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9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将观察到的情况写在小纸条上,然后将纸条装进带着白色布条的竹筒扔到地面,过了一会,己方大阵沸腾起来。

    雷鸣声中,数种火炮同时向外喷射着火光,围着军阵不断袭扰的突厥骑兵,瞬间被打得晕头转向,腥风血雨之中人仰马翻,但更多的人只是被吓懵了。

    号角声起,无数周军骑兵涌出军阵,分成许多股小队,向着阵型散乱的敌骑冲去,回过神来的突厥骑兵们,高声呼喊着冲来。

    一波接着一波,宛若闻着血腥味的饿狼。

    大混战随后爆发,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突厥兵,对于出阵而来的周军骑兵浑然不惧,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在一对一、小队厮杀中获胜。

    然后割下周兵的首级,挂在马鞍上,任由首级流出的血染红马身,以此彰显自己的勇武。

    无数突厥骑兵如是想,飞快的射出两轮箭之后,拔出佩刀,向着周军逼近。

    三十步、二十步。。。。

    双方距离正在接近,就在这时,突厥骑兵见着当面周军手上拿着奇怪的棍状物。

    然后将这些棍状物对着他们。

    “呯、呯、呯!!”

    爆豆般的响声绵延不绝,周军骑兵手中的转轮手枪不断喷射着火舌及烟雾,这种有效杀伤距离不到二十步的近战利器,打得即将接战的突厥骑兵人仰马翻。

    明德三年式转轮手枪,其弹巢有六个“子巢”,用的是黑火药,为燧发点火式,每个弹巢的成功发射率不过三成三,意思是总体平均下来,每把枪扣动扳机六次,就只能“响”两下。

    有时候弹巢还会爆炸,但作为一件武器来说,这样的威力已经足够了。

    突厥兵们历经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磨练出的“人马合一”,在制造周期不到一个月的转轮手枪面前不堪一击,如潮的冲锋势头瞬间瓦解。

    一手持刀、一手持枪的周军骑兵,肆意践踏、砍杀坠马敌兵,面对又一波蜂拥而来的突厥骑兵,他们淡定的将转轮手枪插入鞍边枪套。

    然后抽出第二把,对着敌兵扣动扳机。

    咔嚓一声,瞎火;咔嚓一声,还是瞎火。

    敌兵越来越近,骑兵们冷静的继续扣动扳机。

    “呯!呯!咔嚓、呯!”

    一名周军骑兵的运气不错,手中转轮枪居然是三响,他将手枪插回枪套,然后抽出第三把。

    二十步距离内,是突厥骑兵的死亡区域,他们既然无法近身,就算勇武过人也没有施展余地。

    热兵器的出现,让个人勇武变得无足轻重,每把造价十来贯的转轮手枪真心贵,装填又麻烦,还容易“走火”伤人,但用于战场上杀敌却很划算。

    大规模骑兵混战,看的是个人骑术及勇武,本来应该是马背上长大的突厥人占优,但当周国骑兵拿着转轮手枪作战时,这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是一边倒的屠杀。

    开战以来,双方骑兵的第一次正面大规模交锋,刚开始就结束了,伤亡惨重的突厥骑兵四处溃散,宛若被打断一条腿的癞皮狗,再无心恋战。

    而随后出击的周军骑兵主力,离开本阵,排开浩浩荡荡的阵型,向着敌军主帅可能的藏身之处汹涌而去。

    根据热气球上侦察兵的观察结果进行判断,敌军主帅、达头可汗似乎不在作为中军大帐的牙帐那里,那个地方,应该是陷阱。

    达头可汗真正所处位置,很可能是在战场西面的一处土丘上,那里聚集着许多骑兵,应当是达头可汗帐前精兵。

    得知“狼王”位置所在的行军总管史万岁,亲自率领三千铁甲骑兵出击,向着西面土丘呼啸而去。

    他所部兵马本来承担着寻找敌军主力并决战的重任,未曾料对方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看着鞍边挂着的转轮手枪,史万岁心中颇为无奈:他本不屑于用这玩意,奈何是天子御赐,不带着不行。

    然而,我不需要用这玩意!

    紧握手中马槊,史万岁高声呼喊:“儿郎们,把那达头可汗打成大头可汗!!!”

    

第六十一章 勇武(续)() 
周军本阵内,许多骑兵正在等待出击,将士们见着阵外突厥兵被己方骑兵追得狼奔猪突,不由得心痒难耐,然而未得军令,他们不能擅自出击。

    如今战局发展形势明显对周军有利,但胜负尚未分明,敌人随时有可能翻盘,所以周军必须留一支骑兵待命,随时应对变局。

    军阵一隅,头发花白的萧摩诃与部下待命,但他没有闲着登上望车后用千里镜观察战场情况,见着到处都是骑兵在追逐、厮杀,又见硝烟弥漫、浓烟滚滚,不由得担心起来。

    虽然己方放出什么“热气球”在天上飘着,上面的士兵能够观察战场四周动静,但萧摩诃觉得一旦敌军骑兵调动,趁着周军骑兵主力出击然后对军阵来个反冲,那么留给己方的反应时间可不会多。

    想到这里,萧摩诃放下千里镜看着周围正在整理军械的士兵,之前那几支出击的骑兵队伍,带着新式武骑“转轮枪”,他实在搞不懂其原理如何,而现在,他看着士兵正折腾的另一种武器,同样觉得一头雾水。

    这种武器,实际上是一根前端装着个金属“头”的木棒,这金属头实际上是三根捆在一起的铁管,管长一尺,分量十足。

    铁管里装填着“火药”,然后又装上铅丸,据说使用时是要把木棒夹在腋下、让金属头对敌,然后扯动金属头尾部的“拉弦”,触发火药。

    然后就是“呯、呯、呯”三声响,面前二十步左右的敌人就会“中弹身亡”。

    这种奇怪的武器名为“三眼铳”,杀伤力据说还行,但真有那么厉害么?

    萧摩诃本是不相信的,他觉得这种武器头重脚轻,当做铁锤用于破甲也还勉强,若是用于骑战斗兵,不知有多少人能多舞几下。

    这玩意长不及矛,更不要说和槊比。

    灵活不比环首刀,若和铁锏、铁锤对撞,怕是撞不过,萧摩诃觉得“呯、呯、呯”三声响过后,这玩意就是个无用的铁疙瘩,还不好用。

    当然,他虽然岁数大了些,挥舞这玩意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萧摩诃有些唏嘘,陈国灭亡后,他们这些亡国文武官员在周国多有任用,不过许多老相识已经相继病故,他倒是一如既往身体硬朗。

    如今随军出征,和突厥军队正面决战,看着这北地战场,萧摩诃心中有一种场景错乱的感觉。

    萧摩诃也曾年轻气盛,也曾豪气万千,也曾想过将来有一日北伐成功,克复中原,然后讨伐突厥,封狼居胥。

    时光流逝,数十年过去,他已经年过六旬,而陈国已经灭亡,当年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然而他是切切实实正在和突厥军队作战。

    “敌袭,敌袭!敌军骑兵来犯,五点钟方向!!”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打断了萧摩诃的沉思,他不太习惯周军形容方位的“某点钟方向”表述方式,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敌军骑兵是从东南方向过来。

    举目望去,却见东南方向有大量骑兵冲来,看样子是迂回的敌骑,试图以强行冲阵的方式逼迫周军骑兵回援,以此挽回败局。

    在战场上追逐敌骑的周军骑兵,急切间无法聚集起来拦截这支敌军,所以,是本阵骑兵出击的时候了。

    号角声起,备战的骑兵纷纷上马,萧摩诃下了望车骑上战马,接过随从递来马槊,看着那些拿着“三眼铳”的骑兵,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邪门歪道,一会我让你们看看什么骑战正道!

    又一轮号角声起,周军骑兵出击,排开阵势,迎向汹涌而来的突厥兵马。

    在队伍最前排的除了弓骑,就是手持三眼铳的骑兵。

    双方距离快速接近,突厥弓骑率先射出两轮箭,但对人马俱甲的周军骑兵没什么效果,当双方距离不到三十步时,三眼铳发射了。

    “砰、砰、砰”声中,突厥骑兵人仰马翻,冲锋势头为之一凝,而发射完三眼铳的骑兵在旁边槊骑的掩护下,提着三眼铳和敌骑斗在一起。

    缠着小团牌的左臂隔开对方刺来长矛,右手抡着三眼铳砸向对方坐骑,只听“嘭”的一声,马头崩裂,随后栽倒在地。

    三眼铳如此简单粗暴的用法,让萧摩诃大开眼界,他握着马槊,带领部下撞入敌群之中,接连挑翻五人,一马当先冲在最前。

    战国名将廉颇要靠饭量来证明自己还能打,而他,此时就在战场上,要用赫赫战功,来证明自己勇武依旧。

    。。。。。。

    战场以北,突厥大军宿营地,此时此刻已经燃起大火,无数部民奔走呼号,有人想要灭火,却被策马疾驰的周军骑兵砍杀。

    更多的人争先恐后往外跑,而仓皇出逃的不止人,还有羊。

    突厥各部随着可汗出征,自然要带着大量羊群,以此作为食物,顺便放牧。

    如今一只只绵羊四散奔逃,许多部民心痛得不行,却无暇他顾,没时间去聚拢这些宝贵的财物。

    败逃至此的突厥达头可汗,见着大营如此凄凉模样,心惊胆战之余,明白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他的精锐兵马在与周军交战中溃散,自己只好轻骑出逃,逃回大营收拢兵力再战,结果这里也乱成一团,自己只能继续北逃,以求甩掉追兵,脱离战场。

    没走多远,在营地里纵火的周军骑兵就发现了达头可汗一行人。

    这支周军队伍,原本从本阵东端出击,打崩了突厥骑兵之后在战场上扩大战果,待得一支突厥骑兵反冲军阵失败、突厥大军彻底崩盘,他们便趁势掩杀,要浑水摸鱼。

    摸着摸着,竟然摸到对方大营,成功将其点燃。

    如今远远见着一支突厥兵马往北败逃,正好经过这里,看样子里面好像有大人物,带队的李靖远远看见,不由得喜上眉梢。

    有道是穷寇勿追,李靖明白自己若直接挡在对方面前,对方恐怕要玩命,到时候己方伤亡过大可就不好了。

    于是他带着部下绕了个弯去赶羊。

    三下两下,就把一群惊慌失措的绵羊聚拢起来向前跑,正好挡在北逃的敌人面前。

    有许多逃亡骑兵避之不及,撞入羊群之后相继马失前蹄纷纷坠地,好不容易穿过羊群,速度放慢许多。

    又有一些人及时拐了个弯,分别从左右绕过羊群,队形却散乱不堪,正好被李靖候个正着,他带着部下径直向大人物所在位置冲去,接连放箭,射倒十余人。

    达头可汗亏得左右拼命护卫,好不容易突破拦截,正要夺路狂奔,却听得脑后生风。

    他暗道不妙,立刻向前趴下,忽然肩膀疼,肩胛中了一箭。

    虽然疼得厉害,但达头可汗忍着疼,继续策马狂奔。

    射中目标的李靖见着对方没有坠马,把弓一收,向左右喊道:“追,一定要追上这家伙!!”

第六十二章 咔嚓、咔嚓() 
乞伏泊畔某无名小山边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倒毙的尸体,有死人,也有死马,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的混合气味,有些难闻。

    依山结阵据守的周军,接连打退了突厥军队的轮番进攻,此次太阳西沉,战事告一段落,突厥军队后撤,周军将士抓紧时间休整。

    行军总管薛世雄,绕山走了一圈,结束巡视后,看着不远处波光粼粼的水面,又看看外围若隐若现的敌军营地,若有所思。

    十余日前,雄威军于族蠡山遭遇突厥主力军队,一场大战,轻易就将对方打崩,来迟一步的薛世雄所部骑兵,询问过俘虏之后,得知突厥的都蓝可汗败逃,顾不得休息赶紧追上去。

    好不容易追上了,薛世雄带兵突击对方营地,打得突厥兵马伤亡惨重,溃兵四处奔逃,但都蓝可汗却溜了。

    薛世雄领兵继续追击,一直追到这乞伏泊畔,一番厮杀之后,突厥人伤亡惨重,走投无路的都蓝可汗差点投湖自尽,结果正好一股突厥兵马经过,让都蓝可汗逃出生天。

    突厥兵马众多,将追击至此的周军围了起来,但薛世雄和部下的战斗力很强,四千余人结阵自守,硬是让上万突厥军队无可奈何。

    双方在此僵持已过三日,薛世雄和部下依旧斗志满满,他琢磨着突厥军队强攻无法得手,迟早要撤军离开,故而觉得有些惋惜。

    都蓝可汗就在眼前,他却无法将其击杀或者活捉,如此天赐良机以后恐怕不会再有了。

    当然,突厥人也可能在等援军,待得又有兵马抵达,就要靠着人数优势将他们歼灭。

    对此,薛世雄丝毫不在乎,他对自己部下的战斗力有信心,加上箭矢充足,对方即便再来一万人,急切间也无法打败他们。

    更别说随后跟进的雄威军,应该也差不多该抵达这里,到时候真要再来一场大战,谁胜谁负还两说。

    薛世雄所部,是和雄威军一起出击、突入敌境,相互间配合、照应,所以薛世雄不是孤军深入,而雄威军的实力他很清楚,只要不是深入敌境太远,完全有能力安全撤回朔州。

    有这么一个强援在,薛世雄根本就不怕眼前这些突厥人,更别说他们自己战斗力也不差,全是骑兵不说,马匹也很多,带着的干粮也足。

    但就这么让都蓝可汗溜了,真是一大憾事。

    想到这里,薛世雄从腰间掏出一把转轮手枪,拿在手里,看着看着,扣动扳机。

    “咔嚓、咔嚓。。。。”

    弹巢里没有装填“弹药”,所以打不响,薛世雄到现在都弄不清楚这玩意是怎么装填、怎么杀人,但他不关心,甚至有些排斥。

    一个黄口小儿,拿着这种武器,扣动扳机,就能杀掉一名孔武有力的大汉。

    即便这玩意的“射程”很近,即便弹巢内六发“弹药”通常只会有两发能射出来,但如此威力还是让薛世雄不爽。

    身备三仗,弓马娴熟,这是一个武人必备的素质,战场就该是武艺绝伦的武将们表演的舞台,如今搞不好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婆娘也能上战场,拿着转轮手枪大开杀戒。

    那么多武人苦练多年的武艺、练出来的一身力气,在这玩意面前,“砰”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薛世雄本能的排斥转轮手枪,但也承认这玩意在混战时用来杀人确实不错,所幸这种武器太贵,装填起来麻烦不说还很危险,加上经常“哑火”,所以不可能大规模装备。

    他知道能装备这种武器的军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此次迎战突厥的几只骑兵队伍,都已经装备了转轮手枪,效果当然不错,打得突厥骑兵晕头转向。

    有如此利器在手,他可不怕眼前这些歪瓜裂枣,只盼着雄威军能按照事前约定行事,循着他留下的标记,一路跟过来。

    在这里,和突厥人再来一场大战!

    。。。。。。

    “咔嚓!”

    “哟呵,居然哑火了,你运气不错嘛,再来。。。。”

    “咔嚓!”

    “嗯?再来!”

    “呯!!”

    夜色下,一名突厥俘虏的脑袋被打得开了花,鲜血四溅,那俘虏哼都没来得及哼便倒在地上,手握转轮手枪的彪形大汉,用手抹去溅到脸上的鲜血,笑眯眯的看向旁边数人,用突厥语问道:

    “接下来,到谁了?”

    那几名俘虏看着他手中拿着的恐怖武器,又看看脑浆都溅出来的倒霉同伴,惊恐万分的喊着:“啊啊啊,不要啊!”

    彪形大汉将已经打空的转轮手枪交给身边人,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