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4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的这一战略规划,与中国的战略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从世界上看,美国首先打出“大西洋战略”,但是从本质上讲,正是为了对抗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前,中国就在积极谋求印度洋的霸权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东部非洲地区的战略布局,而执行这一战略的正是牧浩洋。第一次印度洋战争后,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全面提升,而为了保护战略航线,中国必须谋求印度洋的霸权地位,即建立一个环印度洋的国际组织。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就是把印度洋变成中国的内海。

如此一来,非洲大陆的两端,成为中美斗争的焦点。北面的埃及、南面的南非,都是中国意图控制的战略要地。

更重要的是,非洲大陆成了中美的战略缓冲区。

虽然在这片广袤、原始、荒凉的大陆上,中美两国的作为都不会很大,毕竟受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限制,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在非洲大陆上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谁能在非洲大陆上起到主导地位,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导权,获得了战略优势。对中美两国来说,这个二级战场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太平洋。

问题是,非洲问题,绝对不仅仅是中国与美国的问题。

在撒哈拉以北地区,除了早已存在的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外,还有正在向地中海南岸渗透的欧盟。

在平定了突尼斯的军事政变之后,欧盟大力改造这个阿拉伯国家,就是希望以突尼斯为跳板,控制北非地区,把欧盟的影响力扩大到地中海南岸,从而以欧盟为核心,将立一个横跨地中海的国际组织。

对欧盟来说,这也是扩大战略空间的必要步骤。

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方向。

要知道,在欧盟北面是荒凉的北冰洋、东边是强大的俄罗斯、西边是大西洋,只有向南进军,欧盟的影响力才能得到扩张。只要欧盟、特别是法德轴心不甘心局限于欧洲大陆,就必须进军非洲。

结果就是,非洲成为中美欧三方角逐的舞台。

只是当时,非洲的战乱还没有蔓延到撒哈拉以北地区,所以欧盟坚决反对中国与美国出兵干预。

当然,这也与欧盟自身的问题有关,因为在这个时候,欧盟还没有能力出兵非洲。

对中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机会,而且是天赐良机。

利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的授权,中国有了出兵非洲,扩大战略势力范围的正当理由,也就有了在非洲与美国角逐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解决阿拉伯问题的良机。

阿拉伯问题以民族为基础,非洲问题以地域为基础,而这两个问题存在交集,即部分阿拉伯国家在非洲,而且主要集中在北非地区。对中国来说,这等于获得了与欧盟进行战略妥协的条件。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可以拿北非地区作为交换条件,与欧盟取得战略共识。

除此之外,还能利用欧盟扩大势力范围,牵制阿拉伯世界的野心,以非直接的方式阻止阿拉伯世界走向统一。也就是说,只要欧盟肯把北非纳入势力范围,那么埃及统一阿拉伯世界的野心就将遭到重创。

显然,这对中国没有任何坏处。

受粒子风暴影响,牧浩洋一直没有去开罗。

留在国内,除了帮助腾耀辉处理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之外,他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陪陪老婆孩子,也可以了解一些其他事情。不管怎么说,副总参谋长不是白当的,随时都有事情做。

当时,牧浩洋最关心的还是拯救行动。

回收微尘的行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第二座组装厂投产后不久,中国的工程师改进了“天使”的微尘回收系统,把日回收量提高到了五百吨,因此回收效率大大提高,回收进度大大加快。

直接结果就是,二零三六年冬天,北冰洋正常冰冻。

科学家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做出推断,如果回收工作在二零三七年六月底完成,全球季候将在二零三七年底基本恢复正常。准确的说是总体气候,即全球平均温度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

事实上,这也正是拯救行动取得成功的唯一标志。

达到这个目的之后,拯救行动就将宣告结束,所有“天使”飞机将按照四方达成的协议分批次销毁。

虽然在是否解散全球气候事务组织的问题上,各国存在较大的分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拯救行动结束后,人类文明的生存问题将得以解决,而局部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只是国家问题。

没有了生存威胁,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

第九十一章 浮上水面

第九十一章 浮上水面

在共同的威胁面前,人类能够团结一致。可是在共同的威胁消失后,国家与民族矛盾再次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旋律。最具有代表性的,正是愈演愈烈的中东局势,特别是埃及与以色列的军备竞赛。

三月一日,牧浩洋参加了中埃军贸合同的签字仪式。

在获得双方立法机构批准后,这份总额高达二万五千两百亿元的合同已经生效,签字仪式只具有象征性意义。按照双方在二零三七年二月份达成的谅解备忘录,埃及支付第一笔款项后,中国军火企业在二零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交付包括三十架J…30I在内的第一批武器装备。在二零三七年六月底,埃及将安排九十名飞行员前往中国,接受为期半年的基础培训。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引人瞩目的事情。

二月底,美国诺思罗普公司就宣布,F…44将在三月底定型,然后进行小批量生产,而第一批初期型将交付给以色列空军。由此估算,在二零三七年第三季度末,以色列空军就能获得二十多架F…44。

作为全球第二种正式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没有首先装备美国空军,绝对不简单。

要知道,按照惯例,美国空军将首先装备F…44,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再向其他国家出售。即便美国国会没有出台禁止销售F…44的法令,美国也没有理由首先把这种战斗机提供给以色列。

这件事情足以说明,中东的军备竞赛已经全面爆发。

在国际观察家看来,只要埃以之间的军事平衡被打破,战争就将爆发,而关键因素就是双方的空中力量。

F…44与J…30同为第五代战斗机,性能上各有千秋。

在其他方面,比如占绝大多数的第四代战斗机上,埃及与以色列也是各有所长,双方空中力量相差并不悬殊。即便在某些人看来,埃及空军的战斗机都是“缩水版”,在性能上无法与中国空军的同类战斗机相提并论,而以色列获得的战斗机,不但没有缩水,反而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因此以色列有微弱优势,可是这种优势并不足以确保以色列的绝对安全,更不可能阻止埃及发动战争。

要知道,以色列面对的不仅仅是埃及。

即便不考虑其他阿拉伯国家,也要考虑北面的强邻,即矛盾更加深刻、存在领土纠纷的叙利亚。

把叙利亚算上,以色列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正是如此,在国际观察家看来,埃及是否联合叙利亚,将是中东局势走向的重大判断依据。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埃及在军事力量增强之后,再积极联络叙利亚,那么阿以战争将在所难免。

事实上,中东局势的变化速度,比任何人预料的都要快。

三月三日,纳杰夫飞赴大马士革,对叙利亚进行正式访问。

按照埃及外交部公布的消息,纳杰夫将在大马士革与叙利亚总统商讨建立大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相关事宜。

第二天,以色列总理就飞往华盛顿。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埃及与叙利亚合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两国都需要进行全民公决,而埃及通过公决的概率非常小,叙利亚也不见得会接受埃及领导,两国间的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但是埃及的行为,或者说纳杰夫的个人行为,等于敲响了警钟,让以色列不得不有所防范。

不管以色列采取何种防范措施,中东局势都将严重恶化。

三月五日,美国总统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提出,成立六方机构,共同商讨化解目前紧张的中东局势。

所谓六方,即中美欧俄加上以色列与埃及。

问题是,在美国提出成立六方机构的时候,叙利亚已经被牵扯进来。

虽然叙利亚不是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成员国,但是埃及是,而且埃及已经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根本是以色列无条件的撤出戈兰高地,只有叙以领土与边境问题得到解决,阿以才有和平共处的基础。

以色列会交出戈兰高地吗?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

三月六日,以色列国内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以色列当局采取强硬措施,阻止安全形势继续恶化。

一位以军高级将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戈兰高地是以色列的战略屏障,以色列绝对不会主动撤离。

两天后,刚刚从华盛顿回到特拉维夫的以色列总理宣布辞职。

接任的是前以色列陆军参谋长、三军总参谋长内斯塔,而他也是以色列鹰派政治集团的主要成员。

上任后,内斯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以军的战备级别。

名义上,是应付加沙地区的动乱,实际上,则是在防范埃及与叙利亚。

要知道,在纳杰夫高调宣称致力于组建大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后,最先响应的就是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在纳杰夫访问大马士革当天,哈马斯就在加沙与约旦河西岸展开行动,袭击了两支以军巡逻队。到三月十日,加沙与约旦河西岸的暴力冲突,已经导致七名以色列军人丧命。

愈演愈烈的中东冲突,让很多人都认为战争即将爆发。

三月十一日,局势出现了戏剧性转变,埃及代表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表示,愿意接受中美调停,通过六方会谈解决阿以矛盾,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即以色列停止在加沙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军事镇压行动。

埃及做出让步后,中国立即出面,表示愿意促成阿以和谈。

当天,黎平寇就在元首府召见了埃及与以色列大使,邀请埃及总统与以色列总理前往北戴河进行和平谈判。

显然,黎平寇此举,意图将美国排除在外。

问题是,没有美国参与,以色列肯定不会在中国的协助下与埃及进行谈判,因为这等于背弃了美国。

三月十五日,以色列宣布暂时停止在加沙与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

中东局势开始缓和,埃及与以色列也先后表示,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双边在领土等问题上存在的矛盾。

只不过,这绝对不等于阿以矛盾能够得到解决。

在埃及出面的情况下,核心问题不是戈兰高地,而是巴勒斯坦。说得直接一点,埃及要想确立在阿拉伯世界中领头羊的位置,就得让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交出侵占领土,让巴勒斯坦建国。

对以色列来说,这是更加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煞费苦心经营数十年,就是要从根本上抹除巴勒斯坦。如果按照联合国在一九四七年的决议,以色列将交出接近一半的土地,将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失去家园。

这种自毁基业的事情,以色列肯定不会做。

结果就很明显了,只要以色列不肯承认巴勒斯坦,不肯交出占领土地,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就不可能得到解决,而且埃及将获得一个十分充足的理由,鼓动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入这场斗争。

显然,纳杰夫的外交才能也不可低估。

叙以矛盾只是导火索,而巴以矛盾才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如果纳杰夫如愿以偿,那么他在阿拉伯世界的威望将如日中天,丝毫不亚于他的曾祖父,那位曾经将整个阿拉伯世界团结起来的埃及领袖。

三月二十日,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总部,埃以进行了第一次非正式协商。

暂且不说这次协商取得了什么成果,也不说谈判能不能取得成果,在巴勒斯坦问题浮上水面后,中东战争的导火索已经点燃。虽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中国、美国、埃及与以色列都有机会剪断这根导火索,但是受各自利益影响,都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而是任由事态恶化。

在和平外衣的笼罩下,埃及与以色列都展开了紧张的备战工作。

只是,战争没有这么快爆发。

准确的说,中国与美国不会让战争立即爆发,因为在三月份,关系到人类文明生死存亡的拯救行动还没结束。不管中东的未来如何,中国与美国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犯糊涂,更不会因为中东而置生死于不顾。

当时,最引人瞩目的正是清理微尘的第四阶段行动。

虽然四方科学家都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结果,清理行动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干预气候变化的努力收到了成效,对全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洋流系统基本稳定,北极与南极冰盖的变化规律也很正常,但是最快要到六月底,四方科学家才会对拯救行动做总结性评估,给出具有说服力的预测报告。

三月三十一日,“天使”飞机的组装工作全部结束。

在过去的一年零三个月中,两座组装厂总共完成了十七万四千六百三十四架“天使”飞机的组装工作,交付十七万四千五百八十六架,总共执行了一千七百八十六万余架次的清理飞行任务,总共清除掉八十亿吨微尘。虽然没有清理掉全部微尘,但是按照科学家进行模拟演算得出的结论,剩余的微尘将有助于改善气候,减弱气候的变化程度,对改善局部地区气候条件有益。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清理工作将由科学家进行精确调度。

虽然全球各地的自然灾害仍然非常频繁,但是人类文明至少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第九十二章 日本的归宿

第九十二章 日本的归宿

六月三日,牧浩洋以军事顾问身份,把最后一份总体战争计划交给了纳杰夫。

按照埃及总统的要求,牧浩洋总共制订了五套总体战争计划,但是没有制订更加详细的作战计划。

在牧浩洋离开开罗之前,纳杰夫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宴会,不但邀请了长期陪伴牧浩洋工作的埃及军方的高级将领,还邀请了大部分高级官员,以及部分国家使者。在众多宾客面前,纳杰夫亲自授予牧浩洋“埃及荣誉公民”与“埃及国际友谊使者”两枚勋章,给予牧浩洋终生荣誉上将军衔,以及终生荣誉总统军事顾问头衔,高度赞扬了牧浩洋对埃及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

显然,这些荣誉与褒奖,在牧浩洋眼里基本上没有意义。

要知道,在纳杰夫之前,已经有五位国家元首做过同样的事情,而牧浩洋是十七个国家的荣誉将领。至于实惠,牧浩洋每年都能收到十七个国家的津贴,总共超过三千万元,可他并不缺钱。

说得更实在一点,牧浩洋对钱没有任何概念。

作为中国海军大将,他根本不用为钱的事情发愁。即便没有津贴收入,军队也会为他提供所有生活必须品。

当时,牧浩洋只想早点回家。

虽然在开罗期间,埃及军方花重金聘请了两名中国厨师,专门为牧浩洋准备饮食,但是牧浩洋仍然不大适应埃及的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牧浩洋就登上了回国的专机。

大概是知道他想早点回家,杜小蕾派来的是一架最新式的外交要员专机,全程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从开罗到北京,只花了不到四个小时,比往常乘坐的亚音速飞机节约了大概七个小时。

除了速度更快之外,这架超音速飞机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还好,牧浩洋不是很挑剔。

回到北京,他还没走下飞机,就见到了在外面等候的腾耀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