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做出的种种让步,让宇文明看了之后都很动心,对方这种几近于丧权辱国的让步,明摆着就想息事宁人、跪地哀求。
而周国若就此松口,两国继续交好、互市,当然是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宇文明来说,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陈国必须灭掉,晚灭不如早灭,不然迟则生变,要么平陈大功被豳王夺去,要么因为豳王的事情处理不好导致周国内乱,以至于陈国有机可乘,死灰复燃。
作为父亲,宇文明要为自己和儿子争取最大利益,作为执政,以及未来的天子,宇文明无论如何都要削弱弟弟的实力,以保皇权稳固。2yt。org
所以,陈国是必须灭的,绝不能心软来个日后再说。
管你委曲求全,管你卑躬屈膝,这就是现实,认命吧!
。。。。。。
洛阳,豳王府,豳王宇文温与大掌柜王越交谈,蒸汽抽水机即将开始在关中地区试用,这可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宇文温很重视,所以千叮咛万嘱咐,让王越多用点心。
各种征兆表明,来年关中大概率发生旱灾,那么蒸汽抽水机若能在关键时刻担起抗旱重任,对于日后的推广必然极为有利,所以宇文温为此寄予厚望。
蒸汽抽水机,即便是耗煤大户,即便使用成本高得惊人,却是划时代的利器,这样的机器,其具体运行原理,宇文温不打算过早公布,以免技术扩散。
蒸汽抽水机,必须首先造福中原百姓,这是原则,所以宇文温要在一定时间段内保密,但保密和大规模推广是相互冲突的,所以宇文温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就是采取“官督民办”的方式,官府负责监督、协助蒸汽抽水机的推广,而由“有活力的民间组织”来实际制造、管理、维护、使用蒸汽抽水机。
官府,不需要知道蒸汽抽水机的运行原理,不需要知道这玩意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只需要知道这玩意能抽水,如果推广得力那么升迁有望,这就行了。
“有活力的民间组织”,是名为“嘉禾盛”的农业合作社,负责蒸汽抽水机的制造、安装、操作、维护,还负责推广各类新农具、耕作技术以及销售种子。
水,是农业之本,劝课农桑,是历朝历代地方官的职责,嘉禾盛作为帮助农业增产增收的好帮手,能借助抽水机提升丰收的出现几率。
这样的民间组织自然为朝廷所接受,得以顺利组建并正大光明推广蒸汽抽水机。
推广蒸汽抽水机,前期投入巨大,所以成立不久的嘉禾盛一靠各位东家投资,二靠官府投入公帑,三靠借贷,而贷款的主要来源,就是日兴昌柜坊。
所以,王越可以作为“投资方代表”,参与对嘉禾盛的监督,而实际上,他是作为宇文温的代言人,为嘉禾盛保驾护航,驱除魑魅魍魉。
对于宇文温来说,近期是关键时刻,所以他不可能分心太多,把该交代的事情交代给王越,他便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陈国为了息事宁人,已经做出了几近丧权辱国的让步,而近期一系列事件及陈国匪夷所思的让步,当然和宇文温有关系。
但他不觉得兄长会放过陈国,一个合格的执政者,不该为些许蝇头小利而迷惑,然后放弃既定的政策和目标。
宇文温觉得宇文明必然铁了心要让儿子稳稳拿下平定陈国的大功,其决心不可能因为陈国的让步而有所动摇,所以
剧情,未完待续。
离开书房,宇文温转入后院,来到“琼华院”,在那里,琼华院主张丽华已经准备就绪,而在座的宣华院主陈媗却有些羞涩。
陈媗已是宇文温的侧室,尝过鱼水之欢后,已经被滋润得眉目含情,只是她一直都是独自陪着宇文温过夜,今日却要和昔日的贵妃张丽华一起和大王**,故而有些羞涩。
她虽然已为宇文温采摘,但若看着贵妃和宇文温行事,或者让贵妃看着她和宇文温行事,总归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见着宇文温来了,陈媗面颊发烫,期期艾艾:“大、大王今日之事,不如还是日后再说吧”
宇文温闻言眉毛一挑:“好啊,那就日后再说。”
“真的吗?”陈媗闻言如蒙大赦,喜上眉梢,而张丽华听了却有些无奈,因为她吃过亏,知道在宇文温口中,这“日后再说”有另一层意思。
就不知是先要我,还是
张丽华如是想,却见宇文温拍拍陈媗的肩膀:“乖,先回去吧。”
“哎?”张丽华愣住了,见着陈媗逃也似的离开,她有些懵懂:不是日后再说么?
宇文温知道张丽华在想什么,微微一笑:“都说了日后再说,难不成寡人要食言?”
“那妾服侍大王”
见着张丽华已经准备就绪,宇文温却不急:“不急,寡人有事要问问你。”
“不知大王要问何事呢?”
“那件事,,寡人还想再了解了解,确认一下。”
第九十一章 昨日重现()
北风起,初冬的小雪如柳絮般随风纷飞,洛阳白马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豳王宇文温,携家眷到此拜佛烧香,因为是轻装简从,所以排场不大(相对而言)。
宇文温当然不信佛,但场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不然在这全民信佛甚至有些佞佛的时代背景下,让大家都认为他有灭佛倾向,怕是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把烧香拜佛当做例行公事,实际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别说一家人出行,有个地方落脚即可,去哪里不是去?
虽然宇文温提前说过,不能因为他的到来而禁止其他香客入寺,但“有司”不敢掉以轻心,该布置的明岗、暗哨都是有的,寺内熙熙攘攘的上香人群之中,多了不少目光犀利的男子。
所幸,宇文温及家眷未在正殿逗留太久,转入侧院之后,许多暗中行事的侍卫松了口气,而因为豳王一家的到来,那原本不小的侧院变得拥挤起来。
宇文温的家眷人数不少,大大小小连带他一起,足有十七人之多,加上对应的侍女,一群人在侧院里熙熙攘攘,与其说是参禅,还不如说是冬游的茶话会。
对于小家伙们来说,到白马寺来,上香什么的没意思,最主要是有了地方玩耍,于是待了一会便纷纷嬉闹起来,宇文温见着儿女们吵得不像话,只能另外“开了”一间侧院,让嫡、庶长子带着弟妹去玩。
好不容易清静下来,宇文温见着妻妾六人在座,不由得感慨万分:醉卧美人膝的人生目标,如今算是完全实现了!
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很俗的男人,宇文温当然喜欢女人,说好色也好,说“寡人有疾”也罢,反正只要是美女,他就来者不拒。
如今见着妻妾环绕,身为俗人的宇文温,很满意,随后脑海里冒出一个图形,那就是北斗七星。
他,当然是北斗星,而围绕北极星的北斗,自然由妻妾组成,妻妾六人,就是北斗七星中的六颗,若是再多一人,北斗七星的“星座图”就全了。
那就意味着,“七星剑阵”结阵完毕。
有诗云“二八佳人提示书,腰间仗剑斩愚夫”,而这样的七星剑阵,足以让他营养跟不上。
想着想着,宇文温斗志满满,不仅要为了凑够七星剑阵而努力,还为这暂时只有六剑的六星剑阵之豪华阵容而自豪。
这可是皇后天团呐!
对于宇文温来说,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他的妻妾,基本上都有皇后封号。
曾经的历史里,尉迟炽繁是皇后,当然,这对于宇文温来说代表着屈辱,绝不能容忍,如今他有野心,要让尉迟炽繁成为自己名正言顺的皇后。
历史和现实交织之下,杨丽华是皇后,又是太后,尉迟明月同理;萧九娘“曾经”是皇后,张丽华如今被追封为皇后。
六人之中,五位都“曾经”或者已经有过皇后称号,剩下一位,也是有名的美人,如此豪华阵容,让宇文温的成就感爆棚。
虽然他知道,所谓“和谐后院”是不可能存在的,但“醉卧美人膝”的人生目标总归实现了,那么,接下来。。。
今日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不适合想金戈铁马,兴致勃勃的宇文温,拿来琵琶,在席间即兴弹奏。
如今身处白马寺,按说宇文温要和杨丽华来个“昨日重现”,让对方肉身布施他这个尘世俗人,但时机不对,所以“昨日重现”要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
见着夫君要弹奏歌曲,佳人们洗耳恭听,她们知道夫君喜欢自弹自唱一些奇怪而又好听的曲子,所以颇为期待。
&nday oncee》”
宇文温说完,坐在一旁的尉迟炽繁好奇问道:“大王,这又是夷文曲子?”
“没错,若译成中原文字,名为《昨日重现》。”
宇文温拨动琴弦,用琵琶演奏起经典的英文歌曲《昨日重现》,这支曲子不存在于这个时代,但对于他来说,却记忆犹新。
&nI'd l。。。”
&nng for。。。”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自从有了音乐,人的灵魂就有了一个依靠。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唯有音乐,才能激起那潭深水的涟漪,古今中外,只要是好歌,就能跨越不同文化、民族的鸿沟,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共鸣,
宇文温唱的夷文歌(英文歌),虽然在座的佳人们听不懂,却听得懂旋律,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去。
呢喃的歌声,似乎是在回忆昔日与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光,佳人们不约而同回想到自己亲友们的音容笑貌,虽然记忆可能有些模糊,现在却开始清晰起来。
尉迟炽繁和尉迟明月,想起了如今正在避世的父母;杨丽华想起了已故的父母、弟妹,想起了已经出家的弟弟杨广;萧九娘想起了母亲还有兄弟,陈媗亦是如此。
而张丽华,想起了父兄,想起了陈叔宝,想起了往日情形。
眼前一花,她仿佛又回到了台城,在结绮阁里,陪着陈叔宝弹琴吟唱,一曲《玉树后庭花》,道不尽的情意绵长。
一切恍若昨日,再次重现眼前。
。。。。。。
大殿内,绥建郡夫人安氏正在上香,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自上而下映衬出佛像的神秘、庄严,也映衬出美人的姣好面容,年轻貌美的安氏站在佛像前,宛若一株摇曳的青莲。
作为外命妇,安氏出行当然可以摆出排场,即便是入寺烧香,也可以得到寺庙的隆重接待,但今日她却轻装简从,宛若寻常妇人那样,入寺烧香。
当然,为了避免登徒子见色起意惊扰到自己,安氏此行该有的随从还是有的,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久经战阵的骁勇之士,对付些许登徒子不在话下。
若有人敢以势压人,那么随从们也不怕,因为自家权势也不小,毕竟郎主可是百战名将,谁不长眼,敢非礼绥建郡公萧摩诃的夫人?
夫人是郎主的续弦,郎主对夫人宠爱有加,谁敢无礼,必然要付出代价,一名外命妇被人调戏、非礼,朝廷也不会坐视不理,事情闹到官家那里去,一样要严惩。
所以对于随从们来说,只需要防止登徒子惊扰夫人即可,至于夫人转入禅房听法师讲解佛法,大家就不需要亦步亦趋。
官宦人家的女眷到寺庙礼佛,于禅房聆听法师讲解佛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像防贼一样防着法师,不然传出去后,只会沦为他人笑柄。
“咯吱”一声,禅房房门被侍女推开,安氏随后走入房内,侍女没有跟进去,将房门关上后,退到院门处静候。
片刻后,院内一角忽然出现两个人影,其中一名男子径直来到禅房前,轻轻敲门数声,随后推门而入。
房内,貌美如花的安氏,见着来人之后,面颊泛起红晕,起身站着,呼吸急促起来。
呼吸急促的还有那名男子,见着一朵娇艳的鲜花正等着自己任意采摘,他激动万分。
自己第一次得到对方的情景,宛若只是发生在昨日,如今,两人抵死纠缠、积极欢愉的**情景,即将重现在这简单的禅房内。
第九十二章 昨日重现(续)()
干柴烈火一触即发,抱在一起随后倒在榻上的男女,忘情纠缠着,衣裳渐渐变少,喘息声渐起,双眼迷离的安氏,看着目光灼热的陈叔宝,情不自禁的喊着“官家”。
数年时间过去,万人之上的官家依旧痴迷自己,这让身为女人的安氏颇为激动,死灰复燃的激情,将她的所有理智焚烧殆尽。
瞒着夫君和别的男人偷情,安氏知道这当然不对,但和自己偷情的男子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那就另当别论。
天子高高在上,帝王威严让百官拜伏不敢动弹,天子让谁死,谁就得死,而这样的人却为自己所倾倒,口中喊着“美人”,一次又一次的“索求”,这种感觉让安氏忘乎所以。
那年,身为外命妇的安氏第一次在宫里见到陈叔宝,陈叔宝那灼热的眼神,就让她对自己信心倍增。
官家虽有后宫佳丽,虽有貌若天仙的张贵妃、孔贵嫔,但依旧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以至于借张贵妃之手,留她在宫中过夜。
但那是后来的事情,安氏依旧记得,她第一次见到官家后出宫没几日,便得张贵妃邀请,一起到佛寺进香。
能和最受天子宠爱的张贵妃打交道,安氏受宠若惊,她知道自己若是能和张贵妃搞好关系,对于夫君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于是欣然应约。
那佛寺,就是如今这座佛寺,安氏当时正和贵妃在禅房里交谈,却见到了官家。
官家望向自己时那依旧灼热的眼神,让安氏心如鹿撞、面颊发烫,恍恍惚惚间,贵妃借故离开,她则被喘着气的官家拦腰横抱。
身为人妇的矜持,让她不断挣扎,却激起了官家愈发炽热的欲望,半推半就之下,两人缠在一起,直到精疲力尽才最终停止。
那日之后,安氏原以为官家只是一时兴起,两人只是露水情缘,但在张贵妃的协助下,她得以名正言顺留在宫中过夜,为官家宠爱,一次又一次。
从那以后,安氏沉浸在这种刺激的偷情之中,即便外面已有风言风语,她也乐此不彼,因为即便事发,也没人能把她如何:我是天子的女人,谁敢?
老夫少妻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虽然夫君萧摩诃对她很好,但安氏却感受不到仿若天子给她带来的满足感。
萧摩诃是沙场宿将,但终归是武人,不懂风花雪月,讨好她的方式十分笨拙,行房时虽然十分努力,却无法让安氏忘情。
正知《诗经》所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安氏觉得夫君不解风情,只知道问她想要什么,然后就是“买买买”,却不如天子那般,问她为何不开心。
天子风流倜傥,对于安氏来说,和天子在一起时很快乐,这样的快乐让她乐此不彼,却在北虏来犯之后噶然而止。
是官家对她失去兴趣?还是顾及到大敌当前,不想刺激萧摩诃?
安氏不知道,只知道从此自己再未得天子宠幸,张贵妃也没再留她在宫里过夜。
再后来,随着与她相好的张贵妃于建康城内变乱之际香消玉殒,安氏再也没机会名正言顺留在宫里过夜,时光流逝,她以为官家已经把她忘了。
未曾料,就在周国商船在建康被焚毁前不久,她偶然一次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