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吕布再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吕布再世-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您看看那位王司徒,之前也是靠巴结董卓才上的位。如今董卓一死,他立马撇得一干二净。还有,喊着要夷族董卓的,也是这位司徒大人,您啊,真应该向他学学。”

    蔡邕听得这话,脸庞勃然变色,板起脸训斥起管事:“董卓与我有恩,如今他身首异处,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我若不给他设个灵堂,岂非也成了忘恩负义之徒?此事你不必多讲,我自有决断。”

    这些大儒的性格,基本上都属于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老管事叹息一声,只好退了下去。

    砰砰砰!砰砰砰!

    翌日清晨,天色朦胧之际,蔡邕府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叩门声。

    仆人将大门打开,立在门外的是一群穿着清一色黑色官服的差吏,腰间佩刀。

    “你家老爷在吗?”领头的人物冷声质问。

    仆人心中没底,怯生问道:“你们是……”

    以前在洛阳的时候,绝对没人敢在蔡府面前这般嚣张,如今蔡邕没了董卓庇佑,谁都想着来欺上一头。

    那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领头的差吏也不避讳,大声说着:“你去告诉你们家老爷,就说是廷尉府的大人们,想请他老人家聊聊。”

    仆人飞速进去禀报,蔡邕似是料到了会有此事,也不惧怕,有条不理的穿上衣衫,跟着差吏们去了廷尉府受审。

    朝堂上也因蔡邕起了争执,最后在司徒王允的引领下,判处蔡邕秋后斩决,以儆效尤。

    除了蔡邕,当年很多靠董卓擢用提拔的名士党人,也都受了无妄之灾,纷纷下狱受审。最轻估计也是罢免官职,严重点就是流放充军,斩首示众。

    关中东南方,南阳郡。

    郡守府内,作为郡守的陈理老实的站在下方,微躬着身躯,不敢有丝毫怠慢。

    坐在郡守位置上的人,当然是驻扎此地的袁术。

    袁绍和曹操起兵,事先并未知会袁术,这使得袁术就有些不乐意了,这么大的事情,凭啥不叫上我?

    当然,就算通知了,袁术也不会去,最多替他们喊上两嗓子声援一下,毕竟前车之鉴还摆在那里。

    袁术本以为两人只是做做样子,压根儿就没想过,他那不成器的兄长和曹操这阉宦之后,居然能够击败董卓,攻占洛阳。

    这下好了,名声、钱财全让他两捞了。

    本想看两人笑话,结果反倒啪啪啪的打脸。

    心有不甘之下,袁术也决定干件大事出来。

    前几日他还在犹豫,但在听得袁绍和曹操功成之后,有些眼红的袁术就立马下了决定。他要让天下人知道,袁家嫡长子的厉害。

    这件大事若是成了,他就是第二个董卓!

    或许再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袁术对此志得意满,朝着下方的陈理吩咐起来:“本将军不在的这些时日,你要好生戒备,莫让别人钻了空子。”

    所说的别人,自然是指刘表。

    刘表作为朝廷委任的荆州牧,掌管荆襄八郡,南阳郡自然也属于他的管辖范围。然则袁术横插一脚,盘踞着南阳不走,这使得刘表很是窝火。

    袁术一直不肯退出南阳,就只能说明一点:他打起了荆州的主意。

    同样,袁术也知道刘表对南阳虎视眈眈,所以才在临走前再三叮嘱陈理,让他守好南阳。

    “公子放心,下官定不会给旁人可趁之机。”作为袁家门生的陈理拱手应道,回答得十分果断。

    陈理说得笃定,袁术也就信了。

    随后,他修书一封,令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当天下午,袁术从南阳动身,领着三万大军,向着武关方向进发。

    与此同时,从长安而来,到洛阳宣旨的使者也已经抵达洛阳。

    袁绍和曹操迎接使者入城,抱拳躬身听候旨意。

    诏旨的内容不少,但总的来说,就是对袁曹二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褒奖,官职也得以提升,袁绍成为九卿之一的太仆,曹操升为光禄大夫……

    诏书中还提到,让两人尽快去往长安就职,好辅佐天子。

    这要换作以前,两人肯定乐得喜出望外。

    但现在么,傻子都知道关中是吕布的地盘,他两去了,还能回来么?

    但天子圣旨已出,容不得他们违逆,否则便是对天子不敬。

    罪名这些,也就紧随而来。

    但现在么,傻子都知道关中是吕布的地盘,他两去了,还能回来么?

    但天子圣旨已出,容不得他们违逆,否则便是对天子不敬。

    罪名这些,也就紧随而来。

    该如何是好呢?

第五四零章 不在沉默中爆发() 
    夏季尾梢,烦闷的气候消去,枝头的蝉鸣与田间的蛙叫,渐渐安息下来。

    南阳的袁术、谷城的吕布、以及洛阳的袁、曹,同时出发动身,去往长安。

    其中袁术的行军速度最快,恨不得即刻抵达长安;袁绍和曹操则与之相反,两人故意放慢行军速度,拖延时日。

    行至阳渠,坐在马背上的曹操忽然大叫一声,直挺挺的从马背上摔落下去,众人赶忙上前救起,经查验似是中风之症。

    当天夜里,从袁绍的大帐内传出一声惊呼,据说是袁绍夜梦韩馥,故人托梦,要他回去给韩馥上香,以慰亡灵。

    有了理由的两人当即打道回府,曹操说等病养好之后,定会入洛阳侍奉圣驾,袁绍则说安抚完韩馥的英灵,再亲自去长安请罪。

    分道之前,袁绍曾私下找过曹操,言当今天子并非先帝遗诏的帝君,不过是董卓所立的傀儡,不如重新迎立新君。

    曹操听闻此话,又惊又气,惊的是袁绍敢有这种胆大想法,气的是昔日好友鬼迷心窍,竟敢生出不臣之心。

    “本初,休得胡言!你我皆为汉臣,当上报天子,下抚百姓,怎能生出此般大逆不道的想法?”

    不去长安是一码事,忠不忠于汉室又是另外一码事。

    起码现在,曹操还将自己视为汉臣。

    袁绍见曹操反应如此剧烈,便没在继续往下说,心中却开始琢磨起了新的帝君的人选。

    话分两头,袁术领着三万军队不日便抵达了武关。

    守在这里的乃是校尉黄忠,前几日朝廷发下文书,要黄忠放袁术入关。

    好在吕布事先打过招呼,黄忠也就将计而行。

    入关之后的袁术本想趁机夺取武关,但转眼一想,又怕打草惊蛇,走漏了风声,故强忍下来。

    过了武关,就算是进入到关中的地界。

    根据袁术的情报,吕布此时还远在谷城,似乎正准备进军洛阳。

    等他反应过来,长安早就落入了自己手中,袁术对此得意洋洋,甚至已经开始憧憬起了美好的未来。

    等拿下了长安,少说也得做到大将军的位置,否则,如何能配他袁家嫡子的身份。

    至于吕布么,肯定是罢官去职,下狱收押。

    袁术想象得很是美好,如果吕布识相,肯服软求饶的投靠自己,说不准还能留他一命。

    想到这里,袁术的心情愈发舒畅起来。

    袁术入关,高兴的当然不止他一人,长安城内的那些个官员们获悉此事,心中早已是乐开了花。

    司空黄琬的府内,喜气洋洋,今天是黄琬的四十八岁诞辰,朝中近半的臣工列卿皆汇集于此,向他恭贺道喜。

    “司空公,祝您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九卿之一的太常卿走了过来,端着酒杯向黄琬敬酒,脸上笑意十足,随后瞄了眼周围,压低声音说着:“刚刚得到消息,袁公路已抵达上雒,不出五六日,便能抵达长安。”

    “那就承蒙太常卿的吉言了。”

    作为寿星的黄琬哈哈笑着,表情极为开怀,满含深意的点了点头。

    今天前来赴宴之人,不少人都是黄琬的党徒,其余大部分则是志同道合,想要合力对付吕布。

    故借着为黄琬祝寿为名,来进行布局联络,交换信息。

    他们痛恨吕布不是没有由来,在吕布来关中之前,大族世家控制着关中各地的经营、官员,将这片土地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则吕布一来,一切都变了。

    他仗着救驾的功劳,又有军权在握,根本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不管是朝堂上的百官,还是关中本地的士族,都被他弄得够呛。

    吕布如此横行霸道,他们之前还尽量能忍,顾忌吕布手中的兵权。

    真正的导火索,是招贤馆的人踏足官场。

    他们起初以为招贤馆不过只是吕布的私人会所,招来的那些寒士学子,只是用来做府中的幕僚、食客。

    谁曾想,吕布竟用他们来入主官场。

    众所周知,世家辉煌的延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靠着仕途来维持。如今吕布这么一弄,很多官职都被他给抢了过去,虽然都是些中下阶级的职位,但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几百年来的察举制度,吕布突如其来横插一脚,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世家对仕途的垄断。如此一来,关中地区这些世家的地位,势必会受到波及,在他们笼罩下的那些个地主豪强,肯定会另寻新的大树,而且其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改投吕布。

    这个世道,多数人都是利益至上。

    有奶便是娘的道理,人人都懂。

    更何况吕布并未全然的站在世家对面,比如并州的严家、弘农杨家、凉州的盖家,都和吕布关系不错。

    这也使得其他州郡的士族,对吕布存有一丝的侥幸。

    别的地方怎么想,他们管不着,反正关中这里快是扛不住了。

    吕布打压得太过,再不联合起来反抗,早晚会被吕布吞噬,沦为其手中玩物。

    有句话说得没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于是以黄琬为首的利益集团得以围聚抱团,撇开往日的恩怨不谈,眼下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政治敌人。

    比如刚刚向黄琬敬酒的太常卿耿谧,整个汉中就属耿家被打压得最惨。这位太常卿曾遭遇过疑似吕布势力的刺杀,他的儿子也因同吕布争气,去西凉平叛,结果出师不利,被贼军砍了首级。而杀害他儿子的凶手,如今正被吕布包庇,还升做了将军。

    两家如今,已是不死不休的境地。

    要不是今天有杨彪、王允这些身份未知的人物在场,耿谧早就摊开身份,把事情摆在明面上说了。

    “等这件事情过后,耿家定能恢复往日辉煌!”

    耿谧对此很是自信。

    “司空公,我兄弟二人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说话间,刘焉的两个儿子刘范、刘诞也端着杯盏走向了黄琬。

    当初两人为争取回益州的名额,互相中伤,结果却是被吕布给狠摆一道,便宜了他家那懦弱的老三。

    这口恶气两人如何也咽不下去,索性也加入了进来。

第五四一章 谁为螳螂谁为蝉() 
    到了夜间,黄府白天的宾客大半都已散去。

    偌大的议事堂内,坐着不下二十道身影。

    黄琬作为今天的寿星,披着红绸镶边的锦袍,从堂外缓缓走进,堂内诸人尽皆起身,拱手向其行礼。

    走到堂内主位,黄琬摆开袖袍,有条不紊的坐了下来。

    “今天召诸位来此,给老夫庆生只是其次,主要还是想听听诸位有何良策。”黄琬开口,声音里不怒自威。

    袁术抵达上雒的事情,堂内诸人皆已知晓,如今的他们可谓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要等到袁术入城,他们就算是大功告成。然则在此之前,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必须得做点什么。

    比如,肃清城内吕布的势力。

    吕布带着兵马出关去了洛阳,只留下宋宪和侯成看守城池。

    “司空,看守南边西安门的校尉乃是我的门生,我已私下嘱咐过他,只要袁公路的军队一到,便立马开城迎其入关。”堂下一名中年官员起身说道。

    在他坐下之后,旁边的官员起身,面向黄琬继续说着:“城内各处的兵马俱已安排妥当,只需您一声令下,就能立刻行动。”

    随后其他人亦是起身,说着各自相对应的任务。

    黄琬听完,在脑海中推敲再三,确认无误后,深吸口浊气,神情凝重的说了起来:“我明天会去找天子请诏,不管天子同意与否,我们都要说是奉诏缴贼,明白了吗?”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决定了要走这条路,哪怕前面万丈深渊,也要硬着头皮冲闯过去。

    “我等明白。”

    众人起身拱手,不少人的脸上,已经跃跃欲试,掩饰不住心中的兴奋。

    成败与否,皆在此一举。

    此时,一名相貌正派的官员补充起来:“司空,谨慎起见,下官认为应当先抓住吕布妻女,控制起来。到时就算吕布千里赶回长安,我们也可以用来威胁吕布,逼他就范。”

    也亏他说出这话的时候,丝毫不觉羞愧,满脸的道貌岸然。

    吕布重视家人亲情,这已不再是什么秘密。

    据说当年他肯在董卓麾下为虎作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妻女陷在洛阳,这件事情虽未盖棺定论,众说纷纭,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

    堂内众人一听,小部分人皱眉起头,显然不屑此般小人行径。其余大多数人则是心照不宣,他们不管手段是否卑劣,只要实用就行。

    他们心中很是清楚,若是正面交战厮杀,对上吕布的胜算,几乎为零。

    众人在黄府相谈至深夜方才散去,决定于明夜子时,发动兵变。

    翌日晌午,关中左冯翊的东南,冢领山下,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在此驻扎。

    “主公,袁术入套了。”

    遮天的大树下,研究地图的高顺沉声说道。

    为了掩人耳目,吕布返回之际只带了两千狼骑营。途径函谷关的时候,他又从函谷关调了三千步卒,顺带连同高顺的陷阵营也一同征调过来。

    袁术入关,意料之中的事情。

    吕布正给赤菟喂食草料,听得高顺开腔,顺着往下询问起来:“他到哪里了?”

    高顺答:“上雒。”

    “上雒距离长安五百余里,就算急行军也得三五日的功夫。”当然,这是在不抛弃步卒的前提之下,所作的推测。

    高顺点头,相较于上雒所在的位置,从他们所在的冢领山去往长安,显然更近。

    哒哒~哒哒~

    飞驰的骏马带动着急速马蹄声,顷刻间便抵达了吕布所在营地。

    “将军,长安加急!”

    马背上的士卒滚鞍下马,顾不得歇息,从怀中掏出信件,双手奉上。

    吕布接过封印完好的竹简,打开浏览起来。竹简里面,还夹杂着一卷布帛,打开一看,上面写着的全是人名。

    看完之后,吕布将竹简交给高顺和徐荣查看,写有大量名字的绢布则收了起来。

    徐荣接过竹简的时候,情绪明显有些激动。试想他才刚刚投靠吕布,寸功未建,而吕布却能将如此重要的信件交由自己查看,这份充足的信任,令他为之感动。

    两人看完之后,皆是面色凝重,如果竹简上面所说的这些事情都是真的,那么吕布的处境则危矣。

    其中最为瞩目的一件事,就是想用严薇母女来胁迫吕布。

    “主公,事态紧迫,吾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当即刻赶回长安,清除奸逆,以护主母周全。”高顺沉声说道,他知道家人对吕布来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