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军费超过百分之五,就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高达百分之六点八的比例,必然会对日本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显然,为了战争,日本已经顾不上经济了。
即便如此的话,日本的军备扩张速度仍然不足以使其军事力量在短期内超过中国,威胁并不明显。
真正的重点,是日本对经济结构做出的调整。
按照李明阳提供的情报,日本内阁最迟会在三月初向国会提交新的税收法案,对税收结构做出全面调整。
调整之后,像三菱、岛磨、川崎、富士等涉足军工的大企业都将得到税收减免、甚至是财政补贴等优惠,而其他行业的税率都将提高。说得直接一点,日本将通过税收调整向军工行业注资。
如此一来,日本的国防预算绝对不是账面上的那点钱了。
在李明阳看来,通过减免税收与财政补贴,日本的军工企业将在二零三三到二零三四财年度获得总值在四万亿美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这笔钱,至少有一半会用来采购日本国内欠缺的战略物资、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另外一半则用来抵充军备采购费用,即以非直接拨款的方式购买军火。
毫无疑问,这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虽然在操作上,不会这么露骨,而会更加委婉。比如按照李明阳的分析,日本各大财团很有可能以捐赠的方式,为日本军队采购武器装备。但是不管用什么办法,结果都是让日本当局获得了扩军备战的资本。
两万亿美元能做什么?
哪怕只有一半用在海军上,也足以在接下来的两年之内,以战时机制完成四艘大型航母的基础建设工作。
事实上,在牧浩洋找到李明阳的时候,三菱重工与富士重工已经开始了第三批“飞龙”级航母的建造工程,而且与牧浩洋当初预料的一样,四艘航母同时动工,且完全按照模块化方式进行建造。
“这些照片是我们的谍报人员拍摄的,不是太清楚,但是看得出,是四艘航母。”李明阳点上香烟,笑着说道,“万幸的是,日本只有四座能够建造大型航母的船台,不然情况更加糟糕。”
“已经够糟糕的了。”
李明阳笑了笑,继续抽烟。
“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可能立即动工建造第三批‘昆仑山’级,而且也无法保证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成。”
“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
“什么意思?”
“根据我们掌握的消息,就算第三批‘飞龙’级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完成船台建造,也不可能在二零三五年底之前完成舾装,最快能在二零三六年服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一年之内击败日本,就不用考虑这四艘航母。”
“我可没有足够的信心。”
“至少,在战争初期,我们的优势依然足够明显,而且这四艘航母,很有可能成为促成战争爆发的关键因素。”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李明阳的意思。
“你不好出面的话,我帮你递交报告。”
“暂时没有这个必要。”牧浩洋谢绝了李明阳的好意,说道,“再过几个月,建造工作就不能在厂房内进行了,你就能获得更加确凿的情报。到时候,再向元首与总理汇报,更有说服力。”
“也行,反正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我有点想不明白的是,日本财团也太大方了吧?”
“财团?”李明阳愣了一下,说道,“你是说,日本财团资助政府搞军备竞赛?”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的日本财团,不是以前的日本财团。”李明阳停顿了一阵,点上第二根烟,又说道,“二战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财团进行了大改组,不然三菱也无法超越三井,成为日本第一大财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日本财团完全效仿西方同行,通过金融手段控制国家政策,并且从中牟利。直到东海战争结束,日本财团都奉行这一政策,即以牟取利益为主要目的。”
“然后呢?”
“事实证明,日本很难被西方世界接受,恐怕永远也无法脱亚入欧。”
“这……”
“从长远来看,即便日本完全依附于美国,也永远不可能得到西方世界接纳,而日本财团也就不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在西方财团主导的金融秩序中,永远处于从属地位,也就难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到最终,日本财团必然沦落为西方财团的附庸。事实上,早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后,这一征兆就显现了出来。如果没有‘广场协议’,日本很有可能在二十世纪末追上美国。”
“也就是说,日本财团得另寻出路。”
“在东海战争之前,日本财团没有出路,或者说没有能力摆脱美国,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权。此后,随着复仇情绪点燃的民族主义,为日本财团指明了方向,并且使日本财团成为民族主义的主要推手。”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风险也很大,与民族主义捆绑到一起之后,日本财团就不再是私人性质,而是成为国家性质。说得直接一点,日本财团已经与日本的未来捆绑在一起,荣辱同途,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李明阳笑了笑,说道,“说得直接一点,日本财团既是战争的幕后推手,也是战争的直接利益方。打赢了,日本就能成为西太平洋最强大的国家,从而彻底摆脱美国。打输了,日本将沦落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恐怕永远也无出头之日。为了最后的胜利,押上老本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这与军国主义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只是换了件外衣而已。”李明阳点上了第三根香烟,“现在的日本,国民经济已经严重依赖军事工业、或者是与军事沾边的工业,而且军费开支、以及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是经济的主要动力。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日本削减军费开支,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日本工人将失业。从经济上讲,日本已经没有第二条出路了,只能依赖军事工业,也就必然在军备竞赛上全速前进。”
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这些问题他也想过,只是没有提出来。
“不管怎么说,别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李明阳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这绝对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虽然还有部分人没有醒悟过来,总认为能够通过和平方式与日本共存,但是作为军人,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日本是一个善于相处、而且愿意与我们共同发展的邻居,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了。”
“老李,你比我看得透彻。”
“笑话,你要是看不透,会这么积极吗?”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我还得向你学习,像你说的,抛开所有幻想,用铁与血去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些,我们说说就行了,没必要向他人提起。”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李明阳的意思。
第五十章 民间力量
第五十章 民间力量
对和平抱有幻想的,绝不是个别人。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和平理想主义”就在国内抬头,到中南半岛战争之后,更是成为了一股社会风气。当时,一些国内的“和平组织”表现得非常积极,比如组织志愿者去周边国家支教。在二零三一年,越南南部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之后,国内的民间组织就发起过捐赠与救助活动。
归根结底,“和平理想主义”是一种由民间发起的思潮。
首先,在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与中南半岛战争之后,中国的周边局势大为改善,在南亚与东南亚获得了最大的话语权,民众所关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南海争端,以对中国有利的方式逐一得到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到二零三零年左右,中国迎来了自建国之后最为优越的生存环境。
其次,中国的军事实力在这几年间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军力已经接近美国,军事大国身份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超越美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由此,很多民众都认为,中国不但有能力捍卫国家安全,也有能力遏制外来威胁。
最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二零三零年与美国持平。虽然美国也处于黄金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二战后的巅峰,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二零二五年就回落到了理性水平,所以增长率不比美国高多少,但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也能在二零三五年,全面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这些因素,都使国民充满了自信。
自信的结果就是,绝大部分民众认为,中国现有的实力,已经足以保证国家按照正常模式发展下去,因此应该在对外政策上做出调整,树立新的大国典范,以完全不同于美国的方式成为世界头号大国。
所谓的新方式,实际上就是和平崛起。
说得直接一点,在有足够的能力遏制外来威胁的前提下,中国没有理由通过军事扩张来超越美国。
只说道理的话,这种观点没有错。
问题是,在国际斗争中,道理是永远也说不通的,真正的核心是实力,即一个国家在捍卫国家利益中展示出的实力。
实力不是简单的数值对比,在很多时候必须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出来。
说得形象一点,实力就是体重,如果仅有实力,而没有发挥实力的决心,实力就没有任何用途,如同体重一吨的水牛是体重两百公斤的狮子的食物。只有把实力发挥出来,通过行动才能转化为利益。
事实上,历史上的所有世界级强国,没有一个是和平崛起的。
在历史上,中国也绝非只懂得、或者只依靠和平的力量成为世界大国。
所幸的是,在社会上,仍然有不少人、或者说是大部分民众相信,中国在崛起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而且无法用和平手段克服,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用更加强硬的方式铲除障碍。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娱乐文化。
比如在二零二五年之后,国内电视剧中,以往盛行的清宫戏、抗日剧开始销声匿迹,代之以描述盛唐与秦汉时期的古装戏,特别是历史大片。在二零二七年,一家民营制片公司还耗资二十八亿元,把“唐学会”几名历史学家联合出版的历史书籍改编为剧本,拍摄了一部总共五十集,以唐朝大将高仙芝远征西域为主题的历史大片,在开播后获得了高达百分之二十二的收视率。随后,该制片公司把唐朝的历史拍成了剧集,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一直是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除了电视剧,电影题材也悄然转变。
只是,电影的主要题材不是历史,而是现代战争。比如在二零二九年,中国海军远征印度洋的作战行动被改编成电影。为了协助拍摄方,海军还专门派遣“黄河”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印度洋。有趣的是,因为借用了牧浩洋等人的人物形象,在电影上映之后,牧浩洋等人还拿到了一笔版权使用费。
这些文化层面上的东西,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了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
可以说,当时中国人的情绪非常复杂。
当两股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必然迸出火花,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最终都会在国家的基本政策上得到反映。
也正是如此,易援朝的理想主义才有足够多的支持者。
只是,如同李明阳所说,民众可以存在幻想,但是作为军人,特别是掌握了实权的军人却不能有任何幻想。
和平崛起确实是一种选择,却不是当前的选择。
中国与日本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如果日本是一个理性的国家,也许中日矛盾还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得到化解,至少能够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可惜的是,日本不是一个理性的民族。日本已经选择了前进方向,正如同牧浩洋的认识一样,中日战争的主动权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只要日本愿意和平相处,中国就不会挑起战争。只要日本蓄谋通过战争改变现有格局,挑战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就没有第二种选择。
发展到这一步,谁打第一枪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谁在正确的时候打第一枪。
因为主动权在日本手上,所以日本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
说得直接一点,日本绝对不会贸然挑战中国,而是会等到实力强大到,足以在战场上击败中国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结果就是,日本可以在财团的支持下,率先把国家带入战争状态,率先进行战争准备。中国却受到国内因素限制,不可能提前进入战争状态,也就必然会晚一步。
对中国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在相对有利的时候,打第一枪。
可以说,这是牧浩洋等军人、以及黎平寇等政治家的共同认识。从时间上看,二零三五年就是大限,因为在日本已经进入战时状态的情况下,最快能在二零三六年,获得微弱的军事优势。
当然,战争准备,绝不仅仅是制造更多的武器装备。
一月四日,黎平寇回到北京。
在他的努力下,美国最终做出让步,答应在“华盛顿条约”框架范围之内,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由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与另外四个国家组成的委员会,对日本进行全面核查。
日本进行了抗议,却没有任何作用。
作为“华盛顿条约”的缔约国,日本必须执行核查决议,不然“华盛顿条约”将成为一纸空文,而美国绝不允许出现这种事。
只是,核查工作安排在二零三三年三月份,将持续到六月底。
最快在七月初,国际原子能机构才能提交核查报告。
毫无疑问,美国为日本开了后门。要知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日本有足够的时间销毁一切与核武器项目有关的证据。
对此,黎平寇不抱任何希望。
对日本进行核查,只是一种政治手段,是把日本核问题搞大的必要步骤。至于核查的最终结果,实际上并不重要。
回国后,黎平寇就对政府工作做了调整。
接下来,他还单独会见了盛世平等民营企业家。
与日本财团一样,以盛世平为代表的众多民族企业家,早已把自己的命运跟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捆绑在了一起。以黎平寇跟盛世平的关系,说服盛世平等人为战争服务,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黎平寇不可能开出一张空白支票。
民族企业家跟国家站在同一阵线上,关键不是身份,而是利益,即与国家命运同途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利益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即在应对共同的敌人中获得好处。
为此,黎平寇就得做出承诺。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黎平寇肯定在这个时候,答应向民营企业开放战略产业,比如允许民营企业以合资的方式参与军火生产。事实上,到二零三三年,军火已经是最后一个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的行业了。其他重要战略行业,比如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都在过去十多年间逐步开放。只是出于战略需求,国营企业仍然在这些战略性行业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此外在一些基础性行业中,比如电力、通信与交通,所有基础设施都掌握在国家手中,民营企业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拿电力来说,“国家电网公司”仍然是国家电网的所有者,只是不再进行经营活动,所有发电站直接面向用户,国家电网公司只按比例收取基础设施的使用费。
说白了,黎平寇此时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军火业了。
这不见得是坏事。
走出这一步,民营企业成为了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成为了战争的主要推动者,能够更有效的支持对外战争。
更重要的是,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军队需要民间力量的全力支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