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许这点兵力不算什么,但是当时第四步兵师能够找到的,也就这三个营了。

至关重要的是,这其中有一个配备了三十八辆M1A2主战坦克的装甲营,另外两个机械化步兵营也各有十二辆主战坦克。

也就是说,第四步兵师在居民不到五千的昌介里集中了六十二辆主战坦克。

打到昌介里的时候,第五十四集团军突击部队也只剩下了大约四个营的兵力,主战坦克不到七十辆。

从兵力上看,双方旗鼓相当。

只是,这场战斗的看点不在双方的坦克上,而是双方的轮式装甲战车。

可以说,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场由轮式装甲战车唱主角的装甲战。

当时,美军的三个营中,大约有九十辆轮式装甲战车,主要是“斯特瑞克”,其中三分之一是配备了机关炮与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而第五十四集团军突击部队中也有大概一百辆轮式装甲战车,不过半数是配备了一百滑的自行突击炮、或者说是轮式自行反坦克战车。

这个配制方式,足以看出双方都非常重视轮式车辆的反坦克能力。

美军很好理解,东线战场上的战斗,已经让美军认识到,坦克仍然是陆战主角,提升部队的反坦克能力至关重要。在短暂的休战期内,美军动用战略空运力量,向前线运送了大批反坦克武器,并且为手上的战车进行了全面改进,主要就是为大量不具备反坦克能力的战车配备反坦克导弹。

显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电磁战的大环境下,反坦克导弹的作战效力几乎为零。在东线战场上,美军陆战队与韩军的很多步兵战车就没办法使用反坦克导弹,反而是配制在前沿阵地上,被当成直射火力使用的自行榴弹炮发挥了很大的威力。

如果有可能,美军肯定会为轮式战车安装大口径反坦克炮。

可惜的是,在短短几天之内,显然办不到。

虽然美国陆军已经加大了对反坦克突击炮的采购力度,新生产的“斯特瑞克”战车中半数以上都配有突击炮,但是在第二次战役打响的时候,美军装备的突击炮非常有限,而且送到韩国的主要提供给了第二步兵师,用来补充在之前战斗中损失的装甲力量,第四步兵师没有得到一门突击炮。

与美军相比,第五十四集团军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作为轻型装甲部队,第五十四集团军本来就没有多少主战坦克,因此在建设轮式装甲部队的时候,非常重视反坦克能力。虽然在实战中,一百滑很难从正面打穿M1A2,但是只要机动到位,肯定能够击穿M1A2的侧面装甲,对付M2A3这类的步兵战车、以及联军的固定防御工事,更是不在话下。

当时,导致双方坦克难以发挥的,正是崎岖的地形。

昌介里位于中央山脉腹地,小镇在一座山间谷地里,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因此不管是防御者、还是进攻者,都很难让坦克展开,更难以让坦克在崎岖的山地里作战。轮式装甲车辆更加轻便,在山间公路上的机动性更好,也就成为了双方的首选力量,成为了装甲突击部队的主力。

更重要的是,美军没有被动防御,而是与志愿军打了对攻战。

这也是很无奈的选择。

在此之前,昌介里里前线超过五十公里,离东边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也有三十公里,加上山区的阻隔,联军没有在这里部署重兵,甚至没有构筑完善的防御阵地。在志愿军仅用几个小时就打来之后,美军别无选择,只能尽量利用镇子外面的崎岖地形,争取在镇子外面击溃志愿军的突击部队。

激烈的战斗从下午两点过打到天黑。

因为双方均没有准备夜战设备,或者是夜战设备在电磁战中损坏,所以第五十四集团军暂时停止进攻,美军也退回昌介里。

随后,美军动用战略运输机,向昌介里空投了一批军事物资。

虽然美军的运输机在电磁战间隙进入,整个空投行动只持续了十分钟,在配备了电磁弹头的火箭弹落下之前就撤走了,但是美军并没获得想要的电子设备,第五十四集团军再次发动进攻后,一直对美军进行了电磁压制。

打到昌介里的时候,第五十四集团军已经推进了大约六十公里。

这个晚上至关重要,打下昌介里,第五十四集团军就在联军的防线上取得了突破,第四步兵师要么全面后撤,要么在战线上等着被志愿军包围歼灭。只是,这个晚上最重要的战斗不在昌介里,而是在联军防线正面。

整个白天,只有第五十四集团军在唱戏,其他几个集团军均按兵不动。

天黑后,黄峙博才给负责正面强攻的第二十四集团军下达命令。火力准备从七点四十五分开始,一直持续到八点四十分。

五十五分钟之内,第二十四集团军的独立炮兵旅、以及从第四十七与第十三集团军抽调过来的两个炮兵旅向美军第三步兵师的防御阵地倾洒了近万吨炮弹,覆盖式火力打击反复进行了三次。

火力准备到位之后,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装甲部队才发起冲击。

第二百零三章 正面强攻

第二百零三章 正面强攻

虽然在白天的战斗中,第四步兵师三番五次的请求增援,但是皮特不为所动,除了让第四步兵师坚守,没有增派作战部队。

要知道,第四步兵师与第三步兵师顶在前面,增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皮特没让第三步兵师增援第四步兵师的原因很简单:志愿军只动用了一个集团军,要想在侧翼取得突破,肯定得在正面投入重兵,脱住正面防御部队。志愿军迟迟没有在正面发起进攻,让皮特不得不担心,即志愿军的目的不是在侧面取得突破,而是迫使第三步兵师向东移动,增援第四步兵师,然后在正面取得突破。

突破了第三步兵师的正面防线,志愿军能在一天之内打到顺川。

与德川相比,顺川重要得多。

在皮特看来,志愿军的后勤保障本来就是问题,如果把所有重担都压在公路上,志愿军最多能在前面投入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只有夺取了西部沿海地区的铁路线,志愿军才能投入更多的主力部队。

这也正是第三步兵师坚守阵地的重要性。

随着第二十四集团军在入夜后发起进攻,皮特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志愿军让第五十四集团军在山区里单独战斗了一个白天,就是希望在主力装甲部队发起突击的时候,联军正面防线已经动摇。

与白天的战斗相比,夜间的战斗对美军更加有利。

第三步兵师已经在朝鲜西部沿海地区驻扎了一个多月,而且是美国陆军中,少数几个重装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相比,第三步兵师的装备明显好得多。要知道,在美军改变部队番号之前,第三步兵师的正式番号是机械化步兵师,而美军中没有坦克师,重装备水准高于第三步兵师的只有两个装甲师。

更重要的是,第三步兵师有险可守。

从新安州到介川,第三步兵师的防线宽度不到三十公里,纵深超过二十公里,总共布置了四道防线,每到防线的深度在两公里以上,间隔大约五公里。这个部署方式,也正是针对了志愿军的新战术。

说得简单一点,在沿海平原地区作战,仅仅依靠机械化光学设备,坦克炮的直射距离也就在两公里左右。在美军的第一道防线上,总共有十五个支撑点,每个支撑点上有一个配备了反坦克导弹与火箭筒的步兵连,而在每个支撑点后面两公里处,各有一个作为机动反击部队的装甲连。此外,在第二到防线后方,美军还分别在三个地方部署了三个装甲营,充当战役反击力量。

如果志愿军从正面突击,首先得攻打美军的支撑点。

志愿军的进攻受阻后,美军的机动反击部队就将投入战斗,用坦克的直射火力对付志愿军的装甲力量。

当然,在夜间,美军的防御能力会大大降低。

原因很简单,没有夜视设备,美军的坦克能难命中两公里外的目标,必须让机动反击部队靠前部署,而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则能以围点打援的方式,首先对付美军的反击部队,再攻打防御支撑点。

只是,美军遇到的并非志愿军的主力装甲部队。

第二十四集团军来自南京军区,算得上是黄峙博的嫡系部队。事实上,该集团军也是中国陆军中“最新”的一个集团军了。

在二十世纪九零年代的裁军大潮中,第二十四集团军被撤编。黄峙博任南京军区参谋长期间,大搞联合作战,而原本隶属于南京军区的两个集团军都不是他的嫡系部队,因此在陆风烈的支持下,黄峙博重组了第二十四集团军,并且把该集团军打造成了中国陆军的第一个多兵种合成集团军。

从配置上看,第二十四集团军更像美军,而不大像中国陆军的作战部队。

在该集团军中,只有一个机械化步兵师,而不是标准的两个师,另外有五个独立旅,比其他集团军多得多。五个独立旅分别是:装甲旅、炮兵旅、防空旅、后勤旅与航空旅。前三个旅的编制与其他集团军没有区别,只是由集团军司令部统一指挥,旅级指挥机构的权限大大降低。

真正的重点,在后两个独立旅上。

因为后勤旅的编制规模超大,仅人员就有将近七千人,差不多是一个步兵旅的两倍,所以第二十四集团军是中国陆军十九个集团军中,唯一具备独立后勤保障能力的。虽然其后勤保障能力仍然非常有限,仅能维持不到二百公里的战场纵深,而且持续时间最多十天,远达不到美军的标准,但是比起其他集团军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别的不说,在低强度的作战行动中,第二十四集团军不再受军区司令部与四总部限制,具备非常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

当然,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作战能力,陆航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第一个编有独立航空旅的集团军,第二十四集团军拥有近两百架直升机,除了一个攻击航空营的二十架武装直升机之外,其他的全是运输直升机,而且都是运力不算太差的中型直升机。

按照黄峙博的建军标准,航空旅能在一个突击波次中,把一个整备步兵营的全部官兵与一周的作战物资送到一百五十公里之外,并且随后每天运送五百五十吨物资,并且承担起两百公里范围内的空中支援任务。

这个标准不算低,甚至不比美军差。

只是,在战争爆发前,第二十四集团军还不具备空中突击能力。

归根结底,不是黄峙博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在陆航的分配问题上,他没有决定权,而在空运上,还得应付空军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在朝鲜战场上,打的不是低强度战争。

没有制空权,还得大量使用电磁武器,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低空突击能力很难派上用场。

在安排部队入朝的时候,黄峙博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第二十四集团军放在最后面。按照他的想法,如果第一次战役打得不顺利,就得利用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能力,填补防线上的漏洞。

万幸的是,第一次战役打得非常顺利。

只是,如何使用第二十四集团军,仍然是个问题。

如果能够把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低空突击能力发挥出来,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可是在综合权衡之后,黄峙博放弃了立体进攻的想法,也就无法利用第二十四集团军最强大的战斗力。

与其他六个集团军相比,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地面装甲力量并不强大。

虽然在入朝之前,第二十四集团军得到加强,独立装甲旅几乎变成了独立坦克旅,而且全部换上了99改,把淘汰下来的96式交给了第十六集团军。此外,机械化步兵师也得到适当加强,增加了一个坦克营。

当时,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主战坦克数量达超过了二百四十辆。

只是,作为突击部队,第二十四集团军仍然显得有点单薄,特别是在以重装备为主的第三步兵师面前。

正是如此,黄峙博采用了“田忌赛马”的方法,把第二十四集团军放在了正面战场上。

说得难听一点,即便换上第三十九集团军,也不见得能顺利突破第三步兵师的防线,反而有可能撞得头破血流。

从一开始,黄峙博就没有打算取得正面突破。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任务很简单:拖住第三步兵师,为其他方向上的纵深突破创造机会。

当天晚上,黄峙博的战术意图完全显现了出来。

就在第二十四集团军猛攻第三步兵师的防线时,第五十四集团军在昌介里发起猛攻,随后第四十七集团军跟了上来。

可以说,打到这个时候,黄峙博才算用上了主力部队。

只是,在第四十七集团军发起突击之前,第五十四集团军必须打下昌介里,打开通往联军大后方的门户。

为了让前线指挥官认识到昌介里的重要性,黄峙博在当天傍晚就连续三次给第五十四集团军下达了最高命令:务必在天亮之前打下昌介里,并且向南面的阳德发起突击,夺取从元山到平壤的铁路线。

只有这样,第四十七集团军在向平壤突击的时候,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战役的第二天打下阳德,东线战场上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三十九集团军也能向西推进。

也就是说,到时候志愿军能把全部兵力放在西线战场上。

用七个集团军对付四个美军师,胜算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是,联军指挥官并没意识到真正的危险。

事实上,当天晚上,皮特根本不知道第四十七集团军跟在第五十四集团军后面,还运送了两个集团军五天的作战物资。

以当时的情况,联军很有可能把第四十七集团军当成了第五十四集团军的后勤部队。

不管怎么样,在第五十四集团军使出全力,用一个整编步兵师猛攻昌介里的时候,联军在这里只有三个营。

用三个营抵挡一个师,而且没有牢固的阵地,结果可想而知。

打到这个地步,美军能够依靠的,只有顽强的战斗力,以及夜色对进攻方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二百零四章 坐失良机

第二百零四章 坐失良机

昌介里的战斗持续到十六日凌晨,经过六个小时苦战,在付出近三百名官兵阵亡,二十多辆主战坦克被摧毁的代价之后,第五十四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占领这座小镇,美军则付出了三个营全军覆没的代价。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第五十四集团军攻占昌介里之后,继续向南推进。

此时,第四十七集团军正在向昌介里运动。

因为昌介里离三八线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而美军的E…8C就部署在三八线南面,所以第五十四集团军的行动完全在美军的掌握之中。

收到消息的时候,皮特还没有惊慌失措。

第五十四集团军打了几场恶仗,特别是在昌介里,消耗了不少战斗力,就算继续在向南推进,也很难到达三八线。更重要的是,从昌介里往南,山区公路更加崎岖,而且没有多少可以依托的城镇。

除非志愿军不考虑后勤保障,不然进攻部队迟早得停下来,或者向别的方向前进。

在皮特看来,第五十四集团军的任务不是向三八线进军,而是迫使联军动用留在后方的预备队。

必须承认,皮特确实猜对了。

当时黄峙博的目的就是要让联军动用预备队,从而让第四十七集团军突击时,避开联军的主力部队,顺利完成穿插任务。

按照这个安排,第四十七集团军到达昌介里之后,不会跟随第五十四集团军南下,也不会立即向平壤进军,而会首先稳住战线,让后勤保障部队跟随第五十四集团军南下,派遣侦察兵向平壤运动。

一切顺利的话,十六日清晨,第四十七集团军才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