆军伤亡与失踪(包括被俘)官兵近九万人,仅阵亡官兵就超过了三万人,损失各类坦克、战车与军用车辆一万四千余台。在空中战场上(包括在地面被炸毁的),损失了六百三十二架作战飞机。此外在地中海方向上,还损失了十一艘导弹艇与一艘小型护卫舰。

相对而言,埃及军队的损失更加惨重。

到二十八日傍晚,埃及陆军三个主力集团军的减员率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其中第三集团军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二。即便埃及动员了足够多的预备役军人,至少也需要半个月才能让三个主力集团军恢复作战能力。埃及空军战斗力下降得更加明显,还能升空作战的战斗机只剩下三百多架。至于埃及海军,在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威胁下,加上以色列海军舰艇早已进入战区,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

由此可见,埃及军队几乎拼光了老本,才获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

虽然以色列的情况也很糟糕,主力部队三去其二,但是要想一鼓作气消灭以色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纳杰夫发表电视讲话的时候,美军的第一批二十架战略运输机到达以色列,送来了以军急缺的弹药物资,以及用来修复受损装备的零备件。接下来的几天内,每天都将有上百架运输机飞往以色列。预计十月五日,美国船队就将为以色列国防军送来上千辆坦克与战车等主战装备。

显然,在这方面,埃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即便中国也会伸出援手,为埃及提供弹药物资与武器装备,可是埃及军队的素质远远比不上以色列国防军,没有足够的技术官兵,也就很难立即掌握先进武器装备。比如,埃及的预备役部队都是步兵,几乎没有装甲兵、炮兵、通信兵等技能类兵种,很难在短期内扩大主力部队的规模。

战争持续下去的话,以色列转败为胜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当然,这绝对不可能在一时半会内办到。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美不愿意介入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看来,埃及与叙利亚有进一步扩大胜果的机会,比如夺回戈兰高地,并且用埃及占领区交换巴勒斯坦地区,迫使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在美国看来,援助行动开始后,以色列很快就能转败为胜,因此没有必要在相对不利的时候与埃叙议和,更没有理由为此输掉还没有在战场上输掉的东西。

从军事上讲,接下来的主要战场就是戈兰高地。

为此,九月二十九日上午,戚凯威离开了开罗,借道安曼前往大马士革,以首席军事顾问的身份为叙利亚军队服务。

因为在之前帮助埃及军队打了胜仗,所以纳杰夫亲自为他写了封介绍信。

当然,这有点多余,因为在战争爆发前,戚凯威就是中国驻叙利亚军事顾问团的首席顾问,与叙利亚军方的关系很不错。

临行前,戚凯威没有忘记叮嘱埃及军方,千万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至于有没有用,他也不大清楚,因为二十七日夜间发生的事情,已经动摇了他对埃及军队的信任。

作为军事顾问,戚凯威已经尽到了职责。

在飞往大马士革途中,戚凯威与牧浩洋通了电话,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即埃及军队很有可能犯糊涂,在关键时刻采取鲁莽行动,希望牧浩洋能够亲自出面,至少确保在叙利亚军队攻打戈兰高地的时候,不要拖后腿。

事实上,这也是牧浩洋最担心的问题。

可惜的是,黎平寇要他留在国内,没有让他去开罗坐镇指挥。

第二十六章 排兵布阵

第二十六章 排兵布阵

相对而言,叙利亚军队的问题更加严重。

在二十一日的战斗中,叙利亚国防军被巴拉姆少将指挥的以军打得落花流水,四个主力师被三个以军旅击溃,上千辆主战坦克被毁,更多的装甲战车、自行火炮、军用车辆被叙军遗弃。

整整一周过去了,叙利亚军队才恢复元气。

更让戚凯威感到惊诧的是,以军竟然用上了缴获的装备

通过侦察机拍下的照片,以军至少改装了三百辆04式与99改型主战坦克,全部装上了以军的敌我识别器,更换了涂装。也就是说,叙利亚军队在溃退的时候,没有炸毁遗弃的主战装备。

可以说,这让戚凯威非常震惊。

要知道,任何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即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抛弃主战装备,也要尽可能的使其不能被敌人利用。比如在西奈半岛战场上,以军在撤退的时候就这么干的,没有一件主战装备完整的落入埃军手里。

万幸的是,这没有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

虽然04式的一四零坦克炮与西方第五代坦克炮同口径,但是药室规格不同,弹药无法通用。99改用的是一二五坦克炮,可以使用俄制弹药,而以色列没有这类弹药,也就无法大规模使用。

根据叙军提供的信息,被以军缴获的弹药并不多。

没有弹药,这些坦克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当然,最值得庆幸的还是没有24式落入以军手里。

以军在二十一日发动反击的时候,叙军两个装备24式坦克的首都卫戍师部署在大马士革附近,没有与以军接触,也就没有丢失装备。按照原定计划,这两个师将作为预备队参加战斗。也就是说,如果以军在二十二日夜间、或者二十三日凌晨发动进攻,那么这两个师将出现在戈兰高地附近。

对叙军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装备,而是缺乏斗志。

所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有所淡化。

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上取得的胜利,不但打破了以军不败的神话,还极大的鼓舞了叙利亚军队。虽然叙利亚军队没有得意忘形,但是已经重树信心,不再把以色列国防军看成是无法战胜的对手。

戚凯威在这个时候到来,也使叙利亚军队的士气有所提升。

除了他协助埃及军队夺回西奈半岛之外,还与他在叙利亚当了一年多的军事顾问,帮助叙利亚进行军事改革有关。虽然叙利亚的军事改革并不彻底,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很多改革措施都没推行,但是戚凯威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也赢得了叙利亚军人的信任,树立了非常高的威望。

当时,戚凯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叙军的内部问题,特别是士气与斗志。

与阿萨德会面之后,戚凯威就离开大马士革,轮番视察了叙军各师旅级部队,亲自向叙军指挥官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叙军也重新回到了前线。

到九月三十日下午,部署在戈兰高地附近的叙军达到了四个师,还有八个师在后方充当预备队。

虽然战斗还没打响,但是谁都知道,戈兰高地将成为新的焦点。

这个时候,以色列国防军的处境却不够理想。

虽然美国已经答应提供援助,不但紧急运送了一批弹药物资,还通过海运向以色列提供大批主战装备,但是船队要到十月三日才能到达,在此之前,以色列国防军只能依靠剩下的主战装备。

经过西奈半岛血战,以军剩余的主战装备仅能武装八个常备旅与四个预备役旅。

根据战后公布的数据,当时以色列国防军中,只剩下了四百二十辆“梅卡瓦6”、八百余辆“梅卡瓦5”、不到一千辆“梅卡瓦4”与“梅卡瓦3”,另外还有近四百辆缴获的主战坦克。其他主战装备,比如装甲战车的情况也差不多。西奈半岛大撤退,以军被迫抛弃了成百千台主战装备,撤回去的不到四分之一。相对而言,以军炮兵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保存了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口径火炮与火箭炮。其他非一线主战装备,比如防空导弹、工程车辆的保有数量也不算太少。

问题是,以色列国防军必须两线作战。

在仅有不到三千辆主战坦克,而且半数以上都是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情况下,以色列国防军的处境非常凶险。

别的不说,在南部国境防线上,就得保留四个常备旅与三倍以上的预备役旅。

可以说,这还是非常保守的部署方式。如果埃及军队在一周之内完成了部署工作,那么以色列国防军还得向南部边境增兵,因此美国提供的主战装备中,有很大一部分要用来加强南方部队。

真正能够用在戈兰高地上的主战装备肯定不会多到哪里去。

九月的最后一天,以色列国防军对部署做出了调整。

为了巩固南部边境防线,之前驻扎在戈兰高地的四个常备旅被抽调了出来,由四个预备役步兵旅顶替。结果就是,巴拉姆少将手上只剩下了四个常备旅,而可以动用的预备役步兵旅也只有八个。

所幸的是,第一步兵旅、第七装甲旅与第一八八装甲旅都留了下来。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战报,到十月一日的时候,部署在戈兰高地方向上的十二个旅总共只有三百六十辆“梅卡瓦6”、二百四十辆“梅卡瓦5”、四百六十辆“梅卡瓦4”与“梅卡瓦3”,另外还有四个预备役步兵旅获得了大约三百辆缴获的主战坦克,总计大约有一千四百辆主战坦克。

在以军对面,叙利亚的十二个师总计拥有近三千辆主战坦克。

除了数量上的差距之外,质量上的差距也非常明显。

叙军两个王牌师,即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装备了七百六十辆24式,两个常备师装备了四百八十辆04式与二百六十辆99改型,八个预备役师装备了一千五百辆99改、96改与T系列主战坦克。虽然T系列,即T…72与T…90S占到了大约三分之一,但是扣除这些早已落后的坦克,叙军的装甲优势依然非常明显。

当然,即便是T…72与T…90S,也有足够大的威胁。

在接受中国的军事援助之后,叙利亚陆军利用中国提供的技术,对T…72与T…90S进行了现代化改进,主要就是换上中国制造的坦克炮,与99改、96改统一弹药。在使用最新式的钨合金长杆穿甲弹的时候,能够在一千五百米内打穿“梅卡瓦6”的前装甲,在二千五百米外打穿“梅卡瓦5”的千装甲。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上,坦克的交战距离很少超过两千米,很多时候甚至不到五百米。也就是说,即便T…72与T…90S的防护不够硬,也有足够的机会干掉以军坦克。

综合这些因素,只要叙利亚陆军重树信心,就有能力击败以色列国防军。

当然,战争拼的是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装甲部队。只是在戈兰高地上,受较为独特的地形限制,装甲部队仍然是绝对主力。别的不说,受山区影响,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就很难像在西奈半岛上那样,通过远距离空中打击摧毁地面装甲部队,而近距离轰炸,战斗机将面对机动式野战防空系统,作战效率肯定高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拼到这个时候,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也所剩无几了。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早在二十八日凌晨,美国就表示可以为以色列紧急提供一批战斗机,主要是F…35与F…22系列,而F…44刚刚进行量产,美军只装备了不到一百架,没办法援助给以色列。问题是,以色列没有接受美国援助的战斗机,不是以色列不需要,而是没有合适的飞行员。当时,以色列希望美国能够委派一批飞行员参战,或者是以雇佣的方式为以军作战,可是美国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这很有可能导致中国做出过激反应,同样以志愿的方式让空军参战。

要是中美都打一场“志愿战争”的话,肯定不会局限于空中战场。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中美的军事人员直接参与作战行动,局势就会失去控制,接下来就是派遣地面部队参战。

到时候,谁也无法阻止世界大战爆发。

正是如此,留给巴拉姆少将的除了十二个旅之外,就只有之前还没有在战场上发挥重大作用的武装直升机部队了。

因为以色列的武装直升机编在空军名下,所以不属于陆军航空兵。

可以说,这也是以色列国防军在戈兰高地上唯一的优势,因为叙利亚军队没有几架像样的武装直升机。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更倾向于用攻击机执行近距离对地打击任务与反装甲任务,因此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陆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是倾斜旋转翼飞机,而且以执行运输任务为主。当时,叙利亚陆军只有三十架从俄罗斯引进的Ka…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以及大约一百架能够携带反坦克导弹的轻型侦察直升机,而以色列空军拥有一百多架AH…64D型武装直升机。

显然,在争夺树梢高度的战斗中,以色列国防军拥有很大的优势。

可以说,这也是戚凯威必须面对的第一个战术问题。

第二十七章 树梢优势

第二十七章 树梢优势

在发展武装直升机的道路上,中国军队进行了探索,也走了很多弯路。

受制于动力系统,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中国军队没有真正的武装直升机。直到二零一六年,第一种武装直升机才问世。只是到这个时候,倾斜旋转翼飞机已经开始逐步取代直升机,而中国军队也在WZ…20问世后不久,转向研制攻击性倾斜旋转翼飞机,并且决定用来取代武装直升机。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的国际潮流。

经过第二次朝鲜战争,美国首先认识到,武装直升机即将寿终正寝。因为受最基本问题限制,直升机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载荷、作战半径等方面都不如倾斜旋转翼飞机,而倾斜旋转翼飞机在升力飞行模式下,具有直升机的所有特点,所以随着相关技术成熟,取代直升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当时,美国就以MV…22为基础,研制了第一种倾斜旋转翼攻击机。

只是受MV…22固有的可靠性问题影响,这种代号X**…22的飞机并没量产,而是在研制三年后下马,转为技术储备。

二零二四年,中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二种军用倾斜旋转翼飞机,随即装备陆军航空兵。

与MV…22一样,这种代号QY…1的飞机也存在可靠性偏低的问题,在装备部队的第一年就因故障坠毁了三架,还导致机群停飞半年,而陆军最终也只采购了一百多架,没有追加第二笔订单。

不久之后,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爆发,随后中南半岛战争爆发。

在这两场战争中,武装直升机都没派上用场。

特别是在中南半岛战争中,中国陆军的WZ…20的表现并不理想,在围攻河内的战斗中还被越军用步枪击落了一架。在随后围剿越军残余部队的战斗中,至少有五架WZ…20因为故障坠毁。

相反,一直不太受重视的攻击机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当时,空军与海军都有一批J…22与J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