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1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力量,可以是军队,可以是粮食、辎重、甲仗,反正不外乎人员和物资。

    随之而来的大量“流动人口”,也会导致许多问题复杂化,或者出现新的问题,所以朝廷必须做出应对,进行“变法”,改革各项制度,制定各种新政策。

    许绍看着一个新式内河客船船模,为新的航运能力感到震撼,这样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朝廷要县驾驭这样的工具,仅靠民部或者工部已经力不从心。

    民部的转运司,下辖各地转运司和轮船招商局,然而随着航运新一**发展即将到来,靠着转运司来管理火轮船航运肯定会很吃力,效率也不高。

    “所以,要有专管交通运输的‘部’,规格与六部一般。”

    宇文温说道,将自己的构思说出来:“可以称交通运输部,或称交通部,总管水、陆交通运输事宜,还有物资转运,下辖各地转运司和轮船招商局。”

    “当然,道路建设,维护,河道疏浚、维护,这些职责到底归工部管还是这新部管,也得分清楚,免得相互扯皮。”

    “各地户籍管理,包括流动人口的管理,其职能要强化,可以从民部剥离出来,和警察制度相结合,成立一个负责户籍管理、执法、维持治安保证公共安全的部,若如此,新部可以称为‘内务部’。”

    “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到户籍、税收和治安,内务部对应户籍和治安,至于税收,包括商业兴旺带来的各种税收问题,民部需要强化对应职能,具体如何强化,你们可以构思一下。”

    “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

    “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

    “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

    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

    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

    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

    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

    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

    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

    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

    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

    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

    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

    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

    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

    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

    “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

    信,当然信!!

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 
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

    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

    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

    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

    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

    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

    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

    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

    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

    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

    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

    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

    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

    “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

    “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

    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

    “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

    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

    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

    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

    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

    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眼光去看,只会闹笑话。

    许芸华一开始不知道辽东情况,只担心夫君郝相贵去辽东是去受苦,后来渐渐明白了,也就不好说什么。

    许绍见女儿带着外孙回来探亲,当然高兴,却不忘叮嘱女儿平日里要相夫教子、孝敬舅姑(公婆),

    许绍和郝吴伯自幼相善,又是同学,还都是天子的黄州(巴州)元从,如今身居要职,为天子心腹之臣,两家都显赫非常。

    天子之前还有意和他两家联姻,要么给皇子娶亲、要么给公主择佳婿,但许绍和郝吴伯都推辞了天子的联姻好意,结了儿女亲家。

    身为重臣,拒绝和天子联姻,还相互结成儿女亲家,此举有些犯忌讳。

    但天子当年就知道他俩个给各自儿女定了指腹婚,所以提亲之事不过一提,再无下文,也并不在意两家结为儿女亲家。

    而现在许绍和郝吴伯结了亲家,也不会因此徇私枉法,或者结党营私。

    不仅如此,还主动让自己儿子接受历练。

    郝吴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得到历练,而不是仗着家世滞留京城混日子,所以郝相贵即将去辽东当刺史,为朝廷披荆斩棘。

    许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得到历练,所以即便儿子在民部任职,他也求天子恩准,让许智仁外放南中历练。

    他们两家如今炙手可热,趋炎附势的人如过江之鲫,许绍觉得自己若不对儿子从严要求,儿子肯定会被那些溜须拍马之人弄得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待得明年年初,郝相贵和许智仁就要远赴辽东、南中上任,这一去,怕是要三五年才能回来,所以许智仁和许芸华趁着现在有时间,时常抽空回家陪着父母说说话。

    看着儿女,许绍感慨时光流逝,当年年轻气盛的他,也是时常被父亲叮嘱,叮嘱说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

    往事历历在目,而他已成了那个絮絮叨叨的“父亲”,轮到自己的子女聆听教诲。

    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但再舍不得,也得让儿子出去历练,不然老是靠着父辈这棵大树遮风挡雨,将来如何是好?

    做父亲的,自然要为儿女操碎心,尤其儿子一定要教好,不然将来败家可怎么办?

    许绍可不想自己儿子变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郝吴伯同样不希望儿子如此。

    不仅他们两个,就连天子为了培养皇子们成才,也煞费苦心,还把成年的皇子都派出去历练,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将来皇子们不败家。

    不然父辈辛辛苦苦努力数十年才攒下来的家业,不孝子几年就能全败光了。

    想到这里,许绍问许智仁:“蚊香现在的研制进度如何了?效果如何?”

    许绍问的蚊香,指的是用除虫菊为原料制作的蚊香,虽然这个“研究项目”和许智仁无关,但他却知道其中详情,听得父亲发问,答道:

    “父亲,用除虫菊制作蚊香的工艺大概摸索出来了,成品也有了,不过如今寒冬腊月,蚊虫销声匿迹,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许绍闻言点点头:“那正好,明年开春你去南中,多带些蚊香去,试试杀蚊虫的效果如何、”

    “还有,多要些种子,带到南中栽种,这东西若真的有显著杀虫效果,大量制成蚊香,那可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第四百三十九章 二选一() 
“有空就要多劝劝,你弟弟那臭脾气,一定得改,不然得罪人而不自知,日后稍有差池,不求有人帮说好话,但求大家莫要落井下石。”

    “是,妾知道的。”

    “不要老是敷衍,那是你弟弟,不是我弟弟,该操心的是你,你这么心软舍不得板脸,以后。。。。。放这里,放这里!!”

    “哎呀。。。。”

    书房,宇文温正在摆弄模型火车,萧九娘在一旁协助,外面夜色深沉,下着鹅毛大雪,而房内因为开着“暖气”,温暖如春。

    两人一边摆模型一边交谈,说的是萧九娘弟弟萧的事。

    萧如今在吏部任职,因为处事严厉刻板,刚直不阿,经常和同僚因为公务爆发争论,然后演变为吵架,无形中得罪了不少人。

    这种脾气混官场迟早要出事,若是别人,宇文温才懒得理,奈何这是萧九娘的亲弟弟,他怎么都得关心一下。

    今天,萧又在办公时和同僚发生争吵,吵起来旁人劝都劝不住,这事很快为宇文温所知,所以他要提醒一下萧九娘:你知不知道你弟弟当官当得这么‘拉风’?

    宇文温将火车模型放到铁制轨道上,继续说:“真的,你真得劝劝,你弟弟那那火爆脾气,很容易得罪人。”

    “妾知道的。。。。”

    萧九娘说是这么说,心中却很无奈,弟弟萧就是那个脾气,她这做姊姊的说了许多次,萧总是“嗯、嗯、嗯”,事后依旧我行我素。

    还不好多说什么,毕竟明面上弟弟做的没错:刚正不阿,谁能说有错?

    然而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在官场,行事过于刚正不阿,真的容易倒霉,萧九娘当然不希望萧倒霉。

    她觉得现在宇文温是皇帝,萧再倒霉也不会倒霉到哪里去,大不了丢官,等避过风头又复出,可弟弟年纪比宇文温小,日后宇文温“崩”了,新君还会不会关照弟弟这个“前朝老臣”可说不准。

    “哎哎哎!又放错了!”

    宇文温的喊声让萧九娘回过神来,赶紧按着宇文温的指示,将“火车车厢”小心放到铁轨上。

    模型火车所用铁轨,不过三指宽,而这一列模型火车,“火车头”和车厢串联在一起,也不过手臂长、手腕粗,其实就是个玩具。

    萧九娘协助宇文温将模型火车布置好,看着宇文温给“火车头”点火,片刻后,只见火车“呼啸”着动起来,沿着圆形的铁轨不断绕圈。

    这“火车”真的很神奇,在萧九娘看来,和那螺旋桨推进的蒸汽船不相上下,同样是借助“蒸汽动力”实现移动,区别只是一个在水里走,一个在地上跑。

    螺旋桨船只模型和火车模型是同时出现的,宇文温还未称帝时就做出来了,萧九娘还记得宇文温在王府摆弄这两种模型的场景。

    然而十几年过去,螺旋桨推进的火轮船终于造出来,火车却迟迟未见下文。

    面对萧九娘的疑惑,宇文温答道:“研制火车,技术难题一点也不少,别看模型跑得欢,那是两码事,研制难度太大了,所以近、中期发展还不划算,必然选择火轮船做突破口。”

    他指着模型铁轨,问:“你可知,若要铺设一里铁路,其铁轨有多重?”

    萧九娘哪里知道,摇摇头。

    “很重,而动辄数百、上千里的铁路,其耗铁量很大,以当前各地铁冶的铁产量,根本就支撑不起大规模铁路建设。”

    “当年,鄂州修大冶至夏口的铁路、黄州修光黄铁路,因为其上跑的是有轨马车,不算重,所以铁轨单薄些还不要紧,若要修建能跑火车的铁路,每条铁轨的分量至少要增加三成。”

    “铁路的修建十分耗铁,也耗钱,若蒸汽火车真的实用了,想要靠火车运输人员、物资,就得先修铁路,动辄上千里的铁路,要多少年才修得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