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章 告辞
黛玉瞧着这一对双生子,初看时倒是觉得尤其相像,但是若是仔细看的话,眉眼之间却是能慢慢看出差别来的。
即使是相同的年纪,但是吴邺看着便比念姐儿灵动活泼一些。况且吴晋白虽然算是儒将,但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也是过过的,对吴家的这些小辈们也狠得下心来。吴晋白的三个嫡子自小在西北也是过过苦日子的。
只是念姐儿是孙子辈里唯一一个姑娘,多少是偏疼的紧的。
吴邺被吴晋白磨练的多了,即使身量上看不太显,但是眼中比起念姐儿多了一丝坚毅。
念姐儿醒后被吴邺牵着紧挨着他坐下来,蒋氏见身边的奶娘丫鬟都在伺候着两人进食,便只是和黛玉说话。念姐儿时不时抬头看蒋氏两眼,见蒋氏没有什么反应,这才安心了下来。黛玉见她暗地里拍了拍自己哥哥的手臂,便专心致志的就着丫鬟的手吃粥。
蒋氏倒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虽然眉眼间有些天生的严厉,但是脸上还是带着笑意的:“如今林姑娘已经到了山东了,恐怕是未出正月便离了京,这天寒地冻的,可是要行去哪里?”
黛玉便把贾敏的情况简略的说了说,自然未曾提起半月香,只是说贾敏身子虚弱,要在扬州静养两年:“如今正是要回扬州接家母上京来,若是等河水解冻了再出发,等上京时天气也热了起来。家母苦夏,到时候行路难免艰难。”
蒋氏打量了黛玉一番,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和黛玉扯了几句话,便见到吴邺和念姐儿已经吃完,两人正靠在一起说着小话。
“天色也晚了,我便不打搅林姑娘休息了。”见站在一旁的丫鬟点了点头,蒋氏便突然之间说道。
原来是吴家的丫鬟婆子们已经在林家腾出的地方搭了一张简易的小榻,黛玉见那对双生子虽然睁着眼睛,但是眼神的焦距都有些模糊了,便知道他们肯定是累了。
况且已经夜深了,因为这淋漓的大雨,天气越见湿冷。黛玉便点了点头应下了,让春绯去隔了两层帘子的蒋氏那边照应一下,便接过闻音递上来的热帕子擦了手脸,这才又重新睡下来了。
春绯不一会儿便回来了,黛玉还未睡着,便轻声问道:“银霜炭可是送过去了一些,热水呢?”
本来这个小屋子少烧两个炉子,比起外面来简直是天上地下了,只是那边却有两个幼子,其中一个还是大病初愈的。黛玉先前便吩咐春绯送些银霜炭过去,春绯过去时又吩咐她打发人送些热水去蒋氏那里。
黛玉这么做倒是想结个好人缘,这样的顺手人情她也乐得做。况且蒋氏那里还有两个小孩子,至少也不能让他们冻着。
再说当初若不是吴晋白在今上面前进言,林家如今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虽然若是林如海得了一个闲差,加上林家累世的积累,过的说不定比现在还要逍遥。但是不管怎样,吴晋白的这份恩情林家是要铭记在心的。
林如海能坐到这个位子,今上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况且还有林如海的政绩和能力在那儿摆着。只是若是没有吴晋白的进言,这个尚书之位林如海恐怕奔十年都不一定能奔的上。
“都按照姑娘的吩咐送过去了,冻不着的,姑娘便安心睡吧,明日还要赶路呢。”春绯轻声在黛玉耳边说着。
“都说春雨连绵不绝的,我看这雨还指不定下到什么时候呢。”黛玉叹了一声,却是真的累了,不一会儿便沉沉的睡了过去。
确实像是黛玉所说的那般,第二日醒来的时候,雨还不见停的迹象,只是雨势小了一些。虽说是小了,但是也是在外面站上片刻便会被浑身浇的透湿的程度。
黛玉还好,毕竟之前就想过行路艰难,还未出正月便出发了,耽搁一段时间还不碍事,而蒋氏却对着这阴柔的春雨伤脑筋起来了。
她这一次是跟着吴晋白去闽地戍守的,从去年年初开始,闽地便有些不怎么太平了。谁会料想到昭王居然还留了一招后招,竟然和太上皇胞弟顺中老亲王的余党勾结了起来。即使他们有野心,也是小打小闹难成大气候,只是让福建那边的时局乱一些而已。
今上登基没几年,自然不想出什么乱子,便让伏波将军封如殷率领十万精兵南下。一来是牵制着昭王,剪了他的羽翼,让他消停点。二来则是今上登基时便计划好的事情,要训练出一批水兵。
自太祖以来便废了闭关锁国的规定,即使如今,大兴朝地大物博,自给自足是完全够的,因此互通有无的商业贸易根本就发展不起来。反倒是大兴的茶叶和丝绸让南洋的玉石和金银流进了大兴朝,方便了一批去南洋做生意的人,以及多了一批以打劫为生的海上强盗。
如今十万大军驻守在沿海,也会让那些海盗收敛一些。
虽然是伏波将军带兵,但他只是带兵,不管处理昭王的事情。最终今上还是请西北大将军一同南下,长驻闽地。蒋氏这些年来都是住在西北,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况且她三个儿子都不在京中,便随军一同南下。
伏波将军在去年年底已经启程南下,吴晋白是年后再出发的,只带了一万精兵。因为去的晚,更是风雨兼程的。
只是蒋氏还带着一对孙子孙女,念姐儿身子又不算好,吴晋白直到蒋氏发火冷战了,这才同意他们缓一缓再跟上来。
如今已经耽搁了不少日子了,如今再被这雨一阻,怕是还要拖后好久,到时候也不知道闽地的局势会是什么样子的了。
蒋氏在这间破旧的小客栈里待了半日,便咬了咬牙决定要冒雨前行了。
蒋氏白日里也不知道跟谁在商量什么事情,出去的时间比较多,那一对双生子便掀了帘子探头探脑的往黛玉这边看。见黛玉和颜悦色的看着他们,吴邺便索性带着念姐儿往黛玉这边来了。
小孩子是最容易套近乎的,不到半日黛玉便已经和这对双生子十分熟悉了,便争着和黛玉说话。这一对小孩子年纪小小,却跟着蒋氏天南海北的到处走,到过的地方倒是比黛玉还多得多。
和他们闹了一阵子,黛玉发现这对双生子好的跟一个人似地,而且念姐儿小小年纪却还真有腹黑的潜质。黛玉听他们说了以前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念姐儿在背后出坏主意,吴邺去执行,最后被教训的也只是吴邺。
而且,听吴邺话里的意思,这次赵渊也是跟着吴将军一同南下的,而且还跟着蒋氏留了下来,昨夜便在大堂里。
黛玉听完也只是诧异了一下,这赵渊跟她见过的其他世家子弟不同。他跟吴将军的经历有些类似,都是小小年纪便过着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倒是黛玉却觉得他比吴将军更辛苦。
吴晋白是明刀明枪的在战场上厮杀,赵渊这些年来经历的,却都是一招错满盘皆落索,做的也都是今上不能出面的事情。
而且林如海先前便说过,今后赵渊必然有一个锦绣前程,如今跟着吴将军一起去南边,多半个人都有个人的考量吧。
正午过后,出去了一早上的蒋氏终于回来了,从黛玉这边听到吴邺和念姐儿的声音,便径直往黛玉这边来了。
黛玉让春绯打了帘子,自己则是亲自上前去迎,又向前行了一礼。
“林姑娘不用这么多礼,倒是昨日里打扰到林姑娘心中有些过意不去。这雨几日内恐怕是不会停了,我们正急着赶路,下午便要启程了。”蒋氏赶紧虚扶了一把。
只要雨不停,黛玉便猜测到蒋氏迟早是要冒雨启程的,只是没想到蒋氏会这么快便决定了。
天气阴冷,黛玉虽然担心两个小孩子熬不熬得住,但是毕竟这也不是她能管的事情,便索性转开了话题。
吃过中饭,蒋氏打发丫鬟婆子收拾好吴府的物什放进马车里,便带着吴邺和念姐儿来跟黛玉作别了。
黛玉又让春绯匀出小半箱银丝碳,蒋氏见如此也没推辞,倒是很爽快的收了下来。
吴家行动很快,从整装开始后半个时辰都不到,一行人便消失在蒙蒙的雨幕里。
黛玉松了一口气。虽然蒋氏很容易相处,但是黛玉跟她待在一处,总是觉得压力有些大。只是那对双生子一走,她还真是觉得屋子里寂静了许多。
“也不知父亲和皓玉怎么样了,相比京中此时更冷,也不知道芷兰是不是都照看好了。”小隔间里没有窗子,黛玉只是隔着帘子有些愣神的看着帘外。
“映荷和莲叶是从太太屋子里过去的,又在皓哥儿身边照看了好几年,从未出过一丝差错。再说了,黄嬷嬷也是心细的,姑娘便少操些心吧,别把身子熬坏了。”春绯也只能在一旁劝着。
“倒是我想多了。”黛玉突然之间笑了出来。
正想打发闻音去把林管家请过来,商量一下应该什么时候出发,外面便有个婆子站在门外回话。不一会儿知雅便进来回话,说是吴家的车队居然又回来了。
第185章 变故
待安顿好两个小的之后,蒋氏这才得了闲,到黛玉这边来坐着说说话。
黛玉这才知道因为这场大雨,前面一座吊桥绳索已经有些松动了。幸好也是因为这场大雨让吊桥更加陈旧,因此探路的将士走到一小半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他们及时退了回来,想了想竟然原路回到了这间小客栈里了。
“后来让几个将士去仔细查探了一番,这吊桥的两边还好,中间的铁索已经松动了,是不能承重的。”蒋氏表情没有多大的变化,像是在跟黛玉聊着寻常的家事一般。
末了蒋氏突然之间说道:“倒真是一场及时雨。”
虽然蒋氏那几句话说的轻描淡写的,但是黛玉还是听出了其中的凶险。
中间的铁索松动了,不能承担太大的重量,但是吊桥两边看着还是好的。如果只是派小队的士兵去探查,吊桥还是能承受的。只是如此反复之下,中间松动的铁索若是断了,那么那座吊桥恐怕也是支撑不住的。
到时候即使蒋氏能幸运逃过一劫,也会折损不少兵力。况且坐在马车里的蒋氏必定是走在军队的中间的,马车本来便笨重,再加上随行伺候的丫鬟婆子是要跟着一起过桥的,这样的重量往桥上一压,吊桥不断才怪。
好在这场大雨让吊桥早早便出现了颓势,探查的将士这才发现了不对劲,好险是逃过了一劫。
这其中有没有阴谋黛玉不敢妄加揣测。蒋氏是被人提前护送回来的,毕竟出现这样值得怀疑的事情,这吊桥附近也变的危机重重起来,倒不如把蒋氏和两个小孩子送到客栈里来的安全。
况且方才蒋氏还说有个副将带着人在前面探查,等那个副将回来再看蒋氏的表现,就可以了解一二了。
吴邺和念姐儿倒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吴邺比念姐儿醒得早,歇了一个午觉起来,这才发现自己又重新回到了昨晚待的那个地方。
蒋氏不久前出去了,而吴邺一直闹着也要跟出去。念姐儿还在睡着,而吴邺素来就是个胆大包天的,这里又看管的松懈。若是自己不在,他趁守着的丫鬟婆子不注意或者是胡搅蛮缠的出去了,反而更加难办。
权衡了一下利弊,蒋氏便带着吴邺一同出门了。吩咐身边的嬷嬷好好照看着念姐儿,蒋氏又到黛玉这边来,让黛玉这边的人也帮忙看顾着些。
黛玉应下来了,只是没想到蒋氏竟然这么久都未曾回来,而念姐儿早已经醒过来了。
因为蒋氏的住处更靠近门,黛玉多少有些不安心,便让念姐儿的奶娘把念姐儿抱到里头来。念姐儿今早跟黛玉玩了半日,自然跟她是熟悉的,只是围着黛玉转。
黛玉午觉刚起来,身上还有些懒散,便只是靠在榻上,卷着暖被看林如海为她搜集的各地风俗旧事以及传说志怪。
不用冒雨赶路念姐儿自然是欢喜的,她比吴邺乖巧,况且也坐得住。黛玉见天气冷,便让春绯把念姐儿抱到榻上跟她一处盖着暖被,又让闻音把各色的点心都摆一小碟子上来。
念姐儿许是饿了,也不管黛玉便一个人坐着吃点心,等到吃的撑起了小肚皮,这才喝了热的花蜜水安静的坐在黛玉旁边。见黛玉看的入迷,念姐儿便伸出白嫩的手指,指着书本道:“姐姐在看什么,念姐儿也要看。”
黛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想当年她来这里之前也是二十好几的年纪,像念姐儿那么大的孩子早已经不喊她姐姐,而被“教唆”着喊自己阿姨了。而如今她还只有十岁,成长真是一件漫长的事情。
“你小孩子家家的,倒是认识几个字,便说也要看书了?”
黛玉这话说完,在一旁站着的念姐儿的奶娘也笑了出来:“我们家大姐儿就是这样的性子,看着别人做什么自己便要有样学样,当初看表少爷在院子里教邺哥儿打拳,还硬是缠着表少爷教呢。表少爷不肯,念姐儿硬是磨了好久,连邺哥儿说要亲自教都不肯。”
念姐儿身边伺候的丫鬟也是知道此事的,便都笑了起来。
“她小胳膊小腿的能打什么拳,也就是胡闹罢了,没想到表少爷是个实诚的,竟然正儿巴紧的教了,还不许念姐儿半途而废。那段日子每日清早便要丫鬟硬拉了姑娘起来打拳,姑娘在太太跟前好一顿哭,此事这才作罢。日后她见了表少爷便躲,这性子好歹是收敛些了。”
念姐儿的奶娘是蒋氏陪嫁丫鬟所出的女儿,曾经又做过念姐儿生母屋子里的大丫鬟,在吴家自然是有脸面的。因此她说起念姐儿的糗事,念姐儿也不恼,只是不甘的“哼哼”了两声,回头还是缠着黛玉也要一起看。
黛玉知道这事的根本缘由无外乎是因为蒋氏想要磨磨念姐儿的性子,这才和那个表少爷一合计,不然念姐儿也不可能每日被人从内宅里挖出来。她便也只是跟着她人笑一笑,却多余的话都没说一句。
因为吴邺启蒙的早,念姐儿便跟着一块启蒙了,即使这样也只是识得几个字。这些书都是林如海给她搜罗来的孤本,纸张脆弱的很,黛玉翻动时都小心翼翼的,自然不敢让念姐儿经手。
她被念姐儿闹的头有些大,便说道:“念姐儿,不如这样,书咱们便都不看了,我给你讲故事可好?”
综合今早念姐儿的表现以及奶娘说的念姐儿的趣事,不难看出念姐儿身上有现代孩子共同的毛病,那就是“缺爱”。
虽然蒋氏对她极其疼爱,但是毕竟自己的亲娘不在身边,祖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祖母。她不比邺哥儿那般能闹,潜意识里想引起长辈的关注,便只能用自己觉得最有用的办法。
果然见黛玉的注意力没有全部集中在书上,念姐儿满意了些,连连拍手点头。
黛玉左思右想,便给她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大兴朝便有,只是和后世流传的略有出入而已。黛玉没见过这个时代的话本子,也不耐烦听戏,便只按照自己熟悉的来讲。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一年相聚一次,这便是七夕的由来。”黛玉环视了一周,却见几个小丫头早已经红了眼眶。
黛玉却没有刻意的改动这个不怎么完美的结局,她转头看到念姐儿也是一副心生不忍的样子,便笑道:“念姐儿可是为牛郎和织女伤怀?”
念姐儿立刻点了点头:“林姐姐,难道牛郎和织女真的只能一年见一次面了吗?”
黛玉瞧她嘟着嘴的样子,便笑道:“念姐儿可知道牛郎和织女为什么得到这样的结局吗?”
念姐儿不回答,只是睁大眼睛瞪着黛玉的答案。
黛玉点了点念姐儿的额头,一脸严肃道:“那是因为织女和牛郎无媒无聘便成了亲,成亲之后,便整日的怠工,天上织云的活儿没人做了。没有云自然没有雨,那地上的庄稼不都要枯死,地上的人不都要渴死了?”
“她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私心,便弃千千万万人于不顾,不考虑自己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