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来,高句丽军还与燕军在新城对峙,最后签订盟约,就此罢兵。
所以,这一次周军来势汹汹,高句丽就会亡国么?
高建武觉得不会,周军不过是数百年来,高句丽面对的无数强敌之一,即便局势再凶险,己方最后也肯定能顶过去,所以他现在若选择不战而降,肯定会后悔的。
高建武给自己打气,心情恢复了一些,但他忽然想到一点,那就是周军和以往强敌的不同之处。
对方有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可以在远距离杀伤人、兵马或者攻破城墙,在这种武器面前,1官军野战也罢、守城也罢,都没有办法招架。
想到这一点,高建武的心情又变得沉重下来,他对于守住辽东城,已经没有最初那么乐观。
所以,是选择不战而降,还是等城破再说?
正纠结间,有将领领着信使在外求见,信使是从东面白岩城而来,带来了紧急军情,以及城主的求援信。
据其所述,占据乌骨城的周军沿着道路西进,即将兵临白岩城下,所以,白岩城主遣使求援,希望高建武派兵助战。
听得这个消息,高建武不知该说什么,白岩城位于辽东城以东四、五十里处,位于绵延大山西麓,自东来的周军攻到这里,意味着辽东城的后路已经断了。
南面、西面、北面,都是周军,高建武还打算万一辽东城守不住,他就东撤,经由白岩城进入群山之中,然后辗转北上,进入扶余府(扶余国故地),在那里伺机再起。
现在,该怎么办?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了两日还未结束,天空落下的雪花,纷纷扬扬洒在大地上,旷野里一片白雪皑皑,而眼前的辽东城也是银装素裹。
兵临辽东城下的周军,已经扎起营寨,黑色旗帜如林,黑色军队如潮。
一门门沉重的大炮,在大量骡马的拖拽下进入炮击阵地,而阵地距离辽东城,还有将近一里半的距离。
能发射二十斤重炮弹的攻城炮,射程达到二里,所以在这个距离上,周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攻击辽东城,而守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几名砲兵架起宛若“丫”字形的测距镜,精确测量阵地和辽东城的距离,以便炮兵们能调好炮口角度,确保炮击时有较高的命中率。
一旁,行军总管杨济看着一门门攻城炮,忽然想起了大明的红夷大炮,想起了很多事情。
他收起思绪,用千里镜看着前方的辽东城。
不,是襄平城。
高句丽侵占辽东之后,将辽东郡郡治襄平改名为辽东城,自那时起,襄平之名便消失了。
现在,他要用隆隆的炮声,唤醒大家的记忆,让大家想起来,眼前这座城池,原来的名字叫做襄平。
自新城一战,已经过了半月时间,杨济给了高句丽主帅高建武机会做选择,但对方在期限到了之后,一直没有给出回答。
这期间,自鸭绿水西进的官军,已经攻破辽东城东面的白岩城,所以辽东城此刻成为孤城,但城内数万守军依旧拒绝投降。
对方已经做出了选择,大概是想靠着守城给周军造成重大伤亡,然后再降,以便谈个好价钱。
但杨济不会让对方如愿,所以调来攻城炮,为此,不惜多耗费一些时间。
不一会,攻城炮准备就绪,第一发试射,炮弹就落到了辽东城内。
随后杨济下令开始发炮,他要用一场最隆重、热闹的炮击,迎接流浪在外的孤儿回家。
第二百五十四章 时局()
“官军收复襄平,这辽东的事情,那就算定了,接下来。。。”
“田兄,这。。。捷报上不是说,官军攻拔辽东城么?襄平?”
“嗨,襄平是原本的名字,那可是汉时起辽东郡的郡治,高句丽鼠辈窃据中原故土,做贼心虚,才改名辽东城。。。来来来,干了这杯酒!”
使邸内,扬州总管司马田六虎,正与其他同僚一道,招待来自交州的客人,这些客人是以杜氾为首的交州士人(豪强),刚结束长安之旅,经由扬州走海路回交州。
天子当年尚在潜邸时,南征岭表交广,平定李万春等负隅顽抗势力,杜氾等当地豪强效命军前,自那以后,为大周经营交州献计献策,出力不少。
此次杜氾等人奉诏入京,得天子封爵,各自成了公(县公)、候,又有官职(散秩),朝廷以此褒奖忠义之士,所以,杜氾等人现在是公侯,算是朝廷命官。
他们途径扬州,然后登船浮海南下,要广陵短暂逗留等候风信,扬州总管府的官员,当然要好好招待贵客。
此刻,外面下着大雪,而宴客厅内因为开着“暖气”的缘故,温暖如春,主宾双方相谈甚欢,推杯换盏之际,已是酒过数巡。
杜氾等人世居交州,虽然能说官话,但口音很重,一般中原人士大多听不太懂,需要靠着通事代为转译,所以席间有不少通事在座,但田六虎和杜氾等人交谈起来毫无障碍。
当年天子南征,田六虎亦在军中效命,和杜氾等人打过照面,后来因为公干的缘故,多次前往交州,和杜氾等人愈发熟悉,对于交州口音的官话,倒也听得懂,还会说。
此刻,他和故人相谈甚欢,时不时举杯,将杯中之物一饮而尽。
说到时局,说到辽东捷报,大家感慨万千,一眨眼十年过去,当年大家都知道朝廷迟早要收复辽东,却一直都在做准备。
如今辽东之役官军大获全胜,看起来似乎轻而易举,实际上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率军收复襄平的行军总管杨济,当年在岭表任广州总管,杜氾等交广人士,和这位杨总管打过交道,如今说起故人来,话题当然也不少。
当然,仅靠这点交情,大家也就是酒肉朋友而已,但对于交广人士来说,杨济、田六虎等人可不同,和其他那些来自中原的官吏大不同。
他们言谈举止之间,没有看不起岭表人士。
岭表交广和中原相隔千山万水,位于长江南岸的江州人士,都被中原士人蔑称为“傒狗”,更靠南的岭表人士,则被蔑称为“狸獠”,这种侮辱性的称呼,是问谁受得了。
虽说岭表地区如今已是周国治下,到岭表任职的中原官吏,不会当面侮辱当地人,但大家不是傻瓜,相处时间久了,能从对方的神态、语气里,感受到那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以及蔑视。
这种情况,近年来好转许多,加上海贸大兴,大量中原船只往来南北之间,南北之间交流多了,许多误会也消除了。
但人心隔肚皮,杜氾等交州豪强,不清楚那些笑眯眯的中原人士,是否面上说客套话,心里却在骂他们为“狸獠”,所以总是有一些隔阂。
对于田六虎、杨济等“故人”却不会有这种感觉。
杨济的夫人是高凉冼氏女,在广州总管任上又多有善政,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知道杨总管把大家当自己人,事实可比什么花言巧语都有说服力。
而田六虎等“义兵”首领出身的官员,还有南洋贸易公司的大掌柜们,那是真的把杜氾等岭表豪强当自己人,一起做买卖一起发财,利益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可比什么交情都牢固。
杜氾等交州豪强,如今一个个都是大种植园主,名下种植园的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是南洋贸易公司的“合作伙伴”,是“自己人”。
交州总管府各地种植园每年都出产大量蔗糖、蔗酒还有稻米,源源不断输入中原,而来自中原的各种物产,也源源不断输入交州。
其中就包括冰块。
岭表交广地区气候炎热,高温高湿,本来没有冰块,千百年来日子也照过,但自从大家享受到冰块的妙处之后,已经离不开了。
而冰块,大多是南洋贸易公司船队运来的,要多少有多少,价格又便宜。
经由南洋贸易公司之手,岭表交广的豪强、大族可以靠着当地产出,获取大量的中原物产,维持富足、舒适、体面的生活,而种植园出产的蔗糖供不应求,有多少,南洋公司就收多少。
各种商品的收购价、销售价,大家一起商量着定,不会让某一方吃亏,所以杜氾等大种植园主,对于商誉颇佳的南洋贸易公司,信任程度那是连年增加。
开办种植园,需要大量奴工来干活,于是杜氾等人,实际上又是捕奴队的东主,交州大小豪强的捕奴队,把买卖都做到南中去了。
以捕奴这一行当来说,田六虎和杜氾等人是同行,却没有同行相互竞争的水火不容。
田六虎和其他来自山南地区的捕奴队东主,已经把买卖做到了桂州、容州、邕州总管府,和杜氾等“南方同行”一起,为南洋贸易公司提供充足奴工,甚至相互“匀货”,以协南洋贸易公司完成朝廷下的“订单”。
因为“业务上”有密切往来,故而以田六虎为首的山南捕奴队东主们,和岭表交广的捕奴队东主们,其往来之密切,不是外人能够想象的。
朝廷不忌讳捕奴行为,修永济渠、通济渠等大型水利工程,还有汉沔大开发,都从“商贾”手中购买大量生口作为奴工,以此避免过度征发百姓。
而现在,随着辽东回归中原,又一场大买卖要开幕了,作为“买卖人”,当然要关注时局。
田六虎和杜氾等人,如今是以官员身份交谈,但谈得的内容却是买卖。
“北司(北洋贸易公司的简称)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熬出头了,朝廷收复辽东,必然要大力经营,开荒嘛,条件艰苦,当然要靠奴工打头阵,所以,我听说。。。听说哈,要的奴工至少是这个数。。。。”
田六虎用手势比了个数字,杜氾等人看了眼睛一亮:“可辽东冬天不是天寒地冻么?南方的生口到了那里,怕是熬不住?”
“无妨,习惯了就好,不是还有棉衣嘛!还有热炕。。。。东征的官军之中,不也多有南方士兵?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们可得赶紧备货。。。。”田六虎喝了一杯酒,又说:
“北司那边,可备了不少货,但远远不够。。。”
“你是知道的,北司和倭国合作,在其北方大岛上捕捉毛人,这几年下来,总算打开局面,毛人生于苦寒之地,能耐冷,又不是辽东土著,用来开荒再合适不过。。。“
“就是数量远远不够,还得南司这边补货,多多益善。。你们回去后,大掌柜必然要请过去详谈的。。。”
“这。。。”杜氾等人有些纠结:“种植园总是不嫌多,一直都在开荒,人手怎么也不够。。。你是知道的,桂管、邕管、容管地界,都开始办种植园了。。。你们供货都来不及,怎么接单?”
“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
“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
“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
“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
“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
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
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
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
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
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
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
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
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
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
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
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
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
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
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
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
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
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
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
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
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
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
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
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
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
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
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