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评论该事的时候,CNN电视台聘请的军事专家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国防部格外强调了空军的打击能力,试图以次扰乱对方的战术判断,认为打击来自空中,而不是威胁更大的水下。

从战术层面上讲,CNN的评价没有错。

让国防部发布消息之前,黄峙博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在公布的消息中,重点强调了空军的打击能力,没有提到海军的潜艇部队。

通过舆论宣传来扰乱对方的战术判断,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作战手段。

至于这种手段能否发挥作用,还得看对方是否足够清醒理智。

中国国防部发布公告后,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日本,而且是日本民众。

第三护卫群覆灭,可以看成是海上自卫队作战不力、或者是战术出了问题,如果在中国高调表态之后,联合舰队也全军覆没,那就绝对不是军队的问题了,而是整个日本国防体制的问题。

几年前,还有不少日本人认为,海上自卫队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消灭中国海军。

当时,一些较为极端的日本军事学家还认为,只要中国不使用核武器,日本能在一场常规战争中毫不费力的击败中国。

虽然最近几年,特别是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很少有日本人叫嚣着击败中国,但是大部分日本民众仍然认为,自卫队有足够的力量应付迅速成长的中国军队,至少能在防卫战争中取胜。

可是这几天的战斗,无一例外的表明日本的军事力量远远不足以击败中国军队。

即便在防卫战争中,日本自卫队也很难取胜。

民众的质疑,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不管怎么样,必须确保联合舰队安然无恙,绝对不能让中国国防部的预言成真。

小林光一不是傻蛋,他非常清楚,他的内阁将会跟随联合舰队一同完蛋。

东京时间十点整,小林光一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一致通过了由喜田多一郎提出的扩军计划,即继续从美国采购武器装备。

随后,小林光一给木村小次郎与今井利村打了电话。

首相没有干预战术指挥,但是明确要求,海上自卫队与空中自卫队必须尽一切力量确保联合舰队返回那霸。

为了强调此事的重要性,小林光一还明确表示,要是联合舰队受到攻击,哪怕没有全军覆没,也得有人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显然,这个人不会是今井利村,而是木村小次郎。

木村小次郎也收看了新闻报道,知道首相为何如此焦急。可是与首相一样,他也非常焦急,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保护联合舰队。

负责维修战舰的人员已经派上去了,设备也送过去了。

一切顺利的话,舰队能在下午一点左右起航。

问题是,绝对不可能一切顺利。

中国军方高调表态,绝对会不惜代价的干掉联合舰队。除了考虑空中威胁、以及来自海面下的威胁之外,还得盯住东海舰队。

显然,这超出了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

木村小次郎别无他法,只能向今井利村求助,希望空中自卫队能够承担更多的任务。

问题是,今井利村也尽了全力。

接到小林光一电话的时候,从本土调来的二十四架F…15J、以及十二架刚刚安装了电磁对抗系统的F…22A正好到达嘉手纳空军基地,使得空中自卫队的防空战斗机增加到七十一架。如果算上用来执行打击任务的六十架F…16C/D,空中自卫队最多只能调动一百三十一架战斗机。

事实上,F…16C/D根本无法用来执行制空任务。

不是今井利村舍不得,而是这种战斗机完全针对打击任务进行改进,使其空战能力严重降低。别的不说,安装在机身背部的保型油箱使作战半径提高了数百公里,却增加了近一千公斤的死重。因为没有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所以F…16C/D的空战推重比还不到一,根本不是中国战斗机的对手。

除非今井利村决定放弃攻击中国舰队的机会,不然肯定不会让F…16C/D参加制空作战。

以当时的情况,阻止中国空军发起进攻的最好办法不是被动防御,而是抢先进攻,迫使中国空军把更多的战斗机用来执行防空任务。

问题是,中国空军会是打击联合舰队的主要力量吗?

在这个问题上,木村小次郎与今井利村都有清醒认识,可是两人所处位置不同,也就有不同的见解。

也就在两人就是否主动进攻进行争论的时候,喜田多一郎再次以防卫省大臣、以及内阁首相特使的身份搭上了飞往华盛顿的专机,进行十天之内的第三次美国之行,为应付最糟糕的情况做准备。

第九十七章 长远考虑

第九十七章 长远考虑

只要小林光一还有点理智,就应该知道,中国当局没有说大话。

虽然他不是军人,对战争也不够了解,但是他精通政治与外交,知道中国当局绝对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夸海口。

更重要的是,几场大规模海空战下来,中国一直是胜利者。

也许,小林光一还抱有一线希望,可是他绝对不会把所有赌注都押在这一线希望上。如果中国当局应验宣言,他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即在海上自卫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为争取最好的战争结果打下基础。

空中自卫队连续战败,只是增加了取胜的难度。如果海上自卫队连续战败,只会使日本输掉这场战争。

小林光一别无选择,只能向美国求助。

这个艰巨的任务,再次落到了喜田多一郎的肩膀上。

按照小林光一的吩咐,喜田多一郎去华盛顿的主要任务就是从美国购买战舰,而且是美军现有的战舰。

问题是,购买战舰绝对比购买战机困难得多。

关键不在战舰上,而是舰队官兵。

日本的航空业都不算发达,没有办法自行研制与生产战斗机,F…2这类所谓的自研战斗机的基本技术都来自美国。在装备体系上,日本空中自卫队与美国空军高度一致,因此在引进F…22A的时候,只需要聘请美国飞行员,日本空中自卫队能够提供地勤人员,还能提供部分飞行员。

海上自卫队的情况恰好相反。

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现在的全球第三造船大国,日本早就掌握了建造现代化战舰的基本技术,也有着足够强大的工业基础。虽然在某些关键设备上,仍然得依靠美国,但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独自建造战舰。结果就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不太熟悉美国战舰,也就无法为引进的战舰配备水手。

要想把购买的美国战舰派上战场,肯定得聘请美国海军官兵。

对美国来说,在这个时候向日本提供战舰、以及舰队官兵,显然是个大问题。

派遣几十名飞行员参战,影响还不是很大,可是一艘战舰上少说也有几百名官兵,一支舰队至少有数千名官兵。派遣数千名官兵参战,那就不是志愿行为了,至少不是军人的志愿行为。

此外,还得考虑战斗伤亡产生的影响。

让美国军人在与美国没有直接关系的战争中为别的国家流血牺牲,肯定会使美国联邦政府遭到指责。

不久前的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及半个世纪前的越南战争,美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只是,在喜田多一郎第二次访美的时候,已经跟钱德勒提到过这个问题,当时谈不拢,主要是价钱差距太大。

现在日本肯出高价,美国还有理由拒绝吗?

显然,现在的问题不是价钱。

第三护卫群覆灭,已经给美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军队能够消灭第三护卫群、甚至干掉联合舰队,向日本提供战舰有意义吗?

问题是,如果在这个时候拒绝了喜田多一郎的请求,美国又能得到什么?

可以肯定,只要没有来自美国的援助,日本就会向中国求和,国内动乱难以避免,美国将失去西太平洋的桥头堡。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日本不可能成为帮助美国遏制中国的得力助手。

考虑得更加长远一点的话,还得提防另外一种可能,即某些极端份子把日本战败归咎于美国,从而使日本站到美国的对立面上。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非常嬗变的国家。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盟国,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完全向中国学习。可是在短短几十年之内,日本就成了中国的敌人,并且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了中国,一举成为西太平洋的霸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与美国对抗,输得一败涂地。战后,日本不但没有忌恨美国,反而成为了美国最可靠的盟友,帮助美国抵抗红色帝国。现在,日本再次站在了三岔路口上,谁能保证战败之后不会对美国倒戈?

作为一个容易走极端的民族,谁也不能保证日本会在战后走向何方。

为了防止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美国别无选择,只能全力支持日本,直到日本当局首先认为必败无疑。

说得明确一点,美国绝对不能成为日本战败的首要因素。

当然,把战舰卖给日本,美国不会做亏本生意。

在价格不是问题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出售旧有战舰获取暴利,然后用这些钱采购新式战舰。

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已经证明,所有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建成服役的战舰都无法应对新的战场环境,肯定得淘汰掉。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美国海军的换装压力肯定超过了中国海军。淘汰数百艘战舰,建造数百艘新的战舰,绝对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

如果没有来自日本的资金,美国海军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更换所有战舰。

显然,中国海军要不了这么久。或者说,二十年之内,中国完全有能力打造一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海军。

到时候,美国需要面对的是全方位的竞争。

作为新式海战的发起者,中国既有后发优势、又有先发优势,可以在几乎没有包袱的情况下,倾尽全力打造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

对美国来说,唯一的优势就是时间。

只要能够赶在中国海军之前完成换装,美国海军就能保住优势地位,在全面对抗中掌握主动权。

为此,美国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打造一支足够强大的新式舰队。

趁此机会淘汰旧有战舰,获得建造新式战舰的资金,显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然钱德勒也不会主动提出出售战舰。

不同的是,麦克米伦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关键就是,在出售战舰的同时,美国是否要提供配套的海军官兵。

喜田多一郎专程飞往华盛顿,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在第二次访美的时候,喜田多一郎接受了钱德勒的提议,花高价从美国海军手里购买二手战舰,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现在的情况是,经过了六月二日凌晨的战斗,二十多名援日美国飞行员阵亡,让麦克米伦在援助日本的时候不得不有所顾虑。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国会、还是民众,都认为没有理由让美国军人为日本卖命,更没有理由让美国军人为了钱去送死。

作为总统,麦克米伦必须考虑来自国会与民众的压力。

虽然这已经是麦克米伦的第二界任期,两年后就将离开白宫,但是作为共和党领袖,他肯定不希望输掉明年的大选。

要想使政策延续下去,麦克米伦就得帮助共和党赢得明年的大选。

如此一来,在这场战争中,麦克米伦必须让选民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在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

钱德勒必须说服麦克米伦,让总统在派兵问题上做出让步。

不管怎么说,喜田多一郎不会采购一些日本海上自卫队操作不了的战舰,更不会让这些战舰去战场上送死。

当然,这不是最迫切的问题。

即便麦克米伦做出让步,答应出售战舰,并且继续为日本提供作战人员,也要等到十天半个月之后,日本才能获得来自美国的舰队。

对钱德勒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让中国当局“食言”。

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钱德勒非常清楚,只要联合舰队覆灭,即便美国答应提供舰队,小林光一也很有可能打退堂鼓,只是日本国内的极端势力,以及大受刺激的日本国民肯定不会认输。结果再明显不过,不管小林光一如何应对,日本内阁也很有可能在战争结束前垮台。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

日本因内政动荡而战败,也许是最好的结果,而且很有可能是小林光一在最后时刻阻止战争扩大的唯一办法。

问题是,日本也许会走上另外一个极端,即不情愿认输的国会议员把一个极端主义者推上历史舞台,让日本在战场上坚持下去。

从短期来看,这对美国无害,只是日本走上极端主义道路,必然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问题是,能够保住联合舰队吗?

钱德勒不但是政客,还是军人,而且是拥有数十年服役经历的军人,还在担任陆军上将期间指挥过两场战争。

经过第二次朝鲜战争后,钱德勒非常清楚,只要中国发了狠心,联合舰队肯定得完蛋。

这个时候,恐怕连上帝都救不了联合舰队。

不能阻止联合舰队覆灭,就只能设法保住小林光一。

作为前任CIA局长,钱德勒首先想到的就是除掉小林光一的竞争对手,让日本国会的政客没有更好的选择。

结果就是,在喜田多一郎飞往华盛顿的途中,钱德勒做了特殊安排。

也许,这对战场上的战斗没有任何帮助,但是肯定会对日本政局产生长远影响,而且没人知道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这个时候,也没人意识到钱德勒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东海战场上,盯着瘫痪在海面上的联合舰队,等待中国空军发起致命打击。

第九十八章 大规模佯攻

第九十八章 大规模佯攻

中国空军确实采取了行动,只不过不是致命打击。

六月二日中午十二点左右,中国空军再次出动数十架战斗机,对联合舰队进行了第二次电磁打击。

这次,担负打击任务的不是J…20,而是由FBC…1C在三百公里外发射的巡航导弹。

可以说,杨禹方安排的战术无懈可击。

虽然在上午的打击中,J…20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但是杨禹方考虑到日本空中自卫队吸取了经验教训,肯定会针对J…20加强防空力量,比如派遣更多的F…22A在J…20必须经过的突击航线上待命。如果再次使用J…20,很有可能得不偿失,因此他改变了战术安排,让一直没有机会上场的FBC…1C机群露了一把。

这也是FBC…1C在这场战争中首次露面。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FBC…1C的表现并不差。当时大部分J…11与J…10都被用来执行制空任务,FBC…1C成为志愿军手里主要的战术空中打击平台,在几次大规模空中战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这种用途单一的战斗机并没因此得到空军与海航的青睐。

归根结底,就是其用途过于单一,并不适合中国空军与海航的现有需求。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空军与海航花了很大的力气改进J…11与J…10,加快了J…20的研制步伐,却没有对FBC…1C进行改进。主要就是,通过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国空军认识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足够强大的空中力量,而在与强敌对抗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兼具打击能力的制空战斗机。

这个判断,在东海冲突中得到证实。

在打击第三护卫群之前,中国空军与海航以制空作战为主,即便在五月二十九日夜间的第一场战斗中,海航主动出击,也是对空作战。在打击第三护卫群的战斗中,担任打击任务的是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

这样一来,FBC…1C自然没有用武之地。

只是,也不能完全否认这种战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