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7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尔等莫不是道听途说,被人糊弄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临阵易帅(续)() 
    面对宇文温的质疑,那人急得接连摆手,以肯定的语气解释:“郎主,这可不是假的,今日一早,大帐发生的事情,许多人都看到了,小的也看见了!”

    宇文温思索着,没有催促对方解释,而是自己消化着刚听到的消息。

    细作,是主将的眼睛和耳朵,其所见所闻,会对主将的判断造成直接影响,正是因为如此,细作一旦被敌人布置的假象迷惑,也就会连带着误导己方主将。

    刘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唱筹量沙”,就是典型的欺骗战术。

    檀道济率领的宋军缺粮,又被敌人围困,军心惶惶之际,檀道济让人在军营里堆起沙子,再把粮食铺到沙堆上,造成粮食堆积如山的假象。

    然后故意松懈营防,让魏军细作得以轻易潜入军营,看见这些“粮山”。

    檀道济生怕演不像,还让士兵装模做样称量粮食(沙子),量一次就唱出数量,以便让魏军细作听得清清楚楚。

    细作果然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溜回去禀报己方主帅,主帅得了军情,认为宋军不缺粮食,必然会固守待援,于是麻痹大意。

    檀道济瞅准时机,连夜敌前撤退,溜之大吉。

    欺骗敌军细作,进而欺骗敌军主帅,宇文温一直提防这种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所以对于刺探军情的细作,他的要求是汇报时必须把看见、听见的事实和自己的猜测分开,不能误导主帅的判断。

    也就是用词要严密,看见敌人在称量一堆疑似粮食的堆积物,那就如实禀报,既然没有亲手去摸那堆东西是不是粮食,便不能直接说对方在称量粮食。

    若敌军一千兵马离营向东而去,东面百里是某某城,如果没有更具体的证据,禀报军情时就只能陈述事实,不能说敌军一千兵马往东面某某城去了。

    总而言之,事实是事实,由事实得来的推测不该由细作当成事实说出来。

    宇文温对细作的要求很严格,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为他刺探军情,细作不但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消息说出来,还要把如何看到、如何听到这些消息的细节说出来。

    将获得消息的方式给出来以供参考,才能让主帅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判断细作看到的、听到的所谓事实,是不是别人故意透露出来的“事实”。

    宇文温派到许昌潜伏的细作,花了一番功夫才在敌营潜伏下来,这些人全都经过“专业培训”,所以心思缜密,不是一般细作可比。

    此次赶来报信的人,代号“鸢六”,和同伴一样,对于西阳王的要求很清楚,待得西阳王让他说出细节,便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一道来。

    尉迟顺如今被邺城伪朝廷封为安固郡王,西阳王当然是不认这名号的,所以依旧称呼岳父为“胙国公”,那么细作汇报敌情时,同样称呼尉迟顺为“胙国公”。

    鸢六和伙伴潜伏敌营,身份要么是普通士兵,要么是随军青壮,这样的身份自然无法接触敌方主要将领,无法及时刺探到核心机密。

    但今天发生的事情太大,以至于军营里都传开了。

    今日一早,有朝廷派来的使者抵达军营,排场十足,身份是普通士兵的鸢六,当时正好在中军帐附近忙杂务,所以看得明白。

    中军帐擂鼓,召集众将议事,主要将领们入帐,没过多久,鸢六就听见里面叫骂起来,不过他当时推着独轮车往别处运东西,无法靠过去旁听,只能推车离开。

    不一会,只见许多士兵往中军帐处跑,场面有些混乱,又听得中军帐处动静越来越大,他和恰好在附近的一名同伴交换了一下眼神,决定浑水摸鱼,跟着其他士兵到中军帐外看个究竟。

    他和同伴挤在人群中,如愿看到中军帐发生的一幕:朝廷来使和部分军中将领,与胙国公等另外一些将领拔刀对峙,双方部曲亦是如此。

    两拨人是在中军帐外对峙,所以许多跑来围观的士兵隔着老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其中就包括鸢六。

    双方正在对峙,随时都有打起来的危险,所以围观的士兵无法也不敢靠太近,免得被人误伤,故而混在人群中的鸢六,听不清楚对峙双方在说什么。

    他认得胙国公尉迟顺,远远看见这位和朝廷来使说话,不知说了什么,最后胙国公竟然把刀一收,束手就擒。

    朝廷来使当着大家的面宣布,说奉旨暂时担任主帅,而胙国公随后被士兵带到别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宇文温听完,提笔在白纸上写字,写出自己听到消息后觉得有疑问的地方,随后一一提问,鸢六一一作了回答。

    仔细问了一轮,宇文温再无疑问,鸢六告退,只剩他一人独坐空房,呆呆看着写满字的纸张。

    不知过了多久,宇文温长叹一声,将纸张揉成一团。

    尉迟顺做出的选择,虽然有些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因为宇文温大概猜得出来,对方为了家族,可以牺牲自己。

    当年尔朱家族因为内讧导致为高欢所趁的前车之鉴,尉迟顺看来是谨记在心,肯定不想重蹈覆辙,故而选择牺牲自己,为家族保住机会。

    如此牺牲,让人肃然起敬,然而

    宇文温心中恼怒起来:王八蛋,我烧脑烧出来的计策,你你不想造反,不想带兵投降,可以选择逃跑,逃来我这里啊!

    结果居然选择束手就擒?这算什么?以死明志?

    明明可以做田单,你偏偏不做!

    死了活该!别怪做女婿的不尽力!

    王八蛋!你死了不要紧,折腾女婿做什么?万一三娘、四娘不依不饶,说我见死不救,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啊!

    我知道了,你这是报复!自己过得不好,也见不得我过得好!没事找事是吧!

    宇文温心中骂着岳父,有一种被人喂屎的感觉,事到如今,他精心策划的反间计,看样子没法获得最大收益,岳父果然是个狠人,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家族。

    宇文温气得起身来回走动,过了不知多久才冷静下来,虽然敌人爆发内讧的希望落空,但既然对方临阵易帅,那么这种时候被派来夺兵权的人,大概忠心是最重要的。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没什么真本事,大概率是庸才。

    宇文温觉得,如今的郑州敌军换了主帅,一如战国时临阵易帅的赵军和燕军,战斗力肯定有问题,加上新主帅必然要急着回师北上,那么己方的机会就来了。

    所以,除了没能保得尉迟顺的性命,计策还是很成功的。

    想到这里,宇文温轻松许多,独坐沉思了一会,便往榻上一躺。

    他的岳父算是玩完了,这是咎由自取,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宇文温不怕尉迟炽繁、尉迟明月会哭喊着要上吊。

    毕竟他把岳母和小舅子保住了,对得住妻子和小妾。

    虽然尉迟嘉德是过继来的儿子,但按宗法就是尉迟顺名正言顺的嗣子,尉迟家的香火没断,宇文温若保住了尉迟嘉德,对于妻子一家来说可是仁至义尽。

    念头通达的宇文温,如释重负,没多久就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不知过了多久,宇文温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又别着气手铳起身,接见不速之客。

    来人是他的手下,和鸢六一样奉命潜伏在许昌大营刺探敌情,此时对方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似乎是刚结束一场长途跋涉。

    宇文温打着哈欠问:“许昌那边有何事?”

    “郎主!许昌那边出事了,小的几个不敢耽搁,连夜赶回来报信!”

    “冷静些,把气缓一缓。”

    来人喘了口气,继续说:“胙国公交了兵权后被软禁,后来不知出了何事,大营里乱起来,胙国公带着一些兵马逃出许昌大营,往东边跑,追兵很多,不知胙国公后来情况如何,小的赶紧回来报信!”

    宇文温听完瞬间来了精神:“仔细些说,不要把猜测和事实混在一起,你只需要说所见、所闻!”

第二百四十七章 这样就尴尬了() 
    雪花如柳絮,随着北风飘扬,落在人脸上,瞬间就被热气所化,变成点点水珠,宇文温抬起手,用手背擦了擦脸,然后继续倾听面前一人的陈情。

    此人身着铠甲,甲叶上血迹斑斑,几乎被血染成了红色铠甲,铠甲上插着几支箭,连兜鍪上都有一支,宇文温看着这位血染铠甲的勇士,不由得脑海里冒出几个词。

    红色,有角,三。。。。

    三十多岁,姓尉迟名华,之所以有尉迟姓氏,是由于身为尉迟氏的部曲故而随了郎主姓氏。

    尉迟华归属安固王(胙国公)尉迟顺,因为郎主被追兵围困,他舍命突围自此求救。

    随身携带尉迟顺给的信物一个,那是宇文温之前送给岳父的凭证,以此作为紧急情况下证实尉迟顺所派之人身份的凭证。

    据尉迟华所述,先前,朝廷派使者来替代郎主尉迟顺为大军主帅,虽然双方起了争执,但最后郎主以大局为重,愿意听令,交出兵权。

    对方也承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职务变动,绝对没有趁机抓人的意思,尉迟顺卸任之后,尽快动身前往邺城述职即可。

    本来事情就这么告一段落,然而对方掌握兵权之后,出尔反尔,试图杀害尉迟顺,尉迟华等部曲奋力反抗,又有几名将领带兵赶来,好不容易护得尉迟顺突出大营。

    事已至此,尉迟顺无处可去,在众人的劝说下,向原来的敌人——宇文氏投降。

    本来尉迟顺是要往南逃,因为许昌以南的长社城外就是宇文明大军所在地,但新任主帅考虑到这一点,提前安排重兵拦截,尉迟顺只能拐向东面。

    尉迟顺的女婿宇文温,如今控制了亳州总管府大部分地区,尉迟顺向东逃,打算先摆脱追兵,然后进入宇文温控制的地区再做打算。

    然而追兵很多,护送尉迟顺东逃的队伍,逐一分兵阻拦追兵,但即便如此,追兵依旧追着尉迟顺,一直追到许昌东面的扶沟城。

    扶沟守将深受尉迟顺信任,此时走投无路的尉迟顺入了扶沟,得对方协助,关闭城门将追兵拒之门外。

    但扶沟距离许昌不过百里,城中守军不过千余,一旦许昌大营调动兵马来围城,扶沟是守不了多久的。

    尉迟顺打算继续东进,但为数不少的追兵在城外游荡,看样子即便勉强突围,随行人员的损失也会很大,到时候未必能护得尉迟顺安全抵达亳州。

    这年头兵荒马乱,各地豪强、大户又喜欢打劫过路商旅,然后栽赃给流寇,部曲们担心郎主尉迟顺勉强东进,半路上遇到不测,便自告奋勇突围求援。

    突围求援的队伍分三队,一队向东,一队向东北,一队向东南,只有往东北而去的队伍是真正求援,赶往其他两个方向的队伍是为了干扰追兵判断,分散对方兵力。

    尉迟顺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先前就知道宇文温驻军在汴州雍丘,雍丘位于许昌东北方向将近三百里,同时也位于扶沟东北方向,两地之间相距百余里。

    向东北方向突围的勇士当中,尉迟华就是成员之一,一行人好不容易摆脱追兵,逃到雍丘附近时只剩下他和另一名同伴,两人身被数创,坐骑也负了伤,人和马都快要支撑不住。

    所幸追兵被他们甩开,又遇见雍丘大营外围警戒的游骑,方才顺利抵达雍丘。

    尉迟华说到这里,跪地磕头,声泪俱下的乞求邾王(西阳王)尽快发兵前往扶沟,在城破之前,救安固王(胙国公)一命。

    宇文温闻言用食指刮刮鼻子,默默转身离去。

    留下一众侍卫,陪着“西阳王”安慰这名不顾安危求救的勇士。

    先前,宇文温已得急报,说胙国公反出许昌大营,向东逃亡,下落不明,这让他琢磨不已。

    半个小时前,宇文温正在看舆图,突得手下来报,说救起两名敌军士兵,对方自称为安固王(胙国公)所派,赶来雍丘求援。

    宇文温听了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认为来人是刺客。

    但又不能不见,于是让一名侍卫扮作他,他自己扮作侍卫,和其余侍卫混在一起,陪同“西阳王”接见来人。

    如果来人是刺客,必然认得他,却不会意识到他混在侍卫之中,到时必然神色有异,那么。。。

    即便对方身手了得、暴起发难,宇文温绝不会倒霉,如果来人不是刺客,那宇文温就听听对方说什么。

    现在,他听了,听完之后心拔凉拔凉的。

    此情此景,让他想起似曾相识的感觉。

    譬如,在那个时代,忽然收到个短信,发短信的人说你岳父因为嫖娼被抓。。。出车祸昏迷不醒,如今正在医院等着做手术,必须先支付押金一万元,转账账号如下。。。。

    岳父等着钱救命,这钱你是转还是不转?

    宇文温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样,他是不会转的,因为这是典型的短信诈骗。

    所以,他判断扶沟城极大概率是个诱饵,很可能是岳父尉迟顺设下的圈套,要是自己急匆匆带兵过去了,搞不好会遇伏,被人乱箭射死。

    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一个女婿算计岳父,而岳父又反过来算计女婿,翁婿互相算计、互相伤害的家庭伦理狗血剧情。

    对于精心策划计谋、准备大决战的宇文温来说,这样就尴尬了。

    有些尴尬的宇文温,揉了揉太阳穴,他虽然做出了初步判断,但又不敢就此下结论,因为岳父若真的山穷水尽求他救命,若是见死不救。。。

    想想尉迟炽繁、尉迟明月悲痛欲绝的样子,想想这两位在王府里上吊的惨烈场景,宇文温的冷汗瞬间就冒出来,不由得擦擦额头。

    尉迟顺的破绽在妻儿,宇文温正是以此为突破口,算计自己的岳父;宇文温的破绽也在妻儿,那么尉迟顺极有可能也以此为突破口,算计自己的女婿。

    北风吹过,雪花飘飘,宇文温忽然觉得有些冷,他真想对天大吼一声:你这样算计自己女婿,还有良心吗!!

    一旁跟着的张定发,方才听了尉迟华所说的话,见着宇文温有些萧瑟的模样,迟疑片刻,随后开口说道:“大王,属下觉得,此事似乎有诈。”

    宇文温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对方:“此话怎讲?”

    “动机,胙国公得大王预先提醒,知道夫人和世子已经脱离蜀王府的控制,又得大王亲笔劝降,分析利害关系,必然知道蜀王府迟早会派人来夺兵权。”

    “对方派人来了,顺利拿到兵权,那么没必要急着动手把胙国公干掉,这样做完全是画蛇添足,大可在胙国公离开军营、前往邺城的途中再动手,譬如,过黄河时失足落水什么的。。。”

    “更何况胙国公交出兵权,已经是任由对方处置的态度,既然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又何苦和对方火拼,再来个仓皇出逃,这怎么看怎么都让人生疑。”

    张定发所说的疑点,正是宇文温怀疑的地方,但他依旧不能排除尉迟顺亡命扶沟城的可能性。

    也许,尉迟顺以大局为重,认为继母王氏派来的人也会以大局为重,所以心甘情愿被软禁,等回到邺城后听天由命,可新主帅赚得兵权之后,搞不好为防夜长梦多,来个出尔反尔也不是不可能。

    当年曹魏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和几个朝中元老对着洛水发誓,保证曹爽交出天子、放弃抵抗之后能家宅平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