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这艘潜艇的初始技术来自前苏联的V3级,比中国海军的093级落后了整整一代,比095级更是差了一大截。按照二部提供的情报,“歼敌者”号的设计噪声水准为一百三十分贝。就算获得美国的技术援助,性能有所提升,“歼敌者”号也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艘攻击核潜艇。
因为印度的潜射巡航导弹技术并不先进,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又过于庞大,无法用鱼雷发射管发射,所以其战略威慑能力非常有限,部署在安达曼海,仅能对中国西南地区构成威胁。
严格说来,“歼敌者”号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价值。
如果将来某一天,中国海军不得不进入印度洋,面对印度海军,积极主动的攻势反潜部署,就能让“歼敌者”号永远留在港口里面。
对印度海军来说,真正的重点在航母上。
这也很好理解,核力量只是战略保障,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常规军事力量仍然是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
印度要想成为印度洋的霸主,首先就得加强常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队。
可惜的是,印度海军正在走下坡路。
虽然从俄罗斯采购的“维克拉马迪亚”号、以及国产的“维克兰特”号已经服役,但是服役半个多世纪的“维拉特”号早已不能出海,印度海军只有两艘航母,而且只有一艘勉强算得上是攻击性航母。
如果只面对巴基斯坦海军,两艘航母就足够了。
可是,印度必须考虑来自东面的威胁,即正在走向远洋,而且肯定会在将来某一天进军印度洋的中国海军。
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一艘航母,还有两艘航母在建造。
十年之内,中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将增加到三艘,而且还会持续增长,在二零四零年之前达到六艘。
为此,印度必须尽快动工建造两艘航母。
问题是,以印度的国力,即便能建造航母,也是排水量在三万吨以下的小型航母,根本没有能力建造大型航母。
面对中国海军的攻击性航母,印度国产的小型航母肯定力不从心。
要想增强海军实力,印度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外来支援。
麦克米伦能够说服印度当局,让印度签署军备条约,美国提供的航母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是在这件事上,美国采取的手段更加隐蔽。
按照李明阳所说,美国没有直接向印度出售航母的建造技术。以印度的工业实力,就算拿到技术、甚至是获得完整的设计图,也造不出来。别的不说,印度没有在建造大型战舰时必不可少的大型轧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采取了迂回战术,即首先帮助日本建造航母,再让日本帮助印度建造航母。
以日本的工业实力与技术实力,建造大型航母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日本需要的,仅仅是建造大型航母的经验。
如果二部的情报可靠的话,日本将在第一艘大型航母动工之后,帮助印度建造一艘排水量在六万吨左右的大型航母,同时帮助印度造船厂提升技术能力,为印度提供建造大型战舰必要的工业设备。一切顺利的话,印度将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从日本采购一艘航母,随后自行建造一艘。
因为印度已经签署了军备条约,所以二部的情报应该不会差。
这下,关键在日本身上了。
日本迟迟不肯签署军备条约,肯定是在技术合作上出了问题,比如美国没有按照承诺提供技术支援。
只要日本这关过不了,印度是否签署军备条约都没有关系。
十一月底,二部的判断得到证实。
当月二十八日,日本防卫省宣布,已经完成了大型航母的设计工作,将在二零二一年动工建造。
仅仅三天后,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军备条约。
十二月七日,被命名为“赤城”号的大型航母在神户的三菱造船厂动工,包括首相在内的众多官员参加了铺设龙骨的典礼仪式。
根据日本防卫省公布的航母设计方案,“赤城”号与“小鹰”级非常相似。
虽然“小鹰”级是美国在二十世纪六零年代建造的最后一级大型航母,在很多技术上都已落后,但是作为大型攻击航母,“小鹰”级的基本结构一直延续到“福特”级,采用新式装备后,性能绝对不会落后。
事实上,“赤城”号与“小鹰”级,只是在舰型上相似,内部完全不一样。
比如在动力系统上,“赤城”号采用了四台MT…30燃气轮机,最大输出功率高达一百三十五兆瓦,在使战舰以三十节速度航行时,还能为战舰上的电子设备、武器系统提供四十五兆瓦的电能。
加上三台备用发电机,“赤城”号能够同时支持四台电磁弹射器,并且为将来安装能量武器提供电力供应。
从动力系统的选择上,就能看出“赤城”号的侧重点。
“赤城”号以十八节巡航速度航行时,最大巡航距离只有四千五百海里,如果以三十节航行,只有一千八百海里。如此短的续航力,表明“赤城”号只能在日本周边活动,完全针对中国海军。
续航力有限,持续作战能力也非常有限。
显然,“赤城”号的主要战术任务是制海,而不是充当对地打击的海上平台。
这些战术指标,同样适合印度海军,因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
在安达曼海作战,印度海军的航母不需要太大的续航力。
十二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军备条约。
虽然军备条约正式生效,但是战争祸根已经埋下。在一波接一波的扩军浪潮下,战争到来只是迟早的事情。
第四十章 丰收时期
第四十章 丰收时期
日本动工建造大型航母,对中国海军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虽然按照二部提交的评估报告,受舰载航空兵限制,“赤城”号的战斗力非常有限,对中国海军的威胁也非常有限,但是“赤城”号是满载排水量在八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改进余地非常大。
结论就是,C1级航母对付不了“赤城”号。
这份评估报告,与海军得出的结论相差不大。
虽然依靠J…25与改进后的J…15,国产航母在战术使用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综合作战能力明显超过只配备F…35C的“赤城”号,但是C1级航母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载机数量偏低,二是出动率偏低。
关键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即便只能搭载四十架战斗机,只要出动率达标,C1级航母在制海作战中的打击能力仍然不可小觑。
说得直接一点,即便大型航母能搭载八十架战斗机,一次只能出动二十架,也比不上只能搭载四十架战斗机,一次能够出动三十架的中型航母。在高强度海战中,出动率直接决定航母的作战能力。
因为电磁弹射器没法及时装舰,所以C1级的出动率大受影响。
虽然通过安装起飞助推火箭发动机,由西飞研制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能够上舰,但是跃飞甲板的出动率远远比不上配备了四台电磁弹射器的“赤城”号,保守估计仅有“赤城”号的一半。
这就意味着,两艘C1级才能对抗一艘“赤城”级。
因为受排水量限制,所以C1级即便装备了电磁弹射器,出动率也比不上“赤城”号。
原因很简单,C1级最多只能安装两部电磁弹射器,一部位于起飞甲板中线右侧,一部位于斜角甲板前端。虽然安装两部电磁弹射器,能够在作战使用中,保证弹射器达到最大使用率,而“赤城”号安装四部弹射器,肯定无法达到最大使用率,但是两种航母在出动率上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差距。
改进C1级能够缩小差距,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建造排水量更大的航母,至少配备三部电磁弹射器,最好能在不影响使用率的情况下配备四部。
结果就是,海军不得不把第二种国产航母的建造工作提前。
十二月底,黄峙博亲自提交了修改后的“二零二一年度军费预算”,把海军的军费比例提高了百分之三。
在这份军费预算中,最关键的就是代号C3的大型航母必须在二零二一年底前动工。
作为临时方案,C1号与C2号在二零二二年建成后,只进行半年的军方海试,随后返回造船厂,进行第一次大改。
也就是说,要到二零二三年底、甚至二零二四年初才能正式服役。
为了节约建造经费,在海试的时候,将不安装跃飞甲板,只进行舰体测试。等到完成了大改之后,再进行航空测试。
显然,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为了不占用建造C3与C4号的船台,C1号与C2号将在舾装阶段安装弹射器,因此舾装工期肯定得延长。
黄峙博不用为这些麻烦事操心,反正都是牧浩洋的事情。
在建造航母的时候,配套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七日,代号J…25的第四代中型舰载战斗机实现首飞。
因为J…25是在J…22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所以在十四天前,J…22就完成了首飞,测试数据达到预期。
与J…22相比,J…25主要加强了机身与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增添了着舰尾钩。
在外形上,J…25的最大特点是翼展增大了零点五米,机翼面积增大了近十平方米,获得了更好的低速性能。
看上去,J…22与J…25就是J…20的单发缩小版本。
在气动布局上,J…25仍然采用了全动鸭翼,只是把两侧进气道改成了肋下进气道,取消了肋部的辅助弹药舱,机身弹舱的长度与J…20一样,宽度增加了零点三米,能同时携带两枚五百公斤炸弹与两枚PL…12D导弹。
因为总体尺寸缩小,所以全动垂尾的面积比J…20缩小了百分之三十五。
如果不是海军强烈要求,J…25很有可能取消垂尾,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正式服役的无尾式战斗机。
从作战性能上讲,能与J…25匹敌的,只有F…35C。
因为都是中型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发动机推力相差不大,所以J…25与F…35C的很多指标都非常接近。比如两者的机身长度分别为十五点六米与十五点四八米,翼展为十二点八米与十…一一米,机翼面积为五十二点八平方米与五十七点六平方米,空重为一万四千一百二十四公斤与一万三千六百四十公斤,机内载弹量为两千公斤与两千三百六十公斤,机内燃油为九千五百公斤与八千六百九十公斤,外挂载荷为六千公斤与七千五百八十公斤,最大作战半径为一千四百公里与一千四百八十公里。
这些性能数据,也显现出了两种战斗机的性能侧重点。
相对而言,J…25更注重制空性能,比如拥有更大的机内载油量,在弹药携带能力上却不如F…35C。后者明显更加注重多用途能力,特别是打击能力,拥有更大的载弹量,以及更远的作战半径。
只是,J…25的量产工作排在二零二四年。
因为“黄帝”号的改造工作将进行到二零二三年底,C1号与C2号航母要到二零二四年之后才能服役,所以海军没有迫切采购J…25的需求,首先得满足空军的需求,即用J…22取代早期服役的J…10。
试飞结束后,J…22将在二零二一年底定型,在二零二二年初量产。
在定型之前,J…22肯定还要进行针对性改进。
因为在设计的时候,采用了模块化理念,所以J…22与J…25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配制不同的机载设备。
按照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协议,巴基斯坦空军将是J…22的首个用户。
虽然在巴基斯坦空军中,制空的主力机种是FC…20,以及准备采购的J…11C,但是巴基斯坦空军仍然要求FC…30首先满足制空作战要求,再考虑打击能力,因此出售给巴基斯坦的FC…30都要进行改进。
当然,这与中国海军没有什么关系。
J…25首飞后两个月,在湖北的海军航空兵试飞基地进行了第一次模拟着舰试验,取得了圆满结果。
四月初,编号002的J…25样机做了第一次模拟跃飞测试。
因为海军已经决定为C1与C2号航母安装电磁弹射器,所以没有花多少时间进行跃飞测试。
六月份,编号004的J…25样机进行了第一次模拟弹射测试。
弹射在地面进行,使用的不是电磁弹射器,而是蒸汽弹射器,测试主要检验J…25的机身机构强度。
到六月底,所有基本飞行测试完成。
七月份,J…25开始了作战性能测试,即确定最大飞行速度、最大飞行高度、最大使用过载、以及机载武器系统的可靠性。
按照海军的要求,编号008的J…25样机在此期间与J…15进行了几次模拟格斗。
结果让海军非常满意,在制空任务模式下,J…25的机动性能比J…15高出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空战交换比更是达到了一比十八。因为还是试飞样机,所以在J…25正式服役时,性能还会有所提升。
J…25的出色表现,甚至让海军开始考虑是否有必要研制重型舰载战斗机。
当然,必要肯定有,只是在任务分配上,重型舰载战斗机不再以制空为主,而是凭借超强的武器携带能力,扮演攻击者的角色。
正是如此,在J…15的改进项目中,着重强调了打击能力。
因为J…15的服役时间还不到十年,所以海军没有必要淘汰这种战斗机,而是充分挖掘其改进潜力。
从性能上看,J…15更适合执行打击任务。
别的不说,J…15的重载挂点多达七个,可以在携带两具大型副油箱的情况下,携带四枚重型反舰导弹与一枚重型反辐射导弹,此外还能携带四枚空对空导弹与两具电子吊舱,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如果让J…25执行对海打击任务,即便牺牲隐身性能,也只能携带四枚重型反舰导弹,无法携带副油箱,作战半径仅有一千公里,比J…15的一千五百公里短了三分之一。
如此一来,在作战使用上,海军可以对调两种战斗机扮演的角色。
虽然这与海军的初衷并不一样,但是多了一种选择,在战术使用上就多了一份灵活性。
战斗机能做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击败敌人。
受此影响,在二零二一年六月初,海军对舰载航空兵做了调整,所有J…15战斗机编入攻击中队。
改编后,训练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十月底,中国海军的努力付出获得了第一个回报,这也是牧浩洋负责海军装备建设之后的第一个果实。
中国海军的第一艘巡洋舰在广州造船厂下水,进入舾装阶段。
对中国海军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即便放眼全球,这也是美国在冷战期间设计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完成后,世界上第一艘巡洋舰。
很多人都认为,巡洋舰会随着“提康德罗加”级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新兴的海上力量,中国海军却背道而驰,耗费巨资建造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没有实际价值的巡洋舰。
存在即有价值。
第四十一章 标杆
第四十一章 标杆
这艘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入新时代的巡洋舰曾经有几个名字,规划建造时被命名为“共和国”号、项目批准后更名为“中华”号、动工时又更名为“海军上将”号,直到腾耀辉出任海军司令,制订了海军舰艇的命名规范,才正式命名为“北京”号,因此海军编号X1的巡洋舰也被称为“北京”级。
与命名一样,“北京”号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也几经波折。
早在“黄帝”号服役当年,海军就提出为航母战斗群建造大型防空战舰,以取代防空能力稍有欠缺的052C级驱逐舰。
最初的时候,海军并没考虑建造巡洋舰,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大型驱逐舰上。
二零一三年,海军提交的造舰规划中,就有临时编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