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4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弹药也不是很紧缺,所以第三集团军的推进速度并不快,两个小时内只前进了不到二十公里,没有对以军构成致命威胁。

只是,情况并没有因此好转。

四点半左右,第三集团军的装甲突击集群到达了古赛迈附近。虽然比戚凯威要求的晚了大概半个小时,但是总算是在天黑前赶到。更重要的是,古赛迈只有一个以军旅,而且是预备役步兵旅

发现以军防御空虚后,第三装甲师师长立即下达了进攻命令。

天黑前,埃军装甲部队突破了以军防线,攻入古赛迈城区,准确的说是镇区,因为古赛迈只是一座人口不到五千的小镇,而且绝大部分居民在以军到来之前就已逃走,根本算不上城市。

攻进去之后,埃及指挥官吓了一大跳。

城镇里,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军事物资,光是用铁桶装载的燃油就有上万吨,还有数千吨弹药。

虽然早就有情报表明,古赛迈是以军的后方物资储运中心,但是连戚凯威都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物资没有及时运上前线。

埃军指挥官没有耽搁时间,一面命令部队肃清残敌,一面下令销毁所有无法使用的弹药等物资,一面让坦克战车把油箱灌满,最后还下令一把火烧掉了所有无法装载、也暂时用不上的燃油。

显然,埃及指挥官没打算死守古赛迈。

在他西边,至少有二十万以军,而他手里只有不到五千人。即便古赛迈是军事重镇,也不见得守得住。更重要的是,古赛迈周围都是空旷的沙漠,根本没有守卫的价值,也根本守不住。

这样一来,毁掉作战物资,才能不落入敌人手里。

对以军来说,这却是不折不扣的灾难,甚至可以说是压垮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之前,以军还指望撤退到古赛迈,然后退回国内。现在就算撤到古赛迈,也不可能退回国内,至少那些主战装备不可能回到国内,因为剩余的燃油,已经不足以让上万辆以军坦克、战车与军用车辆返回国内了。

第二十四章 昏了头

第二十四章 昏了头

古赛迈失守,彻底粉碎了以军全身而退的梦想。

虽然以色列全国上下,包括那些同情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都没人相信,以色列会遭遇如此惨败,但是排除感情因素之后,以色列的军政领导人不得不承认,以军在西奈半岛上已经彻底战败了。

发展到这一步,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让部队成建制的撤出来,而是如何减少人员损失。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让二十万以军将士撤回来。

装备打没了,还可以生产,可是人打没了,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恢复元气。对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以色列来说,二十万正处于壮年时期的男性军人,绝对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民族资产。更重要的是,要想不至于败得更惨,比如守住国境防线,这二十万军人就必不可少。

二十七日夜间,在经过半个小时讨论后,以色列总理批准了总参谋部的撤退方案。

九点不到,以色列总参谋部向前线下达了撤退命令,除了与埃军交战的部队之外,其他部队全部向北突围,沿零号公路线向东撤退。在此之前,以军总参谋部已经命令三个旅进驻拉法口岸。

虽然没有任何一名以军官兵愿意,但是他们仍然得在撤退途中丢下大批主战装备。

这个时候,埃军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二十七日傍晚,戚凯威就向埃及陆军的三个集团军下达了全面总攻的命令,而且单独给第三集团军的装甲突击部队下达命令,放弃古赛迈,以野外行军的方式沿着国境线向北推进,切断零号公路线,阻止以色列国防军撤退,争取在运动战中消灭以军有生力量。

这道命令清楚的表明,戚凯威非常准确的抓住了重点。

对以色列这种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国家,消灭多少装备并不重要,只有重点打击有生力量,才能将其打垮。

事实上,在之前的战斗中,戚凯威一直在强调这个重点。

问题是,埃及军队并没完全执行戚凯威的命令。

正面作战的三个集团军还稍微好一点,在夜间十点之前,都动用了全部预备队,扩大了锋线的正面宽度,损失较为惨重的第三集团军与第一集团军还动用了预备役步兵师,让步兵充当先锋。

问题出在第三集团军的装甲突击部队身上。

根据埃及军队的作战报告,在当天傍晚,该部队没有收到戚凯威下达的命令。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以色列国防军的电磁干扰十分严重,通信一直有问题,很多命令都无法及时送达。

问题是,戚凯威的命令反复发送了几个小时,该部队不可能一次都没收到。

真正的原因,不是没有收到命令,而是第三装甲师的指挥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理会戚凯威的命令。

原因很简单:他是数十年来,如此接近以色列本土的第一位埃及将领。

在戚凯威严令装甲突击部队转向北上时,该部队不但没有北上,还继续向东挺进,而且在当天晚上九点半左右,炮击了边境线对面的盖济奥特,导致一百多名平民丧生,数百平民负伤。

大概在十一点左右,该部队越过了埃以边境线。

毋庸置疑,这绝对不是小事。

中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发现埃及军队越过边境线后,牧浩洋立即联系了戚凯威,而戚凯威也在第一时间,让埃及三军总参谋长派了一名高级参谋,乘坐小型飞机赶往前线,当面向前线指挥官下达命令。

可惜的是,这已经晚了。

大概在二十八日凌晨一点左右,装甲突击部队撤了回来。

仅仅十分钟后,美国总统在半夜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强烈谴责了埃及军队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作战行动。

当时,美国总统没有谴责埃及军队越境攻击以色列,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平民身上。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常见的政治手段。

因为是以色列国防军首先越过边境线,而且战争还没结束,所以美国没有理由谴责埃及军队攻击以色列国土。可问题是,以军在西奈半岛作战的时候,没有把矛头指向平民,只是驱赶平民向西与向南迁移,没有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更没有出现严重的平民伤亡。埃及军队炮击盖济奥特,哪怕重点打击对象是以军营地,也造成了不小的平民伤亡,而这是国际社会无法容忍的行为。

可以说,这正是美国等待的机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首次呼吁交战双方立即停火,并且向其他国家发出号召,共同出面阻止这场战争。

当然,所谓的“其他国家”,主要就是指中国。

这还没完,美国总统还以“中东军事冲突事态发展已经产生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做出了向以色列提供有限军事援助的决定,并且当即就宣布,美国对以色列负有战略安全保障的责任与义务。

虽然话没有直接说,但是意图很明显,即美国有可能参战。

显然,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牧浩洋接到黎平寇的电话时,已经是上午八点左右了,而他赶到元首府之前,黎平寇已经与美国总统通了热线电话。

“美国总统已经摆明立场,如果埃及军队越过边境线,美国就将参战。”

牧浩洋锁紧了眉头,但是没有急着开口。

“当然,这不是美国当局的官方立场,而且美国是否参战,得由国会决定。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不会容忍以色列亡国。”黎平寇长出口气,说道,“根据我的判断,美国将立即为以色列提供紧急军事援助,而且开始新一轮军事部署。我已经给腾耀辉打了电话,让他做好相关准备。如果美国增强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我们也不能落后。总理将在下午飞往沙特,对阿拉伯国家进行紧急访问。”

“争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不是支持,而是稳住阿拉伯国家。凌晨发生的事情,已经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必须做好防范准备。”

“我觉得,美国直接参战的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

“政治上行不通,毕竟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与叙利亚这边,而美国参战,只会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从军事上讲也行不通,因为这会导致我们参战,而美国没有足够的把握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这么说,你的意思是不加以干预?”

“当然不是,必须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不然局势肯定会失控,而我们也没有理由为了埃及与美国开战。”牧浩洋叹了口气,说道,“别的不说,至少全国代表大会不可能通过这样的战争决议。”

黎平寇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给纳杰夫打了电话,让他尽快终止军事行动。”

“终止?”

“准确的说是暂时停止。”

“这……”

“不管军事上的影响如何,要想阻止事态恶化,就得暂停军事行动,不然谁也不能保证那些糊涂的埃及军官会不会再次引发危机。我们可以化解一次危机,却没有理由再次说服美国。”

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这也确实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了。

黎平寇稍微等待了一会,才说道:“在你看来,照现在的态势发展下去,埃及有没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元首,你的意思是……”

“换句话说,是否有必要结束这场战争?”

“这……”

“我单独把你叫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牧浩洋微微点了点头,思索了一阵,才说道:“现在停战的话,埃及不会吃亏,说不定还能通过谈判获得一些好处。更重要的是,埃及军队不但成功挡住了进攻,还在反击中击溃了以色列国防军,纳杰夫获得了想要的东西,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声望必然如日中天,因此他有可能接受我们提出的停战要求。问题是,叙利亚当局不见得会接受停战协议,而纳杰夫也不见得会在这个时候抛弃叙利亚,因为他要实现理想,首先就得组建‘埃叙轴心’,也就得帮助叙利亚取得胜利。说得简单一点,纳杰夫与阿萨德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收复被以色列占领了数十年之久的戈兰高地,在此之前,两人都不会接受我们提出的停战要求。考虑得更加长远一些,如果在这个时候停战,战争不会结束,中东地区也不会获得长远和平,只会加剧阿以双方的军备竞赛,迫使双方为下一场战争进行全力准备。也许,我们能够获得好处,比如增加军火出口量,可是更更加重要的利益、比如我们在中东的战略地位相比,军火贸易那点收入,恐怕就算不了什么了。”

“也就是说,还不能停战?”

“不管怎么说,谁也不能保证在第六次中东战争中,埃及还能击败以色列,因此没有理由放弃已经取得的优势。”

“不停战的话,接下来该怎么打?”

“转移重点。”

黎平寇的眉头跳了几下,示意牧浩洋把话说清楚点。

“让埃及继续保持军事压力,以间接的方式支援叙利亚,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军事冒险。重点是帮助叙利亚在戈兰高地上取得胜利,只要叙利亚收复了失地,战争就将结束。”

“怎么帮助?”

“还是派戚凯威过去。”

黎平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沉思起来。

显然,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冒险。

第二十五章 偃旗息鼓

第二十五章 偃旗息鼓

黎平寇亲自出面“叫停”,纳杰夫也不是傻蛋,当即命令前线部队停止进攻。

虽然埃及军方对总统的决定非常不满,总参谋长也认为不应该停下来,前线各级作战部队没有完全执行总统的命令,但是第三集团军装甲突击部队率先停住步伐,接下来的战斗变成了一场追击行动。

以色列国防军的撤退速度非常快,以色列空军也在这个时候拼出了老本。

二十八日天亮的时候,已有大约十万以色列军人撤出西奈半岛,退回加沙地区,其他部队也将在八到十个小时内撤走。

埃及军队没有放弃,第二集团军率先到达零号公路线,只是在以色列军队西面大约五十公里处。第一集团军在上午八点左右到达零号公路线,遭到了以色列空军重点打击。第三集团军因为要清扫战场,把缴获的装备物资与俘获的战俘送往后方,所以在十点左右才从二号公路线出发。

最大的问题是,埃及空军按照总统的命令,只负责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没有轰炸撤退的以色列军队。

追击行动并不顺利,到二十八日中午,绝大部分以军退回了加沙地区。

直到当天傍晚,埃及陆军的先头部队才到达边境线附近,而此时以军已经沿国境线部署了防线。

到这个时候,西奈半岛战争宣告结束。

虽然埃及军队没有放弃攻入以色列境内的想法,但是在后继乏力的情况下,仍然首先沿边境部署了防线。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三个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全部从边境线后撤三十到五十公里,作为防线上的第二梯队,由预备役步兵师守卫前沿防线。这么做,一来可以让鏖战了数日的主力部队得到修整补充,二来可以充当预备队扩大防御纵深,三来可以在后方设置进攻阵地,最后还能减轻后勤保障负担。

对埃及军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

相对而言,埃及军队的补给问题比以色列国防军还要严重。

从地理环境上看,以色列国防军进攻西奈半岛是从本土出发,因此在越过国境线的时候基本上不存在后勤保障问题,只有推进到苏伊士运河附近的时候,才会因为保障线过与漫长而遇到麻烦。埃及军队向东进攻,到达国境线的时候,已经远离本土核心地区,因此在跨过国境线之前,就会遇到后勤保障上的麻烦。深入以色列境内后,每前进一步,后勤保障负担就将增加一分。

显然,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虽然打到这个时候,埃及已经动员了一百多万预备役军人,其中七成是工程部队,但是从二十八日夜间算起,至少需要一周才能修复三条横向公路,而且最多只能支持十万部队在前线作战。

要在几天之内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公路只是补给手段之一。

离开开罗之前,戚凯威向埃及总参谋长提到,如果进攻以色列本土,首先就得夺取埃拉特港,走海路把物资送往前线,然后利用纵向的五号公路把补给能力提高三分之一,再利用以色列境内的高等级公路支持前线部队作战。如果一切理想的话,埃及陆军能在前线投入十五万主力部队。

只是,这仍然不足以攻克以色列。

要知道,在全面动员的情况下,以色列能武装一百多万军人,而且内线作战,有足够的能力挡住埃及军队。

为此,戚凯威又提到,不要妄图攻占以色列全境,也不要妄图占领核心地区,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以色列南部,即阿拉伯谷地以西的内盖夫沙漠、以及加沙阿拉伯区,以控制埃以边境地区为主。

为了让自己的建议受到重视,戚凯威还通过牧浩洋,向纳杰夫递交了一份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戚凯威明确提到,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将以戈兰高地为中心,埃及军队的主要任务是牵制以色列国防军的主力部队,减轻叙利亚军队的进攻阻力,因此应该积极在边境地区发起有限的进攻行动。从政治上讲,攻占加沙阿拉伯区与内盖夫沙漠,能够最大限度的蚕食以色列,并且逼迫以军在南部战线上部署足够多的主力部队,在战后更能以此作为主要的谈判筹码。

只要纳杰夫稍微有点政治头脑,就能明白戚凯威的意思。

问题是,明白这个道理,不等于能够这么做。

当时,在建国之后取得的最为重大的胜利面前,包括纳杰夫在内的所有埃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