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9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是明德五年,宇文维翰已过十八岁,做父亲的宇文温,希望以这次军事行动作为儿子的成人礼。

    对他而言,十八岁,那可是高考的年纪。

    杨丽华知道宇文温是为了儿子好,所以没纠结太久,如今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搂着宇文温的腰,靠着宇文温的后背,她既觉得幸福,又觉得古里古怪的。

    这种自行车,警察局也有,据说是杜仲胶实心轮胎,铁管车架,整车分量不轻,骑起来却出乎意料的灵活,然而造价太贵修起来又麻烦,还只能走平地不然颠得厉害,所以根本无法推广,无法成为新式代步工具。

    自行车的造价之贵,接近于一匹普通的代步马,所以只能小范围使用,杨丽华对这东西有些排斥,宇文温三番几次让她学骑自行车,她都“宁死不从”。

    当然,若是宇文温搭着自己兜风,那是另一回事。

    此时此刻,两个“古装”男女骑着(坐着)“现代风”的自行车兜风,以宇文温的视角来看,此情此景颇具“农业重金属风格”,别扭得很。

    但他不在乎,他想出来的花样很多,不停变着法子促进和妻妾、子女间的感情,骑自行车搭着美人兜风,这种感觉让他仿佛回重返校园,人都仿佛年轻了很多。

    逝去的青春,另一个的时代,他已不可能回去了。

    但十八岁的高考季,还是能重温一下的。

    宇文维翰带着万把兵去辽东“参加高考”,说实话这点兵力在实力强劲的高句丽面前没什么用,然而宇文温给儿子的“考试用具”可不止这明面上的万余人。

    在宇文温看来,去年高句丽有惊无险的过了一年,那么今年,他进行设计的新花样,一定会让高句丽欲仙欲死。

    

第九十五章 春雷() 
春寒料峭,寒意尚存,一片枯黄的群山之中,忽然传来阵阵春雷,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一处山谷的半山坡上冒起滚滚浓烟,随后传来刺耳的崩塌声。

    一块巨大的岩石因为底部土石被炸空,没了依靠,缓缓地向山谷滚落。

    岩石滚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势摧枯拉朽,不可阻挡,碾压沿途所有物体。

    浓烟散去,这块拦路巨石终于停下“脚步”,定在山脚一动不动,而他原来占据的位置已经“空”了,东西两条相向对进的道路终于有了合拢的可能。

    早已好整以暇的青壮们开始对进筑路,争取赶在期限到来之前,完成宜春道的修筑,让潭州和洪州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

    宜春道,是连接洞庭湖(西)地区和彭蠡湖(东)地区的路上要道,这条道路古来有之,从如今的潭州长沙到洪州南昌,距离不过七百余里,若是走水路,经由长江往来,路程足有一千五百余里。

    然而旧路崎岖,因为沿途地形的原因,某些瓶颈路段想要拓宽十分困难,故而千百年来虽然无数商旅行走,宜春道依旧是那个样子。

    到了后来,周国将洞庭湖、彭蠡湖地区纳入治下,因为周国朝廷手中有轰天雷,所以曾打算用轰天雷开山劈石,然而轰天雷的威力始终还是小了些。

    想要拓宽、改建宜春道,只是粗略的估算,所需轰天雷的数量极其夸张,朝廷根本就承担不起巨额的财力消耗,于是此事作罢。

    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廷手中有了“猛炸药”,威力远在轰天雷之上,用来开山开山劈石再方便不过,虽然贵了些,但用在关键地点施工倒也划算。

    于是宜春道的拓宽、改建工程便紧锣密鼓的进行起来。

    参与这个工程的人员有服劳役的寻常百姓(役期一到两个月),也有签了契约的雇佣工人,还有大量奴工,加上监工及维持秩序的军队,合计近十万人参与这项限定一年之内完成的工程。

    在“猛炸药”的帮助下,工期一年的宜春道扩宽工程即将顺利完成,东西同时对进的筑路队伍,今天终于顺利“会师”。

    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拓宽的宜春道,沿途几处狭窄之处已经被“猛炸药”炸宽,又有几处地段“截弯取直”,变得平坦易行,而整条道路的路面平均拓宽了一倍,让往来的商旅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往返于东西两端。

    这一点很重要,随着洞庭湖、彭蠡湖地区各州郡的快速发展,两地之间人员、物资往来日益频繁,对于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若以长江水路来说,人及货物从上游的洞庭湖地区前往下游的彭蠡湖地区很方便,乘船顺流而下即可。

    但人和货物要从下游的彭蠡湖地区前往上游的洞庭湖地区就比较麻烦,费时费力,尤其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逆流而上会增加许多运输成本。

    如今宜春道顺利拓宽,可以预见这会极大方便东西两端的人员、货物往来,而随着宜春道的人气骤增,沿途村镇也会因此繁荣起来。

    眼见着这一规模不小的工程即将如期完工,参与筑路的官员们笑逐颜开,筑路使郑通心情也不错,但他依旧召集属下开现场会,为接下来的顺利“收尾”做出各项安排。

    大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一切顺利,绝不能到了收尾阶段因为麻痹大意而出了纰漏,导致到手的政绩和功劳打折扣。

    现在,宜春道即将完成拓宽,郑通的要求是每个路段的负责官员,必须亲自检查自己负责路段的施工质量,然后他会逐一检查,发现问题会限期整顿。

    他们自己检查一遍道路质量,然后再迎接朝廷派遣官员的正式检查,争取一次通过“验收”,为大家今后的仕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郑通作为天子潜邸时的“旧人”,简在帝心,但其他官员没那么好运气,可能一辈子都不得天子赏识,碌碌无为,而宜春道的扩宽,是在天子那里留了名的工程,若能以优秀的表现引起天子注意,那么日后必然有高升的机会。

    所以大小官员们都很努力表现,而大家的表现确实很出色,所以郑通已经拟定了奏章,待得宜春道顺利完工,有功之人的名字便会上达天听。

    正是因为手握表功的权力,郑通指挥起大小官员们才如臂使指,而他并不是空口白话说好处,官员们确实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仕途美好发展前景。

    宜春道的拓宽工程,是猛炸药用于大型工程的一次实验,通过这次实验,主持筑路的官员和具体实施的工匠们已经很好掌握了“猛炸药”的使用方法,为将来的蜀道、井陉拓宽工程做好了准备。

    蜀道,是连接关中和蜀地的要道,而井陉是横跨太行山脉、勾连晋阳和邺城的要道,这两处要道必然要拓宽,而具备“猛炸药”使用心得的官员及工匠们,肯定会有机会得到重用。

    有了施展才干的机会,才能引起天子的注意,只有如此才有平步青云的机会。

    现场会上,郑通千叮咛万嘱咐,交代完诸般事宜后,看着一个个面色疲惫却又精神抖擞的属下,不忘鼓劲打气:“和宜春道拓宽工程同时动工的大庾岭道拓宽工程,也差不多竣工了。”

    “我们的表现,不比他们差,所以要做好收尾工作,争取有机会参与接下来的蜀道或者井陉拓宽工程,要在这些复杂的筑路工程里有更好的表现!”

    。。。。。。

    北风吹拂,千里冰封,如今虽然已是开春一月,然而旅顺地区依旧寒风凛冽,昔日波涛起伏的海面,如今已经冻结,站在港区制高点向南举目望去,外海海面已成冰面。

    这些冰也许是冻结成块的冰,宛若陆地一般,也许只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细碎浮冰,尚可勉强行船,但无论是那种情况,都影响了海船进出旅顺。

    辽东地区气候寒冷,每年冬季沿海地区海面都会结冰,宽度动辄十几里的冰带,让所有船只都无法动弹,此即所谓“冰期”,又名“封海”。

    海面结冰,原本停泊在海岸边的大小渔船,会被冻结在冰面上,而自外海而来的大海船也无法靠泊岸边,如此气候下,旅顺海域也不例外。

    虽然旅顺(马石津)算是辽东沿海地区海面冰封情况较少的海港,港区外结冰的海面面积相对较小,多以浮冰为主,但依旧不能避免海面结冰。

    而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冰期至少要到二月才会结束。

    待到那时,随着天气渐渐回暖,本来已经冻结成片的冰面会渐渐碎裂,变成大量浮冰,然后逐渐消融,待得浮冰消失,已是春末了。

    辽东冬天的气候寒冷,所以朝廷若要对辽东用兵,无论是走陆路还是海路,都得到春末才能开始,而夏秋之际短短半年的时间限制,让在辽东作战的官军所受限制很大,很可能还没取得决定性胜利,就不得不在冬天到来前黯然撤军。

    那么为了争取更长的作战时间,春天能否顺利破冰就成了能否顺利进行海路运输的关键。

    辽东道海路转运使任冲,此时站在旅顺港区外沿的海防堡垒上,看着眼前冻结的海面,心中没有丝毫忧虑。

    朝廷即将对辽东用兵,虽然出兵规模不大,却是皇子任行军总管,可见天子对此次用兵寄予厚。

    所以作为天子潜邸“旧人”的任冲,任督办粮草转运的转运使,无论如何都要确保后勤运输的通畅。

    但冰期海港封冻的情况无解,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今年旅顺海面依旧出现封冻的情况,不破冰就无法让旅顺港正常运转起来。

    现在,旅顺海面冻结成片,海对面的莱州海域也是如此,而高句丽那边必然也知道辽东沿海会有冰期,持续到二月才会渐渐结束,所以周人这段时间不可能乘坐海船北上袭扰。

    这种看法倒也没错,但现在错了。

    这几年来,莱州官府和北洋贸易公司不断摸索破冰方法,如今已锻炼出许多破冰队伍,积累了不少破冰经验,相关破冰手段日渐完善。

    毕竟只要舍得花钱,那么花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任冲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就在这时,外头冰面上忽然有数道火光飞上天空,然后绽放出火花,煞是好看。

    那是约定的信号,破冰工程即将开始。

    任冲收好怀表,拿起千里镜望向冰面,片刻后只听爆炸声起,宛若阵阵春雷在半岛南端炸响。

    

第九十六章 春雷(续)() 
辽东湾,北风呼啸、海面冰结,数艘硬帆海船桨帆并用,在尚未冻结成块的海域勉强逆风航行,于漂着浮冰的海面上绕来绕去,尽可能躲避海面上的大块浮冰。

    然而对于庞大的海船来说,这样的航行太困难了,眼见着越靠向冰结的海面,那些大块的浮冰越来越多,海船渐渐收帆停下,漂浮在浮冰区域边缘。

    其中一艘海船放下小船,以之为先锋,勘察浮冰海域可能存在的安全航道。

    船员划着小船继续向冰结的海面靠近,包着铁皮的船壳不断和浮冰发生碰撞,发出让人听了心惊胆颤的撞击声。

    寻常的木船若是和浮冰相撞,很容易被撞出破口,然后大量冰冷的海水会灌入船舱,这对于海船及船上人员来说很危险,即便船只包着铁皮,也不能肆无忌惮和浮冰硬磕。

    好不容易进入冰结海域,厚厚的冰面上却有人恭候多时,在这些人的指挥下,小船顺利靠泊在浮冰上,结束了一次有惊无险的旅程。

    这些候在浮冰上的人们,当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他们是前方大海岛驻军士兵,如今海岛周边海域封冻,冰层厚的地方超过一尺,所以他们可以踏冰而行,离开海岛,“走”在海面上。

    这座大海岛,因为岛上有桃树(野生)而得名“桃花岛”,位于辽东湾西侧,海岛距离西侧辽西海岸线大概二十余里,是辽东湾第一大岛。

    桃花岛有海湾,名为桃花浦,是辽东湾内航线上的重要中转港,因为桃花岛位置十分重要,故而朝廷为其正式命名,名为“觉华岛”。

    周国在觉华岛(桃花岛)上修建城池、海港并设有驻军及水师,以此作为中转港,支撑对辽东的军事行动,也作为营州与辽东半岛以及莱州海路交通线上的重要港口。

    现在,觉华岛就要派上大用场了。

    觉华岛驻军早已经准备好了趸船(类似浮码头的方船),当冬天来临之时,将许多趸船通过铁锚固定在海岛东面海域,相互间又用铁链串起来,形成一长串“船链”。

    待得入冬之后海面冻结,这些趸船就成了冰面上的栈桥支点。

    此时,觉华岛驻军已经忙碌起来,他们以海岛为起点,将事先准备好的建材将一个个趸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延伸向东面海域的栈桥。

    自辽东半岛南端旅顺起航的海船,将搭载着兵马渡海北上,在觉华岛海域停泊以做中转,伺机前往辽东湾东北部登陆,开始作战行动,在这个海面冰封的时节,给高句丽辽东驻军一个惊喜。

    在冰期从海路出击,这是一个大胆的战法,经过多年布局,不断的演练,如今经过多方努力终于顺利开展,觉华岛已经做好了准备,渡海而来的船队也开始了靠泊作业。

    海面上,又有小船沿着铁皮船的航迹而来,船尾拖曳着长绳,绳子上捆着一个个浮标,这些浮标串联在长绳上,各自插着红色小旗,在一片雪白的浮冰海域上分外显眼,勾勒出一条相对安全的航道。

    徘徊在外海的海船,陆续沿着这条临时划出来的航道靠近冰结的海面,最后顺利靠泊冰面,然后相互间用铁索、木板连接起来,变成一座简易的木制浮岛。

    自觉华岛而起的栈桥,慢慢向这座浮岛靠近,而南面海域,渐渐现出大量帆影,那是自旅顺启程的船队,直接横跨大海北上,即将抵达觉华岛海域。

    凛冽的北风中,无数硬帆海船逆风行驶,桨帆并用,走着之字形航迹向“浮岛”靠近,宛若过江之卿,密密麻麻。

    。。。。。。

    临近破晓,四处依旧黑暗,北风吹拂下,一望无际的海面,如今已冻结成冰,但这冰面并不平滑,一波波冻结的海浪及浮冰不断叠加,使得冻结的海面到处都是起伏的冰堆,坑坑洼洼。

    喘息声中,一辆辆狗拉雪橇车正在冰结的海面上疾驰,一只只长毛狗拖着身后雪橇,在起伏不定的冰面左右腾挪,拖着身后雪橇车巧妙的绕过重重障碍,向着远处的海岸线方向而去。

    每一辆雪橇车上都坐着几名士兵,他们外穿厚厚的带帽棉帔风,内着用料十足、御寒效果颇佳的布面甲,身上携带弓箭、环首刀、冰镐等武器,驾驭着狗儿向前跑。

    辽东沿海地区的海面每到冬季就会冰结,要到来年二月才会渐渐解冻,而海对面的莱州海域亦是如此,所以隶属于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专门抽调人手编练“雪橇队”,练习如何借助狗拉雪橇在冰结海面上快速行动。

    每一只拉雪橇的狗,四肢脚掌都“穿上”了铁爪,所以能够在滑溜溜的冰面上从容奔跑,而拥有两条雪橇滑板的雪橇车,可以驮着数百斤重物在寻常冰面上移动,不会压裂冰面而坠入海中。

    多年的苦练,让这些特别的“髡兵”掌握了狗拉雪橇的驾驭技巧,执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他们身上穿着的布面甲,是全新的铠甲样式,这种铠甲是在一件厚厚的衣服(填充着棉絮)内侧用铆钉铆上铁片,既能御寒,又能保证防御效果,专为在寒冷地区作战的军队设计。

    而“髡军”将士所戴兜鍪,也做了御寒设计,加上厚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